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实践与创新

2022-04-29李洁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16期
关键词:舆论引导后疫情时代新闻媒体

李洁

摘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媒体在舆论场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现如今,当我们进入了抗疫的新常态时代,在与病毒共存的当下,当人们面对未知时恐惧,面对未来时迷茫,面对信息时将信将疑,媒体如何将内容深入人心?如何发挥其舆论引导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后疫情时代的时代特征,阐述了媒体舆论引导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媒体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具体创新策略。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舆论引导;新闻媒体

2019年与2020年之交,一场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急匆匆的社会脚步按下了停止按钮,停工、封城、人们被困在家里足不出户,这场突如其来的病毒给人类的生活和生存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和影响。随着疫情的全球性蔓延,人类世界步入了后疫情时代。后疫情时代,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疫情完全消失,人们的生活回到原来一切如常的状态,这个时代的我们还没有战胜疫情,疫情会时起时伏,抗疫也成为常态,人类正在学着与病毒共同生存[1]。可以说,疫情时代和接踵而至的后疫情时代,让人们经受了很多以前从未有过的苦难与折磨。这场无声的战争还要持续多久,一切都是未知数。在这样的情势下,人们难免会产生普遍性的精神疲惫状态和厌战情绪,这不但会危及防疫、抗疫,甚至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面对这样的危机,新闻媒体的映射举足轻重,其舆论引导也是战“疫”的一部分。

威廉·埃勒里·钱宁说:“世界更多地由舆论而不是由法律所统治。”无论在何种传播制度和社会背景下,舆论的社会影响皆同社会成员的生活息息相关。新传播革命以来,社会舆论场逐渐向线上迁移,网络传播的开放性、互动性、匿名性令我国主流媒体开展舆论引导的环境更趋复杂。在互联网时代,社会话语权的重新分配和舆论结构的变化,在网络舆论场上形成了新的趋势。传播技术和媒体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网络舆论的传播现状。互联网提供的新媒体环境,特别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在疫情中的表现,极大地保障了公民的言论自由和接触媒体的权利。因此,现在的舆论呈现出鱼龙混杂的特点,再加上一些混迹其中利用舆论追求个人利益的不良分子,引导舆论的任务就显得十分紧迫。

在当前的后疫情时代,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再加上互联网社会多元化传播格局下价值理念的多元分散性和信息内容的纷繁复杂化,舆论引导就显得极为重要。因此,如何应对后疫情时代的舆论环境,如何做好舆论引导,成为所有媒体面临的一个迫切的问题。

一、后疫情时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

2020年3月18日,《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新冠肺炎疫情无疑已经成为全球秩序的“新历史分水岭”(New historical divide)[2]。

比尔·盖茨后来提出,新冠肺炎疫情与人类历史上其他的大流行病不同,它是现代社会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流行病,其对全球历史性的影响足以重新定义我们的时代。中山大学王竹立教授将后疫情时代定义为疫情长期存在,并对各方面都产生深远影响的时代。后疫情时代并不是我们原来所想的那样,疫情消失了,一切都恢复到以前的状况,而是疫情时起时伏,小规模爆发可能随时发生的时代。

就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尽管疫情的肆虐程度已经有所减弱,但是疫情的威胁远没有完全消散。疫情反反复复,一个地区一旦有一个病例,该区域就要立刻拉响警报,人们的生活就要按下暂停键,排查、检测直到清零再恢复正常,口罩也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必备单品。新冠病毒虽不像疫情刚出现时那样猖狂,但始终像一把悬在人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自由出行。

相较于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后疫情时代是一个具有明显特殊性的时代。它在很多方面与非疫情时代截然不同,但也与新冠病毒肆虐的疫情时期有着一定的区别[3]。新冠肺炎疫情的猛烈暴发,从一开始就超越了人类的理解和控制。它不仅彻底改变了人类的认知结构,也深刻改变了社会结构,给社会治理带来了巨大变化,也给媒体的舆论引导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媒体做好舆论引导,是后疫情时代的召唤

