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小古文教学策略探寻
2022-04-29闫丽
闫丽
【摘要】小古文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小古文教学该教什么、怎么教,一直是困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要问题。在小古文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小古文本身特点以及学生兴趣爱好倾向,揣摩编者意图,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发展学生思维、审美、传承文化等方面下功夫,引导学生真正品味经典,传承文化精神,让学生感受到小古文的魅力,凸显出小古文的教学价值,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部编教材;小古文;课堂教学
部编教材中选编了不少小古文,这些小古文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和悠久文化。小古文教学该教什么?怎么教?许多教师在小古文教学时过分注重对字词的解释、语句的翻译等,却忽略了小古文本身所蕴含的深层内涵,导致了小古文教学重言轻文等片面化教学现象的产生。那么,小古文教学应该教什么呢?笔者认为,小古文教学应从“言”“文”两方面展开教学。这里的“言”指的是小古文特有的语言现象、规律等,也就是所谓的文言知识。“文”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关于文章的篇章、体裁、写法等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关于文章的思想、情感,主题等方面的内容。在小古文教学中,教师要避免重言轻文或者重文轻言等现象的产生,只有“文言并重”,才能实现小古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也是小古文教学的正确取向。下面笔者主要就小古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策略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熟读成诵
古人称读书为“吟”“咏”,对于小古文来说,其味道是通过读来表现出来的。在小古文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读准字音,读好停顿与语气,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尤其是小古文中易错句的停顿点的断句等等,并采取多种形式引领学生朗读,可以实现熟读成诵,让学生真正读出小古文的韵味来。
如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文,教师可以采取先范读,再让学生跟读,最后再让学生自由读的朗读策略。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中“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这句话较长,学生几乎都读成了“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这里的“以照书”用以照亮书本的意思,不能分开,要连起来读。教学时教师可通过范读,学生练读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读好小古文。另外,有的小古文生动有趣,很适合学生表演,教师可先让学生把其改成课本剧,再让学生演一演,如教学《杨氏之子》这篇小古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把它改编成小古文,让学生想象一下孔君平与杨氏之子说话时的语气、动作,神态等,再把故事演一演,在“读—思—编—演”的过程中,学生也真正读懂了文言文之义。这样因文而异采取不同的朗读策略,可以让学生对小古文诵读始终保持充盈的学习状态,提升学生小古文朗读水平。
在小古文教学中,教师依据小古文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引领学生诵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分角色朗读等等,教师鼓励学生诵读方法的迁移运用,可以帮助学生习得文言文的诵读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文白结合
部编教材中选编的小古文具有经典性,许多小古文很早之前就被改编成了白话文。教学这些小古文时,教师可以把小古文的白话文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比着阅读,不仅促进了学生对小古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学生对小古文语言凝练、言简意赅等特点也会有进一步的认知。
如教学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文,教师可以把以往版本的白话文《司马光》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读一读并说一说白话文与小古文在语言表达形式上有什么区别。另外,部编低段语文教材中的《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狐假虎威》等寓言故事都出自《战国策·楚策》,教学时,教师可以把这些寓言故事的小古文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比着阅读。通过文白对照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小古文的特点有连贯融通的感知,而且还理解了小古文的意思,对小古文的语言特点有深刻的感知。
在小古文教学中,教师采取文白对照阅读的形式来消除学生对小古文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对照阅读中感受到小古文的别样魅力。
三、多元理解
小古文教学离不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但如果教师采取逐字逐词理解翻译的形式又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小古文的积极性,为了使学生保持对小古文浓厚的阅读兴趣,教师可采取多元方式来助力学生的阅读理解,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显得更加轻松。
以部编教材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一文教学为例,课文中有些词语有注释,学生可以结合注释来理解,那么没有注释的词语该如何理解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猜读的方法来理解,如“未成,弃去”中“弃”一词的意思,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语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猜一猜,可以激活学生思维,让课堂充满无限乐趣。又如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文中“取之,信然”这句话,教师就可以采取给文本补白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这样的支架:( )谁取下( )尝一口,发现( ),便相信了( )的话。如此引导学生进行补白训练,学生会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学习小古文的劲头更足了。教师依据小古文特点,选择多元的理解方法,可以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真正享受到学习小古文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四、联系统整
由于小古文在语言形式上与白话文有很大区别,教师如果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学生对文言文语言范式的理解上,那么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阅读理解时间就会相应减少,要想实现学生文言文阅读“言”与“意”的平衡,教师就要灵活选用教材,适当对学生的阅读内容进行统整,让学生由学会一篇到学会一类,提升小古文教学质量。
如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前面学过的《司马光》与学生即将学到的《杨氏之子》这些课文整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阅读说说这些小古文中主要赞扬了这些儿童的哪些美好品质。在字词理解方面,教师也可以采取集中教学的方法,如《司马光》一文中“光持石击瓮破之”中的“之”,《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中“诸儿竞走取之”“人问之”,还有《杨氏之子》一文中的“之”,这三篇小古文中都有“之”一词,它们的意思是否一样呢?教师都可以让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通过比较整合阅读,学生发现除了《杨氏之子》中“之”的意思是“的”以外,其他“之”字都是作代词用,指的是它、他、她等,这样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法特点感受就更加深刻。《囊萤夜读》《铁杵成针》指向的是勤学,教学时,教师可以拓展阅读《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等小古文,让学生通过阅读总结出它们的共性特点,可以帮助学生积累阅读小古文的知识经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在小古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固守于传统的单篇教学形式,不注重学生小古文教学的整合阅读,那么就会造成学生思维狭窄,对小古文的形式与内容缺乏深刻感知,影响小古文教学质量等教学现象的产生,只有注重学生小古文阅读学习的整合,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大语文学习观,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小古文学习能力。
五、审美鉴赏
