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人员“过劳死”现象 引发的思考

2022-04-29戴先任

老年人 2022年5期
关键词:过劳死功利化心理疾病

戴先任

今年3月,我国有多名科研人员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据悉,他们都是因为心肌梗死、脑干出血、心脏骤停等导致的“过劳死”。近年来,科研人员“过劳死”现象越来越多。有报道指出,在南方某研究型大学教师例行体检中,每年都会新发现3~5位患恶性肿瘤的病例。他们的英年早逝,对家庭和国家都是莫大的损失。

科研人员“过劳死”,与他们背负过重的工作压力有关。当前国内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普遍采用学术锦标赛制,高校教师在学术与行政上,都背负着过多的任务,如果完成不了,不仅难以获得更高职位和头衔,而且可能无法续聘。不少高校还采用关键业绩指标考核法,聘用的科研人员的岗位津贴和绩效工资都从课题经费中支出。如果没有课题,就没有经费,不仅难以养活团队,连自己的工资都难保障。在这种情况下,科研人员普遍工作强度高,生活作息不规律。长此以往,还会引发他们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各类心理疾病的发生。

科研人员是人才,而不是产出科研成果的机器。要善待人才,就不能为了科研成果过度透支他们的身体健康。同时,科研也要能去功利化,要让评价和利益“脱钩”,还要减少行政干预,要从追求数量转到追求高质量发展阶段。可以引进国外的学术休假制度,为科研人员营造一个宽松、缓解压力的环境。另外,还要重视科研人员的心理健康,引导科研人员增强健康意识、预防意识,对科研人员开展定期体检,建立健康预警机制等等。

猜你喜欢

过劳死功利化心理疾病
莫擅自贴上心理疾病标签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解决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的创新机制研究
追求一流大学建设不能功利化
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功利化及其主体性失落
对“无功利化阅读”的思考
心理疾病是“想不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