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创新作业设计与实践的路径
2022-04-29许杰
许杰
【摘要】“双减”背景下,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与实施时,要凸显出作业的综合性、创新性、生活化、实践性这几个原则。让作业设计为学生知识巩固、延伸学习、实践应用服务,为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服务。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善于打通与连接有关知识,摸索出契合实际的路径,才有可能做到减负、提质、增效。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创新作业;设计与实践
作业是引导学生巩固知识,及时拓展延伸,促进知识应用的关键要素。“双减”对学生作业的时间及内容作了具体的要求,目标即减负、提质、增效。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对学生作业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而综合创新性作业能启迪学生创新思维,促进学生运用综合思维、综合方法,展开综合思考、创造性探索与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思维、人格和身心的发展。
一、重视方法综合,引入创新方法
“创新”指的是作业形式、完成方法的创新,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启迪,不拘泥于书面作业。教师通过引入思维导图、讲故事、角色表演、延伸阅读、调查、访谈、观察、动手操作、综合探索、生活应用等作业完成形式,能较好实现作业形式的创新。“综合”包括了学科综合、方法综合、思维综合等,将“综合”与“创新”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用综合思维和综合方法,展开融入生活的综合性探索、创新思考、创造性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依托作业改革,以综合创新作业设计,实现“双减”背景下的减负、提质、增效。
如“北京的春节”一课教学过后,教师布置了如下课后作业:
请通过调查、访谈、搜集资料等方法,了解当地春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可运用手抄报、思维导图、写小作文,或自制“春节风俗集锦”绘本等形式,展示自己的作业成果,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作业任务导向下,学生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开启了作业之旅。有的学生向父母了解当地春节的一些习俗,虽然高年级学生对春节并不陌生,但对很多习俗的内涵其实还不甚了解,经向家长咨询,进一步加深和丰富了学生对春节各种习俗的了解与认知。同时结合相关书籍资料,借助网络的强大功能,学生对春节习俗的了解将更加全面而深入,在这一基础上学生就有话可说、有画可绘、有情可发。有的学生绘制了思维导图,主题是“我们的春节”,延伸出各个分支:“放鞭炮”“压岁钱”“包饺子”“跨年夜”“贴春联”“拜年”等,并在旁边配上相应图片,注明这些习俗的寓意和特点等。有的学生绘制了手抄报,标题是“我们的春节”,并将其分成了几个板块:“春节的由来”“家乡春节的习俗”“春节相关故事”“春节谜语”等。有的学生写了小作文,回忆自己过得非常开心的一个春节,并记录了自己向往的春节的样子,还介绍了自己喜欢哪些习俗,并提出“保护春节文化”的倡议。还有的学生创造性地动手制作了灯笼、中国结及“福”字等。这样的作业设计,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去了解、探究、整合和自我表达,自觉地将自我情感融入到作业写作中。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对春节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更深刻的感受,还促进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既增长了见识,又学到了知识。
学生小日记:《我们的春节》
这几年,春节的热闹气氛似乎少了很多,可能是受疫情的影响,也可能是大家都去大城市了,不再像农村那样过春节了吧。
记得去年除夕,那是个美好的一天。我和爷爷一起写对联,从裁纸、定格再到蘸墨书写,整整忙了一上午。我们写对联,还写了“百无禁忌”“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等字,还写了大大的“福”字。结束后我的手又红又黑,可爷爷的手却滴墨未沾。我好奇地问爷爷,爷爷哈哈大笑,说着他小时候也是像我这样弄得一手墨……
如今回想起,我仍记忆犹新。
二、关注学科综合,展开有益探索
学科综合是当前十分热门的话题。将学科界限逐渐打破,鼓励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来分析实际问题、解决生活问题,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以引入学科综合理念,设计学科综合性作业,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展开综合分析与创造性的探索。
如“童年的发现”一课的教学过后,教师布置了如下课后作业:
你的童年一定十分美好,童年生活中,你发现了什么?请选用绘画、语言、实验等方式,来与同学分享你的发现吧!
