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密度对淮安红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2022-04-29熊亚琴孙其文
熊亚琴 孙其文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淮安生物工程分院,江苏 淮安 223200)
辣椒(Capsicum annuumL),又叫番椒、海椒、辣角、辣子、秦椒等,为茄科辣椒属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于明朝末年传入我国并广泛种植[1]。淮安红椒为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黄码乡许庄村的特色辣椒品种,果实呈粗牛角形,长10 cm,粗4 cm 左右,径长比为0.3~0.5,果面光滑,果肉厚,红果颜色鲜艳,着色均匀[2],营养丰富,维生素C 含量高,口感微辣,风味独特,适合炒食或用于点缀菜肴,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淮安红椒是淮安地区保护地种植规模较大的蔬菜品种之一,在淮安及周边(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南北纬10°左右地区)生态条件相似区域广泛种植,年种植面积达2.67万hm2以上。
辣椒生产追求群体高产,如何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通过提高群体质量来实现稳产高产的理论和技术研究越来越受到科技工作者的重视。种植密度可通过影响群体植株营养状况、冠层的光截获和光分布特征、群体光合环境等影响辣椒群体光合速率和群体光合碳同化能力,最终影响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形成[3-4],是影响辣椒群体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提高淮安红椒的群体产量,我们于2011—2012 年开展了相关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淮安红椒生长发育、产量的影响,为淮安红椒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辣椒品种为超越2009。该品种早熟,株型紧凑,果实粗牛角形,商品性好,易管理。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淮安市清浦区武墩试验场。试验设每667 m2栽3 000 株(株距37 cm)、3 500 株(株距32 cm)、4 000株(株距28 cm)、4 500株(株距25 cm)和5 000株(株距22 cm),共5个处理,以每667 m2栽4 000株为对照(ck)。每个处理辣椒的定植行距均为60 cm,通过调整株距确定群体种植密度。实际定植时,大棚内不同位置的株距可根据种植经验灵活调整,但各处理定植密度不变。每个处理2次重复,分别栽植于大棚中间的走道两侧,每小区栽20行,处理间隔离1行作保护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密度对淮安红椒植株鲜质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淮安红椒植株鲜质量的影响见表1。
表1 不同种植密度对淮安红椒植株鲜质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种植密度对淮安红椒根鲜质量和茎鲜质量的影响在1%水平上差异不显著,总体而言,种植密度越低越有利于淮安红椒根系和茎的发育;种植密度对淮安红椒叶片鲜质量的影响较大,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其中每667 m2栽3 000株处理的叶片鲜质量极显著高于每667 m2栽5 000株处理。
2.2 不同种植密度对淮安红椒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淮安红椒产量的影响见表2。
表2 不同种植密度对淮安红椒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种植密度对淮安红椒单株商品果数影响不大,但显著影响其平均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总体而言,种植密度越低越有利于果实发育,单果质量越大单株产量越高,每667 m2栽3 000 株处理淮安红椒的平均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最高。淮安红椒群体产量的高低由单株产量和种植株数共同决定,每667 m2栽3 500株处理和每667 m2栽4 000株处理淮安红椒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低种植密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淮安红椒根系和茎的发育;种植密度显著影响淮安红椒的叶片鲜质量,每667 m2栽3 000株处理的叶片鲜质量极显著高于每667 m2栽5 000株处理;种植密度对淮安红椒的单株商品果数影响不大,但显著影响其平均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总体而言,种植密度越低越有利于辣椒果实的发育,单果质量越大单株产量越高,每667 m2栽3 000株处理淮安红椒的平均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最高;每667 m2栽3 500 株处理和每667 m2栽4 000 株处理淮安红椒的产量较高,均在5 000 kg 以上,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由此可见,为获得较高的群体产量,淮安红椒以每667 m2栽3 500~4 000株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