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心态”与“策略”

2022-04-29

中学生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答题心态中考

一年一度的中考进入倒计时,据了解,考生心理调适、考前复习秘诀、考试焦虑的预防和消除、应试技巧等话题,极易引发老师和考生的关注。关注源于需求,需求值得关注。本期高端访谈,本报邀请到具有多年中考复习指导经验和应考经验的潍坊市特级校长、崇文中学校长焦宗芳,就广大师生关心的话题,为大家一一解答。

专家介绍

焦宗芳

中学正高级教师,潍坊市坊子区崇文中学,潍坊市特级校长,潍坊市坊子区人大常委,潍坊市人民政府督学,国家高级职业规划师(CCDM中国认证),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美国认证),曾到美国、芬兰访学,出版高考专著《科学规划人生,正确填报志愿》《给幼儿教师的66条新建议》,主编《生涯探索》《走进现代农业》,主编近270多万字的英语教学著作10余部,主持研究省市级课题多项。创立的人生规划教育师生发展系列体系,享誉全国,获全国发明专利。荣获全国第三届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奖、山东省优秀校长奖,人生规划教育连续两届获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年家庭教育被评为潍坊市教育成果奖。2016年、2021年被评为潍坊市特级校长。

备考“心态”

记者:中考临近,考生可以做些什么?

焦宗芳:在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里,要想使学习成绩有一个较大的飞跃已不太现实。然而,考生在考试中的表现并不是完全取决于学习水平的高低,它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考生健康状况、心理状态的影响。身体状况佳、心理状态好才能在考试中正常甚至超常发挥,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知识方面的不足。因此,考生应该做好一下三点:

一是考生心理的调整;

二是确保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三是合理安排最后阶段的复习。

记者:考生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焦宗芳:中科院心理所王极盛研究员在研究影响高考的20个因素后发现,排在前四名的因素分别是:考试中的心态、考试前的心态、学习方法和学习基础。

考试中的心态因素排名第一,值得我们关注。纵观多年中考,焦虑问题、怯场问题、情绪问题、状态问题等问题影响着考生的考场发挥。

心理学研究发现,情绪能影响一个人智力的发展。实验表明,一组儿童在情绪良好情况下平均智商为105,但在紧张状态下却降至91,两者相差悬殊。与此同时,研究证明情绪有支配结果的能力,既先有饱满积极的情绪,然后才带来丰硕的成果。因此,面对中考,我们必须有信心和决心通过调整自己的情绪,改变自己的灰色心态,以积极的面貌面对学习,面对考试,面对一切,最后,我们就能争取胜利。

记者:迎考在即,可以给考生一些建议吗?

焦宗芳:中考之前,有些同学很紧张,压力大。我对同学们讲,人做事有两种方式:一种叫举轻若重,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当采取这样的方式,一点一滴都不放过,一招一式务必认真;另一种叫举重若轻,大事临头,泰山压顶,要更沉着冷静,泰然处之。要学会驾驭各种局面的能力。如果有了平时的举重若轻,只要能充满信心,轻装上阵,相信大家能考出好成绩。我有五点建议希望与同学们分享:

第一,评估自己,目标合理。只有客观、现实地评估自己,设立切实合理的目标,才能增加成功的可能性。我们一旦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反而能夠冷静下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心理压力,从而专注学习。

第二,淡化竞争,淡化分数。最后阶段的模考,不要把分数看得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要看到从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在困难中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体育运动有时是最好的心理医生。有些同学学习累了、烦了,就出去跑跑步打打球,有的女同学做手工,有的同学听些轻松的音乐。总之做些让自己高兴的事。所以我主张在学习中要采取“欢欢喜喜,坚持到底”的态度,遇到困难不唉声叹气,而要扬眉吐气,这也是优良素质的一种表现。

第三,适度紧张,适度兴奋。放松并不等于毫无感觉,有紧迫感才能提高效率,有兴奋感才能迎接挑战。这段时间作息要有规律,晚上不熬夜,早晨不贪睡,调整好“生物钟”。此外,要科学合理地用脑,以达到中考时“一见考题,就有胃口”的佳境。

