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语言实践活动推进文言散文教学

2022-04-29张丽丽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高中语文

张丽丽

摘  要:为提高文言散文教学的质量,在语文学习强调“综合性”“实践性”的大背景下,教师必须将文言散文教学与情境还原活动、融会贯通活动和拓展延伸活动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学得有趣、丰富、深入,使之发现文言散文的价值,实现回归语文本真、与生活深度对接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语言实践活动;高中语文;文言散文;教学设计

文言散文教学承载着继承和传播传统文化重任,教师却一直倍感头疼,因为绝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散文毫无兴趣,学习时就是一背了之,这样的学习方式无疑造成了对文言散文教材资源的极大浪费,也造成了教与学的恶性循环。

而这与文言散文自身特点不无关系。因为不能口说,语法和用词跟现实生活不同,使用者和接受者都相对小众化,使用场合有限,所以大家对文言散文“敬而远之”也就不难理解。但是,大多数人不愿意学习文言散文恐怕还是跟学习过程的枯燥乏味有关。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笔者认为必须将文言散文教学与“语言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部编高中语文新教材的目标之一就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情感、能力、审美情趣同步发展。而语文教学每一个环节、每一项任务的落实几乎都离不开以语言为载体的实践活动,且在现阶段强调语文学习“综合性”“实践性”的大背景下,文言散文教学的“语言实践活动”更是不可或缺。

本文以《谏太宗十思疏》为例,谈一下笔者利用“语言实践活动”进行文言散文教学的一点粗浅探索。

一、情境还原活动

语文的学习需要想象的助力和情感的浇灌,它是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理解、体会教材和生活的过程,唯有具有浓浓“语文味”的课堂,才能引领学生真正走进语文世界,品味文本之美。文言散文因为距离学生太过遥远,所以更应该在“情景还原”方面下足功夫。

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你能找出这篇文章中显示出来的写作背景吗?学生带着任务阅读,最后梳理总结出这篇文章应该写于“贞观之治”后,在社会逐渐走向稳定发展时,唐太宗开始出现自满、放纵、享乐等思想,为此民怨沸腾,魏征在此情况下劝谏唐太宗反躬自省,施行仁政,体恤百姓。

然后,笔者请同学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描绘一下魏征向唐太宗进谏的具体情景。要求写成一个小剧本。

最后,同学共同推荐了这样一篇文章。

五一游茶山

第一场:

时间:黄昏

地点:御花园

人物:唐太宗、魏征

唐太宗:爱卿,近来国泰民安,百姓无事,听闻茶山(学生家乡的一个风景区)风景绝美,且有美女珍宝无数,五一假期我们到茶山去游玩可好?

魏征:这个……呃……陛下刚刚巡游归来,鞍马劳顿,微臣以为还是稍事休息,顺便批一下近日积攒的奏折为好!况且,陛下此去茶山,必将惊动地方,百姓恐有负担。

唐太宗:爱卿,你多虑了,治国要学会无为而治,何须终日劳神苦思!还是趁着假期我带你与民同乐去吧,让你也见识一下咱们君臣的国家治理之效。

魏征:(转念一想,心生一计)既然陛下如此雅兴,那微臣恭敬不如从命了。

第二场:

时间:五一

地点:茶山

人物:唐太宗、魏征、一众臣子

舞台说明:适逢五一,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草木繁盛,流水潺潺,欢声笑语,生机勃勃。唐太宗率领众臣子进入茶山,边走边聊,一路游山玩水,兴致极高。

唐太宗:爱卿,你看茶山果然名不虚传吧,这里的树真是根深叶茂,这里的水也热情好客,一路追随着我们,我都想为它们写首诗了。

魏征:陛下果然寻了一个好去处。敢问陛下,您觉得这里的树为什么长得如此茂盛?这里的水为什么流得如此长远?

唐太宗:哎呀爱卿,这个问题可太简单了,不是有这样两个词吗?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树要茂盛自然根要发达,水要远流源头就必疏通。

魏征:陛下所言极是,微臣受益匪浅,也想谈一下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劳烦陛下指教。

唐太宗:正好朕也有些乏了,大家暂且在此休憩,听听爱卿有何高见。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课文诵读)

唐太宗:(神色逐渐转为凝重)爱卿,朕要感谢你的良苦用心啊,朕知道以后该如何做了。朕要亲自将你的这篇文章书于朕的卧室屏风之上,一日三省吾身。

小剧本的创作既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查阅相关资料,又发掘了文言散文的文学价值,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作者还有意将故事设置于自己的家乡,增强了趣味性和亲切感;另一方面,又很好地利用了一些资料,像“四处巡游”“无为而治”“枝叶繁茂”“流水长远”“书于屏风之上”等,让人感觉故事真实可信。

周彬教授在《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缘何“反仆为主”?》中谈到:“对一个课堂,只有有了教师这个鲜活的思考者,才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灵动的课堂教学……教师不但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智慧来重组、优化、丰富教材,而且教师的教学智慧还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在文言散文教学中,面对一味被“填鸭式”灌喂的学生,教师需要创新设计教学内容,激活课堂。情境还原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它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活水和火种,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引导学生走进作者,与作者的生活环境、写作背景和内心世界等深度对接,从而理解和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展开真正意义上的课文教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堂中,像课本剧表演、朗读、图示、多媒体展示等都可以作为情境还原活动的特有手段。这些手段的运用与新教材的“培养阅读兴趣”“恰当地运用现代技术”的要求无疑是吻合的。

