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和谐发展的基石
2022-04-29吴波
吴波
一所学校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吸引力,不单单依靠学校优美的校园环境和约束人行为规范的各种制度,还有这所学校的全体师生在参与环境塑造和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受到学校内涵文化的感化变成一种自觉行为,这种高度自律的行为反复适用并提炼总结的过程就是学校核心文化蕴含的精神之体现。三者之间有机联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之成为全体师生健康思想的基础。外显于全体师生规范的行为,内化于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校长办学思想在师生心中滋长,从而形成了学校的灵魂,树立了学校的美好形象,取得了良好声誉。
一、制定校园文化发展规划,传承学校优良的传统文化,以文化立校
校园文化发展规划是学校文化发展的方向标杆,是学校发展的指明灯。科学的校园文化规划可以塑造温馨优雅的校园环境,还能使人遵章守纪,更能催人奋进,促使全体师生形成高度自律的氛围,呈现出学校特有的精神风貌。制定校园文化发展规划必须立足于学校的教育理念、校长的办学思想,结合学校地理位置、历史、现状及师生的素质来定位规划。规划要体现时代特征,才能更好地传承学校优良传统文化,确定学校发展方向。规划不但要描绘出学校的发展宏图,更要体现出学校的发展愿景,并能不断辐射出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宗旨及校长的办学思想,体现独特的办学风格。通过对学校环境的设计、建造,制定较为科学且系统的管理制度来约束师生的行为,使校园文化能在师生的行为中滋长,让师生的文化韵味在学校精神文化生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校园文化大放光彩,让校园文化在学校发展中扎根发芽。
二、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以环境育人
美国教育家布莱森说过:“任何一所学校的环境都在默默地对孩子们发表演说,而且孩子们的确会注意它,不知不觉地接受它的熏陶和影响。”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理应为教师创造温馨的工作环境,更应为学生提供优美的学习环境。所以,塑造一个温馨适宜的育人环境,不但对学生的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作用,同时也为教师创造了舒心的工作环境。
1.逐步落实校园环境建设规划,创建优雅的育人环境。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认为:“所谓人的成长,就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更新自己。”校园环境建设要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个角落,对学校园区进行合理布局,要深入思考,根据学校的整体状况进行精心设计。针对学校标志性建筑物、雕刻、廊画、名人警句及花草树木的布置,做到井然有序、品位高雅,使得校园美景无处不在,让校园有舒心宜人、鸟语花香的感觉,使规划的校园环境达到育人的效果。
2.学校环境建设精雕细刻,创立浓郁的人文环境,增强育人氛围。要立足学校实际,制定学校的发展远景,环境的建设要围绕学校的教育理念、校长的办学思想及“一训三风”推进。学校宗旨性理念要在学校的所有环境建设中呈现出来,潜移默化地达到育人目的,让人跨入校园就能看得见、读得懂、悟得到,彰显学校的人文素养。如我校新建的四个书亭:善亭、德亭、智亭、美亭,就是对校风“承善、树德、增智、塑美”的诠释。
3.突出主体文化,各种文化连环呼应。在打造学校环境的过程中,精心设计出学校的标志性特征,使学校形象鲜明而独特。针对学校的整体布局,精心对学校围墙文化、树桩文化、走廊文化、楼道文化、班级文化和办公文化等进行打造,做到板块分明、连环呼应,让学校的主体文化显露出来。
三、规范学校的管理,提高责任意识,以制度立人
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曾说过:“人生而有文化,文化生而有约束,人要生而取得新自由,只有接受并使用传说的锁链;说句似是而非的话,正是这些锁链,才是自由的工具。”所以说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环境建设的有力保障,维护着校园环境建设的生态发展。制度文化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的价值观,科学性强的制度可以逐步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促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开展,实现教育最高效能。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我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展开:
1.规范管理行为,营造文化氛围。管理制度是具有文本性的,制订过程要体现其科学性、民主性,要以人为本,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首先,要让学校文化建设的参与者领会学校的教育理念、校长的办学思想及学校主体文化,能深度渗透,提升思想意识;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的办学目标及其“一训三风”要让全体师生铭记于心,从感性上理解其含义;最后,制定好各项管理措施,规范管理行为。只有把制度中所规定的规章制度体现到校园活动主体的行为上,才能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促进学校的健康和谐发展。
