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教学实践
2022-04-29田甜
田甜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学会聆听、会说、会读、会写,使得学生能充分利用语言这一门工具,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同时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为进一步了解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情况,笔者进行了初步的数据摸底(表1):
结合抽样数据,主要的问题归纳如下:
字词句运用方面:学生错别字较多,问题主要集中在偏旁写错、结构写错、形近字相混。学生对句号、省略号、双引号、顿号、分号等标点符号正确使用率不高,修改病句能力需要提升。句子表述中,关联词使用不当,修辞手法运用不够恰当优美。
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学生在描述时间、地点、人物、起因、过程、结果等方面不够完整和准确。文章表达中语言有时夸大其词,有时比较重复,语言欠缺顺畅。学生所能运用的优美词句比较贫乏,语言生动性欠缺。
反馈的数据不容乐观,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培养。如何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我们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究:
一、立足教材教学,加强语言积累
傅雷曾说:“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语言需要积累,积累语言是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基础,利用教材积累语言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根本。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在个性化体验中内化为自身素质。
1.诵读、背诵与复述中积累语言。诵读是语文教学的常见方法。诵读过程,学生的语速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之分,需要声情并茂地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文字中去。学生诵读的越多,语言素材累积的越多,语感、理解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背诵与复述是传承内容、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针对美文,我们只要很好地指导和要求学生背诵积累,学生就会“润物细无声”地感受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积淀语感经验。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力最强盛的时期,我们可以拓宽教材,将名言、短诗、格言、歇后语等都变成积累语言的材料。开展理解性背诵、提纲挈领式背诵、游戏式背诵等多样的背诵,在熟读背诵中自然流畅的语感就会积淀而成。“学文如聚沙”,学生语言文化积累的越多,文化底蕴才越深厚。
复述过程要求学生将自己掌握的文章大意,快速地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运用到自己的口语表达上。为学生创造练习复述的机会,让学生将课文上的知识加以吸收,并熟练地反馈出来,能升华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复述的方式有看图复述、列提纲复述、对照关键词复述等,学生在复述中进行着大量的语言积累,当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自然就会有一个飞跃。
如四年级小朋友学完《爬天都峰》一文后,进行复述课文训练。可以先让学生默看回顾课文,回忆课文的写作顺序,学生脑海中出现“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主线,复述过程中学生就很容易抓住主要内容,很好地训练了语言概括能力和语言的精练性。
2.仿写、迁移与补白中积累语用经验。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时最要紧的还在于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要轻轻放过,务必发现语言文字的特征。”统编教材中增加了许多经典篇目,这是我们发现语言特点,进行积累语用经验的好材料。凭借切入点,可以指导孩子们进行补白、迁移、仿写。学生立足于课文,举一反三,为体会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积累经验。
句式仿写,如统编一年级《古对今》中句句都是精彩的语言:“古对今,圆对方……”作者用“……对……”的句式,精心选择有对比性的事物,学生在排比句式中,感受到语言的规范,朗朗上口,节奏和谐。最后教学环节中,教师进行“对子创写”比赛,学生兴趣盎然,对对子一次比一次大胆。学生在尝试、讨论中熟悉了语言文字对仗规律,感受用词造句的精妙,积累语用的经验。
再如统编六年级文言小古文《书戴嵩画牛》,作者苏轼在结尾处借古人的话总结故事的主旨“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意思是: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句话既点明了道理又起告诫作用。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重点是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大致意思,体会道理,积累文言语感。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对关键句式“当问,当问”进行仿写。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顺应上下文语言环境练习,“学当问师,工当问匠”“食当问厨,病当问医”,一句句的思考碰撞中,学生不仅增加了文言语感,更加明白其中的道理:实践出真知,我们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段落的仿写,如统编四年级徐志摩先生的《花牛歌》一课中“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诗歌每小节的开头结构相同、内容相近,学生进行仿写练习,进一步感受诗歌独特的表达和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迁移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学到的表达方法。如五年级《慈母情深》一文中,场景描写里融入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推波助澜地让读者感受到母亲对我深深的爱。在进行单元习作“我想对您说”写作时,引导学生将课文中场景描写、细节描写体验迁移到生活中,让学生的语言运用从“课堂”走向“生活”,把训练领域扩大到生活的各方面,积累语言文字运用技巧,促进养成良好的言语智慧。
