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2-04-29王在裕
王在裕
【摘要】小学数学大单元设计要聚焦核心素养的培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合理确定单元主题、教学目标、评价标准实施策略,切实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串联起各单元间的知识点,在脑海中形成知识体系,是当前教学设计面临的重要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大单元教学设计,找准教学核心知识点,理清知识脉络,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前提,优化教学内容。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新课标对数学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要求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学生要能在观察生活中的空间关系和数量特征的基础上,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和对应现实背景的理解,在生活实际情境和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基本的数学研究目标,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经过自主探究发现事物间的联系与规律,逐渐养成以数学的角度观察世界的习惯和意识。
2.要求学生能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能够充分理解课本中基本概念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把握基本概念之间、数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能解释论证数学课本中的结论,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要在“再发现”的过程中养成批判思维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条理清晰的理性思维。
3.要求学生能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学生要能够欣赏数学语言的简洁与优美,有意识地运用数学语言,养成用数学语言交流的习惯。
二、大单元教学设计原则与策略
大单元教学是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以问题解决为导向,通过精简、重构、整合单元中的知识,将分散零碎的课时联结成系统性的“大情境”“大任务”课程。数学教师要重视大单元教学设计,明确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重要性,联系教学目标,掌握大单元教学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学到的数学知识。
1.大单元教学设计原则。
(1)聚焦核心素养。单元设计作为单元教学的重要方法,要聚焦学生核心数学素养的培养。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大前提,从现有教材出发,系统性地规划教学内容,在真实情境中创设问题,改进单元教学设计。
(2)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教育教学倡导“以生为本”,學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和认知等各个方面都还不够成熟,小学教师因此要付出更多的关注和努力。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单元设计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新知识和学生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突破教材原有的单元内容格局,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发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完成数学知识和学生自我认知的融合。
(3)优化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时需把单元学习内容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设计,深挖单元内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把知识点融进体验、初学、练习、复习这四种课型当中,以学定教、层层深入地开展整体的教与学活动。
2.大单元教学设计方法。
(1)确定单元主题。数学分单元授课是因为每一个单元所蕴含的知识点不同,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学习主题,大单元教学打破了教材的原有框架,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
(2)确定教学目标。单元教学设计要读懂教材和学生,更重要的是要读懂课程标准。2022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要求,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技能、思想和活动经验,要能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提出问题,并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明确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课程设计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单元教学设计时注意知识的连接。
(3)确定评价标准。任何教学方案都需要及时反馈,这样才能帮助教师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大单元教学设计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善教学方案设计和完善评价标准。教师应设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单元设计评价计划,从导入、实施、反思三个方面开展,对比大单元教学设计之后的教学成果和按照课本顺序进行的教学成果之间的差别。同时,教师也要从能否细心计算、能否和同学友好地开展讨论、能否借助直观的操作思考、能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能否独自梳理知识体系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
三、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以苏教版小学五年级六单元“圆”的学习为例,笔者设计教学活动如下:
1.明确概念。第一步,在课程引入阶段,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圆和其他多边形,比较圆与之前所学的多边形之间的差别,得出圆的特点:由一条曲线构成的没有顶点的封闭图形。第二步,让学生用圆规在带有坐标轴的本子上画出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并且观察在作图过程中,圆规的位置和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与圆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印象。学生在利用圆规作图的过程中,作图时不断变换圆心的位置和圆规两脚间距离会发现圆的大小完全由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决定,这个距离就是圆边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圆的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再通过半径引出直径的概念:经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即为直径,通常用d表示。同一个圆,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即d=2r,从而进一步得出圆内的圆心只有一个,由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和直径可以有无数条,原因是构成圆的曲线上有无数个点,两点之间确定一条直线,这些点都可以和圆心相连构成线段。
2.激发兴趣。布置任务:在刚才画出的圆里选择一个最大的圆,用它的圆心以不同的半径画出尽可能多的圆,观察新图形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创作是一件带有主观意识的行为,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画出自己喜爱的图案,还能思考如何才能画出美丽的图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入圆的对称特性,引导学生画出对称轴,经过旋转得出结论:圆的对称轴和它的直径重合,并且圆心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3.开动脑筋计算周长。提前收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大小不一的圆形物体,班上的学生以三个人为一个小组,利用手里现有的直尺、细线等工具想办法测量圆形物体的周长、直径、半径。利用课本上圆的计算公式计算出结果,与组内三人用工具测得的圆周长进行对比,计算出差值。
设计意图:小组协作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拉近了班上同学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圆形物体的周长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把用工具测量出的结果和用课本公式计算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公式的印象,在计算中感受到π的取值位数对圆周长计算的精度影响。
4.求解面积。如何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印象?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在校内选定一个小花坛,在得到花坛准确的面积之后由学生测量出它的直径,利用直径和半径的倍数关系求解半径,将半径的数值带入圆的面积公式,分析用半径带入公式求得的花坛面积与实际花坛面积是否相近。
设计意图:数学公式是冰冷的,但是数学课堂却可以是鲜活的。教师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教学的出发点,灵活开展教学活动。在学校花园里开展的数学课堂不仅中和了数学本身的严肃性,更另辟蹊径验证了数学公式的准确性。
教育是教师需要用心浇灌的事业,在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活动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对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也非常重要。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落实素质教育,助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