学生带着问题融入生活,深入大自然,结合数学、生物等学科常识开展多学科综合作业。有的学生做了科学实验,发现了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有的学生种植了植物,了解了植物生长的特点;有的学生观察了昆虫,发现了昆虫皮肤与环境的密切关系等。学生部分作业成果如表1“童年的发现”:
学生用绘画记录、语言简短叙述、实验再次呈现等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发现,亲身经历了有趣的学科综合作业完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延伸学习了科学、自然、数学、美术等相关知识,展开了综合探索,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感悟了生命的奇迹,也感悟到学科综合探索的快乐。
三、契合生活实际,展开综合实践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指出:“教育应为社会生活服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会生活、有能力改造生活的人才,让人才能运用所学建设更美好的社会。融入生活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展开实践探究,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学习形式。为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有必要在作业设计时,融入综合实践理念,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性作业,鼓励学生契合生活实际,融入生活展开综合探究、创新思考、实践探索,在解决问题中发展能力,提升素养。
如“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过后,教师布置了如下课后作业:
仔细观察你的生活,现阶段,我们的地球有哪些方面被人为破坏了?请选择一个方面,通过观察、访谈、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地球被破坏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并延伸学习,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作品可以倡议书、调查报告等方式呈现,也可以通过录制微视频与抖音呈现自己的调查、发现及建议。
作业任务导向下,学生融入生活,参与综合实践探索。一些学生选取了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白色垃圾污染、土壤被水泥化等现象,从其中一个角度入手,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观察、调查、访谈及查阅资料等活动,在完成一系列有序而全面的前期了解后,根据题意对相关资料进行整合与取舍,然后形成自己的理解与建议。还有些学生制作了保护土壤资源的短视频,号召大家垃圾分类处理,少用白色垃圾,多用可回收、可循环的工具,以避免土壤污染和土地资源被破坏。
其中一个学生的作业如下:
保护空气,你我共同行动
又是一个惬意的周末,我们一家说好要去游玩,第二天早晨醒来,爸爸拉开窗帘望了望,叹气道:“今天又是重度污染”。看来,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空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是什么原因导致空气污染的呢?我带着问题访问了一些有经验的长辈……
我通过访问调查发现,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有煤炭燃烧,汽车尾气,以及森林被滥砍滥伐,裸露的沙石被风扬起产生沙尘暴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索取的资源越多,对大自然的破坏也越大,空气污染就越来越严重,人们生活也就越来越受到影响。为了保护空气,共享蓝天,我们每个人都应行动起来,爱护花草,多种树木,一起保护我们的环境,守护我们的家园。
四、紧扣文本核心,适当拓展延伸
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大多停留在浅层次。作业设计应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转化加工并合理运用,习得深层次、理性化的知识。因此,作业的设计深广度不应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而应以文本主旨为核心,结合学生思维实际充分考虑作业类型的多样性与开放性,无需追求单一的教学结果,巧妙搭建支架,适当拓展与延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合理表达,以此促进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及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一文的核心内容是:蔺相如因“完璧归赵”被封为赵国丞相,上将军廉颇居功自傲,心有不满,屡次向蔺相如寻衅,蔺相如以国事为重,始终忍让。后经上大夫虞卿劝解,廉颇至蔺相如府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同心辅国。本文核心问题是廉颇为何经虞卿劝解就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负荆请罪”,从而实现将相和?
由此核心问题入手,深入解析文本:将相和的前因是不和,不和是由于廉颇不服蔺相如,认为自己长年征战沙场,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理应职位在蔺相如之上。在烽火连天,弱肉强食的战国时期,作为武将的廉颇有这样的想法是人的常态心理及基本思维。正是在这样的心理与思维之下才有了其与蔺相如的不和,这是问题的根本。那么该如何让学生理解由不和到和,最后廉颇主动“负荆请罪”?这是问题的焦点亦是核心。如果单纯地从文本语言文字中理解,如蔺相如顾全大局,礼让廉颇,从而感动了廉颇才有了“负荆请罪”化解了矛盾,实现了将相和,显然这是感性化的处理及感性化的理解,难以到达问题的核心。从人的常态心理及基本思维出发,既然是论功行赏,“功”与“赏”应是成正比的,只有衡量出彼此的功,才可知彼此的赏。作为武将的廉颇只有从内心上认可蔺相如的“功”高于自己,才有可能诚服于蔺相如获得的“赏”,这是化解矛盾的症结所在,也是“负荆请罪”的前提。如何突破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知与理解,从而真正意义上理解文章主旨?课后,围绕着这一核心问题,笔者设计了如下作业:
作业案例:“完璧归赵”故事人物置换创编,要求把故事中的主人公蔺相如换成廉颇,其他人物不变,不限制结局,发挥合理想象创编故事。
实践情况:全班50名学生,基本都较有逻辑地按要求进行了符合常理的创编,其中43名学生所创编故事的结局是:廉颇不仅未能做到完璧归赵,最终还璧失人亡。理由是廉颇是武将,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往往是以拼力气、讲武力为主。而蔺相如只身前往强大的秦国,置身于戒备森严的秦府里,以拼力气,讲武力解决问题基本是以卵击石,难于胜出;其余7名学生则神化了廉颇的武艺,以一敌百,过五关斩六将。虽然最终也“完璧归赵”,但由于廉颇惹怒了秦王,于是秦王下令派兵攻打赵国,由此引发了两国的战争,从此赵国战火不断,民不聊生……应该说学生的视角是平实而客观的,情感也是真实而合理的,通过这样的创编,仅仅是对换了人物,但内容与结局却可以合呼情理的截然相反,两者的功过自然也就通过这一对比而知高下了,而赏也就不难分孰高孰低了。
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自然就很容易理解廉颇从一开始的不服即将相的不和到和的缘由所在,这样的理解是理性亦是客观的,也只有在这样的理解之下,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意义上理解文章的主旨,明白故事的哲理。同时,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在完成时要考虑故事结局的合理性、情节逻辑的客观性、语言运用的规范性、谋篇布局的整体性以及情感表达的真实性等,这需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文本核心内容与主旨,展开合理想象,以及一定的语言表达与个人价值取向等综合能力来完成。在完成的同时学生既理解了文章的主旨,明白了故事的哲理,又激发了学习兴趣,训练了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树立了正确的人格取向,最终是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切实而有效的发展,较高效而优质地践行和实现“双减”政策所要求的减负提质增效的教育主旨。
总之,“双减”下教师需要重视作业改革,小学高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性与动手能力,而语文学科有较强的生活性与社会性,教师可通过设计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能动脑又能动手、动情,使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得到长远而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浅析小学语文综合性作业设计方法探究[J].教育研究,2020(3).
[2]王笑."减负增质"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读与写,2020(17).
[3]帅泽兵.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四个维度[J]. 语文建设,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