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导向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研究
2022-04-29张艳
摘要:
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基层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成为影响我国全面医疗事业发展的关键内容。从公立医院角度来看,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其人员管理和资产管理等方法和手段还较为落后,存在一定的内源性风险。我国公立医院特别是乡镇卫生所在进行医疗事业改革的过程中,通过政府投入等形式强化了卫生事业固定资产的投入,但一些医疗设备的投入和实际使用之间产生了脱节,导致医疗设备的使用率不高,进而造成医疗设备闲置或浪费。因此,需要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规范其内部控制流程,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强调公立医院的医疗保障作用,提升公立医院的医疗管理综合水平。
关键词:风险导向;公立医院;内部控制
0 引言
医疗卫生事业是重大民生问题,关系着亿万人民的健康和幸福,特别是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影响。在基层乡镇卫生院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强调风险意识,提高风险应对能力,进而确保医疗事业的全面稳定发展。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是基于一定管理要求,通过规范的制度实施,进而提升医院在管理过程中的相关能力,提高其内部运行管理的效能。当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及财务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公立医院在进行日常管理的过程中,要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并强调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公立医院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其人员管理和资产管理等方法和手段还较为落后,存在一定的内源性风险。因此,需要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提升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提升综合管理水平。虽然公立医院强调的是公益性特征,但由于基层公立医院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在日常运行过程中缺乏地方财政的必要支持,主要是通过自身的创收来获得发展的资金,在这种经营导向下,原本属于公益的公立医院变成了具有一定盈利导向的医院,需要通过一定市场化管理手段来提高自身运行效果和发展效益。在这种情况下,公立医院的发展不仅需要考虑公益性发展的需要,还需要考虑盈利性发展的需要。在公立医院经营过程中,内部控制规范性成为提高公立医院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规范内部控制行为,可以有效地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提高公立医院运行的稳健性,进而实现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结合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相关问题,从风险管理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风险分析
1.1 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我国公立医院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内部控制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其内部控制环境进行分析,通过规范内部控制环境提高内部控制的运行稳定性。公立医院的产权归属于国家,经营者和所有者分离,从公立医院的利益归属角度来看,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一些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往往为了自身利益,而缺乏对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出现监督无效现象。在进行内部治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治理的有效性,还需要考虑公益性发展的需要。如果公立医院的内部治理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将影响其内部控制的实施。
1.2 风险评估机制未建立
公立医院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基于医疗运行中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
从内部控制的风险源进行全面分析,医院在内部管理过程中会形成内部风险问题,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也需要面对各种外部风险问题。从公立医院的内部风险来看,主要包括各种医疗诊断服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风险,以及财务管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内部控制失效导致的资产管理问题及财务控制问题。另外,因为医疗服务过程中所提供的医疗服务管理不到位,患者投诉导致的风险也时有发生。而公立医院的外部风险包括各种市场风险。当前,我国公立医院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相关经营管理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以及需要主动承担的风险管理任务,并通过内部控制来提高管理效果。
1.3 关键控制活动未深入展开
在控制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重点是基于控制点进行分析,并进行重点风险来源的控制管理,提高控制的主动性。但公立医院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对风险控制要求不高,导致一些关键的风险控制点无法有效控制,特别是一些乡镇卫生院,受制于人员编制及综合管理水平不高等因素,其对关键控制管理工作实施不到位。同时,公立医院需要按期进行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但其在预算管理过程中,相关预算编制和执行水平不高,难以通过预算管理来进行控制,影响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进而导致预算管理实施效果不佳。
1.4 信息流通不顺畅
信息管理的重点是强化信息的规范性。而不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执行可能导致信息化管理水平降低,甚至会发生一些信息管理的漏洞导致的内部控制失效。同时,公立医院的信息化管理主要基于基本办公职能,难以实现全网联动,导致办公管理及门诊挂号管理等相互独立,内部信息传递不顺畅,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1.5 审计监督能力有限
一般来说,公立医院特别是一些基层乡镇卫生院,其主要人员和编制分配给了医护人员,财务人员偏少,主要是通过内部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履行具体职责,导致监督行为失效或监督效率不足。缺乏独立的审计管理可能导致在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缺乏专业的监督管理。同时,在一些日常的监督管理中,其重点放在对一些医疗发票及库存药品的管理上,缺乏对一些经营行为的审计监督,没有细化的具体监督内容,导致内部审计监督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同时,公立医院内部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或评价体系,影响其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导致内部控制遗漏一些重大问题,难以进行全面评估。
2 风险导向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完善对策
2.1 设立内部控制目标
(1)资产安全和完整。在进行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其主要基于一些资产管理制度来减少可能出现的医院资产流失问题。在进行资产管理的过程中,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提升医疗资产的使用率水平,规范资产管理行为,包括各种房屋类的资产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以及一些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药品的定期盘点及日常收发管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形成相应稽核管理制度,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2)财务信息规范。公立医院的财务信息报告是反映一定期间内医院的运行情况的重要规范性文件,通过财务信息的收集,可以对一些日常的医疗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收入和成本信息进行全面反映,并对其经营过程中的主要内容进行汇总。为确保公立医院财务信息的有效性,需要确保财务信息内容较客观地反映公立医院的日常资产管理及其收入与成本情况。
(3)运营效率提升。公立医院虽然具有较强的公益性特征,特别是乡镇医院,其不仅承担了一定区域的农村和城镇的医疗保障,还承担了一些社会公共卫生供给职能,但在实际运行过程,公立医院也需要按照效率和效益性原则,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创造自身效益。而通过内部控制的实施,可以有效规范公立医院的内部管理,减少各种舞弊行为的发生,进而提高公立医院的运行效率。还需要规范内部控制运行行为,减少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激发员工参与内部控制的积极性,进而推动公立医院整体工作效能的提升。
2.2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目标
从业务层面角度分析,其主要基于公立医院医疗卫生管理和服务过程,以整体内部效能提升为目的,进而细化内部控制的具体政策和实施内容。重点需要强化相关岗位分离制度,以及内部控制的授权管理;规范内部控制的具体行为,特别是强化相关资产管理,确保资产安全和完整;规范预算管理的制度执行,提高预算的绩效管理实施效果,进而有效推动公立医院经营效率的提升,降低可能发生的风险。
在业务层面目标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整体目标,细化相应业务行为,减少内部不规范行为。全面规范资产管理,特别是强化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管理,不断推动公立医院经营效率的提升,确保公立医院的经营有效性。
公立医院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按照风险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强化对风险的评估和管理。同时,规范各种量化管理工具和相关风险评估内容,确保风险管理达到预期效果,提升公立医院运行的稳定性。
3 结语
公立医院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在内部控制过程中,要始终树立风险管理意识,不断强化业务流程管理,优化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内容,不断提升内部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海林.IT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模式探讨[J].会计研究,2008(11):63-68.
[2]王惠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困境破解及框架构建[J].审计研究,2011(2):71-76.
[3]赵蔚琳.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及其能力提升分析[J].现代交际,2018(8):224-225.
收稿日期:2022-02-17
作者简介:
张艳,女,1976年生,本科,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基层卫生院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