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纸媒新闻采编的难点与提升策略

2022-04-29朱庆玲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8期
关键词:新闻采编难点大数据时代

朱庆玲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人们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各行各业中,传统媒体也是如此。报纸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之一,大数据时代不仅改变了其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也全面融入纸媒新闻采编之中,对采编工作的各项流程完成了改造和重塑。纸媒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大数据时代对新闻采编工作的影响,立足数据、挖掘数据和分析数据,与时俱进地创新新闻采编工作方式方法,为纸媒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新闻采编;难点;提升

如今,大数据已经被运用到人类生活的各行各业,全球知名资讯公司麦肯锡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变化,率先指出全数据时代已经全面到来,并提出:“数据也变成一种极为重要的生产因素,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每一个行业与业务职能领域。”[1]

随着全数字时代的到来,大数据被越来越频繁地提及并被广泛应用,对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数据的应用最早是出于商业领域的发展,商家为实现对客户信息的精准掌握,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广泛汇总和详细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或服务。随着大数据在商业领域价值的不断发掘,其成功模式被套用到了其他行业中,其中就包括传统媒体,如纸媒行业。

传统媒体时代,报纸一度是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举足轻重的主流媒体之一,地位崇高且权威,且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但是在新媒体时代,报纸依赖纸质介质和文字传播的劣势,在接收便捷、内容和形式异常丰富且互动性强的新媒体传播的对比下,劣势越来越明显,订阅量不断下降,读者不断流失,影响力不断下滑。报纸新闻采编工作长期受到传统运作模式和工作套路的限制,程式化严重,难以创新出彩,确实给读者造成了较差的阅读体验。可以说,大数据的发展与应用,对报纸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如何利用大数据创新新闻采编工作,重塑新闻采编流程,走报业发展的现代化之路,对于全体报纸人来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的变革

基于大数据生产的“数据新闻”与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相比,是有很大区别的,“数据新闻”分析的对象是海量的大数据,整个新闻工作的流程就是围绕用户数据的收集、挖掘和解释展开的,大数据的引入使新闻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革。[2]

一方面,变新闻从业者把关为“大数据”说话。传统的新闻采编流程中,记者处于把关人位置,在获取新闻线索后,根据自身判断来确定是否有报道价值,在确定其新闻价值后,就找准采访角度和报道主题,然后通过采访、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新闻素材,对新闻素材进行优化组合,撰写稿件,并提交编辑审稿,报社编辑在对稿件进行加工组合后,提交出版部门发表,整个新闻生产完结。

在这整套流程中,新闻报道能否保证新闻事实的真实性与数据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记者和编辑的专业能力以及把关意识,由于新闻事件的发展是动态的,再加上新闻从业者的主观判断的局限性,信息源相对单一,这就可能会导致新闻报道出现偏颇或片面的情况,不能全面准确反映全局性态势,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而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分析研究,新闻生产的基础不是依靠新闻从业者的把关,而是用大量系统、客观真实的大数据来说话,以客观数据代替主观分析,因此更有利于客观真实地从宏观层面反映新闻事实的原貌以及新闻事件发展的全过程,往往比记者的观察和采访结构更具准确、更具有说服力。

另一方面,打破信息单向流动的局限,充分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在传统新闻生产流程中,新闻信息始终是从媒体端流向受众端,呈单向的线性流动,媒体端是信息流动的上游,往往对新闻的选择和解读都是从自身的价值判断出发,很难顾及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在新媒体时代,受众才是整个信息生产流程中的核心,他们对于各种媒体平台有着充分的选择权,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兴趣爱好选择传播渠道。数据新闻打破了信息单向流动的局限,可以充分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其强调用户体验,追求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交互性,鼓励受众在传播过程中表达意见和想法,并开通反馈和互动渠道,随时随地收集相关数据,对新闻报道的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全面满足受众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

二、大数据时代纸媒新闻采编工作发生的变化

所谓大数据,是指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储存在虚拟空间和网络世界中的海量数据信息。随着移动互联网络时代的发展,基于大数据生产的“大数据新闻”越来越多,其全新的特点使新闻生产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纸媒,大数据的引入也让新闻采编工作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一)搭建互动式的信息平台,实现了对受众的数据化分析

