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金融学课程“1+X”模式探索

2022-04-29阿卜杜凯尤木赛麦提麦吾鲁代热扎克卢秀茹

时代经贸 2022年4期
关键词:金融学证书应用型

阿卜杜凯尤木·赛麦提 麦吾鲁代·热扎克 宋 亮 卢秀茹

(1.新疆科技学院经济学系 新疆库尔勒 841000; 2.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保定 071000)

“1+X”证书制度是落实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也是完善本科教育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制度设计。高等教育机构不仅是“1+X”证书体系的参与者,也是关键的执行者和实施者。“1+X”证书制度试点高校师资培训旨在帮助试点高校进一步优化“双师型”师资队伍,促进校企紧密合作,优化课程与培训内容。要将“1+X”中“X”证书培训融入专业人才培训中。完善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通,达到有效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目的。

“1+X”证书制度改革探索的意义

目前的校企合作仍存在教学标准难以统一、培养理念偏差等一系列问题。在校企合作培养过程中,与理工科学生相比,金融专业存在专业门槛低、岗位实习难等问题。创新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将实现精准教育定位,可以改善这一系列问题。对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实际情况看,推行“1+X”证书模式制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随着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迭代,金融业对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庞大。目前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单一,如依托“1+X”证书制度模式的实施和推广,可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供重要可靠保障。其次,有利于推进金融职业教育改革。普通本科教育不同于职业教育,普通本科教育有自己鲜明的教育特点。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办学标准和模式基本以普通教育模式为主。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中一直在推进高等本科教育改革,强调校企合作和深度融合。但是各院校办学理念不同,教育质量还是存在差异。“1+X”证书制度探索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鼓励社会力量有效参与,为我国高等本科教育改革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最后,有利于拓宽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成长渠道。当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素质要求在不断更新和提高,各高校应不断调整人才培养计划,以满足不同类型学习者的专业发展要求,“1+X”证书体系通过“书证融通”与“学分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来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的互认衔接。这有利于保障技术型人才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拓宽人才成长渠道,有助于提高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1+X”证书制度的实施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一)“1+X”证书制度的实施方法

文献分析与理论研究。对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基地建设、实践教学评价方式等相关理论研究进行梳理运用。

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优秀的区域社会资源,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引导学生用理论分析社会,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反馈实现金融课程教学目标改革与优化。具体培养途径见图1所示。

图1 “1+X”模式下新疆高校金融专业本科人才培养途径研究

“1+X”证书基本思路:“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案。为实现书证相互衔接融通,为提高人才就业竞争力提供了新的方向。开设相关的课程,将金融知识点融入到相关课程的教学和实务操作中。如表1所示。

表1 “1+X”证书基本思路与实施方案表

?

提出此方案的主要目的让学生充分利用大学四年课余时间,多参与社会实践,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能力水平,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接班人。

(二)可行性分析

对学校高度重视方面。本课题顺应一些高等院校推进产教融合的教改背景,加之经济学系金融学一流课程打造的需要,学校在大力推进金融学教程改革,保证了金融学“1+X”教育模式改革在专项资金、师资投入、课题经费方面的投入。

区域社会资源充足。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扎实方面,新疆科技学院位于新疆巴州库尔勒市,与库尔勒农商行等多家机构签订实习基地,为学生实习培训提供良好的平台,能促使学生将金融学相关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落实在实操的过程中,较好的培养匹配企业相关需求的新型金融人才。

“1+X”证书制度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阶段性转变,相应的就业岗位供给总量不足。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过去一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实体经济活力不断释放”。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一个阶段,对供给结构调整有利于提高生产要素效率。在改革过程中,以股市为代表的金融市场呈现出“多空”(牛短熊长)的现象,低迷的市场也压缩了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数量,工作岗位数量少使许多金融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

