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对早期糖尿病足患者纤溶指标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2022-04-29庹章强尹明明王国辉李永强郭雪鹏

血栓与止血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纤溶动脉血炎症

庹章强,尹明明,王国辉,周 波,李永强,杨 军,郭雪鹏

(安康市人民医院烧伤显微外科,安康,725000)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较严重的并发症,可造成患者肢体远端末梢循环障碍及神经病变,足部皮肤出现溃疡,若救治不及时,溃疡反复感染可进展为坏疽,严重时需截肢[1]。降低血液粘度、抗凝治疗为临床用于DF 患者的主要手段,前列地尔是常用药,可发挥舒张局部血管的作用,改善患者肢体末端的血液供应,降低血液黏滞性,然而前列地尔单药效果较差,无法逆转局部血管病变[2]。胰激肽原酶是一种血管舒缓素,可通过促进激肽原降解为激肽发挥扩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作用[3]。本文拟将二者用于DF 的治疗,探究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82 例早期DF 患者为对象。按照入选单双次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1 例,年龄42~76(58.92±6.12)岁,男28 例,女13 例,病程(11.67±1.71)个月。观察组41 例,年龄43~75(59.42±6.19)岁,男30 例,女11 例,病程(11.60±1.75)个月。两组年龄(T=0.368,P=0.714)、性别(χ2=0.236,P=0.627)、病程(T=0.183,P=0.855)比较无差异(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DF 诊断标准;糖尿病病程3年以上;入组患者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排除标准:血糖控制不佳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对前列地尔或胰激肽原酶过敏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伴有急性脑出血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3 方法 患者均接受控制血糖治疗,空腹血糖水平<7.8 MMOL/L,足部出现溃疡,充分清理创面,药敏试验后给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前列地尔10 μG与20 ML 生理盐水静脉推注,1 次/D。观察组:加用胰激肽原酶,40 IU 与1.5 ML 注射用水肌肉注射,1次/D,持续用药4 周。

1.4 观察指标 检测纤维蛋白肽A(fbgrinopepide-A,FPA)、纤溶酶原激活物(plasminogen activator,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type1,PAI-1)(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超敏C 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酶联免疫法);测定足背动脉血流速度(下肢超声);疗效评价:局部麻木、疼痛基本消失,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足部皮肤愈合为显效;疼痛、麻木症状缓解、溃疡面积缩小,血流动力学改善为有效;疼痛、麻木变化不明显,血流动力学无明显改善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0。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表1)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39/41),高于对照组78.05%(32/41)(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纤溶指标水平(表2) 两组FPA、PA、PAI-1 水平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PA、PAI-1 水平降低,PA水平升高,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纤溶指标水平比较

2.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表3) 两组IL-6、TNF-α、HS-CRP水平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HS-CRP 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4 两组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速度(表4) 两组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3 讨 论

DF 的发病机制复杂,糖脂代谢紊乱、炎症反应等均与DF 的发病关系密切[4]。炎症反应剧烈,炎症因子大量分泌,下肢血管处于炎症状态,加速外周血管病变的进程,诱发DF 的发生。因此临床治疗DF 应以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血液循环为主。

前列地尔是临床治疗DF 的常用药,可在体内选择性的扩张阻塞的血管,增加侧枝血液循环,活化腺苷酸环化酶,提高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改善血小板的黏附性[5]。此外,前列地尔具有调节红细胞变形的能力,缩小红细胞的体积,利于红细胞穿过毛细血管,降低局部血液黏度,改善患者的微循环。胰激肽原酶是一种周围血管扩张药,可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多被用于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其可促进激肽原降解为肽原,发挥扩血管、改善微循环作用,并具有提高胶原水解酶级纤溶活性的作用,防止血栓的形成。本实验结果显示,前列地尔、胰激肽原酶治疗组患者FPA、PAI-1 水平低于前列地尔单独治疗组,PA 高于单药治疗组,提示联合胰激肽酶原可改善患者的纤溶功能。同时笔者发现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组患者IL-6、TNF-α、HS-CRP 水平降低明显,提示前列地尔与胰激肽原酶从不同途径发挥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降低血液粘度,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并促进炎症物质代谢出体外。观察组患者踝肱指数级足背动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快,表明二者治疗DF 可促进患者肢体的血液循环,其原因可能为胰激肽原酶可产生大量激肽,与血管平滑肌作用,促进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器官组织的血液灌注;同时胰激肽原酶可激活体内纤溶酶,增强纤溶活性,阻止血小板的聚集,改善血液粘稠度[6]。

猜你喜欢

纤溶动脉血炎症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补阳还五汤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相关生物学指标的影响
凝血及纤溶实验室进展及临床应用
探讨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四项指标对脓毒症患者合并DIC的临床预测意义
动脉血与静脉血相互转化的演示方法
不同提取法炮制对水蛭体外溶栓活性的影响
急诊患者动脉血与静脉血清血钾的相关性分析
对炎症的几种常见误解
为什么要抽动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