第四,跳出题海,查漏补缺。做过的习题,要装订成册,考前做一遍,熟悉步骤和思路;不要以看代做,那会一考就错。特别是错题集一定要认真看。难题不可深究,回归原来,以简单题、中等题为重点。文科类科目,注意梳理知识网络,有的放矢地复习;理科类科目注意规律总结,注意做题步骤。复习的最后阶段应该采取“回头看”的方针,其实就是知识梳理、整合的过程。复习侧重点因人而异,或侧重于基础题,或侧重于中档题,但总的原则仍是从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运用和综合入手分析解决问题,注意知识点的交汇,该记住的公式要记住。

第五,健康第一,安全第一。高度用脑,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紊乱,因此要注意饮食,不吃生冷食品。暑热时避免冷风、冷水。精神过分专注,灵活性就差,因此运动玩耍不要过于激烈,放松身心即可。此外,外出时避免纠纷、冲突、恶作剧。

焦宗芳:中考在即,学生中容易出现不利于中考的情绪,因此,平和学生心态应做为这段时期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教师应充分利用每次考试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学生应对中考的自信心。除此,中考的应试技巧也应开始适当的给学生渗透和强化。

中考毕竟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面对这一重要关头,学生会不知该做点什么——想看书,又看不下去;想休息,又安不下心来。长此以往,循环往复,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越是过度焦虑,学习上越没有进步,心里便越焦急异常,情绪容易激动。在这个关键期,教师应做好充分的思想工作,既要给学生指出焦虑是正常的,也要指出在过度焦虑会起反作用,化解焦虑要求我们保持一颗平常心的同时,关键是要拿出实际行动来。教师可以尝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力求形成互相帮助、融洽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风。针对一些自感成绩很“差”,无考学希望而自甘落后、不思进取的学生。教师更要多一点关心,以暖其心房,尽量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

备考“策略”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说“心态调节”为中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那么,行之有效的“策略”则是制胜的利剑,焦宗芳校长在访谈中,透露了他多年来指导学生决胜中考的“秘籍”——中考18策。

策略1:要充满信心,又要适度焦虑

不管现在成绩怎样,都要相信自己经过前段的复习是有效的。如果成绩暂时不理想,是前段考试时自己没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应逐步树立信心,学会自我激励(如默念:“我拼搏,我能成功”),永不言败,这是走向成功的精神力量,至关重要。可以这么说,谁树立了必胜的信心,谁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功。面对中考,一点不着急,不好;但过于着急(焦虑)更不好。只有保持适度焦虑,才是迎考的最佳心理状态。

策略2:要把握自我,更要战胜自我

复习时要有自我意识,“我”是如何适应老师的要求;“我”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搞好复习等。同时,面对中考复习的艰辛,学习问题的繁难,战胜自我就显得十分重要,只有“战胜自我”,才能“天宽地阔”。

策略3:要专心致志,也要科学作息

最后关头不能松懈,复习时将自己置身于考试场景之下,这是需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但为了在参加考试时有充沛的精力,就要养精蓄锐,因而科学作息就显得十分重要。古人云:“人之心不可一日不用,尤不可一日不养”,因为心“不用则滞”而“不养则瘦”。科学作息,就是不打疲劳战,不开夜车,不暴学暴嬉,注意劳逸结合,这样就能始终保持一个清醒的高速运转的大脑。

策略4:要适度平静,也要适度运动

平时个性张扬的学生,在张扬的前提下,可稍平静一些;平时内向的学生,在平静中可略张扬一些。一定压力下的平静是中考超水平发挥的必要条件。初三学生大多不爱动,主要是学习紧张没时间运动。但我还是希望同学们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度运动运动,这样,可以缓解紧张的神经,提高学习效率,保证考试时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清醒的大脑。

策略5:要惜时读书,也要学会交流

考前时间紧迫,但也不能过于闭锁,要学会适度交流。同龄人一起迎考,大家的情况都差不多,同学间适度交流进行感情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同学之情对增强信心、减缓压力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考前时间宝贵,切不可“长谈”。除了和同学交流外,还可与家长、亲友交流。

策略6:要意志支撑,也要学会放松

大考临近,用意志支撑完最后的学习与考试,尤为重要。因为,中考不仅是一场知识和技能的较量,也是意志的较量。但这个阶段,也要学会适度放松,比如从慢到快改变你的呼吸频率,读些“小幽默”,在不影响他人之处放声喊叫、唱歌、大笑等等。

策略7:既抓规范训练,也抓灵活答题

每年中考,都会有不少考生因答题不规范而丢分,非常可惜。建议考生,找几道有评分标准的考题,认真做完整,再对照评分标准,看看是否答题严密、规范、恰到好处。在规范训练的基础上,也要适度进行灵活解题的训练,有助于拓宽解题思路,发展思维能力。

