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心聚力,协同育人

2022-04-29李华敏

教育视界(智慧管理) 2022年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

摘 要: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让他们自主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班主任要用心思考,构建“心育”共同体;细心呵护,凸显“心育”感染力;慧心反思,增强“心育”行动力。

关键词: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品格养成

2022年春季学期初,校长安排我去接手一个四年级班级。根据早些年担任班主任的经验,我果断决定采用班级管理“五步走”模式:第一步,召开家委会,商量布置环境事宜,营造和谐、积极的班级文化,优化育人环境;第二步,召开班委会,调研班级岗位建设,调整部门岗位;第三步,联系科任教师,交流班级学生情况;第四步,拜访家长,畅通家校合作的渠道,为顺利开展各项班级活动奠定基础;第五步,和学生个别交流,进一步了解学生。我信心满满,以为接手前考虑细致、准备充分,班级管理效果也会和之前那样,学校信任、学生爱戴、家长满意……不曾想,半个月后就“惨遭重创”,班级在各项考核中的排名,都不是太理想。于是,我开始反思,看似严谨的班级管理工作,却并未达到高效育人的目标,问题出在哪里?

其实,时代在变,管理经验也需要与时俱进。而且,现在的学生要面对来自多方的心理压力,继而才会不愿上学、讨厌写作业、厌倦与同伴相处、抗挫能力弱、行为逆反等。班级是一个系统的组织,有班主任、各科教师、学生等成员,有班委会这样的正式组织,也有各种小团体等非正式组织。班级建设需要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参与,需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所以,我决定尝试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凝聚起一支全方位的班级“心育”队伍,科学地关心、关爱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一、用心思考,全力构建“心育”共同体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尤为重要。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仅凭班主任一己之力,很难解决班级管理中的诸多问题。基于此,我首先考虑构建班级育人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包括班主任、科任教师、家委会代表等,由班主任布置工作,其他成员积极参与。在这一过程中,我一方面联系科任教师,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心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适时联系家长,分享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关注与关心。共同体内的成员共同参与学生的管理和评价。随着管理工作的推进,我发现共同的评价只适用于大部分学生,还有一些学生需要“私人定制”的跟进式评价。因此,我又协同共同体成员努力完善班级差异化评价菜单,从外到内驱动学生的自我管理。我以“为‘心赋能、助力成长”为班级工作理念,为学生搭建了一支“心育”护航育人队伍。同时,我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指导系列学习,提高班级“心育”队伍的护航能力。比如,我组建“班级心育群”,为共同体成员提供了可以进行工作讨论和分享的安全空间。大家无论遇到什么烦恼、困惑和难题,都可以随时提问,教师或是家长会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建议。这种地位平等且有专业支持的共同体,增强了“心育”成员的集体归属感,也增强了“心育”成员的自我效能和工作效果。

二、细心呵护,实践凸显“心育”感染力

华东师范大学李家成教授在《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一书中提到,回归教育的立场,要深入研究教育的复杂性,要能够对教育实践有所介入,乃至于能够以自己的教育实践,来体现发展学生、发展班级日常生活的理论。我通过走访,深入学生家庭,筛选出确实需要帮扶、辅导的学生,并与他们的家长及时沟通,为保障这些学生的各类问题能够早发现、早解决而建立心理健康关爱成长档案。为了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能在必要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我落实班级“重点关爱对象”的“三到”(面对面聊到、课下关注到、问题反馈到)跟进原则,多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和心理困惑,尽最大可能与家长沟通,解决孩子在心理方面的问题。由于注意对学生隐私的保护,对学生日常成长细节的关注,师生关系也逐渐融洽。

班级管理的重要功能不仅是指导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的人,还要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获得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在班级“心育”共同体的全力呵护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风气逐渐建立。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学生一旦对所处的环境产生归属感,其各种潜能也会被激发。班级各种活动的顺利开展,也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三、慧心反思,多维增强“心育”行动力

为了实现全方位、全员式、科学的班级心理防护,我与“心育”共同体内的其他成员不断从思想上、时间上、方法上以及内容上开展深入思考,力求多管齐下,增强“心育”行动力。

在线上教学期间,面对课堂模式的转变,学生的心理或多或少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班级“心育”团队及时商量对策,开展精准引导。各位科任教师结合疫情可能带来的各种心理应激特点和学生需求,尝试构建了贴合学生心理发展需求、融合当下热点话题的心理微课程,为学生普及居家防护小妙招、提供应激反应调节策略等。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却能让学生和家长觉得有心相伴、有爱相随。

为细化实施,增强“心育”活动实效性,借鉴新基础教育“前移后续”式的教研活动方式,我将班级“心育”活动的开展也设置为“前移后续”模式。“心育”活动前,家校合作,整体策划,商定主题,确立方案。例如,设置班级心理健康节。“心育”活动中,多元宣传,通力合作,及时积累。例如,通过QQ群等线上平台开展宣传,确保班级内每位教师、每个学生和家长都能知晓活动的内容和规则;“心育”团队通力合作、协调配合,准备活动材料,布置活动场地,调整课程安排,确保活动有序进行。“心育”活动后,共同体成员及时总结、反思,同时针对活动中出现的不足与问题,及时反馈并研究改进措施。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永无止境,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都需要从“心”出发,为塑造学生更美好的心灵和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去努力,去构建班级“心心相印”育人圈,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心”成长!

(李华敏,安徽省合肥市六安路小学翠微分校,邮编:231299)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