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读写结合”策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022-04-29陈小琴
陈小琴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阅读教学中,笔者根据文本的特点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细密处扩写、在语言的空白处补写、在语言的含蓄处仿写、在语言的结局处续写、在语言的转换处改写等策略扎实语言文字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言文字;小练笔;文本内涵;课堂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把立足点放在语言文字运用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和拓宽学生的思维,将文本语言作为范本,更好地扩充学生使用语言的渠道,在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提高语文能力,为提高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终生受益。
一、在语言的细密处扩写,让精彩延续
众所周知,文学作品往往以其独到的艺术手法或特色来打动读者。在文本中,有的地方写得细致具体,有的地方写得言简意赅。而扩写就是在学生通读并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将文本中写得简单或概括性的语言加以展开叙述,挖掘其丰富的内涵,将它们写详细、写具体,让文本的精彩延续。
以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为例,为了让车夫的形象更丰满,又能让学生进行一次人物外貌描写的练习,达到了运用语言、加强表达的效果。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理解“饱经风霜”一词:请同学们想像一下,饱经风霜的脸会是什么样的呢?你能具体描述一下吗?请你尝试用这样的句式写下来:“那个拉车的才三十多岁,______”。这样的设计,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它不仅具有新颖性,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白鹭》是郭沫若先生写的一篇散文,全文语言朴实流畅,优美如诗。在作者的眼里,白鹭像是一个个悠然自得的渔翁。教学此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说一说、写一写:白鹭在怎样的环境里如何休闲地钓鱼?从而感受作者用线条勾勒的方法展现如诗一般美好意境的绝妙之举。
也可以在教学“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这个片段时,引导学生说说你眼中的白鹭在干什么?想象白鹭看似不安稳,却又十分悠然的样子,设计小练笔:白鹭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它是一个“姑娘”,正_____,你瞧它,______;
它是一位“妈妈”,正_____,你瞧它,______;
它是一个“小伙子”,正____,你瞧它,______。
通过这样的训练,感受文字言简意丰的诗意之美。在语言的细密处扩写,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又要为孩子搭桥铺路,教给学生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文本中心的要求,依照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文本的相关知识组织材料。让学生在课文的情境中合理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故事情节发展去诠释空白。
二、在语言的空白处补写,让想象驰骋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堪称是绝好的范本。比如有些课文的结尾引人深思,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形成了语言文字的空白美,给读者留下无限想像、延伸的空间。教学这样的文章时,教师要善于抓住“空白”,引导学生以练笔的形式让学生把写得简略的地方写详细,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完整,实现对文本的充实,让文本更丰满。
如《巨人的花园》一文,有这样一句话—“巨人终于明白了”,巨人明白了什么?课文并没有直接写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此时,教师可设计小练笔补充巨人的思想变化及巨人推倒围墙前后花园截然不同的景象。巨人推倒围墙前,花园里______;巨人推倒围墙后,花园变成了______。巨人和孩子们一起生活在美丽的花园里,他们_______。究竟巨人的花园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有什么新的故事上演呢?请同学们发挥丰富的想象,续写童话。
如教学《穷人》一文时,桑娜自作主张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之后,面对丈夫感到忐忑不安,所以时刻小心应对,说话断断续续。我们来看看夫妇俩的对话:
“哦,是你!”
“是呀,是呀,天气坏透了!哦,鱼打得怎么样?”
……
“是呀,是呀,”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在暴风雨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丈夫回来,丈夫刚刚历经生死劫难,竟然还问“鱼打得怎么样”,由此可以看出桑娜复杂的内心,她脑子里想的是抱回来的孩子怎么办?自己应该如何跟丈夫说这件事。此时,沉默中的桑娜会想些什么呢?联系人物对话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补写桑娜的心理活动。重点关注桑娜说话的内容和意图,确定心里会想些什么;运用省略号,感叹号和问号表达桑娜内心的紧张、害怕与纠结。
以上语言文字训练设计切人点找得非常准确,实现了文本理解和语言表达的有效融合。由此可见,只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善于挖掘文本的语言训练点,妙用“空白”,练在语言的空白处,是对课文内容的创造性延伸,是对课文情境的合理性推测,学生就会扇动想象的翅膀,任想象驰骋,让文本厚重起来。
三、在语言的含蓄处仿写,让妙笔生花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确实,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仿写是作文起步的阶梯,是儿童读写的纽带,已成为读写结合的形式之一。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是指导学生仿写的典范教材。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选择文本的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进行某一句子、某一片段、某一篇章的模仿。
如《父爱之舟》一文,选取的都是些平凡小事,这些平凡小事串联成一个个感人肺腑的场景。作者以时间为序,将一个个场景如电影镜头一般一一展现在读者们眼前。这些场景,虽不惊天动地却触及人心。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生活中的场景,回忆与父母相处的点滴,仿照本文的开头结尾,写一写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一个场景,场景描写时可结合细节描写。
又如《小虾》一文,作者是围绕“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这句话来写的。小虾有趣的活动很多,作者只是一笔带过,只是抓住了小虾生气时来写。作者观察到小虾生气的时候,大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一翘一翘的,眼珠子一突一突的。非常有趣!此时教师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金鱼抢食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首先指导学生抓住细节仔细观察,然后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来写写金鱼的有趣:这些小金鱼抢食的时候真是有趣极了!他们有的_____,有的_____,还有的_____。最有趣的是_____。这样的仿写练习,给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直达语言积累与表达运用相结合的训练目标。
