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师和学生做研究,让评价促成长

2022-04-29李鑫李宏龙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2年4期
关键词:激励评价课程改革教师

李鑫 李宏龙

[摘    要]探索适合学校师生发展的校本研修形式,有利于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基于教师做研究,有利于激活学校课改的人力资源;基于学生做研究,改革课程有助于学校课程涵养学生;利用激励性的评价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学校只要认真唤醒教育主客体,校本教研就会焕发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教师;学生;课程改革;激励评价

校本研训是围绕学校教育教学、评价管理、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自主研究,以期解决学校实际问题,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提高学校育人质量的重要途径。偏远农村小学只有做实校本研训,把校本研训作为课改工作的重要内容,当作推进课改纵深发展的有效手段,才能探索出适合学校师生发展的有效研训形式,助推学校特色建设和内涵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一、基于教师做研究——激活课改人力资源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第一生产力,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学校课改就无法接地气。在新课程改革中,学校要认认真真地做“唤醒教师主体,激发教师潜能”这篇文章。

(一)尊重教师

激励大师卡耐基告诫我们:“只有彼此的尊重,才有相处的和谐。”要想把教师团结在课改的周围,就必须尊重教师。每年教师节,学校根据教师的特长,给每位教师颁发如“科研怪才”“体育达人”“知心姐姐”等荣誉证书,以此激励教师将特长发挥得更上一层楼。学校工会还将每月十五日定为集体生日,这天特意为这个月生日的老师开展生日活动,让老师感受到单位的温暖,促进全体教师相互了解,取长补短,其乐融融,共同成长。同时,根据老师的兴趣爱好、特殊条件来安排教师的工作。比如:喜欢晚上加班批改作业、备课的老师,上午第一节不排课;同一方向的老师,尽量让有车和无车的老师作息时间保持一致;怕干扰的老师,安排他在僻静处办公。如此这般来保证老师在最佳时段、最佳地点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

(二)解放教师

怎样把老师从繁琐乏味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这是每个学校管理者都必须研究的事情。如:学校教导处发现语文郑老师,只要考试就是第一名。为了塑造这个典型,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她的语文课堂,改变了传统的讲授,而是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组内交流、集体汇报,让学生讲得多,老师教的少,有的内容甚至不教。学校利用她的经验,科研小组通过构思,引导提炼成《语文课“先读后教”效果好》的文章公开发表,既激励了郑老师,也让其他老师学会了轻松教语文。

另外,“国家课程校本化”是每一个课改人都必须面临的课题。学校可将这个大课题分解成诸如“语文学科的校本化”“数学学科的阅读训练”“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体验化实践”等若干个小问题,让学校教师每人研究一个问题,做一次辅导讲座。这样既节省了老师的研究时间和精力,又保证了学校研修的深度和效度,促进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三)提升教师

让教师发现自己蕴藏着无限的潜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在成长,真切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生活工作便开始大为改观,成为一名充满自信的成功者,这是学校提升教师的传统做法。

1.微格培训。 结合 “翻转学习模式”,引入“微格”教研。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利用网络“先学后教”。教导处在网上下载经典的课例,放在学校资源库中,供教师个人和教研组活动进行分析、评价、研究课堂教学的方法,加强对教法的理解,将优秀课例中的优点融入自己的课堂中。老师“先学后教”不但学到了名师招数和理念,还赢得了学生的更加拥戴。为了切实提升教师的课堂有效性,学校还可把老师的课堂实录下来,让老师看自己的录像课,老师们无不发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叹。几个回合下来,老师们的课堂就脱胎换骨了。

2.铅字工程。在教学中教研,在教研中写作,让老师的文字变成“铅字”公开发表,既有稿费又出名誉。学校可传承和坚守这个法宝。一方面請前几任校长回校办讲座,讲解他们是如何实施校本教研,怎样撰写教研文章,讲解他们的奋斗历程,这样既让在校教师学会了教育写作,也从他们的奋斗历程中汲取到前进的动力。另一方面让学校发表过文章的老师带徒弟,让他们用真实的教育写作案例,去点醒徒弟,学会找到教育写作的点、学会反思教学工作。再一方面,恳请考调进城的优秀老师回校当师傅,让他们深入学校课堂,手把手教在校教师怎样经营课堂,把城里教学的先进理念、教学经验传给在校教师。坚持下来,不但捍卫了“教师100%发表文章、100%获教科研或者论文奖”,也有效地成就了一批教育新秀。学校连续多年获区教科研成果物化与推广优秀组织奖;《基于农耕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践》成果获市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改革成果二等奖;《整合课改教师资源,促进农村教育统筹发展研究》课题成果获教育部二等奖。

