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崇明芦笋的主要害虫甜菜夜蛾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2022-04-29陈守慧马月琼付书革谷成玉张学生黄飞达王元凤魏新林

上海蔬菜 2022年2期
关键词:甜菜生物农药崇明

陈守慧 马月琼 付书革 谷成玉 张学生 黄飞达 王元凤 魏新林

(1.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食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闵行 201109;2.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 徐汇 200233;3. 上海绿笋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上海 崇明 202150)

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属百合科(Liliaceae)天门冬属(Asparagus)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营养价值较高,富含维生素、天冬酰胺、植物多糖、氨基酸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被称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和第一抗癌果蔬,享有蔬菜之王的美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我国是世界上芦笋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2020年芦笋种植面积达150万hm2,占全球芦笋种植面积的90%。上海市崇明区于1980年引种芦笋,目前芦笋种植面积占上海地区芦笋种植面积的80%以上,已成为当地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1-2]。

近年来,芦笋夜蛾类害虫种类较多,以甜菜夜蛾发生较普遍且危害较重。甜菜夜蛾在崇明地区俗称青虫、夜盗蛾,具有繁殖迅速、耐高温、耐寒等特点,夏秋盛发期世代重叠严重,主要啃食芦笋嫩茎、嫩叶及老茎皮层,严重影响芦笋的产量和品质,由于长期不合理用药,甜菜夜蛾产生了一定抗药性,防治效果不佳[3]。为此,我们开展了芦笋甜菜夜蛾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制定了针对崇明地区甜菜夜蛾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并进行示范推广,以期为崇明芦笋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1 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芦笋甜菜夜蛾绿色防治过程中的术语和定义、防治技术、注意事项等。本规程适用于芦笋甜菜夜蛾及其幼虫的生物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23392.4—2009 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测报技术规范(第4 部分):甜菜夜蛾[4];NY/T 393—201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GB/T 8321.10—2018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NY/T 391—2013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DB31/T 586—2012甜菜夜蛾测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规程。

3.1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iibner)

甜菜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世界性分布、间歇性发生的杂食性害虫,在我国多地频繁暴发,主要危害芦笋、白菜、甘蓝、花菜、豇豆、玉米、大豆、黄瓜、辣椒、大葱、番茄等作物。甜菜夜蛾以成虫形态学特征作为主要鉴定依据,各虫态鉴定执行GB/T 23392.4—2009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测报技术规范(第4部分):甜菜夜蛾。

3.2 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opolyhedrovirus,NPV)

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种专性昆虫病毒,其加工制剂为病毒杀虫剂。甜菜夜蛾幼虫感染NPV 病毒后,初期无明显的外部病症,中后期幼虫体色变黄、发白,行动异常,丧失进食能力,最后体内组织液化,流出脓状体液而亡[5]。

3.3 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一种利用生物活体(真菌、细菌、病毒、昆虫天敌等)或其代谢产物(信息素、抗生素等)杀灭或抑制农业有害生物的制剂。生物农药又称天然农药,系指非化学合成,是天然的化学物质或生命体,具有杀菌和杀虫的作用。

3.4 绿色防控

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达到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4 产地环境

生产基地周边环境无污染,栽培田土壤肥沃、排灌条件良好,避免与十字花科作物连作。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391—2013规定。

5 防治技术

5.1 物理防控

5.1.1 性诱剂

利用人工合成的甜菜夜蛾性信息素(性引诱剂)和诱捕器诱杀甜菜夜蛾雄虫,使甜菜夜蛾种群性别比例失调,以大幅降低产卵量和孵化率,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5.1.2 杀虫灯

利用甜菜夜蛾的趋光性,在田间安装黑光灯诱捕甜菜夜蛾,通过光源外配置的高压击杀网电杀害虫。

5.1.3 黏虫板

棚室两边通风口设置防虫网,阻隔室外甜菜夜蛾飞进棚内。利用夜蛾类害虫的趋黄性,在大棚内放置黄色黏虫板,每25 m2悬挂1张黏虫板,黏虫板应高于芦笋顶端10 cm。根据虫害发生程度适当增减黏虫板的放置密度,黄板上黏满害虫时应及时更换新板。另外,黏虫板上的害虫数量有虫害发生趋势的预警作用,可为后续的生物防控措施提供防治依据。

5.2 生物防控

5.2.1 投放天敌

可投放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防控甜菜夜蛾。卵期可投放赤眼蜂、黑卵蜂等天敌,幼虫期可投放白僵菌、绿僵菌、茧蜂、姬蜂、线虫等天敌;引入捕食性天敌,如瓢虫、翅虫、蜻蜓、螳螂、蛙类、鸟类等,建立害虫天敌生物群落。利用天敌防控害虫时,禁止喷施化学农药,创造适宜天敌生存和繁殖的环境条件[6]。放蜂时注意避开阴雨、低温、大风等不利天气,放蜂后如遇不利天气应及时补放[7]。

5.2.2 生物农药

虫害发生初期或盛发期,可选用生物农药防治,如夜蛾类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多抗霉素、中生菌素、氨基寡糖素等制剂,具体用量和施用方法见表1。

表1 芦笋甜菜夜蛾防控推荐用药及使用方法

生物农药主要由蛋白质晶体和芽孢活性成分组成,其防治效果受温度影响较大。20~31 ℃温度条件有利于活体芽孢快速繁殖,生物农药药效最佳;低于20 ℃时,芽孢在害虫体内的繁殖速度十分缓慢,蛋白质晶体也很难发挥作用,药效不佳。湿度影响生物农药中微生物孢子的繁殖和扩散。湿度越大,微生物孢子的繁殖和扩散速度越快,防治效果越好。因此粉状生物制剂一般于清晨和傍晚田间有露水时喷施药效较好,设施内阴天喷施药效较好。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芽孢等微生物具有杀伤作用。试验证明,太阳光直接照射30 min 和60 min,芽孢死亡率达50%和80%以上,此外紫外线还能导致伴孢晶体变形降效。因此,生物农药应避免在强光照射条件下使用,最好在清晨或傍晚施药。喷施生物农药后如遇暴雨,雨水会将喷洒在作物上的菌液冲刷掉而降低药效;如遇小雨,则有利芽孢的发芽,害虫食后会加速死亡,可提高防效。农业生产中,多种生物农药复合搭配使用,防控病虫害效果更佳;但应避免与杀菌剂类、碱性类农药搭配使用,以免减少药剂中活性微生物数量,影响病虫害防效。与化学药剂相比,生物农药防治虫害虽见效较慢,但具有防治效果显著、持效期较长、无农药残留、病虫不会产生抗药性、对天敌无害、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优点。另外,生物农药在虫害发生初期作为预防用药使用效果更佳。

猜你喜欢

甜菜生物农药崇明
RNA生物农药的商业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甜菜种植与成本收益调查分析
辣椒甜菜,各有所爱
当食物成为艺术创作的燃料
绿色厚植,生态崇明
生物农药防治有机蔬菜病虫害的高效技术简析
甜菜丰收
冬日时节必吃哪5道地道崇明菜?
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
上海国际生物农药与微生物肥料发酵技术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