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新闻优化策略探究
2022-04-29蔡秀威
蔡秀威
摘要:目前,大多数新闻节目都是使用普通话进行播报,语言风格大体相近。在看惯了相似的语言风格的新闻节目之后,方言新闻的出现反而能够带给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随着人们审美特征不断变化,传播渠道日益丰富,方言新闻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但随着方言新闻发展的日益深化,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如受众流失、泛娱乐化等。本文以乐清市融媒体中心的方言类新闻节目《陈佳讲新闻》为研究样本,针对方言新闻当下所存在的问题探寻解决之道。
关键词:方言新闻;发展创新;优化策略
当下普通话新闻节目同质化现象频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受众审美疲劳。方言新闻主要采用方言讲述节目内容,语言风格活泼生动,诙谐幽默,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方言新闻通常是以当地特有的信息资源作为基础,将市民关注的热点作为突破口,再加上方言的使用,不仅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还能充分体现新闻内容的温暖、有趣,进而收获众多受众青睐。
总的来说,方言新闻节目最突出的优势就是语言风格和地域特色,因此,要得到长足发展,就必须立足于自身现有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创新,打造出具有突出影响力的高品质栏目。
乐清作为温州语系区,方言受众群体大。为此,乐清市融媒体中心旗下的乐清电视台早在2007年12月31日就开办了方言类新闻节目《陈佳讲新闻》,本土方言主持人陈佳上线说新闻,节目从一开播就受到了本地受众的热捧,并且到目前为止都有着较高的本土收视率。笔者作为该栏目的重要参与者,在采编实践中对于方言新闻的兴起原因和存在问题都有着一定的认识。
一、方言新闻兴起的原因
(一)方言新闻形式贴近百姓生活
贴近性是新闻节目长盛不衰的核心所在。方言新闻节目所讲述的,大都是一些家长里短的琐事,但观众却始终保有极高的热情。这主要得益于新闻节目对题材的选取以及报道的视角。方言新闻通常是以民生新闻为主要的题材,播出的内容高度贴近普通民众的生活。再通过平民化的视角报道各类社会事件,看似相同的内容,却包含着一种特殊的精神,善与恶,美与丑,通过电视屏幕呈现,宣传了正能量,高度评价了爱心和公德心,同时又批判了假、丑、恶的社会现象,进而引发观众深思。表现形式直接,加上传统媒体较强的公信力,进而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深得受众喜爱的新闻形式。[1]
(二)方言新闻用语具有亲和效应
方言也是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的呈现方式,不仅是当地民众情感的载体,还是历史进程的演变及社会的发展的文化结晶。再加上乡音质朴,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通过心理层面的共情效果能将群众密切地联系起来。
方言新闻也即通过当地的语言讲述近期发生的社会事件,当主持人开口的瞬间,就能给人以亲切感。再加上主持人本身的情感表现力,进一步强化了方言新闻的亲和力。方言新闻相较于一般新闻节目而言,其播报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通常是以话家常的口吻报道新闻,风格灵活,亲切质朴,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能有效拉近与受众的距离,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审美需求。[2]以《陈佳讲新闻》为例,当主持人陈佳采用本地方言主持节目时,亲和力十足,让群众形成“自己人”的效应,还能有效拉近主持人与群众的距离,助力实现主持人与受众平等交流,增强节目传播的效力。
(三)方言新闻风格符合市场趋势
哪里有受众,哪里就有市场,于新闻节目的发展而言,受众审美的转变,让方言新闻节目的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此外,方言还具备一定的身份认同功能,于多数人而言,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更多的是使用方言进行沟通,对于这部分受众而言,方言不仅仅是地域性的标志,更能满足他们在情感和认知上的需求,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各大电视台纷纷推出品牌节目,吸引更多受众关注,从而扩大自己在市场当中的份额。总的来说,正是社会的多元化语境,为方言新闻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二、方言新闻发展现状
(一)节目受众大量流失