再如,学完了《鸟的天堂》后,设计随文练笔:让学生模仿“树上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来写一段话。老师可以这样提示:____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______,到处都是______。____的,____的,____的,____的,有的______,有的______,有的______。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可以把“树上”换成“马路上”“菜场上”“操场上”“山林里”来说。
除此外,我们也可以模仿《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写作手法,运用具体的事实论证一个观点写一段话。比如,论证观点“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或者“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以上课例既有仿的痕迹,又有创的内容,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明白了“学以致用”的道理,还促使知识转为技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四、在语言的结局处续写,让思维飞翔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不论是字、词、句的运用,还是谋篇布局、修辞手法等都堪称是绝好的范本。比如有些课文的结尾引人深思,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无限想像的空间。教师指导阅读时,不仅要启发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还可以想象故事的后续发展。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顺着文章的思路或情感发展的方向充分发挥想象,在文章原有的基础上补充结局,对文本的故事情节进行延伸,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水平,让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丰富的想象训练中飞扬起来。
《灰雀》一文结尾交待了灰雀飞回来了,而列宁看到灰雀回来后十分高兴,但是并没有问男孩灰雀昨天去哪儿了?此时,那个小男孩就站在白桦树旁,见到列宁,他会说什么呢?请你想象一下写下来。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想象续编,让学生的所思所想转换成语言表达,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思维力”。
再如《穷人》一文,课文在“桑娜拉开了帐子”处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第二天,桑娜和渔夫会如何跟孩子解释?他们一家会怎样对待西蒙那两个孩子?两个孤儿的命运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桑娜和渔夫能否带领孩子们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过上幸福的生活呢?请以《西蒙的孩子有了新家》为题,把握故事情节的主线和人物性格特点,将课文续写下去。
续写之前,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又要有理有据;既要关注部分,又关注整篇。既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又要为孩子搭桥铺路,教给学生方法。如何把故事续编得合乎情理?如何把握故事情节的主线?如何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无论故事如何发展,故事主线不能改变,人物的思想品质更不能发生本质的变化。根据文本中心的要求,依照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文本的相关知识,重新组织材料。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积累处续写,是对课文内容的创造性延伸,是对课文情境的合理性推测,既让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创新的思维习惯,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然能得到锻炼。
五、在语言的转换处改写,让思维出新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叙述严谨、语句优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这类课文进行恰如其分的“改写”,既能进一步深化和学习课文内容,又能借助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如《太阳》和《松鼠》都是说明文,老师可以根据说明文的特点,要求学生以自述的方式,分别进行练笔。如:学完《太阳》后,学生虽然对太阳有一些基本了解,但是还可以了解太阳的更多方面,此时可布置学生课后搜集资料。然后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到的资料,如太阳的最新研究,关于太阳的各种故事等。
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散文性的文章改写成说明性的文章,体会语言的不同风格。如教学《太阳》和《松鼠》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赵威笔下的《太阳》与布封笔下的《松鼠》在写法上差别很大,《太阳》多采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语言表述严谨。而《松鼠》一文,全文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语言活泼,在准确表达松鼠特点的基础上,又非常传神、形象、生动。作者既写出松鼠的可爱,也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由此可见,说明一个事物,情感不一样,表达的方法不一样。
古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美不胜收,我们也可以指导学生把古诗词改写成小短文,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作者重点描述了黄沙岭的夜景,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整个画面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教师可在学生读懂这首词,把握词的原意的基础上理解词的意境。并引导学生根据词句把当时的情景想象成一幅画,画面上有哪些景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点。然后展开合理的想象,根据画面具体想一想画中的人物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最后适当地加入一些情节,再加入环境、语言、表情、动作描写,把想到的通顺连贯地写下来。
教材中可以改写的文本还有很多,比如可以在学完《故宫博物院》后,以解说员的身份介绍故宫博物院;学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后,以解说员的身份介绍名画《清明上河图》;也可以在教学《鸟的天堂》等课文时,设计写广告词、做宣传海报等。这些富有时代气息的练笔设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学生的练笔热情空前高涨,语言文字的智慧之花自然绽放。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不是简单的读写复制,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巧妙选择语言训练点,教给学生练笔的方法,实现从课内到课外、从学习到运用的方法迁移,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霞.以比较阅读为基点提升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04).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州教育学会2020年教育科研课题“基于小学语文学科素养的语言文字运用研究”成果,课题编号:KTLX120203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