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让课堂成为“信息技术”研发中心

2022-04-29薛亚明

新教育·科研 2022年5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信息技术

薛亚明

【摘要】“任务驱动”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策略。实施任务驱动,要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通过起点把握、迭代设计、路径提示和评价激励等方式,驱动学生信息技术思维、探究、创造和反思。任务驱动教学方式,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信息技术知识研发中心。

【关键词】信息技术;任务驱动;研发中心

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让学生围绕“任务”而展开自主性、自能性的学习[1]。这样的一种“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变学生“被动”的信息技术学习为“主动”的信息技术学习。信息技术课堂由此成为信息技术知识研发中心。

一、把握起点:驱动学生信息技术思维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分析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起点。只有把握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起点,才能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作出科学研判。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设置才能富有针对性、实效性。

把握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起点,教师的任务设置才能切入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让信息技术教学能链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生活经验等,进而能架构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已知”和“未知”,引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思维。比如苏科版四年级《设置版面》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插入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等对象之后的一节综合实践课。因此,这一课就是要求学生能应用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大胆地去设计、操作,同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美化意识。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先行录入一段文字,然后进行整理编排。通过这样的尝试性活动,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起点,把握学生的具体学情,从而为课堂正式学习的任务设置奠基。教学中,笔者力图将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内在潜能发展结合起来设计,从而引导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不断进阶。从学科视角来看,本节课主要是要让学生掌握设置页面、分栏等技巧。同时,又要让学生能根据内容调整、美化版面。基于此,笔者设置了这样的两个任务,驱动学生信息技术思维:[任务1]页面设置;[任务2]设置分栏。由于笔者放手让学生探究,学生无不两眼发光、小脑飞转。如学生在完成第一个任务过程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些问题:页面设置在哪一个菜单下面?页面设置有哪些内容?页边距怎样设置?纸张方向有哪些?布局有哪些内容?等等。在互助互动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已经完全超出了笔者的预设,显示出了学生自我的诸多才干。

实施任务驱动,就是要以“任务”为中心,大胆地放手,充分发掘学生的思维、探究潜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度介入、主动跟进,对学生尝试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障碍、困惑等进行点拨、启发。可以这样说,任务驱动赋予了学生更大的信息技术知识研发空间。

二、迭代设计:驱动学生信息技术探究

所谓“迭代设计”,就是指“不断优化的信息技术任务设计”[2]。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所谓的“任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课堂生成,相应地发生着一些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整体性变化,也可能是微型调整。为此,教师的任务设置就不宜“过细”,而应具有一种整体性、简约性、全局性、谋略性、结构性、层次性等。同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设计任务,将任务设置的主动权赋予学生。

比如教学苏科版四年级的主题活动《创作演示文稿》,笔者就采用了“循环设计”的教学模式,从而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究。“循环设计”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设计方法,通常包括两个“循环圈”:其一是“设计—问题解决—二度设计—……”的循环圈;其二是“调查—探究”的循环圈。循环设计,让任务处于不断的修正、改进过程中。这一节课的任务就是“选取一件感兴趣的事情,制作演示文稿”。在完成这一任务时,学生小组研讨交流:呈现什么内容?用什么形式突出主题?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已有认知经验,添加一些图片,插入一些音乐,设置一些动画效果等等。每一个学生,基于自己的审美倾向,不断地对演示文稿进行打磨、修改和完善。他们或者对原先的操作进行精加工,或者推翻原先的操作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进行技术的思考,更展开了艺术的考量。他们用自己结合了艺术和技术特质在内的设计、表达,创作出了一个个令人满意的作品,完成了幻灯片的输入、美化和动画设置。

在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中,迭代设计能培育学生初步的设计思维。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展开思维、想象,综合应用演示文稿制作的相关方法,学会了搜集整理素材,学会了图形的处理和加工,展示了团队合作和创新的能力。

三、路径提示:驱动学生信息技术创造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路径提示,不仅着眼于相关的信息技术问题解决,更着眼于发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潜质,激发学生信息技术创新潜能。路径构造,让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更有质地。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要能开拓学生的信息技术问题解决思路,发掘学生信息技术创造潜质。比如苏科版四年级第二课,主要内容是《收发电子邮件》,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会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步骤,让学生跟着步骤亦步亦趋地展开学习。有教师甚至制定了详尽的申请电子邮箱的步骤,并且将其制作成PPT,用PPT给予学生详尽的引导。这样的一种教学,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一种“路径提示”的方式,将这一部分的重点内容简约成了几个短语—“课题”“新与旧”“目的”“免费”“www.126.com”“注册”“账号与密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实践力,将这些短语构筑成具体的任务。路径提示中的一些关键词,犹如一串珍珠链中的“线”一样,每一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需要等,设置成不同的任务,从而引导学生展开不同的探究。这样的一种路径提示式的任务驱动教学,避免了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碎片化,赋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学习时空。学生不仅仅去操作,更思考“为什么这样操作”。

路径提示,驱动着学生的信息技术创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借助于路径提示,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层出不穷。对于这些课堂的动态的精彩的生成,教师要用心去捕捉、充分予以肯定。这种体现学生创造性的生成教学,体现了师生互动的零差距以及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真实性。

四、评价激励:驱动学生的信息技术反思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任务”如同“酵母”一样,能让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地唤醒、激活、释放、开发。同时,“任务”又如同“磁铁”一样,能诱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参与。借助于任务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进行评价,能让学生不断地挑战自我,助推学生攀登信息技术知识高峰。

信息技术评价要充分发挥其激励功能。信息技术评价不是为了甄别、选拔,而是为了诊断、促进和发展。在信息技术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我的学习动态,注重自我的信息技术思维的养成。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不仅要对学生群体进行评价,而且要对学生个体进行差异性评价。通过评价,能够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与动机、环境与条件、机会与投入、过程与管理、支持与帮助做出判断。教师甚至可以将上面的诸种内容通过评价绘制成“雷达图”,形成信息技术学习力的诊断报告,从而寻求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更大的空间。比如教学苏科版三年级《画图》时,很多教师都是依次讲解和演示直线工具、曲线图形等相关工具使用方法。很多学生都是跟随教师思路走,因而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尝试解决问题。为了鼓励学生尝试、实践和创新,笔者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提出了这样的驱动性任务:自主设计一辆公交车,看谁设计得既漂亮又实用。当学生围绕任务创作、设计、装饰车子之后,笔者引导学生自主反思,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并展开积极的师评。如有学生反思:我设计的车子有哪些独特功能?我设计的车子美观吗?有学生互评,某某设计的车子视觉效果不理想,不应当用多边形工具,而应当用曲线工具等。有教师的鼓励性评价,某某设计的车子功能比较多,希望这些功能都能实现等等。正是在“公众眼光”审视之下,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有了很大改进。

任务驱动让学生带着“任务”和“疑惑”进行学习,因而充分调动了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实施任务驱动教学,“任务”的设计是重要的。实践中,教师要创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将理论与实践整合、探究与应用相结合。任务驱动让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探究”!

【参考文献】

[1]周梦潇.任务驱动学习:基于真实的任务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8(01).

[2]霍斌.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学习起点的分析和把握[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3(11).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报告及其在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