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情分析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2022-04-29曾贞

新教育·综合 2022年3期
关键词:学情内容分析

曾贞

一、基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学情分析

1.学情分析的基本概念。学情分析简单来说,就是在开展教学设计的过程当中对学生进行分析,或者是对教学对象、学习者进行分析。学情分析从广义的角度上来讲,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并且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分析的主要对象,分析内容还需要包括有学生的已知、需知以及未知等内容。所以学情分析是开展教学设计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需要教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进行了解,并且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对学生学习的需求以及学习的兴趣进行综合分析。

2.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开展学情分析的必要性。学情分析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语文课程也需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持续推进,新课改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深入。基于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进行学情分析,这样可以保障语文教学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进行教学的。除此之外,学情分析的开展可以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当中存在的难点等问题,这样有助于语文教师进一步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一节优秀的语文课程需要以学生的角度作为出发点,以此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并且在了解学生语文基础之上,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在语文课堂当中尽可能地吸收语文知识。学情分析符合有效教学的要求,目前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存在效率低的问题,语文教师在开展授课之前需要了解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并且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需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恰当进行学情分析,是保障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3.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学情分析开展的过程当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教师未能准确了解学情分析的概念及其实际作用;其次,语文教师对学情分析当中包含的内容并不了解;最后,在实际进行学情分析的时候,具体操作的方式方法非常单一。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学情分析不到位,进一步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的有效性。

产生上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以下这几种:第一,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实际教学开展的效果,这也是教师职业素养的一种体现,只有职业素养高的教师,才可以将学情分析工作做到位。第二,是教师对学情分析工作是否有清晰的了解,只有认知清楚才可以提高重视,才可以更好地提升学情分析的实际效果。第三,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也是影响学情分析开展的重要因素,具备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可以从根本上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才能对学生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二、小学语文教学学情分析的原则

受到教育理念、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要立足小学语文课程体系,深入学生群体分析相关要素,提升教学针对性、有效性、合理性、引导性。因此,教师进行学情分析应遵循以下内容:第一,遵循学生中心原则。在分析过程中,要摆脱教师主观思想,站在学生角度,一方面充分分析学生学习的具体爱好与偏好等,为制定更具适应性的教学措施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分析学生理解、认知、思维等方面的差异性,为分层教学的开展提供良好保障,即促使班级学生全体进步。第二,遵循多元化分析原则。为保障学情分析效果,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社会文化、家庭教育、校园环境为基点,分析学生实际情况,保障分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第三,遵循健康知识教育原则。要在深入教材和课程关系基础上,针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要素,挖掘如何渗透优秀精神、文化、素养等,为学生知识与技能、素养与观念的成长注入活力。第四,遵循家校联动原则。教师要将家长纳入学情分析体系,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生理等发展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完善或重构课程教学体系。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开展学情分析的策略

基于小学语文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要想进行有效教学,在进行学情分析时,应把控好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具体操作如下:

1.做好教学设计与准备工作。

(1)要精准把握教学设计内容。首先,要明确教学对象。由于教学对象的喜好、性格特征、年龄情况以及学历等因素均会影响其认知和理解水平,继而影响学生知识转化效果。如小学生受到发展环境、经历及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内容、方式、方法的需求上也具有一定差异。如教学1~3年级学生时,应围绕“学与会”,让其掌握基础语文内容,如看图说话、拼音识字等。教学4~6年学生需要采用更具“活力”和“精细”的教学方式,如基于学生共性及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的课程建设,保障课程内容有的放矢、有所指向,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其次,明确课堂主线。课程主线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其主要表征为“它是什么”“为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其中,第一个元素主要是将道理讲明白或解释某些概念,在进行学情分析时,要把握理念“准确”和“新颖”,即要做到道理有源头,事实有依据。第二元素主要是深入阐述其中涉及的道理或概念,以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的认知和理解,让学生拥有更好的知识内化效果。最后一个元素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涉及的概念、道理,在教学时要将重点放在引导、指导上,即引导学生以实践的方式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内容,并将其内化于心。

第三,明确课程实践案例素材。良好的案例素材不仅能够作为课程内容的补充,还能扩张学生思路,满足其思维多元发展需求。而选择实践案例时,教师应深入研究课程体系、学生需求,精准选用有效且可靠的案例素材,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2)要合理分析课程准备内容。首先,要深入整理并分析教学重点。应针对课程需要与学生实际需求,明确课堂重难点,选择直观、全面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掌握更多知识。

其次,要具体分析课程试讲内容及方式。课程试讲是高效课程的良好保障,教师要主动分析其中涉及的内容要素,如反复分析试讲内容是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是否符合课程教学目标,是否满足学生全面、多元发展需要,是否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等。当然,在分析时还应以课程脉络为线索,全面、详细分析学生具体需求,完善课程讲解方式、内容。

2.做好教学措施。

(1)定期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定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可以借助课堂提问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程度,掌握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状况。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所以语文教师需要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还可以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状况,对于学生仍有疑问的知识点,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进一步进行讲解,深化学生的理解。

(2)确定课堂教学内容。教师需要根据班级内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进一步制定课堂教学的内容。在制定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将原有的学习内容以及新内容进行对比,并且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旧知,学习新知。

(3)明确教材编写意图。教材集合了各种经典文章,所以课本当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着特有的意义和主旨。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明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教育意义,这也是学情分析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教师明确了文章的编写意图之后,才可以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将所学文章和之前学习过的文章联系起来,进一步抓住语文教学的重点,帮助学生灵活地学习语文,这也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4)教学评价应合理科学。一方面教师应主动进行自我评价,即分析自我表现。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要深入分析自身在课堂的表现情况,精准分析自身设计的教学内容、方式、措施的优点和缺陷,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思路,完善课堂教学手段,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则是客观分析学生考核情况。考试作为检验学生阶段学习成果有效手段之一,教师除了要依据学情明确考试内容,还应深入分析如何以考试的方式巩固学生知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等,以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新课改明确要求了教学活动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并且做到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秉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基于此,在实际开展语文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班级内学生的基本情况,之后再对语文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来开展教学活动,切实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如此才能切实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学情内容分析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