施拉姆曾经指出,大众传媒具有极强的力量。但是在传统信息交流模式中,受众只有被动地接收信息,缺乏灵活性。随着新媒体时代到来,过去的传媒格局已经被打破,受众开始积极地参与信息传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生产、加工和传播等。与电视媒体相对固定的播出时间相比,手机等移动设备的传播形式更为方便,可以随时地获取大量的新闻信息。许多年轻受众在浏览突发性的新闻时,都倾向于通过网络及时接收信息,加上“两微一端”的推出,让受众分流现象凸显。[3]此外,在互联网背景下,各种娱乐性质的节目层出不穷,受众选择更加多样。为了迎合受众的喜好,新闻传播媒体也会第一时间将信息通过互联网进行发布,网络逐渐成了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方言新闻的呈现大多是以电视端为载体,目前的受众群体呈现出老龄化的特点,年轻受众不足,因此在网络环境的冲击下,受众群体流失现象较为突出,影响了方言新闻节目的发展。以《陈佳讲新闻》为例,目前虽然收视份额依然比较可观,但是受众群体几乎以老年人为主,年轻受众的占比逐年下降,对于节目的长远发展来说,是个很严峻的问题。
(二)取材范围过于狭窄
方言属于某一地区的共同语,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传播对象、传播时间和空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方言新闻通常以当地人作为受众群体,传播范围受限,因此具有极为突出的窄播化特征。这主要是因为方言新闻取材范围狭窄导致的。一方面,为了能够充分满足当地人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增强节目的特色,方言新闻一般以本地发生的事件为题材,新闻资源受到较大的限制;另一方面,方言新闻通常用于报道一些地方性的事件,报道的内容很多是家长里短的琐碎事件,很少关注比较重大的社会问题,加上其语言风格活泼,难以驾驭一些严肃的话题。在实践过程中,《陈佳讲新闻》的取材很多来自《乐清新闻》中的社会新闻,为了方言转化的方便和受众的喜好,基本都是一些“小民生”领域的报道,缺乏对“大民生”领域题材的关注。
(三)节目内容过于娱乐化
当下,部分媒体片面地迎合受众的需求,有意选择一些夸张、离奇的内容进行报道,以达到吸引受众眼球的目的;还有部分方言新闻在报道时只注重浅层次的现象,很少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导致节目的内容太过肤浅,失去了新闻本身引导、教育社会公众的功能。此外,部分方言新闻的主持人原本是演员或者其他艺人,并未经过专业的培训,在主持节目时难以把握分寸,言行举止带有娱乐表演的成分,导致方言新闻严肃性不足,显得太过随意和娱乐化。
三、方言新闻优化策略
(一)提高方言新闻的内容质量
对整个传媒行业而言,“内容为王”是首要原则。观众真正想要看的,是通过载体所播放的内容,而并非电视台或者传播的设备。因此,部分方言新闻节目之所以能够引起受众的高度关注,产生极大的社会影响,不仅仅是因为语言上采用了方言为新闻报道形式,突出了地域特色,更是与报道的内容密切相关,要对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分析,让内容具有深刻的新闻内涵,才能符合受众的心理期待。例如,在实践中,我们强化了《陈佳讲新闻》栏目的采编力量,从原来的单一编辑功能拓展到采编一体,由此带来的好处就是记者在采访时能够按照栏目的风格来确立稿件,从源头上确保了内容生产的质量。此外,我们还配备了精通方言俚语的老编辑加强到编辑团队中,让我们的方言节目更“土”更活。
方言新闻通常是以本地的民生新闻作为报道的重要内容,所反映的也是本地民众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新闻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所以,这些新闻节目可以透过事件的表象,深层次地分析事件的成因,解答民众心中的疑惑,为民众排忧解难,再加上通过幽默风趣的方言的使用,能有效引起受众的注意。因此,电视方言新闻唯有始终将“内容为王”放在首位,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避免节目陷于流俗,集中所有资源为民众提供高品质的信息服务,拓展市民的思维,才能确保整个节目获得成功。
(二)拓展方言新闻传播的渠道
时代不断进步的同时,新闻传播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创新。新媒体的兴起为方言新闻发展创造了机遇。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一种通过微博、微信、视频号、抖音号、新闻客户端等新兴信息媒介作为传播途径的媒体类型,具有信息碎片化、受众目标明确等特征。具体而言,不同的新媒体传播形式都有自身独具一格的特点和优势,如微博用户群体数量众多,通过不断更新文字的方式来增强粉丝的黏性,可以更加快速地传播和推广信息;微信则同时集合了多种形式的内容,具体包括图片、视频甚至是网页链接等,通过朋友圈就能够达到“病毒式传播”的效果;手机APP则通过更为直接的形式来推送电视节目,用户只需要安装专门的手机APP,就可以根据自身喜好自由地收看节目内容,显著地增强新闻传播的效力。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无论是在时效性、互动性上都占有明显优势,方言新闻要想获得发展,就需要积极地转变自身理念,积极拓展传播的渠道,借助新兴媒体的力量,助力方言新闻的传播。在实践中,《陈佳讲新闻》栏目在新媒体兴起之时就开始触网发展,先后开办了栏目的微信公众号,并且开通了线上的选题征集平台。此外,主持人陈佳会经常深入新闻现场,录制方言节目的相关短视频在抖音号和视频号上推发,有效拓展了方言节目的传播和互动渠道。
