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2022-04-29刘晶
刘晶
【摘要】任务驱动在体育学科教学中有广泛应用空间,教师在具体执行教学方案时,要从更多角度展开教学探索,建立完善的任务驱动教学机制,推出适合的任务内容,设计合理的活动形式,以提升学生运动品质,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小学生对运动任务有更强责任感,教师针对学生训练现实和心理展开教学应对,推出更多适合的运动任务,组织学生展开集体活动,势必对学生形成心理冲击,建立更多教学成长点。
【关键词】小学体育;任务驱动;教学实践
小学体育学科教学渗透任务驱动模式,其适合性更高,能够为学科教学带来更多亮点,对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习惯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具体执教过程中,要做好教学资源整合、优化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延伸教学训练,为任务驱动创造良好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机会,促进其学科认知的内化,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指数。任务驱动带有集体性、合作性、任务性等属性特点,教师借助任务展开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够带来更多教学动力。
一、整合教学资源,建立任务驱动机制
任务驱动教学机制启动后,教师需要做好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设计体系,满足学生运动训练的要求。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体育课堂不是教师的“独角戏”,教师要从课堂主宰转变为课堂服务者,在任务设计、任务执行、任务评价、任务调整等环节,与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形成崭新教学契机。其次,教师要做好资源整合,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搜集适合的运动内容,为教学设计提供信息支持。教辅、网络、校本课程等,都属于课程资源重要来源,教师需要作出对应设计。
整合教学资源,教师不仅要有对接、拓展的意识,还需要做好创新探索,开辟更多信息渠道,针对教学实践需要作出资源整合处理,以满足学科教学的实际需要。如四年级体育渗透球类运动,学生对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都比较熟悉,教师先做学情调查,对学生兴趣取向做分析,然后推出了篮球和乒乓球运动任务:篮球有诸多规则需要学习,课外学习相关规则内容,准备参与知识抢答活动;自由成立篮球团队,准备参与篮球对抗赛;乒乓球在课外训练,自行选择对手,展开多元训练。任务下达后,学生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进入到任务之中,教师做具体指导,确保这些任务执行如期展开。经过一番努力,学生大多顺利完成运动任务,获得不错运动效果。
二、设计教学方案,创设任务驱动环境
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有主动渗透意识,对运动任务做全面渗透处理,以提升学科教学品质。学生对体育有特殊期待,教师推出适合的运动项目,能够迎合学生喜好,这样的任务驱动才有更好效果。如果教师设计运动任务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其训练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利用好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设计,创建适合的运动环境,对学生形成感官冲击,建立更多教学成长点。
学生运动任务有一定责任感,教师适时做出布设,能够理顺教学程序,让学生顺利进入到运动环节,在深度体验中建立运动认知能力。如热身运动环节,教师做示范演示,让学生充分活动关节,学生能够展开模仿操作。为激发学生主动热身序列的积极性,教师要求学生骨干在集体面前做演示操作,给学生带来更多激励和启发。负责演示的学生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将学习气氛推高,其助学效果显著。教师推出训练任务:速跑要求力量、爆发力和耐久力,学生组成特别小组,展开速跑比赛。学生有了热身做储备,自然能够快速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具体比赛环节。教师任务设计明确,情境创设适合,顺利对接课程程序,从热身到实际锻炼,让学生自然进入学科核心。
教师借助热身运动做推演处理,将运动任务做自然渗透,让学生顺利进入到运动环节。特别是让学生自主选择速跑长度,给学生带来更多主动权,这是学生比较愿意接受的,因为是比赛任务,学生自然不会掉以轻心,其参与热情很高,训练效果也会更为丰富。从热身到训练,教师设计比较合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运动任务环节。
三、优化教学指导,提升任务驱动品质
