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思维的转变研究
2022-04-29刘栋
刘栋
摘要:本文针对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工作变化趋势与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了分析,基于场景感官思维变革、角色认知思维转型、联动交互思维强化与树立智媒工作思维四个维度进行思维转变要点的梳理,并围绕加快融合发展速度、创新新闻呈现方式、深化媒介素养积累以及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四个方面,探讨推动新闻编辑工思维转变的有效路径,以期为新时期广播电视媒体行业转型与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角色认知;媒介素养;智媒思维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媒体融合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其后“互联网+”、物联网、5G技术的普及化进一步加快了媒体融合速度,由此重塑新闻传播领域互联共生的基本格局,并引领新闻传播方式、主体互动形式与内容呈现效果的革新。在此背景下,新闻编辑应积极转变自身思维模式,面向融媒体时代竞争环境,提升新闻内容价值、舆论引导效果、整合传播效率以及内容传播时效,为传统新闻媒体转型与创新发展提供现实借鉴意义。
一、融媒体时代的特征与挑战
(一)融媒体带来的变化
1.内容生产数字化
互联网平台、信息化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推广使广播电视传媒的内容生产形式发生显著变化,新闻编辑开始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内容准备、选题策划、采编及后期制作等环节,依托全数字电视演播室、数字卫星直播等形式进行新闻报道呈现方式的创新,赋予受众全新观看体验[1]。
2.演播空间虚拟化
AI、虚拟现实等技术的革新传统广播电视台陆续完成虚拟演播室系统的引进与部署,将传统电视与数字化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将通过摄像机采集的人物图像资料与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的虚拟三维场景进行数字化合成,由此使虚拟场景、真实人物实现合二为一、同步变化,借此既能够借助场景的丰富带给受众身临其境的观看体验,也可实现对虚拟演播台背景图像、拍摄任务的动态调节,更好地丰富新闻媒体的创作手段[2]。
3.播出平台网络化
融媒体时代受众的信息获取习惯发生根本性变革,各类新媒体平台的崛起也为主流媒体新闻节目制作与内容播出提供有利条件。新闻编辑应秉持资源共享的理念进行新闻产品制作方式的创新,充分运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与智能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建立内容传播矩阵,发挥联动宣传效应,有助于开拓信息源,也能够进一步拓宽内容传播渠道、提升新闻内容传播力[3]。
(二)新闻编辑工作面临的挑战
1.话语权遭到削弱
当前5G技术的商用化逐步形成一种全新的传播结构,传统新闻媒体的话语权与核心地位被逐渐消解,加之新媒体平台低门槛特性增强公众的话语权、知情权,使新闻编辑的概念日趋泛化,“流量至上”的错误导向进一步削弱新闻编辑在舆论传播格局中的话语权与掌控能力,如何厘清受众与新闻编辑的角色定位、重构自身职能身份,成为新闻编辑面临的一大难题[4]。
2.職业要求复杂化
融媒体时代,网络成为舆论宣传的主阵地,传统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还应适应新媒体发展加快自身转型,包括肩负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要求、履行“把关人”的职责,变革以往“记者中心制”工作模式、提升整合策划能力,面向媒体竞争局势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交流、提升新闻服务能力等[5]。
3.媒介素养有待提升
融媒体时代新媒体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新媒体凭借其内容传播时效性强、互动性强等特征占据广泛群众基础,但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互联网环境建设尚未步入成熟阶段,网民素养的参差不齐导致部分网民缺乏对于信息的良好甄别能力,在发生新闻事件时易受部分错误观念的误导,加之部分新闻媒体为谋求关注度选择夸大事实,以“标题党”博人眼球,进一步加剧了网络传播环境的复杂化形势。
二、新闻编辑的思维转变要点及路径
(一)思维转变要点
1.变革场景感官思维