纸媒作为传统大众媒体,在传统媒体时代,其读者群体的边界一直是较为模糊的,虽然报纸一直在致力于对其受众 “精准画像”,以期把握受众的信息需求和兴趣爱好,但总体来说,这种“精准”只是相对而言,无法做到十分精确。随着数据技术为纸媒搭建起互动式的信息平台,这种“精准画像”的可操作性大幅增强,通过收集受众的浏览痕迹,分析他们的阅读习惯,就可以实现对受众的数据化分析,再加上畅通了与受众的沟通渠道,他们可以及时表达意见和建议。

(二)新闻报道由“内容视角”转向“读者视角”

纸媒新闻报道从以往依靠记者和编辑把关变成了高度关注读者需求的生产模式,完成了由“内容视角”向“读者视角”,由“文字描述”转向“数据说话”的转向升级,这样一来,新闻报道与受众贴合的紧密度更高,而且更加精准和全面,走上了“数据为主、服务为王”的发展道路。[3]

三、纸媒顺应大数据时代发展对新闻采编工作做出的有效调整

为了跟上新时代的发展步伐,各大纸媒积极作为,顺应时代发展,在新闻采编的理念和技术上进行了积极的调整,在不少领域取得了突破和进展。分析目前的报纸新闻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是在大数据推动下的创新精品。

(一)比例不断提升的预测性报道

从定义上看,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但是在大数据时代,这一定义的外延得到了延展,由于大数据具备一定的预测能力,因此报纸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预测性报道。纸媒采编人员在新闻采写过程中,可以利用大数据和相关的数据资源,对相关领域可能会出现的变动进行精准的预判和报道,更好地消除受众内心的不确定性。这种预判性报道绝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更不是主观臆测,一定是基于精准的数据分析和科学支撑。比如,对极端天气的新闻报道备受关注,过去由于技术不完善,天气预报的精准度不够,稳定性较差,所以我们很难看到纸媒对此进行关注;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在气象科学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天气预报的准确度明显提高,当一些重大天气变化,特别是极端天气出现时,报纸往往会进行及时关注,而且会借助数据对比分析与过往天气的不同,让人们有更加直观和全面的感受;再如,借助于大数据分析采编的一些经济类和政策类的预测性报道,虽然无法做到100%准确,但是通过对数据的全面搜集、整理和精准分析,此类报道的准确度还是很高的,能够对一定范围内的读者产生较好的指导作用。

(二)比重不断提高的数据型深度报道

与各种新媒体相比,传统纸媒在时效性、内容深度和丰富精彩性方面的优势逐渐被削弱,要想获得更多的受众,提高报纸发行量,就必须在内容的深度、广度方面下功夫。系列报道、深度报道历来是纸媒的优势,在新媒体语境下,这一优势绝不能丢。从各家报社的实践来看,报纸采编的内容优势与大数据的技术优势正在被不断结合,数据型深度报道的比重在不断提高,这类深度报道中有大量的数据分析,可以更好地体现新闻的客观性、准确性、全面性、专业性和权威性。比如,《新安晚报》一般都会在每年年末,借助翔实的数据,以大篇幅的深度报道,带着读者“数读安徽”,展示安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成就,并分析经济快速发展背后的助推力及未来的发展走向。[4]

(三)大量的新闻信息被二次挖掘

传统媒体时代,报纸生产和发行的成本高、效率低、回报低,且容易损坏,不利于二次查阅。而通过大数据技术,所有的报纸信息都以数据的形式保存在网络数据库中,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关键词检索和调取,这样一来就使信息的重复利用度大幅提高。

(四)更加注重读者体验感的提升

受众在新闻网站或移动端等新媒体平台上接收新闻时会留下浏览痕迹,通过大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就可以形成受众的精准“画像”,准确地了解每一个读者的阅读倾向、阅读频率、阅读喜好、阅读习惯等,并且根据这些大数据报告结果,对新闻采编等一系列工作进行调整,以便于生产更加优质的新闻作品,给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全面满足他们的多元化信息需求。这种更有针对性、更重视读者的阅读体验、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性更强、能随时随地根据读者反馈不断调整采编内容和方向以及采编方式,是纸媒步入大数据时代的一大进步。

四、大数据时代报纸采编中存在的难点

(一)采编理念落后

虽然大数据的优势十分明显,但是对采编人员的能力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很多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很难从海量的数据库中找到最有价值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由于不少纸媒的新闻采编人员没有对大数据高度重视,也没有与时俱进地接收专业培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因此很难对大数据进行正确的利用。