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舆论场乱象丛生。各种有关疫情的信息从四面八方涌来,人们每天都被大量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的信息轰炸着,人们自顾不暇,更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分辨信息的真假。信息过载导致了焦虑、恐慌、对抗等社会情绪的出现和蔓延。在互联网开放与自由的环境下,重大疫情发生后,媒体对舆情风险的认知与引导显得十分重要。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指尖上的交流变得广泛,公众对信息的获取也变得更加方便快捷。随着疫情一起到来的,还有人们对于未知的恐惧,传媒作为人们了解外部世界、了解疫情最新动态的重要渠道,当然也要发挥其作用,做好舆论引导,为后疫情时代的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人们生活在一个没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威胁的环境中,日常生活和工作正常进行。疫情突然来临,人们在病毒面前显得那么弱小,尚未被感染者恐惧被感染,已经被感染者恐惧失去生命,本来平静的生活充满着未知和不确定性,人类被焦虑和不安填满。不安和焦虑情绪在相互传播、叠加放大。在后疫情时代,人们的恐惧心理虽然未完全消除,但焦虑心理已经有所减轻。从全球的情况来看,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仍然处于“水深火热”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人类社会还谈不上在疫情面前心情放松。

受疫情的影响,2020年年初各大新闻媒体开始加大了新闻客户端、APP网站,短视频网站的传播,使全国人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疫情的最新动态、防治措施的部署情况,并发动全民抗疫。在后疫情时代,疫情虽然不是关键词,但整体的传染病防治态势并不明朗,所以媒体如何做好舆论引导,如何拓展新闻的宣传效果,仍然是重要课题。

三、媒体做好舆论引导:疫后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一环

著名社会学家圣西门曾经说:“人们把舆论称为世界的女王。它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道德力量,只要它明确表态,地球上所有其他力量都必须让步。”舆论作为一种如此恒久而巨大的力量,如何科学、有效地引导它是一个永恒的议题。在目前我们所处的后疫情时代,人们对未知的恐慌并没有完全消解。由于媒体是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主要途径,因此,它不仅要最大限度保证人们的知情权,及时澄清谣言和流言,用事实说话,为公众提供最新、最可靠的信息,而且要大胆、及时地回应社会舆论关切,打消人们的疑虑、鼓舞人们的士气、增强民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在后疫情时代,通过对疫情时期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我们的传播系统和社会防治系统更加完善。国家建立透明的信息公布系统,每日更新各地区确诊病例,并公布确诊病例的行动轨迹[4]。与此同时,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的健康传播内容同步增多。这些信息能够让群众在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最新走向的同时,也能够在权威信息中理性看待疫情,提高疫情防控能力。预防和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舆论战[5]。无论疫情处于哪个阶段,媒体在引导公众舆论方面都要发挥其作用。在后疫情时代,面对更加复杂和多元的舆论环境,媒体必须在舆论场上发力,强化自身立场,加强主流价值观引领,创新传播渠道,从受众角度出发,做好舆论引导,为战“疫”提供强大的支持。

四、后疫情时代:对于新闻舆论工作有新的要求

(一)媒体做好舆论引导,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主流价值观引领

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6]。在我国,主流媒体作为党的代言人和社会的瞭望者,必须服从党的领导,按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引导舆论,坚守新闻专业主义,为人民群众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生态环境。尽管在新媒体环境中,整个社会传播体系和传播生态都发生了变化,但新闻业在中国的重要性却没有改变。移动终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通达使人人都可以在网上自由地表达,信息提供主体多元化,带来了信息内容质量的良莠不齐,这就迫切需要作为国家与人民喉舌的主流媒体加强对舆论的引导。

媒体要在意识形态上摆明自己的立场。社会主义舆论管理本质上是对舆论的评价和管理,引导人们的意志,使他们按照社会主义原则和方针参与社会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新闻媒体必须集中精力做好正面宣传,坚持党制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原则,高举旗帜,引领风尚。媒体必须宣传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塑造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想形象的内容。

(二)媒体做好舆论引导,要打入人民“内部”

疫情时期和后疫情时代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段特殊时期,媒体传播的信息处于特殊的情境和语境之中,其作用和意义也获得了特定的显现。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网络社交媒体的贡献无疑是不可否认的,当线下交往被叫停,人们所有的声音都聚焦于线上,我们通过线上获取有关疫情的最新动态、预防的相关知识,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互相鼓励、打气。陈力丹在《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一书的“引导舆论讲究方式方法”这一小节里指出,需要正确评估互联网作用。互联网,尤其是微博,不应该被看作是一种不便,而应该被看作是社会公器,是补充和修正社会治理方式的工具。对于媒体来说,要想做好舆论引导,就要顺势而为,把握好新媒体平台[7]。

