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的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

2022-04-29姜帆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13期
关键词:融媒体突发事件新闻报道

姜帆

摘要:当前,我国主流传媒已经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今,随着媒体平台迅速发展,新闻报道在走向多元化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既要快速又要做到更加透明;既要做到及时、有深度,又要做到准确引导,且避免误导和过分的情绪化,要处理好时效性日益增强的“双刃剑”,要做好新闻“把关人”[1]。不仅要做宣传报道的“加工者”,且要当舆论导向的“风向标”,使突发事件的报道更加高质高效。

关键词:融媒体;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策略

由于突发事件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因此,在高度竞争的社会环境中,对于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是一项考验。新闻编辑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应对措施,制定最优的报道方式,以取得最大效果。加之突发新闻事件本身的不确定性和对社会的影响也很大,在策划突发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小心谨慎、随机应变,避免仓促中出现失误;同时,由于突发事件的变数很大,在报道策划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事件的发展,适时地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最好的方式进行报道。例如,现场拍摄、现场录音等形式,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正提高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影响力。

一、突发公共事件概述及其报道所处环境

(一)突发公共事件

新闻报道的内容涵盖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而突发公众事件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指出,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导致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损害、社会危害性大、危及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

具体来说,可以根据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标准,将突发公共事件进行不同的归类。对事件产生的原因及相关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突发公共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造成的危害、内外部可控的程度,可将其划分为重大事件和一般事件。

(二)突发公共事件报道所处环境

突发公共事件是一种突如其来、难以预料、能够对大众造成显著影响的事件。突发公共事件的共性在于其影响范围广、连锁效应强烈,对社会舆论产生显著的影响。目前,网络平台的不断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环境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一环境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传播速度快。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相关的消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传播。在传统的广播和电视以外,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媒介能够进行即时的传播,利用社会媒介和热门引擎等技术手段,将新闻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传播;二是精确度较差。在运用互联网传播中,突发公共事件的真实情况逐步变得模糊不清,乃至彻底歪曲,虚假新闻时有发生。例如,前阶段网络上流传出一段“武汉长江大桥燃放烟花”的视频,并附文称“昨晚,武汉长江大桥燃放烟花驱赶瘟疫,前所未有!”这段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点击量多达1300万,还有多条评论和多人转发点赞。经查证,其属于虚假信息。这是一条电脑合成的视频,作者只是想以此种方式为家乡鼓鼓劲,加加油。由此可以看出,网络媒介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精确度不高,往往会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传播。

在这种背景下,新闻媒介要真正做到新闻的真实性,需要对新闻的发生、发展进行全面追踪,及时更新新闻,让民众对其发生原因、经过、结果等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

二、媒体融合背景下提升突发事件新闻报道质量的意义

(一)有利于呈现新闻事件真相

新闻的本质就是要还原事实,把真实的事件过程呈现出来。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媒体的融合越来越紧密,记者们可以运用更多的高科技技术手段,将突发事件真实、准确、实时地呈现出来,为受众提供真实可靠的新闻报道内容。

(二)有利于提高记者业务水平

突发事件是对记者的基本知识和应变能力的一项重大挑战。突发事件发生后,记者不仅要及时赶往现场,还要快速做好报道准备,这对记者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也是一种考验,在这种情况下,记者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最能反映职业素质的,而通过对突发事件报道质量的不断提高,可以直接推动记者的职业水平提升。

(三)有利于促进新闻业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闻报道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新的媒介具有自身特性和时代特色,而传统的媒介也不能一成不变,必须以自己的优势为依托,加速与新媒介的结合,从而推动新闻业的发展。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不仅需要新闻工作者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更要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和传播平台,在不断磨合中,有效地促进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的相互融合渗透,从而使新闻业的发展更具时代性和先进性。