统编教材中,有些文章会留下一些空白,学生可以利用插图进行补白、在标点符号处补白、在结尾处补白、在对话处补白等。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补充,感受语言文字“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二、拓宽阅读视野,沉淀语言文字
学生语文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积累的程度,语文教师担负着“加强阅读,丰富积累”的任务。学生语言文字积累需要扎实有效,并成为语言表达运用的基石。
我们在实践中将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教师推荐阅读与学生自主阅读相结合。加强学校资源的建设,营造从学校到家庭,从教师到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以生带生,以生带师,以生带家的全链条阅读环境。阅读积累活动以“日”“周”“月”“学期”“年度”为单位循序渐进地贯穿进行,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地沉淀语言文字。正如崔峦先生所说:“语文是最开放的,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使其成为一泓活水,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学做人。”
每日一读:实施“五个一阅读”(每天“晨读”“午读”“亲子阅读”,每天背诵一首诗,每天固定看书累积不少于40分钟)。
每周“牵手美文”活动。利用每周1节的“阅读课”,灵活安排和开展课外阅读导读课、课外阅读交流课、课外阅读分享课。交流形式多样:“阅读明星”“向您介绍一本好书”“读书心得竞赛”“自制书签”“我喜欢的一本书”“我欣赏的名人名言”和手绘书画竞赛等形式。按照现实的阅读状况,每1~2周一班报。
每月一级刊。每月学生至少读完1本书(以平均每本书7万字左右计算),年级以月为单位进行级刊创编。
每学期一阅读活动。每个学年举行一场“课外阅读音乐剧创作”“父母与儿童阅读俱乐部”“诗歌朗诵比赛”“湿地专项阅读”等不同主题的阅读交流活动。
每年度一校刊。每学年学校向学生发出约稿倡议,出版校刊。目前,抽样年级已约稿出版《总角》《轻叩诗歌的大门》《豆蔻》等期刊,给予孩子们精神享受与文学启蒙。
三、语言实践训练,提升语用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
统编教材的“口语交际课”话题多样,注重情境和互动性,学生可以进行充分的语言实践。利用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开展有序和有趣的交流,给每个孩子“听”与“说”的机会,让孩子们学会倾听,能积极地“说”,练习“说”,在说中学说。
善于倾听是一种智慧,从倾听中学会筛选发言者的观点、逻辑,在他人观点的基础上,思考自己的出发点,而后分享的表达,会更有说服力,更能赢得别人的认可。
如一年级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中,让学生说说小兔子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把南瓜运回家?你最认可哪种方法?为什么?
孩子们交流前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都能想到办法。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小朋友们认真倾听,了解别人的方法。而后再与其他小朋友讨论自己的好办法。接着老师在全班中听取小组汇报,鼓励学生个性化地表达。很多小组代表汇报时,已在想象中情不自禁地边说边演起来。学生的倾听习惯、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除“口语交际课”教师还需要以趣启智,创设更多的“语言专项实践活动”,唤醒言语的生命力,让学生获得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体验与创作实践。
如二年级绘本《喀哒,喀哒,喀哒》以声音命名,是一本非常值得读的课外读物。讲述了“喀哒喀哒喀哒”缝纫机是阿嬷的大玩具,无论小姑娘需要什么,婆婆就会让大玩具唱起歌来。于是,小包包、小裙子就全出来了。“喀哒喀哒喀哒”在小女孩眼里非常厉害。直到有天缝纫机坏了,阿嬷手工完成了小女孩的特制戏服。小女孩这才明白,真正厉害的不是大玩具,而是她的阿嬷。故事中语言的力量和感人的图景结合在一起,让人回味无穷。
整本书最富有语言特点的是第10页的内容:“……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哒哒哒……哒哒、喀喀、喀喀、哒哒……喀……喀……喀哒……奇怪,喀哒喀哒喀哒坏了吗?”满页节奏不同的喀哒喀哒,让看故事的孩子很直观地就能预测缝纫机快要坏了,这是富有童趣的语言表达。
此时引导学生思考:你喜欢这样的语言吗?为什么?像这样的语言书中还有吗?请找一找。你能不能说说类似的语言?
学生一边念着“喀哒喀哒”声,一边模仿着缝纫机的运转,起初节奏活泼轻快,但当缝纫机坏掉时,“喀哒”文字开始变换,文字惟妙惟肖地展示出机械坏掉时毫无章法的声响,学生又从断断续续的文字中感受小女孩内心的担忧及焦虑。
整本书是围绕着缝纫机展开,但全书找不着“缝纫机”三字,只以“喀哒喀哒喀哒”指称,有“喀哒喀哒喀哒会做很多东西”“喀哒喀哒喀哒的动作好快”“喀哒喀哒喀哒不停地喀哒”“阿嬷看看坏了的喀哒喀哒喀哒”,这充满生命力的语言特别生动。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仿说这样的语言,学生练说中语言创造力悄然地得到滋长。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每位学生都会运用独特的语言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想象空间。
四、文字表达创作,形成个人语言风格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学生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位小朋友的文字表达都会有自己的语言特点,有的细腻,有的明快,有的娓娓道来,有的平实,也有的会较为枯燥。
为激发学生灵活运用语言,写出自己的话,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可以利用“班”“年级”“校”“市”“省”“国家”各级平台,创设表达机会。如“习作单元赛事会”等活动,邀约每个小朋友征稿,经过师、生责编小组筛选,进行优秀作品分享。学生在表达中建立自己的语言系统,挑战自我,形成个人的表达风格。对表现突出的小朋友,教师设专门奖励,尽可能让每位小朋友都能品尝成功的乐趣。
经过实践与摸索,2021年11月,我们对原抽样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方面的数据对比,情况汇总如下(表2):
数据对比显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确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需要在不断地积累和实践中慢慢学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仍需要摸索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驾驭语言工具,并能在不同的领域里用好语言,真正地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