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椎结核不全瘫病人静脉血栓发生因素及护理分析

2022-04-29丁丽麒陈丹萍

血栓与止血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胸椎结核卧床

丁丽麒,陈丹萍

(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上海,200433)

静脉血栓是骨外科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肺栓塞[1]。能及时发现影响胸结核不全瘫患者并发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干预,可降低围术期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9.12~2020.12 收治的80 例胸椎结核不全瘫患者为对象。纳入标准:确诊为胸椎结核不全瘫;首次住院;可正常交流;入组前超声检查血栓阴性;排除标准:合并下肢静脉曲张;既往发生静脉血栓或伴有脑卒中史者;长期服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者。依据血栓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50)与非血栓组(n=30)。

1.2 方法 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饮酒、吸烟、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记录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术后主被动锻炼等。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计数资料n(%)用χ2检验。计量资料(±s)用t检验。利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胸椎结核不全瘫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影响患者经血栓发生的单因素(表1) 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性别、年龄、饮酒、吸烟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BMI、高血压、糖尿病、术中输血、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术后主被动锻炼比较差异显著(P<0.05)。

表1 影响患者经血栓发生的单因素分析n(%)

2.2 影响静脉血栓形成的多因素分析(表2) 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意义的因素BMI(<28 kg/m2=0,≥28 kg/m2=1)、高血压(无=0,有=1)、糖尿病(无=0,有=1)、术中输血(无=0,有=1)、手术时间(<2 h=0,≥2 h=1)、卧床时间(<5 d=0,≥5 d=1)、术后主被动锻炼(频繁=0,无=1)作为自变量,将患者血栓发生情况(未发生=0,发生=1)作为因变量纳入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OR=3.207)、高血压(OR=3.002)、糖尿病(OR=2.905)、术中输血(OR=3.731)、手术时间(OR=3.826)、卧床时间(OR=2.970)、术后主被动锻炼(OR=3.433)为胸椎结核不全瘫患者并发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P<0.05)。

表2 影响静脉血栓形成的多因素分析

2.3 护理分析 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合理控制脂肪、糖类的摄入量;加强自身体育锻炼,并遵医嘱规律服用降压、降糖药物。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对于活动不便护理人员给主动及被动锻炼。

3 讨 论

静脉血栓是脊柱外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增加病死率[3]。故早期干预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意义重大。

本文结果显示BMI、高血压、糖尿病、手术时间、术中输血、卧床时间、术后主被动锻炼为影响胸结核不全瘫患者并发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因此术后可嘱咐患者早起开始进行主动及被动肢体活动,合理控制患者的饮食,控制血压、血糖。依据患者的恢复情况,给予弹力袜、加压包扎等[4]。

猜你喜欢

胸椎结核卧床
一种可升降卧床病人半自动转运车的研究与设计
健康成人胸椎棘突偏歪的X线研究
如何有效避免卧床老人发生肺炎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好好躺着也可以治腰椎盘突出
长得丑?但价值无限!
背上长“包”,小心结核作怪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42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经关节突入路减压固定治疗多节段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的效果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