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春霞

2022-04-29

东方娱乐周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当代艺术个体民族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大暑节气,读书、品画。字句中、图像里,畅想在茂林修竹间,看夏山滴翠,清流激湍。掩卷感念四时物象,思考起中国当代艺术的时代审美。或许这个议题过于宏大,但却是避不开、必须思考的问题。

五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然则中华文化当以何者为归?曰:“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道德经》)“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墨子》)中国传统的审美极致是自然之道与人的精神交融而呈现和谐境界,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造化”的方式,使中国传统艺术在认识上跨越了时间,融合了空间,以完善物象的本质之美为审美理想,形成独特的审美特征。艺术的品格与时代审美离不开所在时代的文化生态和身处其中的艺术个体的发展。历史上每个艺术个体都似人类文明生态中的一草一木,在看似寻常的日子里,逐渐成长,直至立于历史的旷野和时代的山巅,激昂扶摇而上之文字,轻吟灼灼桃花之诗篇,惠风和畅间各自欢欣,曲水轻流,汇入人类文明的长河。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艺术的审美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而艺术品评的审美标准又促进着新的艺术生态的成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揭示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是文艺工作者的追求。伟大的作品一定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最深刻把握的作品。”(2016年11月,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我们处在一个创新的时代,艺术的时代性与创新性紧密联系。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立民族文化价值体系,离不开文化的创新。文化创新在于知难而上,在前人未涉之领域,创造出有品格和魂魄,引领时代风尚的文艺作品。传统是流动性的,今天的创新也会成为明天的传统。艺术个体怀揣着民族复兴之梦,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干劲、坚韧不拔的毅力,把我国的当代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正在创造一个伟大的时代。

传统文化记忆所带来的思考和感触,会形成我们触摸这个世界的独特方式,五千年延绵不绝的中国传统文化,依旧烙印在新时代的审美意识中。煦暖阳光照耀艺术园地,中国当代艺术在茁壮生长,顺应时代大潮的发展方向去呵护、去传承、去发展,去形成新的时代审美观念。固步自封于本国文化难以茁壮强大,因此外来文化的传播给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带来了发展的新鲜活力,传统文化的传承则给我们保留了民族文艺复兴的珍贵火种。经过漫长的探索,我们知道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的希望将从文艺中来。只有文艺的不断播种才能延续这希望,带领国家和人民的奔赴更广阔的前程。只有文艺的力量能让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一个比过去更美好的世界。拥有有容乃大的文化自信、大智慧者的豁达大度,才是希望之民族,才是强大之国度。

当下处于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个人的艺术创作与时代命运尤显紧密关联。在这伟大的时代,汲取强大的力量,寻找出最热忱的艺术信念,形成新的时代审美,在希望的田野上,深刻认清自己的方向,一路行走,只管向前,笑看风云,漫赏花开,在岁月歌声里记取这夏日美景。

猜你喜欢

当代艺术个体民族
当代艺术看得懂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多元民族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