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2016-10-27陈菁

2016年28期
关键词:发展创新产业化问题

陈菁

摘 要:陕西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更蕴涵着多样的民俗文化。陕西民俗文化因其独特原生态特点,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意义。但由于政府部门的疏于重视和广大民众认识的浅薄,导致陕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未能发挥其作用。针对这一现状,本文结合陕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就其现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做出了简单的论述,使陕西的民俗文化旅游成为精品旅游,实现产业化升级。

关键词:陕西民俗文化;问题;发展创新;产业化

陕西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省份,其民俗文化自古以来就极具魅力、独树一帜,成为文化领域的一支奇葩。陕西民俗文化不但表现形式多样,而且极具地域性特色。陕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主要包含民间文学、音乐、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艺、传统中医、民俗等。而且已有部分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民俗资源,丰富了陕西文化资源类型,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研究价值,以及巨大的经济价值。

一、陕西民俗文化的分类

陕西民俗文化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篇文章中我主要将陕西的民俗文化分成三部分,分别是塞外文化的陕北地区、中原文化的关中地区以及秦蜀楚文化的陕南地区。但这并不意味着民俗文化必须如此严格的划分,相反,在我们的现实交往中一些民俗早已相互交融、借鉴。

(一)塞外文化——陕北地区

陕北自古就是民族融合的“绳结区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俗风情。其中陕北民歌作为陕北民俗文化的代表,广为流传。广大的劳动人民创造了陕北民歌,通过粗狂昂扬的民歌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情感生活,是陕北人民智慧的结晶。陕北民歌分类繁多,当地俗称“山曲”。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除此之外,要说到陕北的民间艺术,不得不提及安塞腰鼓和剪纸。当一声豪迈的音乐响起时,表演者穿着极具地域特色的衣服,头包着羊肚毛巾随着音乐打着腰鼓,地上的黄土飞扬,就像陕北人民朴实而豪迈的性格一样。而陕北剪纸,在最初只不过是人们用来美化生活的装饰品,为生活增添乐趣。而这一剪纸文化却被勤劳持家的劳动妇女代代传承,成为生动形象展示陕北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陕北剪纸又有“地上文物”的美誉。

(二)中原文化——关中地区

作为关中地区戏曲的代表——秦腔,因其具有叙事、抒情、说理等多种艺术功能,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秦腔也称为“乱弹”,秦腔因其唱腔音色高亢昂扬,粗犷奔放因此具有原始豪放的特点,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秦腔必定也是反映人民日常生活、美好愿景,反抗不公的重要表现方式。深刻反映了我国西北地区老百姓质朴、豪爽、乐观的精神状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且流传至今!关中的老一辈人,总喜欢吼两嗓子,那种浑厚的声音仿佛还回荡在脑海中。

(三)秦蜀楚文化——陕南地区

商洛花鼓、陕南民歌当属陕南民间文化的瑰宝,尤其是紫阳民歌与镇巴民歌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陕南地区自古就有传唱民歌、山歌对唱、以歌传情的民间风俗,民歌内容大多贴近生活,描写青年男女恋爱,曲调委婉舒展,多有川楚之风。在演唱风格上,陕南民歌少用假声,多用高腔和平腔演唱,从不同角度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情趣!

商洛花鼓给人们展现的多是轻松、明媚、含蓄的艺术形式。在音乐的素材上,商洛花鼓戏与楚剧、汉剧同属于以民间小调为主形成的曲牌联套音乐形态,陕南民歌相较于陕西其他地区的民俗文化来说更具原始性特色。但由于相对封闭和地理环境的限制,商洛花鼓只能在自己的活动区间内流动,并成为这个地区的一种艺术形态。

二、陕西民俗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

陕西自古就是历史文化古城,除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各个地域极具特色魅力的民俗文化更是为我省的文化资源增添色彩。在我国其他省市地区民俗文化开展的如火如荼之际,我省虽然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民俗文化资源,但在开发利用上仍然存在这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缺乏整合性开发

作为一个具有浓郁历史文化底蕴的省份,政府未能出台一系列促进陕西民俗文化旅游的相关措施。我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是由于缺乏政府引导,在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缺乏整合性,而且地方保护主义太过明显,使旅游文化处于“遍地开花”的无政府状态,却未能形成长久发展的产业品牌。知名度低、产业链延伸度不够,这种状况大大影响了民俗旅游业发展的步伐。

(二)忽视了民俗文化的经济价值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在其经济推动力中的作用愈发明显。如何让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强有力支柱,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省对于民俗文化的经济价值还未能充分认识,更没有形成相关的产业链。这就严重影响了我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进度。在开发利用民俗资源时,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独特魅力,不应该不加思考的照抄别的地区的成功经验。要让游客在旅游中接受民俗文化的熏陶、培养。

(三)现代化基础建设的不健全

由于我省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较之国内其他省市开发晚,在资金方面存在短缺、投入不足的现象。要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良好发展,就必须配套相关方面专业人才进行管理,这样才可以使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有序进行。除此之外,现在大多景区基础设施根本无法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这些造成陕西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严重不足,进而影响了旅游者的积极性。

(四)民俗文化后继无人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象征,必须将其传承才能得以发扬光大。但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古老的民俗文化缺失了其原始性。使其独有的魅力遭到破坏,大多民俗文化丧失了原汁原味,许多古老又有魅力的民俗文化早已消失殆尽或者问人问津,只有一些老辈们还耳能详熟。没有自己优秀民俗文化的传承人,怎样让民俗文化不断传承,是值得重视和深思的问题。

三、陕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一)政府加强出台相关政策

政府从方针政策上给予引导,出台相关发扬和保护民俗文化的惠民政策。同时,对已开发的旅游资源要进行严格的规划和监督,打造精品旅游文化,延伸民俗文化的附加产业链,为民俗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使得陕西民俗文化成为中国乃至国际文化品牌。

(二)重新审视民俗文化的经济功能

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更应该重视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陕西拥有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各具特色又相融合的民俗文化。这些文化不仅反应祖辈们的生活场景和情趣,更是一种精神纽带。再此之前我们可能觉得民俗文化都是土的掉渣的东西,怎么可能为我们创造经济价值呢?

(三)加快民俗文化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时应该打破行政壁垒,加强区域间的协同合作,进行区域联合开发,扩大影响,最大限度的吸引旅游者,避免区域内景点重复建设等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使每一个旅游景区的资源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加强陕西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游客的积极性。与此加强和推进陕西民俗文化的网络平台建设,让网络平台成为陕西民俗文化展示的一个重要窗口。

(四)培养民俗文化后继人

许多民俗文化面临着濒临绝迹、后继无人的尴尬场面。我们可以创办民俗文化学校,使那些具有共同爱好和优秀的手艺人可以继续进行民俗文化的传播和创作。也可以兴建民俗村、民俗园、民俗博物馆,形成体验型旅游。以市场促发展,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吸引民俗文化的后继人主动承担起传承民俗文化的责任。

四、小结

陕西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拥有多种民俗文化的地方,在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方面却未能展现其优势所在。但是随着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不断重视和努力,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民俗文化旅游会起到不断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使陕西民俗文化得以传播和弘扬!(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健.区域民俗旅游现状与开发策略:以陕西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

[2] 宋云飞.现行民俗旅游开发的弊端及对策研究[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5

[3] 郭新茹,顾江.基于价值链视角的文化产业赢利模式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9

[4] 高楠.文化创意产业:民俗旅游开发的创新载体.旅游管理2009.5

猜你喜欢

发展创新产业化问题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系统产业化之路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品牌打造与发展创新
加快农村文化发展 助力新农村建设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