现阶段,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已实现普及化,互联网与移动网络环境下新闻信息的时效性、可靠性均得到显著提升,依靠计算机设备将虚拟三维场景与主播人物图像进行数字化合成,搭建虚拟演播室,并根据新闻内容进行新闻播出场景及人物的展示。在技术革新背景下,要求新闻编辑改变原有二维平面思维模式,根据信息内容的立体化呈现方式推动自身场景思维、感官思维的变革,在新闻采编环节还原新闻事件发生情境、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灵活运用AI智能技术进行组合,强化受众听觉、视觉等多重体验,使受众还原第一视角建立对于新闻事件的直观全面认知,借此有效增强新闻内容的吸引力、激发受众探索兴趣,便于提升新闻内容产品乃至整体行业的竞争力。
2.角色认知思维转型
从角色定位转型入手,一方面要求新闻编辑由以往内容收集者、整理者转变为组织者、设计者,聚焦选题、策划、设计、编辑、整合等多个环节树立全过程管理理念,转变以往被动、僵化工作模式,善于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工具进行新闻热点、热门素材的挖掘,综合互联网平台资讯提炼高热度话题作为新闻标题,秉持专业素养与责任感进行素材、稿件内容真实性的认真校核,保证新闻稿件内容真实、文字流畅、图片清晰,并对已整合完毕的稿件内容作出凝练与升华,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彰显官媒的责任感与专业性;另一方面要求新闻编辑肩负起舆论风向的引导者与辨别者职能,以客观立场进行新闻事件的传递与记录,在融媒体环境下做好各类突发信息的审慎识别,通过对新闻事件发展路线进行跟进与追踪,并坚决维护新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帮助受众还原新闻真相、引导社会舆论朝正向发展。
从工作认知转型入手,鉴于新闻编辑思维方式将直接影响到新闻内容生产方式,要求新闻编辑正视新时期媒体在新闻生产与传播中的角色定位,改变以往单纯从编辑工作视角出发的思维模式,面向融媒体时代海量信息传播形式,积极树立用户思维、服务思维、创新思维及市场思维,坚持以用户为中心进行新闻内容产品的策划与定位,灵活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方法手段建立用户画像、感知用户需求,从而做到新闻产品内容的精准推送,践行“新闻+服务”的工作理念。同时,新闻编辑还应适应新媒体平台语境进行新闻视角的转变,对时政新闻进行适当软化处理,如借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主播说联播》,将刻板严肃的时政新闻话题进行适度软化,以幽默通俗的语言、新型评论模式传达对于时政热点事件的看法,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优化传播效果。引入平民化叙事模式,基于大众化视角切入对社会热点事件的阐释与报道中抢占议程,使主流舆论、权威观点有效掌控舆论场的话语权,进而回应受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入剖析新闻事件本质,克服新媒体语境下的内容碎片化、浅显性缺陷,依托背景资料导入与影响力、意义等维度的阐释延伸,进一步增强新闻报道的深度、扩大其社会影响力。
3.增强联动交互思维
融媒体时代的重要驱动力在于技术创新,如大数据、云计算、AI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广,有效拓宽数据展示平台、丰富数据价值,为新闻编辑素材内容获取、观点意见交流等提供便捷工具,依托信息共享机制的建构更好地服务于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要求新闻编辑牢固树立以用户为核心的思维理念,增强联动思维与交互思维能力建设,围绕线上、线下不同平台渠道加强用户关系管理,利用数据分析技术精准定位用户的新闻需求,依托社交媒体平台与用户建立密切交互关系,在精准推送内容的同时保证需求对接,借此构建良性循环与交互机制,形成忠实用户群体,更好地提升新闻编辑工作效能。
4.树立智媒思维
融合媒体时代传统新闻编辑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攻克自身的思维壁垒,由原有平面思维向智媒思维过渡,由此加快推动新闻采写方式变化。
首先,要求新闻编辑树立产品思维,聚焦新媒体“两位一端”渠道进行新闻营销观念的创新,依托渠道拓宽策略与全要素写作模式进行新闻素材的挖掘与深加工,巧妙迎合受众心理进行内容产品的精准推送。例如,运用新华社“现场云”等平台进行新闻发生现场的同步直播,在微博、微信、抖音等APP上设置相关话题,第一时间向平台用户反馈事件发生进展、人物最新动态等,并依托媒体平台的分发策略在短时间内扩大宣传效应,有效提升新闻产品的阅读量与讨论度。
其次,探索立体化思维表达模式,善于运用最新技术手段进行内容生产方式、传播模式与表现形式的创新。例如,运用由新华社与阿里巴巴合作研发的“MAGIC”智能生产平台,以人机协作形式进行新闻报道生产;采用VR、4K/8K技术进行“两会”现场的全景展示,以思维导图、H5等多种形式进行政府工作报告等新闻报道的设计,赢得受众喜爱与好评。
最后,树立精品化写作思维,根据融合媒体时代竞争日渐激烈的现实背景,聚焦内容产品差异化、品牌经营垂直化等维度进行新闻创作思维的革新。以《德州日报》的“德州24小时”栏目为例,该媒体自主研发手机客户端,在微信、今日头条等平台中设立官方账号,完善宣传阵地的建设,同时借助“现场云”、网络直播、无人机等技术手段,以短视频形式进行新闻内容的记录,配合后续加工使新闻报道由以往二维平面向立体化形式过渡,收获了良好反响。
