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角下的“蓝色名片”传播
2022-04-29徐洲
徐洲
摘要:确立海洋文化自信,谋划城市新发展新突破,是近年来沿海地区的共同探索。传承“最海洋”城市文脉,提高文化软实力,为海洋城市铸魂塑形赋能,是主流媒体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主流媒体不容回避的责任和使命。舟山广播电视总台以海洋文化为核心,紧扣“海洋元素”,以视、屏、端、网为主阵地,构建起与海洋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媒体传播矩阵,积极做好“海”字文章,实现了舟山“蓝色名片”的时代表达和广泛传播。
关键词:海洋文化自信;“蓝色名片”;舟山广播电视总台
我们正走向海洋强国。作为最深沉的力量,文化是构成综合竞争力的软实力,以海洋文化自信视角探索城市新发展,成为沿海地区的共识。
舟山,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由1300多个岛屿组成,素有“海天佛国、渔都港城”的美誉,是我国第一个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其独特的地域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宗教情怀,筑就了舟山海洋文化开拓、进取、开放、兼容的特性,舟山海洋文化是中国海洋文明的典型代表,赋予了舟山人民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品格,更孕育了舟山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城市精神。
舟山发展的优势在海洋、希望在海洋。国家级新区、舟山港综合保税区、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浙江自贸试验区等国家战略先后获批落地,从偏远海岛到世界瞩目,舟山进入了国际化发展的快车道,海洋经济战略和新型城市化建设,正在这里碰撞出黄钟大吕的铿锵。
透视舟山的发展,海洋文化深蕴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主动作为,做好“海”字文章,实现“蓝色名片”的有效传播,是新时代宣传工作肩负的重大责任。舟山广播电视总台以海洋文化作桨,注重内容建设和形式创新,积极构建与海洋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媒体传播矩阵。本文将聚焦舟山广播电视总台的实践探索,就如何建设海洋特色媒体进行思考。
一、坚定文化自信,把握主线,凸显海洋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
当下,舟山正全力聚焦海洋、深耕海洋,放大海洋文化特质,发挥海洋资源禀赋优势,紧紧抓住国家重大战略,抢占大机遇,谋划新发展新突破,实干争先,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
以媒体担当助力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有多个“支点”,内容无疑是最为重要的着力点。舟山广播电视总台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从内容建设入手,把握主线,以文铸魂,以文塑形,以文赋能,凸显海洋特质。
(一)以文铸魂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党媒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新区主流媒体,舟山广播电视总台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和专业精神,把弘扬主流价值观、引领思想文化、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当作首要任务,立足本土特色,做好“蓝色名片”传播。
精心策划实施重大主题报道,推出一批带有海洋气息、特色鲜明的全媒作品,用情用心讲好舟山故事,巩固共同的思想基础,努力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浙江是党的“红色根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2],有着丰富的舟山元素。其中,“ 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蚂蚁岛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为了彰显新时代蚂蚁岛精神,仅2020年、2021年,广电记者就数十次登上蚂蚁岛,寻访红色足迹,搜集鲜活素材;视频、音频、图文、H5 ,全方位展示、全媒体联动,讲好薪火相传故事。由此,蚂蚁岛精神得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网等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2021年3月,纪录片《国家记忆·蚂蚁岛的奋斗》在央视CCTV-4中文国际频道播出。如今,蚂蚁岛精神已确定为红船精神引领下的浙江“红色根脉”之一,并列入浙江省党史学习教育方案。深化“走转改”活动,找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在建党百年的主题宣传中,开设“信仰的力量”专栏彰显老党员的初心;开设“百岛百业”展现历史伟业、舟山沧桑巨变;而利用“船”这一舟山特色载体推出的“百船接力唱百年”媒体行动,接地气,凸显浓浓“海味”,更是将报道推向高潮。