2019年4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高等教育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高校“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其中“1”指高校毕业生的学历证书,“X”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引导高校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前提下,积极取得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扩大就业创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率的新目标。这就要求高等院校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依托校内、网络、企业“三个课堂”,利用信息技术建设和应用专业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考试通过率。从2019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可以发现,适合高校金融相关专业的金融职业资格证书为:银行专业人员职业资格、期货从业人员资格、金融风险管理师(FRM)、特许金融分析师(CFA)、证券从业人员资格等。

从业资格证只是进入相关行业的基本要求。当前金融行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拥有行业资格证书就能够比其他的竞争者多一个竞争优势。从业资格证书有初级入行必备的证书和升级的高含金量证书。初级证书对专业知识技能掌握程度要求并不高,并且备考不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复习,这样保证该类证书的通过率较高。这些初级证书的考试时间、考试内容并不固定,按照行业性质及行业要求来考相应的证书。入行必备的初级证书包括:银行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基金从业资格证和期货从业资格证。

各类高级资格证书的含金量较多,备课需要较长的时间且需要全面复习才能保证顺利通过资格证考试。高含金量证书对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要求高,而且备考需要大量时间,资格证书的通过率也很低。虽然学生对这类“X”证书的参与度和重视度较低,但学生如果顺利考过这类高含金量证书,将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和求职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高含金量证书报名和考试时间是固定的,报名费相对初级证书较高,考试内容较广,所以要求考生做好充分准备以应对这样的考试(见表2)。

表2 金融学专业“1+X”证书

注:作者通过查找相关的材料整理而得。

?

“1+X”证书制度下金融学课程体系改革的路径

在围绕“1+X”证书背景下,重新梳理及制定高校实践课程的设置,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无论对于“书证融通”的建设还是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必须符合学校人才培养规划和学校教学办学定位,践行为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责任。在学校教学环境中,利用智能化平台,在教材的制定和应用上,将课程与证书相结合,贯彻项目驱动、立体化、目标化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式上,“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学生成绩评价方面,各参与方应该多方考虑,多方参与,校企互通。

(一)深化应用型教学条件的融合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依托“1+X”等级证书制度,根据企业技能要求,调整“X”标准与金融教育教学标准对接,强化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增加新技术、新工艺,扩大学生的职业领域。努力达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教学效果。金融学专业是大部分高校的特色专业,“金融学”专业已推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积极申请教育部“1+X”人身保险理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心术端正、知技双修、学以致用、勇敢创新”的新时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加强校企融合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落实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完善本科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是高等本科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教师在“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中充当执行者。因此,试点院校需要进一步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校企紧密合作,通过将“X”证书培训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从而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为适应高校“1+X“正式制度有序实施,要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增加任课老师的时间技能培训。一要加强对现有的教师队伍技能培训,利用寒暑假让老师到行业企业进行实地培训;二要邀请行业导师来学校对任课老师进行技能培训;三要使任课老师不断提升自我教育能力水平。

(三)校企联合构建实训场地

为充分发挥校企各自优势,全面深化校企合作,大力推广校企合作、“实践+理论”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根据合作企业的需求,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订单式”的培养制度,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是高等院校一贯坚持的专业发展理念。高校制定教育模式时高度重视企业入校门,积极为区域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与相关企业协商,初步与各家企业达成校企人才培养、人才输送、实习基地、产教融合发展的合作。高等院校和其他企业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使室内专业学生培养达到企业标准,企业环境进一步提升学生竞争力。有利于推动企业将技术设备带入校园,参与实践教学,进一步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同时,也有力推动了学校注重专业建设,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建设校训基地进程,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实现校企共赢的目标。

结论

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实习实践可以达到“理论+实践”这个目标的实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学校的人才培养同样离不开企业,学校和企业加强联系,促使校企合作。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了解目前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及用人需求,促进与企业深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为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实习就业等相关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的个人职业规划方向打下良好的基础。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实习当中可以达到“理论+实践”的目的。因此,高等本科院校必须将科学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金融学证书应用型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泛联盟式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安徽医学》统计刊源证书
少就是多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金融学的“宏微观裂痕”与制度金融学研究
An Analysis on Internet Financial Supervision in China
现代经济学与金融学前沿发展
刘彦军: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论我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