(二)具体转型路径
1.加快融合发展速度,捍卫主流舆论阵地
融媒体时代新闻媒体行业为实现转型发展目标,要坚持新闻报道的守正创新原则、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捍卫正确的舆论立场与导向,在此基础上进行工作思维、宣传思路、传播载体、渠道、风格等方面的创新,保证达到最佳新闻宣传效果;应坚持“内容为王”原则,保证新闻写作内容、议题设置的原创性,面向不同报道类型进行工作方向的定位,如针对政务报道需做到观点深刻、精准,对于宣传类报道应做到真实可靠,对于系列报道要做到全面权威,对于民生报道要做到翔实、接地气等,从而依托优质内容产品赢得受众认可、壮大主流声音;应坚持创新激励原则,聚焦融合发展理念进行品牌经营策略的设置,加强媒体平台的跨界合作机制建设,同时引入多种考核激励模式与奖惩制度发挥对新闻编辑团队的监督与约束作用,更好地捍卫主流舆论阵地、壮大新闻工作队伍。
2.创新新闻呈现方式,增强新闻传播效果
鉴于传统广播电视新闻的线性传播方式已无法适应融合媒体时代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面向5G商用化与短视频行业蓬勃发展背景,要求新闻编辑以短视频新闻报道作为切入点进行新闻呈现方式的创新。一方面应坚持以小视角反映大主题,转变原有类型化思维,如借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武汉:我的战“疫”日记》、湖北广播电视台与腾讯视频联合推出的《非常手记》等短视频制作模式,以个人经历视角切入、吸引受众关注,逐步引申出宏大的时代性、社会性话题,借此改变以往受众对于“正能量”新闻的刻板印象,更好地依托新闻作品传递积极的舆论导向;另一方面还应加强新闻内容的浓缩式设计,如借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主播说联播》,将单期短视频时长控制在30-60秒内,以幽默平实的语言风格直切主题,利用碎片化模式拉近受众距离、传递主流声音,更好地提升新闻内容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3.深化媒介素养积累,加强编辑队伍建设
融媒体时代全能型编辑队伍建设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求新闻编辑夯实自身专业基础,坚持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坚定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开展各项工作,做好党和政府与民众间沟通的桥梁;要求新闻编辑提升全媒体素养,以融媒体中心为出发点进行新闻采集、制作、发布等模式的重构,聚焦新闻生产全过程强化自身专业能力,并及时锻炼掌握最新媒体技术与传播方式,提升新闻内容吸引力;还应强化自身业务能力与服务能力建设,注重面向市场进行品牌经营能力的训练,提高自身对于新闻内容、素材的整合能力,更好地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为新闻媒体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4.强化信息技术应用,迎合智媒发展趋势
现阶段,短视频成为媒体平台传播的新热点,要求新闻编辑积极利用短视频传播形式进行新闻报道设计,以高度精练形式进行新闻标题及内容的重构,引入大数据、VR等技术手段进行短视频创作形式的丰富,善于运用智能文件、符号进行二次创作,在保留原广播电视新闻视听结合特色的基础上增强新闻报道的故事性、现场感等,更好地推动新闻产品实现可视化转型,赢得受众喜爱与关注。
三、结语
当前我国媒体融合战略的实施已收获显著成效,媒体融合已向纵深发展,在此背景下,新闻编辑应自觉肩负推动传统媒体转型的重要任务,依托场景感官思维变革给予受众新鲜视觉体验,凭借角色认知思维转型提升媒介竞争力,通过强化联动交互思维与受众建立良好关系,配合智媒工作思维建设进一步加快新闻生产方式变革,从而重构新闻编辑工作机制,服务于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吴华.新媒体背景下新闻编辑工作技巧分析[J].电视技术,2020(10):2.
[2] 万改云.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创作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电视技术,2020(11):2.
[3] 匡野,陆地.5G视域下主流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的进路[J].中国编辑,2020(7):5.
[4] 毛伟.中国特色智媒发展之路与产业格局新业态:人工智能时代新华社的创新实践与探索[J].青年记者,2020(1):3.
[5] 李鹏.以智媒体为抓手 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探索媒体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J].新闻与写作,20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