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专题读书沙龙研究与探索
2022-04-29安珏
安珏
【摘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专题读书沙龙,能够改善中职学生阅读能力欠佳、表达能力不强、阅读氛围不浓的问题,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提升课堂文化氛围。
【关键词】中职语文;读书沙龙;探索
阅读是输入的过程,表达是输出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专题读书沙龙以其特有的简单可操作的形式将阅读和表达有机结合,促进了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共同提升。
一、中职语文专题读书沙龙开展的必要性
1.中职学生阅读能力欠佳。阅读能力与阅读主体的知识储备和阅读习惯相关,包括阅读主体所持有的阅读态度、能适应的文本难度、所擅长的阅读类型和能达到的理解程度等。
课题组在前期调研中发现,中职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不强。首先,识字量不够。对于阅读主体来说,错误率低于5%的文本为“独立型文本”,错误率低于10%的文本为“教学型文本”,错误率高于10%的文本为“挫折型文本”。很多中职生文化基础薄弱,识字量积累不够,无法流利阅读“挫折型文本”。其次,中职生的阅读动力不足,由于较少体验到深度阅读的愉悦,主动阅读的内驱力不足,不愿意花费精力进行文本阅读,且大多中职生无法准确理解文本内涵,不懂则不通,不通则不进,故无法继续阅读。
2.中职学生表达能力不强。对于中职生来说,书面表达能力的具体呈现形式是写作文及各种应用文,口语表达能力的具体呈现形式又可以细分为演讲、辩论、致辞、发言及不同场景中的交流。课题组在前期调研时发现,中职学生表达能力普遍不强。具体表现为:不喜欢写作文、不善于在正式场合发言、很难准确得体地表达诉求等。这种情况除了与阅读输入不足直接关联,还有两点原因:一是自信心不足,由于很多中职生在中小学期间一直处于学习劣势,自我认同感低,无法悦纳自我,故输出受阻。二是缺少输出经验和技巧,正常的情况是输出的机会越多,经验越足,技巧越强。且很多中职生在中小学阶段缺少话语权,甚至课堂发言都很少,故表达能力不强。
3.中职学校阅读氛围不浓。中等职业学校对公共基础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尽管教育部明文规定公共基础课的学时必须达1000学时,除了江苏、福建、上海等少数省市由于学业水平测试的普及,倒逼学校开足、开齐公共基础课,其余省市均很难达到标准。如在海南,作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的语文课程在海南中等职业学校的平均学时远低于教育部规定的198学时。
基于以上原因,集阅读输入与表达输出为一体,氛围感足、可操作性强、易于推广普及的中职语文专题读书沙龙的开展势在必行。
二、中职语文专题读书沙龙开展的过程
1.课前准备阶段。
(1)课前环节设计及设计意图。专题读书沙龙一般每月开展一次,提前两周安排任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图书馆查阅书籍或上网搜集相关资料,教师在学习平台推送阅读材料,包括与专题相关的经典名篇和专家解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增强阅读能力、提升信息素养。
专题读书沙龙课前准备阶段的关键在于教师的阅读设计。教师要把握好干预的时机与力度,提前设计好读书沙龙的主题,发放相关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课前阶段可以细分为以下三个环节:一为基础阅读环节,学生根据教师安排的沙龙主题,阅读教师发放的材料;三为拓展阅读环节,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自主查阅相关阅读资料;三为思辨阅读环节,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思辨性阅读。
(2)案例展示。以杜甫诗歌专题沙龙的课前准备阶段为例。该沙龙定在2022年1月4日,与上一次沙龙“李白诗歌专题沙龙”形成了年末岁初的遥相呼应。隔着历史的时空,与1300多年前的诗人对话,让这平凡的一天变得格外不平凡。课题组教师提前安排专题任务,在学习平台发布了10首杜甫的诗歌及相关诗评。学生利用两周时间到学校图书馆阅读相关诗歌,搜集相关的诗评资料。最后带着问题进行思辨性阅读,形成自己的观点。
2.课中开展阶段。
(1)课中环节设计及设计意图。课题组成员一般选取晚修时间开展专题读书沙龙,时长为90分钟。沙龙一般设置诵读环节、个人观点分享环节、小组讨论探索展示环节、教师总结环节,不同的专题会根据其教学需要进行具体设计。
(2)案例展示。以杜甫诗歌专题沙龙的课中开展情况为例。杜甫诗歌专题沙龙的开展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师生共同回顾之前所学的杜甫的部分诗歌,齐声吟诵。第二个环节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杜甫的诗歌,并说明原因。有的学生喜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天下苍生的冷暖为己任的担当;有的喜欢《春夜喜雨》中春雨滋生万物的生命喜悦;有的喜欢《登高》中悲壮辽阔的意境……第三个环节小组探讨杜甫诗歌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并派代表分享本组的看法。第四个环节学生热烈地谈论了杜甫诗歌对自己各方面的影响,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在四个环节开展过程中,课程思政以盐溶于汤的方式自然渗透。
3.课后总结阶段。
(1)课后环节设计及设计意图。学生在专题读书沙龙结束以后,形成自己的小论文、小结体会或读后感等。撰写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把思辨的过程与结果以文字的形式进行输出,形成成果,让学生学会多元思辨。
(2)案例展示。以杜甫诗歌专题沙龙的课后开展情况为例。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我意愿,有的撰写了读后感,有的撰写了小结体会,有的撰写了小论文。虽然学生作品都比较短小,有些语句错误,甚至有的观点显得稚嫩片面,但瑕不掩瑜,从文中能够惊喜地发现学生具备思辨阅读的潜力。
到该环节为止,完成本次专题读书沙龙螺旋式上升轨迹:前期阅读(视觉通道输入)—沙龙发言(整合信息、初次形成观点、口语输出)—沙龙聆听(听觉通道输入)—总结体会(整合信息、再次形成观点、书面输出)。
最后,课题组教师梳理学生的观点并配上学生沙龙现场表达的照片制作成美篇,推送至班级群,触发学生对下期专题读书沙龙的兴趣,形成螺旋式上升的可持续态势。
三、中职语文专题读书沙龙开展的成效
1.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题组通过一学期的实验试点对比发现,试点班级学生的阅读态度、能适应的文本难度、擅长的阅读类型和能达到的理解程度均正向提升。
从学生的阅读态度看,开学初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学生勉强完成任务,部分学生甚至带有抵触情绪;学期末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按时主动完成任务。
从学生能适应的文本难度看,从短文和耳熟能详的诗歌开始教学,循序渐进增大难度,学生逐步适应,这个过程包含了对学生阅读基础的弥补和对阅读自信的提升,逐渐形成正向循环。
从学生所擅长的阅读类型看,之前学生只浏览有关明星的新闻和故事类小说,经过半年的试点,逐渐主动阅读诗歌、文学评论等,阅读类型变得更加丰富。
2.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丰富的知识储量是表达的源泉(表1)。通过开展专题读书沙龙,引导学生增加阅读量,形成文化积淀,厚植爱国情怀;通过沙龙中的观点表达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聆听其他同学的观点表达,利用同伴效应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通过再次梳理观点、整合资源,撰写课后小论文、小结感悟等小文章,提升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输入与输出相结合,相互促进,正向循环,有效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诗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
[2]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第二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1.
[3]吴泓.语文专题学习与整本书阅读十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
(基金项目:本文系课题“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推广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QJHV2021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