此外,笔者认为,可以借力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吸引大量年轻受众参与讨论,打造只属于观众的“朋友圈”。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推出粉丝活动,鼓励老粉丝带动新粉丝,从而增加受众,实现引流的目的。
(三)增强方言新闻节目主持人驾驭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已经成为方言新闻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方言新闻而言,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尤其是节目主持人。主持人自身的修养、能力,与节目质量息息相关,也决定了节目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优秀的主持人能够让节目焕发巨大的活力,而能力不足的主持人会影响整档节目的观感。相比于一般的普通话节目,方言新闻节目主持人无论是语言能力、长相仪表等的要求都相对较低,但对于节目驾驭能力却有着严格的要求。如《陈佳讲新闻》的节目主持人陈佳作为土生土长的乐清人,对方言一直有深入研究,并且多才多艺,因此在受众间树立起了鲜明的“人设”,同时他也在不断地和团队成员一起探索主持风格的优化,与时俱进地提升驾驭能力。
总的来说,无论是专业主持人或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节目主持人和民间艺人,都必须坚持对自身知识结构和主持技能的学习和完善,注重创新和驾驭节目能力的培养。在报道方言新闻时要注意突出地域性特点,要与节目的风格特色相匹配,才能在当地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进一步扩大方言节目生存的空间。此外,主持人还需要放低姿态,走进群众的生活,以群众的视角报道事件,强化新闻内容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四)规范方言新闻的用语
我国属于多语言国家,目前国家部分地区,方言仍然是民众的常用语,也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就语言学角度而言,普通话节目和方言节目各有优劣;普通话发音清晰,逻辑性强,但语感比较刻板,缺乏新意。两相比较,方言的语音比较模糊,用词往往受到诸多限制,逻辑性较弱,但语感十分活泼。语言风格的差异导致其适用的范围也不同,但是要如何恰当地进行运用,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和特色,是新闻媒体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但是报道中对方言的使用也有诸多需要规避的问题。具体而言,首先,要确定方言的用词。在正式进行传播之前,需要对方言进行提炼和净化,剔除其中粗俗的词句,纠正不恰当的发音,确保节目的语言保持纯净质朴。部分方言新闻一味强调收视率,片面迎合大众的喜好,有意在节目当中加入部分粗俗的话语,偏离了节目创作的初衷。因此,运用方言需要把握好尺度,要将内容质量放在首位,要去芜存菁,避免过于低俗化,才能更好地贴近现实生活,满足受众的需求;其次,方言新闻成功的关键在于形式新颖,但运用方言不能因为求新求异而违背语法规范,在使用之前必须清楚地把握不同词汇的意思,不能导致观众产生误解。要注意方言本身的导向性,在运用部分小众化的词句时,一定要谨慎,可以选择受众基础比较广泛的方言词汇,来增强方言运用的规范性;最后,方言新闻还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与新元素想融合。例如,将方言与当下流行用语相互结合,增强节目的趣味性,进而有效调动群众观看的积极性。为此,《陈佳讲新闻》栏目专门邀请了乐清市文联和乐清市文化馆的地方民俗专家和方言专家作为节目顾问,定期对节目中方言的规范化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尤其是对于一些稿件里面的晦涩生僻内容,我们都会邀请专家进行把关后再播出。同时,陈佳也不断地在节目中将一些积极向上的网络语言与方言进行融合,吸引了不少年轻受众对于方言的兴趣和爱好,形成了很好的正向效应。
四、结语
方言类新闻节目地域特色鲜明,能够显著地增强新闻本身的亲和力,加上语言风格幽默有趣,生动灵活,无论是对本地受众还是外地受众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方言新闻走出当地,就必须要勇于创新,不仅坚持以优质内容作为发展的基础,还要积极地对节目的表现形式进行创新和调整,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开拓新的传播渠道,融入新的元素,构建独具特色的新闻品牌,强化自身感染力和凝聚力,进而促使方言新闻走出当地,面向全国。
参考文献:
[1] 周怡帆,乔全生.方言类电视节目的演进历程与文化思考:活态生存和价值共生[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9,41(6):86-92.
[2] 许艳艳.方言元素在扬州广播的特色呈现[J].视听界,2021(6): 114-115.
[3] 赵明.方言类节目在基层电视台的实践[J].视听,2018(9): 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