策略8:既抓基础训练,也抓触类旁通

一般说来,考前不宜攻难题,要回到基础,把基础夯得扎扎实实的,这样在中考时才能做到“基础分,一分不丢”。当然,此时抓基础,要有一个小提升,把自己感到“不踏实”的问题过一遍,学会处理一些小综合的基础题。在解题时,还应注意培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策略9:既要限时训练,又要一次成功

可以找一份模拟卷,如正常用时120分钟的卷子,争取看看100分钟能否完成。这样做,主要是想创设一种考试情境,检验自己在紧张状态下的思维水平。此外,面对一道题(最好选陌生的中档题),用心去做,看看能否一下就理出思路,一做就成功,避免考试中的“隐性失分”。

策略10:既训练应试能力,也抓保温练习

应试教育不可有,但应试能力不可无。冲刺阶段,应抓住不多的检测机会,加强应试能力的训练。检测可以暴露问题,如判断能力差、应变能力差、速度过慢、方法不当、考试焦虑、不会“跳过拦路虎”等问题,应当注意纠正,应把每一次检测当成一次很好的训练应试能力的机会,逐步提高应试水平。考前要养精蓄锐,但并不是说整天休息。相反,我以为每日还是要做些题的,不要让自己手生,要让自己保持对问题的敏感,形成模式识别能力,这叫保温练习。当然,做题的数量不能多,难度不能大,不宜做偏题、怪题。

策略11:小题“一望而解”,大题“激活思维”

各类考试,都可以提前几分钟或十几分钟进考场,这时可以看题但不能拿笔答题。这段时间的利用是有讲究的。我常常让学生对“定性”的小题(选择题、填空题等)进行“一望而解”训练(即看题不动笔的解题训练),同学们可以自己练练看。对于大题,可以尝试只想思路的“概括式”解题训练: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不必具体详解,再对照解答,核对自己的思路。这样做,有利于在短时间里获得更多的具有策略意义的解题方向,训练思维品质。

策略12:填写信息,总览全卷

试卷一发下来,立即忙于答题是不科学的,应先填写信息,这样做不仅是考试的要求,更是一剂稳定情绪的“良药”。打开试卷,看看哪些是基础题、哪些是中档题、哪些是难题或压轴题,按先易后难的原则,确定解题顺序,逐题进行解答。

策略13:认真审题,灵活答题

审题要做到:一不漏掉题;二不看错题;三要审准题;四要看全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审题中还要灵活运用知识,发现和寻找简捷的解题方法。答题时,要注意过程清晰,稳中求快。一要书写清晰;二要一次成功;三要提高答题速度;四要科学使用草稿纸;五要力求准确,防止欲速不达。

策略14:多做试题,分分必争

中考评分,理科是按步骤、按知识点给分;文科是按要点给分。因此,考生在答题时,就要会多少答多少,哪怕是一条辅助线、一个符号、一段小文字,都可写上,没有把握也要敢写,千万不要将不能完全做出或答案算不出的题放弃不做。

策略15:抓住“题眼”,构建“桥梁”

一般难题都有个关键点(称之为“题眼”),抓住了“题眼”,问题就易于解决了。此外,还要利用相关的知识、规律、信息进行多方联系,构建“桥梁”,找出问题的内在联系,从而构思解题方案,准确、快捷地解决问题。

策略16:难题不惊,易题小心

遇到难题或陌生题时,要冷静地进行分析、判断,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遇到易题,要格外小心。易题,容易使人轻视,不注意题目的细微变化,不费思索顺手写来,可能铸成大错。在易题上得分与失分往往在于仔细不仔细。

策略17:思路暂塞,学会变通

考试时,熟知的知识、方法突然想不起来时,要学会变通。一是换个角度或思路,从与题目有关的项目开始回想;二是利用本卷中其他题目的信息;三是暂时放弃,换另一道题做,等情绪稍稳定,思路慢慢清晰时,再回过头来做。

策略18:注意检查,减少失误

检查,是作为考试的一种补救方法。争取有一定的时间检查答卷,主要是检查题目是否遗漏,是否弄错了题意,是否抄错了什么,是否有概念错误、运算错误、论证错误、思路错误等,尽量减少失误。对一些“疑似”答案,尤其要注意检查。

(记者  黄宝婷)

猜你喜欢

答题心态中考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邀你来答题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还是“看掐架”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