学科教学环节启动后,教师要做好教学引导,组织学生顺利展开多种形式的运动和锻炼,提升任务执行品质。小学生运动基础比较差,教师要做好示范操作,借助多种演示机会,为学生提供学习榜样,对运动动作做分解处理,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立体感觉。
教师对学生运动情况做总体把握,能够带来更多启动力,让学生在主动训练过程中提高身体素质。如四年级跳高训练时,教师先做示范操作,对相关技术要领要详解,学生大多能够接受这些技术动作。在实践体验环节,学生开始试跳操作,内化这些技术要领。教师做细致观察,针对学生存在问题做对应指导。经过多轮次试跳,很多学生都熟练掌握了操作要领,但有一部分学生试跳仍存在严重问题。教师将这些学生集中到一起,对其展开针对性讲解,要求学生自我检视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做纠偏处理。为改进这些学生的技术动作,教师专门设计场地,让这些学生单独展开训练,并成立小组,相互切磋。学生有了更多锻炼的自主权,自然都能够主动展开训练。
四、组织教学活动,强化任务驱动效率
体育运动形式众多,教师要对这些活动做整合处理,特别是利用任务做活动设计,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心理触动。体育游戏、体育比赛、体育表演、体育讨论等,都属于任务驱动范畴,学生在主动参与和探索实践中成长身心素质,在充分运动体验中完成任务目标。
小学学生对体育游戏有特殊情结,教师对此需要有更清晰的认知,借助这些游戏内容展开教程,无疑能够对学生形成多重调度。如五年级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推出了传统游戏搜集整合任务,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利用多种方式,搜集传统体育游戏形式信息,并借助生活条件做实践操作,准备参与到班级集体展示活动。学生接受这个特殊的任务后,主动展开行动,对传统体育活动素材做搜集整合,借助生活材料做传统游戏操作。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做展示和介绍,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起来。
教师布设课外搜集传统体育游戏素材并做示范展示任务,成功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学生对传统体育游戏有特殊参与兴趣,教师借助任务做推动,其适合性更高,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信息搜集活动之中。特别是借助生活条件自制器材,确保游戏活动顺利展开,给学生带来更多运动启迪。学生对游戏有特殊爱好,教师设计任务虽然有一些挑战,但学生乐在其中,自然能够形成丰富动力。
五、延伸教学训练,促进任务驱动内化
任务驱动未必要局限在课堂之中,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课外运动任务,同样能够带来丰富运动契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指数的成长,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行为习惯。延伸训练设计,借助任务展开调度,这是体育学科教学的重要现实,教师要对课外训练机会做遴选,还要对任务做优化处理,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课外训练效果。
教师对学生布设课外训练任务,其可行性是极高的。虽然学生对体育学科预留课外训练作业还存在应付的态度,但教师有意识引领学生展开课外训练,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如广场舞,这是社区成人的娱乐锻炼形式,其受众群体庞大,教师号召学生加入这个行列,让学生参与其中,每人要学会一支广场舞,并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对广场舞的认知存在一定差异,有学生比较喜欢,有更多学生根本就没有接触,要学会一支广场舞,自然具有挑战性。教师任务下达后,时常做调度,了解学生任务完成情况,适时推出课堂展示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学生大多顺利完成任务,课堂展示活动顺利展开。在展示环节,教师借助媒体手段录制一些表演视频,在班级内反复播放,将运动训练推向高潮,很多学生自此爱上了广场舞。
学生对广场舞的认知还不够深刻,也不能体会到广场舞的训练价值,教师以任务做调度,让更多学生能够主动行动起来,参与广场舞学习活动,给学生带来更多锻炼的体验。
体育学科教学渗透任务驱动机制,符合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具有更强应用价值,教师要做好教学应对设计,以满足更多学生的训练需要。任务驱动带有开放性、实践性、互动性等特点,学生对这些运动任务有更强认同感,教师对此需要有更清醒的认知,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训练和实践,在实践体验中成长身心素质。
【参考文献】
[1]常丽冲.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体育中的实践探索[J].体育风尚,2020(02).
[2]刘潇潇.任务驱动,让习作由内而外生发[J].小学时代,20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