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不光可以在白话文中进行,小古文中同样蕴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值得教师引领学生发现、挖掘、品味、赏析等等,挖掘文本中蕴含的人格美、哲理美、意境美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培养与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如教学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时,教师可以从人格美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让学生学习司马光遇到事情沉着冷静,善于动脑筋想办法的品质特点。学习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铁杵成针》两篇小古文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车胤不因家庭贫寒不具备学习条件放弃读书,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创造条件读书学习的精神。学习李太白能由一件事受到启发奋发读书学习的精神。学习《守株待兔》《自相矛盾》《学弈》等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蕴含的哲理之美。又如在学习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时,教师可为学生配上高雅、古朴的《高山流水》古筝乐曲,引领学生在悠远的音乐中想象驰骋,感悟高山流水中蕴含的知音难觅以及对小古文中蕴含的意境之美有深刻的感受。
六、发展思维
部编教材选编的小古文语言简洁、凝练,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和文化等是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凭借。学习小古文,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认知、理解、运用等初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还有助于学生分析、想象、创造等高阶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古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依据小古文特点,找到可以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训练点,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部编教材每篇小古文后面的课后练习中都编排有一个可以指向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是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抓手。如《守株待兔》一文中让学生说说那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两小儿辩日》一文中让学生说说两小儿是怎样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的。教师依托这些课后练习引领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是有效的途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挖掘小古文的思维训练点来发展学生思维,如《精卫填海》一课,教师可以就“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启发学生想象,精卫是怎样衔木石的,她在衔木石中经受了哪些困难?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可以使学生的想象思维得到发展。
语言不仅是思维的工具,还影响与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小古文教学中,教师找准训练点,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想象思维、创造思维学习等得到发展,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七、拓展阅读
部编教材选编了不少小古文,这虽然对学生学习小古文,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有着一定作用,但对于提升学生的小古文阅读能力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依据学生所学小古文的内容、体裁、人物、主题等引领学生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拓展,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空间,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小古文阅读能力。
如学习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以后,教师可以把《世说新语》中的《咏雪》推荐给学生阅读,这两篇文章表达方式相同,语言都具有简洁之美,而且都能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描写,人物个性都非常鲜明,在拓展阅读中学生对其中的人物特点感受更加深刻。拓展阅读可以拓展表达方式相似的内容,也可以拓展体裁相同的文章给学生阅读,如学习《司马光》,可推荐学生阅读《曹冲称象》,学习《守株待兔》一文,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掩耳盗铃》,学习神话故事《精卫填海》一文,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夸父逐日》。学习《囊萤夜读》,可推荐学生阅读《凿壁偷光》《悬梁刺股》,也可推荐学生阅读《晋书》中其他适合学生阅读的故事。
在小古文教学中,随着学生的阅读,教师适时为学生呈现相应的阅读内容供学生阅读,学生的眼界开阔了,了解了更多关于古代人物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故事,获得对小古文语言特点更多的认知,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小古文的阅读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提升,为学生进入中学阶段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八、传承文化
小古文承载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小古文的教学价值不仅仅在于对小古文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传承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的重任。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小古文时,不要囿于小古文文字本身,还要注重对小古文中蕴含的精神文化能量等方面的挖掘与渗透,以更好地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如教学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一文,其中蕴含的是“知音文化”,为了促进学生对“知音文化”的了解,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下伯牙与钟子期相遇相知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伯牙与钟子期的友情已经超越了他们的身份本身,更加感受到他们友情的珍贵。另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补充一些《诗经·黍离》中关于知音的典故,以使学生明白志趣相投,心意相通方能称之为“知音”,也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伯牙破琴绝弦的看法,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最后,教师再借助课后资料袋内容让学生搜集一些关于知音的名句来读,并结合古今中外优秀名人的事迹来谈谈自己对知音的了解与认识,可以让知音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成长。
小古文承载的文化元素是多方面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时候,既要使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融入小古文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小古文承载文化的精神精髓,又要注重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结,让传统文化根植于学生的生活中,才能为传统文化赋予新的生命活力,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辨阅读,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以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综上所述,部编教材中选编的小古文不仅是例子,还是引导学生走上发现探索中国古典文学意蕴之美的重要学习支架,教师要揣摩编者意图,把握编者对小古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明确小古文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再依据小古文的具体特点对学生进行精准施教,引领学生在实践表达中学习小古文,运用小古文,提升学生小古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曹胜杰.小古文教学中的审美能力培养[J].安徽教育科研,2022(07).
[2]林丽.立文化自信,古文教学共探究——小古文我这样教[J].新教师,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