2.制定规范的学生行为管理措施,为学生成人成才奠定基础。培养祖国未来的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的责任,是教育的追求。学校应当对学生立规矩、端品行,为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奠定基础。首先,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树立自立、自强的思想品质;其次,结合上级规定,制定出系列管理措施,规范学生行为;最后,在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中,要规范活动规程,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展示自我,形成自信、自律的品质,优良的品行是学生成人成才坚实的基础。
3.制定研训规程,组建高效的教师团队。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的这一重要规律,在实践中常常表现为:教育者很少去禁止学生做这做那,而是经常地,几乎是始终用自己的榜样去激励和吸引学生。”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树立人师形象,争当四好教师是时代给予教师的使命。首先,教师要做到遵纪守法,以身作则,树立人师形象;其次,制定系列的教师队伍建设、培训、教学教研和评价等管理措施,规范教育教学管理行为;最后,制定教育教学活动规程,大力展开课题研究,实施过程要严、实、效,努力培养研究型教师,加大教师团队建设。科学且人性化的管理机制,才能真实评价教师的工作实效、实绩,促使教师主体意识的提升,形成自觉行为,使制度具有效应性。
四、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能有效促进师生的文化交流,达到师生共育的效果
“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进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和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校园文化建设如在学校的物质和制度建设上得到完善,就能推进学校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促进师生文化交流,使学校的精神文化得到彰显,体现出学校的特有魅力。
1.让墙壁说话,花木动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该使每一堵墙都说话。健康和谐而温馨的校园环境有利于激励教师的信心、熏陶学生的身心、启迪学生的智慧、规范学生的品行。校园中的墙面、楼梯、走廊、花木及学校主体建筑等都能成为体现不同校园文化的载体,要组织全体师生参观学习和讨论,了解其文化内核,加深校园文化布局的理解。师生要熟记学校的办学理念、“一训三风”,让学校的核心文化在师生的心灵里滋长。
2.让静态文本转变为动态行为。学校的各种管理制度是一种静态文本,是学校实行科学管理,规范办学的重要保证。学校制度的制定必须按照章程进行,实行民主讨论、评议,实行人性化管理,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制度制定重在实施,通过精细化管理得以实现。要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师生的行为,使制约行为转变为师生自觉的行为,体现师生行为的精神风采,创造学校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3.开展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师生的文化交流。“教育之根和文化之根的寻求,只能通过人的灵魂的唤醒才能实现。”校园文化生活是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是师生文化交流最佳方式,更是学校精神的一个缩影。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实际就是为广大师生提供实践交流的平台,从而促使师生表现自我,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认清自己、认识社会,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校通过举行文明礼仪、教师读书沙龙、课题研究、教学活动、古诗词经典诵读、教学论文、教学成果评比和各类比赛等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能展示自我才能,使其在文化活动的浸润中证明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校通过开展校园艺术展示、作品展示、文明礼仪、读书节、文化节、文艺汇演、运动会、社团活动和各类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创造锻炼的平台,展现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实现自我、认识社会、感受生活,更好地充实知识、丰富人生阅历,提高个人的认知力、辨别力和鉴别力,在活动中寻找到自己的快乐,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在活动中教师得到发展,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促使师生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达到共育的效果。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表层文化,健康的校园文化能树立学校良好的形象和声誉,是学校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更是学校的一种精神标志。它不但能激发师生主动参与学校的文化建设和管理,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动力,而且能把学校的文化转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达到文化内化,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