除了宣传好,舟山广播电视总台还致力组织创新社会活动,搭建起让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舞台,从而广泛聚集正能量,如连续10年举办“最美舟山人——舟山魅力最具影响力人物”评选活动,先后有100余名(组)“舟山魅力人物”登上最美舞台,构筑了舟山人的形象高地、道德高地和精神高地,打造出一个运用正面典型开展学习教育的舟山品牌;又如,在“抗疫战”中,联合用工单位远赴安徽等地,推出“跨越千里来接你”大型新闻行动等。
(二)以文塑形
有形的外在特征、无形的历史文化底蕴,共同构建起一座城市的形象。城市形象是多元化的,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其中,特色是城市形象的精髓和灵魂,也是城市独特的优势。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特色,舟山的特色就在于“海”字。讲好城市故事,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关乎一座城市的发展。以文塑形,认真做好“海”字文章,舟山广播电视总台持续发力。
一方面,宣传好中心工作,传递舟山力度。近年来,舟山广播电视总台以广播电视引导的硬核质量,唱响主旋律,聚焦“四个舟山”“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的建设目总标,围绕打造经济新动能,围绕海上花园城的建设,围绕自贸区、大港口、长三角一体化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等主线主题,把推进海洋经济、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生动实践、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多形式多平台多视角,以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及时宣传好传播好。
另一方面,宣传好“硬实力”背后的“软实力”,传递舟山温度。对照现实,舟山广播电视总台在围绕中心工作宣传好 “硬实力”的同时,也时刻关注着 “硬实力”背后的“软实力”。如在全民抗疫过程中,舟山广电记者深入一线,协同作战,全景式展现了舟山强大的战疫正能量。尤其是巴拿马籍“弘进”轮救助报道的舆论引导,得到了中宣部的高度肯定。2021年8月,“弘进”轮因故滞留舟山海域,因多名船员发热拍视频网上求救,舟山启动紧急救助。结果,16人核酸检测阳性,11人确诊。其间,舟山广电总台第一时间展开权威报道,不顾风险,深入现场,讲好暖心故事,将生命至上、构建人类健康共同体理念的宣传贯穿这一突发事件处置的全过程。有关“弘进”轮救助的报道被多家境外媒体采用,舟山“有大爱、有担当”的形象得到广泛传播。
(三)以文赋能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3]。它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创造的价值和产能是巨大的。
以文化赋能公益行动。舟山广电总台擦亮媒体服务民生的底色,在公益领域深耕多年:从第一位家庭困难孩子得到资助,到第一份清凉礼物的送出,再到第一个小岛的光明行……以公益行动践行媒体责任,以公益行动传递公益文化。如今,舟山广播电视总台的“汪大姐来了”公益栏目、“舟山帮”帮忙服务平台成为舟山市有名的公益品牌,关注海岛百姓、聚焦民生实事,成为城市向善和向上的一个支点。
以文化赋能产业创收。把文化的力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做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近年来,舟山广播电视总台以文化为支撑,以项目为突破口,打通全媒体资源,积极探索在市场环境下“品牌输出—价值转换”,寻找更多具有想象空间和增长潜力的业务新类型;继续搭建“传媒+”产业平台,发展“传媒+教育”“传媒+政务服务”“传媒+旅游”“传媒+养老”等模式,实现了产业价值链的跨界和延伸。产业创收走向了转型发展之路,目前,舟山广电总台已形成了活动策划、视频制作、教育培训、新媒体运营等多位一体的文化产业经营格局,较好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轮”良性驱动。
二、坚定文化自信,守正创新,构筑海洋特色媒体
文化强国和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为舟山广播电视总台带来了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当然,危机和机遇总是相伴相生的,面对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所带来的冲击,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让“蓝色”名片传播得更好更广,是舟山广播电视总台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是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4]
在守正中涵养水土,在创新中开疆辟土。近年来,舟山广播电视总台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探索不断优化融合传播机制,大胆推进制度、渠道和平台创新,加快在媒体融合移动上开新局、特色文化上谋新篇,在改革创新中赢得宣传工作的话语权主动权,较好实现了舟山“蓝色名片”的时代表达和广泛传播。