三、融媒体时代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的特点

突发公共事件是一种突发性,且极有可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紧急事件,它可能给自然生态和社会发展带来危险,并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公众的安全。各有关部门都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去降低灾害的严重性。同时,媒体的发展也会使突发事件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但也要求媒体工作者能够准确把握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特征和时效性。一方面,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具有高度可视性,公共事件的关注人员数量较多,用户可从多种渠道接收到事件报道情况,时刻关注公共事件进展;另一方面,传播途径复杂,难以掌握舆论导向[2]。在新形势下,网上流言时有发生,尤其是对于突发公共事件,媒体工作者应具备高度专业素养,从多个视角去解读,以增强公众识别力,降低“非理性”的传播,防止因错误报道而造成“二次伤害”。这种报道的科学性尤其重要,因为公共事件的影响范围很大,因此记者要以正确的价值观来进行报道,避免公众对事件进展产生误解。

四、融媒体背景下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传播机制

(一)预警期传播机制——注重传播质量,阐述事件真相

在融媒体环境下,媒介整合了传统传媒与新传媒的资源与优点,使得资讯渠道得以有效整合,但仍需根据网络发展的现实,加强其预警与服务能力。一方面要提高新闻传播的品质,也就是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新闻的实质。例如,在突发事件中,新闻媒介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调查,向民众提供必要、及时、真实、权威的信息,以便民众及时做出反应。这样的公开,既能提高新闻的质量,又能防止负面的影响,且能起到“防护剂”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提高新闻传播的效能,媒体是新闻发布的首要渠道,在实际工作中更应该建立起有效的预警机制,根据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特点,以最真实的视角还原事件的真相,避免负面新闻的误导。在新闻报道的真实性问题上,要坚持新闻的客观化,避免过去“一报之了”“我说你听”的新闻报道方式。

(二)爆发期传播机制——增强挖掘能力,突出正面引导

在新闻传播的大环境下,公众舆论的爆发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要对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作出积极的反应,也就是让人民群众了解他们在做什么、怎么做。通过对重要问题的及时答复,让公众对事情的发展有更多了解,而不是传统形式中只会喊空话、不作为。同时,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中,也要提高挖掘的能力,通过大量的实证和数据来解释,增强新闻的可信度,让民众更加清楚认识到这件事情的真相,从而消除各种流言。当然,媒体作为政府的信息平台,也应该在报道中凸显其作用,以“强化显政”为核心,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指导,充分展现传媒的素质,以维护国家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为大局,使传媒发展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关键时期,各大媒体都在大力宣传抗疫英雄、讲好抗疫故事、发布疫情信息,让民众树立战胜疫情的信心,从“全民恐慌”变成了“全民抗疫”[3]。

(三)善后期传播机制——优化信息取向,积极反思总结

人们普遍认为,媒介是人们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它的传播方式也越来越灵活和多样化[4]。要根据社会环境变化的需要,对新闻传播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形成一套完整的舆论导向,使之与民众的心理变化的期望和需要相一致。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发布过程中,在疫情影响逐渐消退的情况下,可以对重建问题进行跟踪报道,为民众提供最关心关切的新闻。当然,作为融媒体时代的传媒平台,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过程中,还必须做一些总结和思考,如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要注意到自己的不足,以及如何更好地做出应对措施。

(四)全过程传播机制——充分发挥优势,主动担当作为

新闻媒介担负着社会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尤其是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在特殊的新闻报道中,必须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主动性,配合政府的工作,做好新闻舆论的引导,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必要的舆论监督,实施全方位、立体化的新闻报道,为社会营造出良好的媒体环境。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时,新闻传媒要把握好舆论的主动权,对事件进行积极的关注,并切实发挥自身功能。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社会的复杂环境下,更需要新闻媒体时刻准备,把中国故事讲好,讲给全世界听,展现出一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五、如何在融媒体时代做好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