二、融会贯通活动

情境还原活动可以化枯燥为有趣,使学生“乐学”,但文言散文浩如烟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有“老虎啃天,没处下嘴”的感觉,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多进行一些融会贯通的活动,梳理和整合知识,使之系统化,让学生“易学”。

比如笔者利用《谏太宗十思疏》做的两个“语言运用”的练习。

笔者让学生细读第一段,然后提出:如果你是语文教师,请从“语言连贯”的角度对魏征的“作文”进行升格,修改一处不合理的地方,使之成为满分作文。学生根据“句间照应”的规律认为“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在整个文段中不和谐,跟开头的“木”与“流”,后文的“伐根”“塞源”不能形成很好的照应,认为将这两句颠倒一下顺序更好。

笔者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看法,然后让学生从全篇着眼,从“说服技巧”角度思考一下魏征进谏成功的原因,从中总结出与人交流时应该如何说“不”,可以结合以前所学的《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等课文进行思考。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最后归纳了这样几个技巧:

首先,要学会委婉得体,善用谦敬词,注意讲理方式。循循善诱,讲理但不生硬。其次,放低自己的姿态,让对方听出说话人是为自己着想。最后,一定要摆出结果,把利和弊都呈现出来,让对方一望而知。

这样的融会贯通活动适用于积累、建构语文知识和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由点到面的高效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纵”“横”两个方面进行学习。“纵”的方面主要指文言散文内部知识的融会贯通;“横”的方面指文言散文与现代文不同知识板块间的融会贯通,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甚至是与课文有关的生活经验的融会贯通。

比如拿“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这句话来说,从“已”字“停止”的意思可以联系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联系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或者从这一意思联系到“以身作则”“物以类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梦寐以求”等同音字“以”的意思。这些都属于纵向方面的融会贯通。

当然,也可以从作者的这一倡议联系到其他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的文章,总结这种写法的妙处,并模仿这种方法写作。可以联系到陶渊明的“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联系到毛泽东的“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暴十日寒”,联系到凿壁偷光、司马光的“警枕”、董仲舒三年不窥园等,从而积累有关“学习”的素材,为写作打好基础。也可以针对这句话让学生结合生活谈心得体会,谈自己对“学习”的认识,谈对当今社会甚嚣尘上的“读书无用论”这一观点的看法。当然,文史哲不分家,也可以由荀子的“性恶论”联系历史和政治……这些都属于横向的融会贯通。

三、拓展提升活动

语文素养的提高在于听、说、读、写的综合作用,所以课堂中设计的拓展提升活动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着眼于语文整体性的“融合”,既要有意识地将教与学、课内与课外、教学与活动、阅读与欣赏、阅读与作文相融合,又要将此篇与彼篇、语文与其他学科融合,同时也包括吸纳与输出的融合。让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契合点”而相互作用,得到同化和迁移,同时又巩固和加深了文言散文的学习。

比如《谏太宗十思疏》课文的右侧,配有著名的《步辇图》,我让学生思考,你觉得课文内容与图画相配吗?《谏太宗十思疏》写于贞观十一年,是魏征劝谏太宗居安思危的一个奏章;而《步辇图》描绘的是唐太宗接见来求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的情景,是发生于贞观十五年的故事。而且图画仅仅截取了《步辇图》右边以唐太宗为中心的人物群,你觉得合理吗?

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编者配上这一幅图,一者是让读者直观认识到“十思”后的效果,魏征的进谏被接纳后真正实现了国富民强,四方臣服。二者画面中唐太宗表现出来的大唐气象,正是人们理想中封建帝王的典范形象;而左右簇拥的仕女、迎风招展的屏风扇,又营造出一种柔情和善的氛围,这也是人们极力追求的理想社会局面。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帝王和社会局面,与“十思”中强调的“厚德爱民”思想不无关系,与“载舟覆舟”的审慎与坚守不无关系。所以课文配上这样的图画,是强化了文章的主题。

在学习完第八单元的文言散文后,笔者结合本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中关于“论辩”和“论证”的要求,为学生布置了一个写作任务:

请以“青年成才的关键是自身能力(外部环境)”为话题,仿照本单元任何一篇课文的语言或者结构,以辩论赛任意一方辩手的身份,用文言散文形式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通过这一写作活动,学生既可以掌握古汉语知识,消化古文内容,深入认识文言散文的精致典雅;又可以积累素材,解决储备不足问题;还可以体会文章的艺术技巧,掌握说理的精髓,广开写作的思路,让阅读与写作相融共生,实现“以文促学”“以写促读”的目的。

吴昕歆在《培养真正的阅读者》一书中曾说:“有些名著的阅读需要打开学科的界限,综合利用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的知识获得更深刻的理解;有些名著需要打开不同艺术形式的边界,借助戏剧、电影、评书、连环画等表现形式,通过对比细节发现差异。跨界阅读能够……加深对原著的理解,有助于客观地、多角度地评价分析原著。”同样的道理,拓展提升活动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文言散文的内容和价值。

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师要始终牢记,活动只是学好文言散文的一种手段,教学生学好和会学文言散文、促进文言散文与生活的对接才是理想追求,所以,每节课都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字词积累、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工作,在细、实、真上多下功夫,在活动的设计上多下功夫,拒绝华而不实和形式主义。

语言实践活动或者像婉转的小溪,或者如林间的小路,或者似山上的洞口,但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深入到文言散文中,让他们有“忽逢桃花林”的感觉,可以一路欣赏“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景,真正认识和发掘文言散文这片“桃花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张中行. 文言和白话[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

[2]周彬. 叩问课堂[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1-122.

(责任编辑:向志莉)

* 本文系青岛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基于新教材的高中语文文言散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课题批准号:QJK 2021D098)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