(一)广泛传播:构建全媒矩阵、具有海岛特色
受众在哪里,我们的传播触角就要延伸到哪里,必须打造一批“硬核”的特色新型传播平台,构建起立体多维的全媒体传播矩阵。舟山广播电视总台积极推进媒介形态融合,深耕专业领域,一方面抓好现有传统平台的升级,主动向互联网延伸,打造若干垂直分众平台,让广播不只是声音、电视不只是大屏、报纸不只是平面,而是全媒体环境下的“图文音视”多业务聚合;另一方面升级打造“无限舟山”客户端5.0版本,与快手平台合作打造舟山直播基地……经过多年建设,以先进技术引领,舟山广播电视总台形成了以“舟山新闻+无限舟山APP”领衔,“广播+电视+网站+客户端+官微+纸媒+政务新媒体运营”全覆盖的融媒体矩阵,多平台优势互补,多层次、立体化发出舟山声音、传播舟山故事。
以2021年7月的“开捕第一课”直播节目为例。渔业生产安全是舟山的重点工作之一,这也是“开捕第一课”的主题。但舟山岛屿数量众多且分散,渔民数量庞大且杂居,如何让安全教育落实到每位渔民身上?“开捕第一课”打造了四个层级的传播渠道:市级设主会场;渔业乡镇设分会场,渔业村和渔业企业设子会场,收看直播;成千上万的渔民则以手机为直播终端,让“开捕第一课”的安全教育实现了全覆盖。与此同时,“开捕第一课”的短视频、图文消息、新闻海报等第一时间产生,得以广泛传播。因为时值8月1日开捕日前夕,渔业生产安全是热点,央视频、人民视频、学习强国、腾讯新闻、今日头条、好看视频等各大媒体平台纷纷转载,舟山渔业生产安全教育“开捕第一课”声名远播。
(二)时代表达:创新话语表达、国际化
舟山广播电视总台注重传播平台和模式的创新,同样也注重表达方式和话语体系的创新。要将内容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就要善于创新话语表达,要将内容以受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呈现,着力打造一批精品力作,带有露珠感,更加年轻化、国际化,更具圈粉力。互联网时代,短视频、直播是讲好地方故事,传播区域形象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舟山广播电视总台在短视频、直播上持续发力,探索互动视频、沉浸式视频、VR视频、全景直播等形态,使短视频和直播往系列化、个性化、IP化方向发展演进。“爆款产品”屡屡刷屏,主流声音深入人心。在建党百年宣传报道中,创意H5地图《千里海岸瞰舟山》生动活泼,全景式、立体化展示了舟山拥海发展的奋斗足迹。战疫报道中,短视频《姑娘,你举牌的样子真好看!》发布一天播放量超500万,视频新闻《“弘进”轮船员:在舟山我们共同治愈》让人动容,收获了数万条点赞;“潮起东海,一路领‘鲜——2020直击东海开捕融媒体大直播”长达三天两夜,并同步推出“记者随船出海日记”Vlog系列短视频,影响力创下新高。作为我国实施海洋战略的排头兵,开放的舟山正走向世界。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媒体深度融合为抓手,坚持开放包容,创新外宣工作思路,提高文化软实力,加快构建具有舟山特色、国际化的对外话语体系,是舟山广播电视总台努力的方向。
三、结语
文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在全媒时代,如何当好向海图强的宣传主力军?如何做好“海”字文章?如何构建适应当前海洋经济发展、推动海洋文化传播的体系?如何实现“蓝色名片”的有效传播?这是当下沿海地区主流媒体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是主流媒体所有工作的逻辑起点。坚定文化自信,把握主线,以文铸魂,以文塑形,以文赋能,凸显海洋特质;坚定文化自信,守正创新,构建全媒矩阵,创新话语表达。近年来,舟山广播电视总台主动适应新的传播形势,把海洋文化自信注入“蓝色名片”传播,进一步强化互联网思维,围绕舟山的发展实践,交出了一份较为成功的答卷,多维度展示了真实、立体和奋进的舟山。
海洋是舟山发展的优势和希望,同样,围绕海洋、做好“海”字文章也是舟山广播电视总台发展的最有效的竞争力。随着舟山在国家海洋战略中的地位日益上升,舟山广播电视总台的舞台也越来越大,我们当以更高远的政治站位,更从容的文化自信,更宽广的国际视野,努力成为软实力建设的引领者,推动传播再创新高,形成“最海洋”传播新高地。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EB/OL].[2016-05-17].新华网,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 2016-05/18/c_1118891128.htm.
[2] 袁家军.实施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书写“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文化新篇章[J].政策瞭望,2020(10): 4-9.
[3] 刘奇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N].人民日报,2017-11-13.
[4] 习近平.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EB/OL].[2019-01-25].央视新闻,https://baijiahao. baidu.com/s?id=1623625834980891857&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