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亦师亦友谭士珍

2022-04-29马珂

老年人 2022年4期
关键词:沅陵文学青年文联

今年是著名作家谭士珍老师的九十大寿。阳春三月,老人家打电话要我一定抽空去趟怀化,说自己有很多心里话要对我说说。我答应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定会参加他的九十岁寿宴,送上一份诚挚的祝福。

近两年,对谭士珍老师来说,是人生中值得庆贺的年岁。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2019年,他与我省十位老作家一并荣获了中国作家协会授予的“从事文学创作70年”荣誉证书,这是中国作家协会为表彰对新中国文学事业作出特殊贡献的老作家所颁发的奖项;2020年,他又因年轻时随部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而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功勋作家。

在年龄上,我与谭士珍老师相差四十多岁。可他总是亲切地称我“马珂小弟”。我与谭老师相识时,他以怀化地区文联副主席的身份挂职沅陵县委副书记。当年的我只是一个劲头十足的乡村文学爱好者,谭老师看过我几篇习作后,鼓励我多读多写,并将自己出版的书籍赠送给我,让我得到极大的鼓励。

20世纪80年代,我和二弟马晶都是狂热的文学迷,两兄弟蜗居在父亲所在的沅陵县岩屋潭水电站职工宿舍废寝忘食地写作。一天我们接到县文联通知:将特邀怀化地区文联副主席谭士珍为本县文学青年讲课。他创作的《朝阳花》与《迎春花》《苦菜花》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三花”,“三花”之一的执笔者为文学爱好者讲课,这对初学写作的我们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我和马晶欣然去县文化馆聆听了讲座,第一次把谭士珍老师的形象和他的名字联系起来。

在交流的环节,我向谭老师请教了一个创作中遇到的难题,并告知正和二弟学习写作。谭老师感慨地说,两兄弟都爱好文学是件很难得的事,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然后深入浅出地回答了我的问题。

初学写作的人,最需要前辈的激励与支持。回到电站,我们筛选出几篇习作寄给谭老师请他指正,回信中,他在肯定我们具有写作潜能的前提下,把梁启超“不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名言抄录给我们,鼓励我们在文学道路上努力登攀。尤其是地区文联到岩屋潭水电站召开笔会期间,我们得到了谭老师手把手地教导。他从我们的习作中选出几首小诗,分别刊发在《雪峰》文学月刊上,这给了我们极大的动力。当我们在创作上取得一点成绩,父亲给予我们奖励时,谭老师还写了篇《沅陵一职工设立家庭文学奖》的通讯刊登在《湖南文化报》上。省内外文学青年从通讯开头的“沅陵县岩屋潭电站职工马绍发有三个儿子,长子马珂、次子马晶都热爱文学创作”中获知我们的通讯地址,要求交友和相互学习的信件纷至沓来。为此我们成立了“星湖文学社”,通过文友集资的方式出版铅印文学报纸《诗苑》和《芨芨草》。谭老师既是顾问,又负责给报纸撰写“刊首寄语”,给予我们及众多文学青年莫大的鼓舞。

上大学时,怀化是我和马晶乘坐火车往返学校的起点与终点。学生时代,我们掏不出多余的钱去外面吃饭住宿。遇到买不上车票的日子,就去谭老师家吃饭住宿,我们每次去他家时,他和师母都非常热情,开口就问吃饭没有,我们也毫不客气地照实回答,谭老师就赶紧下厨,做上几道菜端上饭桌,然后就给我们张罗住处,像对待自家人一样无微不至。

我到海南从事报纸编辑工作后,每年回怀化两次。谭老师只要知道消息,都会热情邀请我去他家做客。1995年夏,我回沅陵采访途经怀化,谭老师一定要我住在他家,并把钥匙交给我以便随时出入。后来我们还一起合作,同去衡阳采写了纪实特稿《活着的“狼牙山壮士”葛振林》,在《人民政协报》发表后被《记者写天下》杂志转载。在谭老师因《朝阳花》版权纠纷上诉法院后,我也助了他一臂之力,约请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立道老先生撰写了一万多字的纪实文稿《长篇小说〈朝阳花〉出版的台前幕后》,刊发在当年发行量高达三十余万份的《海南法制报·月末版》,为谭老师正名。

后因工作变动,我从海南应邀到北京担任报纸执行主编,然后又回湖南改行做起电视,其间与谭老师失去联系。2019年春,我从文友颜昌海处知悉了谭老师的电话,当即拨打过去。谭老师知道是我后,高兴与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一如久别的亲人终于重逢。

半个月后,我接到谭老师电话,说他到了长沙,下午要来我所在的湖南广播电视台看我。因我事先已约好要与分别从北京和海南赶回长沙的两位弟弟回沅陵祭祖,只好向他致歉。不料谭老师却问我几天才能返回,并说这回一定要见上一面。我告知四天后才回长沙。时年87岁高龄的谭老师说他就在长沙等上四天!听到此话,我的鼻子一阵酸楚。

回长沙后,失联十多年的谭士珍老师终于与我们见面。他依旧像过去那样谈笑风生,直到酒店打烊都不忍和我分开。不久谭老师给我寄来几本他新近出版的散文集,并附上一封和十多年前一样以“马珂小弟”开头的书信。信中说他要为在不同省份从事电视工作的我们写篇题为《马氏三兄弟》的文章。六千多字的稿件写成后,先是在《边城晚报》分上、中、下三期整版连载,后又被《怀化文学》杂志转发。上初中的女儿看到此文,说在她所学的语文课本上,有篇题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课文,作者也叫谭士珍。当我告诉她是同一个人时,女儿不由得瞪大了眼睛,露出惊奇的神情。

谭士珍老师既是我跻身文学小道的领路人,又是我生命中不论辈分和年龄的忘年交。

编辑/欧阳璐

猜你喜欢

沅陵文学青年文联
沅陵气象
大美沅陵大舞台
阳泉市文联扶贫采风活动
廉江文联获评“2018年度全省文联先进集体”
沅陵“学治”文化价值探析
沅陵传统龙舟竞渡的发展
湛江市文联领导到城月镇坑仔村扶贫
ON THE TRAIL OF THE CHINESE HIPSTER
论《文学青年》的作家群体
新形势下,文联何为?①——以昆明市文联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