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策略
2022-04-29吴志军
吴志军
【摘要】高三化学教学不仅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基本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在高三化学教学复习教学中可采用任务驱动法,多选用真实情境教学内容,采用实验教学和关注学生模型建构等方式进行教学,有效提高高三化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三化学;教学策略
在新高考改革的大环境下,高三化学教学不仅要加强化学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验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本文主要对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分析,并结合目前高三教学实际情况提出几点教学策略。
一、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对“核心素养体系”的建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基础目标。但核心素养并非与生俱来,学科教学是发展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要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使核心素养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笔者认为应注重对以下几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1.探索精神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地识记或者被动地接受,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有展示学习方法和思维过程的机会,教师适时精讲点拨,确定学习目标,不断激励学生,让学习成为一个自主建构和主动探索的活动过程。2.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学生不仅要知道运用概念、原理、规律和客观现象进行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还要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相应的化学问题,运用化学思维选择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完成知识的迁移和应用。3.问题意识的培养。在问题驱动下,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和完善知识体系,有利于其开展深度学习。
二、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策略
1.多采用任务驱动的复习模式开展课堂教学。传统的高三复习模式通常以“知识梳理+习题讲练”形式进行,讲练结合有利于巩固基础,归纳解题思路。但由于学生未掌握将知识结构转化为解题思路的过程和策略,更多停留在知识的记忆和模仿阶段,对知识缺乏灵活运用。因此,教师要在平时复习中加强情境创设、任务驱动的复习课研究,将问题指向学生的知识结构优化和思维路径外显,注重学生的学科能力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动脑动手相结合。比如高三“硫及其化合物”的专题复习中我们就可设计如下一些活动任务:
任务1:以煤炭(含硫元素)为主要燃料的地区,易形成硫酸型酸雨,学生解释其原因,写出有关变化的方程式。若在煤炭中加入生石灰可大大降低形成酸雨的概率,同时得到可用于建筑材料的产物,写出反应方程式。
任务2:请画出硫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并以SO2为例总结其主要化学性质。
任务3:运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列举区分SO2和CO2的方法。
任务4:两支试管中盛有相同体积的浓硫酸和稀硫酸,试设计简单的方法区分它们。看看谁的方法多,且简单有创意。
上述学习任务设计的问题就很巧妙地把硫及其化合物转化知识的检验融入其中,同时又重点突出对SO2和浓硫酸化学性质的学习,问题设计具有典型性、综合性、开放性和适当梯度。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更多思考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提问、讨论、板演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科学规范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应用中复习知识、发展能力、落实核心素养。
2.多选用真实情境教学内容作为复习的载体。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地创设真实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体验探索的过程和合作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例如在复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这节内容时,笔者以氢氧化镁在渔业中可用作水体改良剂这一真实问题创设如下情境:
问题情境1:氢氧化镁具有难溶性质,为何能够使海水成碱性致使细菌无法生存从而改良水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引导学生回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书写出其溶解平衡方程式。)
情境问题2:氢氧化镁为何能够维持pH值在9左右?(教师指导学生查阅氢氧化镁的溶度积,让学生自主进行粗略定量计算说明,进一步熟悉关于溶度积的简单计算。)
由于复习课的教学容量大,创设真实的情境教学可以聚焦学科核心内容,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实现教学效果与质量的全面提升。
3.多使用实验教学优化课堂复习质量。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以化学核心素养为基础,科学开展丰富多样的化学实验探索活动,在实验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探究欲望,从而实现学生学业成绩、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比如教师在“探究Na2O2漂白性”这一复习课的教学中可以如下设计:
(1)教师首先演示实验,唤起回忆:在Na2O2与H2O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酚酞先变红后褪色。变红是因生成了碱的缘故,为什么会褪色呢?(思考“是什么”)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展开讨论,提出了3条大胆的假设:①可能是生成的NaOH使酚酞褪色;②可能是生成的O2使酚酞褪色;③可能是生成了中间产物—H2O2使酚酞褪色。(探究“为什么”)
(3)学生根据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操作。(应该“怎么做”)
[实验1]分别取10mol/L和1mol/L的两种NaOH溶液,各滴加酚酞数滴,观察变化。
[实验2]分别将O2和H2O2溶液加入到含有酚酞的NaOH红色溶液中,观察变化。
[实验3]向Na2O2与H2O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MnO2,产生气泡,用带火星木条检验。
(4)根据实验现象,学生得出结论—酚酞褪色是较浓的NaOH溶液和H2O2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这时也可展示相关文献进一步确认学生的结论。
4.多关注学生模型认知的建立与达成。模型认知是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思维内核,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的重要路径和方法,运用化学模型方法能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学生若将模型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图式,其思维水平就会有较大发展。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教师除了指导学生梳理并识记基础知识之外,还要通过复习提炼方法总结规律,教会学生高效学习,能够举一反三。比如在复习“铁及其化合物转化”这节课时,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任务和问题:在实验室以四氧化三铁为原料制备氯化铁晶体(FeCl3·6H2O)和绿矾(FeSO4·7H2O),请你设计实验流程图,标明每一步所选择的试剂及条件,并把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写出来(产生离子反应的请写离子方程式)。师生通过交流讨论总结如下:
上述的图1和图3就是本题的答案—制备氯化铁晶体和绿矾实验流程图,若教学过程止步于此,学生掌握的只是这两种具体物质的制备方法及制备中应注意的问题;若教师在完成了图1和图3的教学内容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制备这一类物质的方法模型(即图2),学生不仅能从中掌握知识,还能掌握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从而利用这一认知模型解决类似问题,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模型认知包括学习模型、建构模型和应用模型,三者相互关联、相互融合。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科学模型描述物质化学变化、解释化学事实等,关注模型使用的条件和范围,创设问题情境去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关注过程和方法的学习。
5.设计多层次针对性训练巩固复习效果。作业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检测教师复习效果的重要方式,还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巩固知识,提升应用能力。作业训练的题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设计训练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内容要源于复习目标,符合备考方向;二是训练难度要适合学生的学情;三是控制训练总量,防止学生进行“题海战术”;四是教师要认真批改及时反馈。利用作业训练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情,为开展针对性教学提供有力保障,真正做到减负提质。
总而言之,在化学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三化学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结合化学核心素养科学运用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化学核心知识和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化学知识体系,营造积极探索的学习氛围,实现学生创新意识、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