(一)深入事件一线,挖掘事件本质

因为突发公共事件具有一定的突然性,尤其是它的影响力极高,所以新闻工作者要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和超强职业素养,才能在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中有所作为,让新闻的传播变得更有说服力。具体来说,一方面需深入到第一线,全面、迅速地搜集与突发公共事件有关的信息。媒体人要将这一过程看作是新闻的头等大事,让报道更加真实、快捷,更好地体现出“时度效”;另一方面要从多个角度发掘事件的本质,新闻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突发公共事件的各种影响,以科学的方式从海量的数据中筛选出相关的数据信息,以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阅历,准确地提取出最重要的信息,并通过对事件的分析,增强新闻的深度,引发公众的思考,帮助公众了解事件的真相,从而保证新闻的质量和传播能力。

(二)发挥团队优势,把握报道时效

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报道,既要言之有物,又要有针对性地回答社会热点问题;既要把握力度,又要注重重点、强调重点,要对重点部分进行充分的阐述,不要利用新闻“失真”和“失态”来博取公众的眼球,要确保新闻的整体力量。另外,传媒业应该突破“黄金24小时”的新闻法则,既要注重新闻的“首发效应”,又要抓住新闻的主动权,抓住舆论的主动权,改变民众对新闻的饥渴,运用“快说事实”“慎说原因”等手段,让新闻呈现出“零距离”的效果。例如,安徽省在2020年1月初召开的新冠肺炎疫情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们在团队的协作下,只用30分钟就完成了视频和文字的编辑,并通过微信、头条、快手、微博等多种渠道进行了报道。前线记者和编辑团队齐心协力,打破了传统媒介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赢得了广大群众的高度认可。

(三)关注舆情对接,提高新闻质量

新形势下的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必须充分重视与舆论的衔接,有效地提高新闻的整体质量。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传媒的交叉作用,让新闻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充分利用传媒产业的资源,把采编和宣传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系统,让公众和官方媒体的舆情对接。例如,在2022年3月22日,中华新闻网、新华社等媒体在官网上对湖南常长高速公交车着火的新闻进行了详尽的报道,并对事件的具体原因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有效地回应了社会关切,让民众能够辨别真相,消除不良舆论。二是要注重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新闻从业人员要正确认识新闻事实,才能消除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负面影响,做好新闻报道。所以,在写新闻稿的时候,一定要用最客观的语言来描述,尽量不含糊,既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又要保证媒体的可信度。

(四)创新报道技术,打造个性报道

一般来说,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大多是不确定的。为了确保此类报道的整体质量,降低报道的错误,一些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技术上进行大胆的创新,既可以大幅提升新闻质量,也可以大幅提高新闻传播效果。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方式、技术等方面进行探索,使技术形式得到了有效的创新,从而促进新闻报道的高质量发展。要搞好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必须进行创新发展。以中国地震局为例,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人进行了首次地震报告的撰写,将采集到的信息及时呈现于公众面前,以满足公众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关注。在新形势下,传媒工作者应当以超前的思维、全新的视角、独特的方式来进行新闻创作,避免单一、乏味的报道,使得深度报道中的突发公共事件既真实可靠,又不落俗套,在差异化的报道方式下,形成一种全新的媒体风格。

六、结语

在融媒体时代,人们获得新闻事件的渠道日益增多,各种突发公共事件通过互联网传播,走进了公众的视野,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媒体的发展需要媒体在竞争和创新中坚持自己的原则性,不断地优化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方式,使其更加真实客观、独特新颖,可在多角度、多层面的报道中把握舆论的变化,科学地调整报道的方向,以“首发效应”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增加用户的黏性,增加报道的效果。同时媒体人应根据自身特征和优势,深入挖掘新闻事件内涵和实质,促进其在融媒体时代实现创新传播,推动新闻业的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玉玲.媒介融合背景下公共突发事件网络舆论传播及引导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5):15-16.

[2] 庄宫萃.媒介融合背景下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传播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7,3(24):9-10.

[3] 卓文军.融媒体背景下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媒体传播机制探讨[J].新闻传播,2020(14):61-62.

[4] 黄宇.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中彰显媒体融合温度:以新重庆客户端战“疫”频道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0, 11(6):38-39.

猜你喜欢

融媒体突发事件新闻报道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试论全媒体时代儿童灾难新闻的审美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