(二)用户观念没有确立,不注重收集读者信息

很多纸媒的采编人员在新闻生产过程中,依然从自己的喜好和价值判断出发,决定新闻选题、新闻内容和新闻形式,这样一来,往往使得报纸的传播内容与受众的实际需求想去甚远。这也是大数据时代纸媒新闻采编面临的难点之一,那就是用户观念还没有确立起来,不注重与读者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不注重收集读者的信息,即使有一些互动和信息采集,也是流于形式,没有被实际应用到新闻采编中,没有根据用户的需求做出及时的调整,完全无法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

(三)采编形式不够丰富,没有发挥“数读”优势

过去的报纸采编以纯文字为主,需要人们静下心来,花大量的时间阅读。但是在网络化和数字化时代,数字化、碎片化、随意化的阅读习惯盛行,受众面对数以亿计的各种信息,他们更加偏向于接收“短平快”的快餐式信息,希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文字相较于图片和短视频,这种优势明显不足,数据应用在新闻报道中,虽然可以有效地增加报道的权威性和全面性,但是怎么让这些数据“活”起来,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却考验着采编人员。如果只是以纯文字的形式加以展现,是很难被读者接受的。

五、大数据时代纸媒新闻采编的提升策略

(一)创新工作理念

新闻工作理念创新是大数据时代做好纸媒新闻采编的前提和基础。所以,纸媒新闻采编者一定要调整自身的新闻理论和传统媒介观念,充分认识到大数据的巨大作用,提高大数据应用的效率,在自己的新闻采编工作中让大数据贯穿新闻生产和传播全流程,并发挥出促进作用。

(二)更新技术设备

大数据的应用对先进技术有着极高的要求。现如今,技术突飞猛进,如云计算技术、数据处理分析软件、信息存储数据库、数据分析软件等,只有这些硬件设施齐全,才能完成相关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这些技术是纸媒新闻采编高效运用大数据的保障。报社必须根据自身现实情况,对新闻采编系统逐步升级完善,引入相关的大数据设备和系统,这样才能便于新闻采编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全面使用大数据。

(三)善于高效地利用技术

大数据时代,纸媒的新闻采编人员必须要在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所有环节善于高效地利用大数据技术。新闻采编人员可以借助大数据的力量,快速筛选出人们最关注的新闻话题;在内容生产过程中,善于利用大数据对一些新闻进行更加精准的分析,提炼出更有价值有深度的新闻内容;注重对用户阅读数据的收集,更加精准地掌握受众细分化和多元化的兴趣爱好和信息需求,从而生产个性化的新闻内容。以上种种,都可以使新闻作品的品质和采编、发行的效率获得提升。

(四)培养一支“能攻善战”的优秀采编队伍

纸媒能否打造一支优秀的新闻采编的人员队伍,是纸媒能否在大数据时代更好生存发展的基础。一方面,纸媒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为采编人员的在职培训和终身教育提供切实的帮助,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鼓励并要求广大采编人员积极参与学习和培训,帮助他们加深对大数据时代及相关技术的理解和运用,提高他们对数据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敦促采编人员将大数据技术实际应用在工作中。建立合理的奖评和激励机制,调动采编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他们顺利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型升级,成为一名新时代优秀的全能型人才。

六、结语

进入大数据时代,媒介生态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导致纸媒的传播渠道、传播方式随之发生变化,这对纸媒以及新闻采编工作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纸媒新闻从业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工作理念和工作流程,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切实提高纸媒新闻采编效能,助力报纸新闻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小生.浅谈大数据时代下新闻采编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新闻传播,2017(2):67-68.

[2] 高露歌,贾志甜.大数据背景下新闻生产方式的变革与趋势[J].新闻知识,2015(5):29-30.

[3] 高文玉.浅谈大数据背景下的新闻采编工作[J].记者观察, 2020(23):33.

[4] 姚梦.新媒体对报纸新闻采编的影响及纸媒的应对[J].传媒论坛,2021(5):44-45.

猜你喜欢

新闻采编难点大数据时代
“机器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编的机遇和挑战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编新路径探索
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技巧探究
电视新闻采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少数民族农信社金融服务难点和相关政策意见探讨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