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2022-04-29洪德芳

新教育·综合 2022年8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信息技术

洪德芳

【摘要】“双减”背景下,得益于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教师可以秉承新课改教育理念,实现教学创新,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促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使之高效获取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语文素养和能力等也得到锻炼,达成减负增效的目标。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信息技术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在小学时期的教育活动中,语文一直以来都是关键的科目之一,学生只有在小学阶段学好语文,才能为以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辅工具,比起传统教学来说具有更多的优势,能够充分地展现语文科目的丰富内涵,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具体化,更好地促使学生学习,也能够使之在快乐学习中成长。所以在“双减”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的运用也是实现小学语文课堂减负增效的有效手段,教师需要加深这一认识。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一方面可以促使语文教学空间得到良好拓展,挖掘出多种多样与语文相互联系的知识点。教师还可借助网络进行有效互动,直观且真实地带领着学生去欣赏书本中难以看到的事物,这样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能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可以让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变得更加具体,通过将文字与图片、视频相互融合在一起,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课本内容变得具体,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知文章描绘的场景,实现知识内化。

一、利用信息技术,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双减”的背景下,如果想要减负增效,那么教师首先需要想办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实际上由于小学生年纪尚小,自制力较弱,在课堂上经常说话、做小动作,专注力不够集中,听课效率比较低下,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故此,教学中教师可引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增强专注力。信息技术可以呈现声音、图片、视频等内容,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四季之美》时,教师先让学生尝试自己去阅读,然后通过自己的理解说一说这篇课文的大概意思,接下来教师进一步引导,再让学生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和内涵,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最后,教师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直观展现出四季的不同景色,带给学生无限遐想。利用信息技术呈现一个个鲜活的画面,让学生浮想联翩,从而更专注于课堂学习,对课文的印象也变得更深刻,理解得更深入。

二、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程内容素材

教师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让课程内容变得更为丰富,这样同样可以实现减负增效。实际上在以往的授课活动中,知识的呈现通常依靠教师的讲解来完成,多数情况下课堂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时也因为教师所讲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联性不大,甚至出现了脱节的情况,结果就是教师讲得兴高采烈,但是很多学生却没有完全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而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就能够补充相关背景知识,使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得到有效释放,有效降低其学习上的压力。例如教学《松鼠》时,其实很多学生并没有在现实生活中见过松鼠,也没有认真地观察过松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课文内容,播放一段短视频给学生详实地展示松鼠的特点,并通过多媒体呈现松鼠的生活习性,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引领学生对松鼠进行观察。信息技术生动形象的特点也能够给教师的教学提供更多的方法,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视频来展示松鼠的特点;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等形式来对《松鼠》这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搜集和展示描写松鼠的文章和古诗词,丰富课程的内涵,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降低語文学习的难度,减轻学生负担。

1.结合信息技术,推动学生个性发展。在小学语文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实际上在我国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实践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控教学进度,同时对学生的听课秩序进行更加有效的监督,教师往往需要将自身置于课堂教学当中的绝对主导地位。但是这样久而久之会造成部分学生丧失了语文学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与整体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品质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徒增学生的压力。为了能够更好地规避这样的问题,教师应当调整师生的课堂教学地位,着重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推动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例如教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教师通过结合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提升自身学习地位。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针对课程内容的认识和自身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进行相关分享和讨论,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所学知识进行不同形式的应用和创新,这样就可以为学生在学习内容的理解上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思路和灵感,也为教师丰富自身的教学形式以及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提供了助力,进而整体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品质,实现减负增效。

2.应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应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才可以实现减负增效。通常来说,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解决教学重难点,但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其受到认知水平的制约,在学习过程会遇到困难,因此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成效,教师应科学地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例如教学《山居秋暝》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小学时期的学生在思考问题时用的都是形象思维,因此对于古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和表达的思想并不能深刻理解,且古诗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一定的困难,甚至有些学生还会对学习古诗产生抗拒的心理。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生动、形象的微课视频,借其突破教学重难点。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呈现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风景的视频,然后引出古诗的内容,在讲解完古诗的最后一句之后,可借助微课视频向学生提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教学思想感情”这一问题,然后将视频切换到有关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这个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不仅还原了《山居秋暝》这首古诗的意境,最关键的是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又凸显了重点内容,使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掌握了知识,理解了诗意。

3.依托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还需要依托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他们自行去探究与发现,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还能为相关知识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例如教学《牛郎织女》时,由于小学生对牛郎织女的故事没有太多的了解,有些学生甚至没听说过。为了能顺利开展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一些,教师便可以给学生布置开放性的预习作业,即让学生以“牛郎织女”为线索,在网络上进行资料查询。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开展一系列的查阅与自主探究活动,从而培养探究能力。学生学习文本内容时也不会感到陌生,实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成效,真正地达成了“双减”背景下减负增效的目标。

4.借助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深度理解。以“双减”为导向,教师需要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促使学生深度理解教学内容。在过去,很多教师都只是依靠自己的教学经验来教学,授课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这不利于语文课堂的减负增效。对此,教师应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学习信息技术的运用方法,并将其科学、合理地运用到语文教学过程中。

总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师要以“双减”为导向,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这样才可以实现减负增效。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革新传统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教学品质都得到了切实的优化,所以教师要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理与探究欲望,从而让小学时期的学生能够轻松、快乐地学习,实现减负增效,落实“双减”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玉芳.“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整合运用[J].数据,2021(12).

[2]路晓倩.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活力[J].教师教育论坛,2021(10).

[3]孙福平.“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整合运用[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2).

[4]朱浩文.“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整合运用[J].世纪之星(小学版),2021(3).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信息技术
政策
政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助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