新媒体为普通大众提供了获取信息的空间,也为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机会和挑战。在传统的传播过程中,舆论的引导一直保持着单向传播的姿态。媒体是信息的传播者,受众是信息的接收者,媒体和受众长期扮演着单一的角色,新闻传播的过程也只是从媒体到受众的一个单项传播过程。在智能化时代下,受众有了更多的发言权,每个人都有麦克风,能够更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受众不再仅仅是媒体的受众,媒体的传播也有了更多的新特点。传统的媒体发布,受众接受的单一传播模式被打破,媒体要想做好舆论引导,就需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的特点,针对不同传播平台的特性,制定不同的传播策略。后疫情时代,新闻舆论工作更要把握好主动权,在网络平台占据一席之地。媒体要想做好舆论引导,就要知道人民在哪里,打入人民“内部”,在人民获取信息的平台上做文章,立足于受众聚集的新媒体平台,利用好新媒体平台,深入人民内部进行舆论引导。

(三)媒体做好舆论引导,要注重传播共鸣点和认同点

无论媒体形式如何多变,“内容为王”始终不变。受众可以通过不同平台获取信息,但受众的情感需求在不同的舆论环境中是共通的,媒体的作用就是要通过信息的传递满足个体的需求[8]。一方面,媒体要选择能够唤起大众情感反应的话题。在新的舆论环境下,主流媒体不能盲目寻求流量,不能人云亦云。相反,应该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国的现状、语境,寻找能够唤起人们共鸣的话题和内容,然后以轻松、明亮、温暖的亲民语调,把握舆论场上的大多数;另一方面,要不断丰富作品的形式和表达方式。由于网民的信息需求和兴趣是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媒体应该积极探索不同的、个性化的信息形态和形式,让更多的网民,尤其是青年网民接受主流媒体的观点。媒体需要组建一个舆论引导矩阵,创建融合媒体,第一时间进行权威报道,把握好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赢得大家的信任。通过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随时随地发布有关疫情的信息,回应公众的关切和疑问。在后疫情时代,媒体不仅要加强意识形态方面的引导,更要关注受众的心理需求,找准受众可接受、可共鸣、可认同的点,并以此来加强社会联系,从而逐步减小因疫情所产生的关系隔阂,提升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媒体在进行舆论引导的同时,要加强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了解公众对内容的倾向,做好上传下达的同时,也要承担下情上达的重任,发挥好纽带桥梁的作用。

五、结语

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媒体如果引导得好,就可以带来正向作用,为全民抗疫助力,促进社会稳定,提升政府形象。越在这个特殊的后疫情时代,媒体越应该发挥其社会公器的作用。面对全新的舆论环境,媒体应该稳住脚步,全面审视分析后疫情时代的舆论生态,立足于意识形态,占领新的传播领域,把握新闻时效,与受众进行互动,倾听受众的声音,维护好受众关系。在立场、传播方式、传播内容方面都要与时俱进,适应特殊时代的特殊需求,不断更新和优化,在新闻舆论引导上,多花心思,为这场持久战交上令人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 曹艳红.后疫情时代的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6):158-160.

[2] 刘涛.从生产逻辑到生成范式:后新冠疫情时代的风险文化及其批评转向[J].新闻界,2020(6):28-38.

[3] 丁柏铨.后疫情时代的新闻舆论工作与社会治理[J].新闻爱好者,2021(5):4-9.

[4] 黄红芳.用民生新闻传递党报战“疫”正能量:以《新华日报》疫情期间的民生报道为例[J].城市党报研究,2020(7): 91-93.

[5] 李琦.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浅析全媒体融合舆情报道[J].数字传媒研究,2020,37(6):22-25.

[6] 龙雨馨.后疫情时代强化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策略探析[J].新闻前哨,2021(12):84-86.

[7] 孙蕾蕾.“后疫情时代”的新闻发布与舆论引导[J].传媒论坛,2022,5(4):14-17+27.

[8] 陈辉,李钢,李威.主流媒体的网络舆论发声与引导策略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39(7):7-9+60.

猜你喜欢

舆论引导后疫情时代新闻媒体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