3.教师成长档案。学校以 “新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名师”为目标,引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建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成长档案,激励教师逐步走向个人愿景。要求每位教师一年有明确行动步骤;一期有具体教学计划和行动方法;一月有学习、实践经验和成果;一周有充实的教育教学过程和反思;一天有求实创新的做法和思考。同时结合自己特长爱好和最近发展区,拟定近期发展目标,如:学校内进行一次课例展示,撰写一篇获奖论文等。发展目标拟好后,围绕这个目标,结对师徒一起努力,力争实现近期目标。

4.适时疏导改进。通过“读读”“讲讲”“写写”的“茶馆式”教研,教导处每周确定课程改革主题,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学科组长不定时深入课堂,边听课,边诊断教学问题。本着“教、导相长”“师、校双赢”的原则进行督导。督导中注重“导”的功能,特别注重发现和提炼。过程中注重引导,过程引导是特定情境中的平等交流,特定问题下的就事论事,作用胜过宏观大理的专题讲座,更胜过居高临下的大会指令。评价中注重疏导,督导的目的不是找问题,而是发现问题,不是裁判教师的过去,而是为了教师的发展。学校的督导采用面对面评估,心换心交流。耐心倾听老师们对工作得失的陈述,平等交流彼此的感受和心得。变教学过程管理为教艺切磋和经验交流,让老师们在平和的研训氛围中修正自己、改进工作。

二、基于学生做研究——让课程改革涵养学生

学校无论倡导什么,改革什么,最终都要实实在在落实到学生头上,学校要以自主的眼光审视和实践课堂,让课程改革落脚在学生兴趣上,才能激活学生学习的动力,成长的活力。

(一)让孩子自主选择

随着课后服务的实施,学校在每天的6课时中,用5课时作为学生必学内容的时间,1课时和课后服务作为选学时间。“必学内容”完成基础学科课程任务,“选学内容”打破年级介质实行“走班制”,让孩子们在兴趣课程和竞技活动课程 “菜单”中自由选择、自主学习,以此达成“合格+特长”“兴趣+素养”的课改要求。

兴趣板块课程——坚持与书香相结合,以兴趣活动课为主阵地,教师根据自身特长就某一点进行专题研究,开发专业活动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设置“小巧手手工制作”“科技之光创新社”“墨玉轩书法社”“七彩花画社”“ 荷风送香快乐阅读”“ 向日葵合唱社”“竖笛社团”,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选择,尽可能让教师乐其所长,让学生乐其所爱。

竞技活动课程——主要是通过精心策划,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基于农耕文化“朵朵”活动,提高学生生活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张扬学生个性的 “朵朵礼仪节”“朵朵品书节”“朵朵健将节”“朵朵艺术节”“朵朵尊老节”“朵朵母亲节”“朵朵科技节”“朵朵农具节”,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体验和展示的条件与机会。

(二)让孩子快乐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既是新课程区别于传统课程的主要标志,又是孩子们动手、动脑、动情地展示才华、张扬个性的有效载体。根据农村学生熟悉的农村生活,挖掘农村资源,开设基于农耕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孩子快乐参与。

开设古农具活动课程。通过收集古农具,认识、了解农具的演变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感受祖辈先贤的勤劳、智慧与美德。通过动手修复古农具,体验、使用古农具,感受劳动的收获与快乐。通过制作古农具标签,编写古农具说明书,知晓农具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分类整理古农具,建“古农具陈列室”,使学生有充分的实验、实作场地。通过收集改编古农具故事,创作汇编古农具解说词,向参观者介绍讲述古农具历史,传承传统农耕文化精华,提高学生收集资料和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责任与担当……“走进古农具”活动课程,提升农村孩子生活、生存能力和研究性学习水平。

开设种植活动课程。教室内植物栽培。各班利用教室窗台开辟“绿色种植长廊”,选择便于种植、适合室内生长的植物或花草。学生从播种开始,到萌芽、生根、拔节、抽穗等全过程进行种养植实践和观察,写下反应植物生长变化,自己种植植物的过程感受、体验的观察日记,借助老师的手机拍下植物变化图片……种植活动课程的开设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写作水平和种植技术在活动中提高,养成劳动习惯、研究习惯和环保习惯。

研究性学习基地课程。学校将附近的人饮工程一级水资源——石安水库作为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基地。学校将学生按照高、中、低年段分成若干小组,分时段在环保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到基地参与资源保护,从基础的标语制作到水的净化,以及仪器的使用等进行研究性学习,不但让学生学会环境保护,更了解现代科技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进步。

挂牌专业基地课程。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实施,农村学校附近出现了很多自主创业的种植、养殖大户。学校可将自主创业、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士和专业大户,吸纳为课后延时服务课程设置的课程决策者、实施者,让他们参与其中。将他们的基地(西瓜种植、生猪养殖、柚子、制茶等)授牌,作为学校的实践基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实践,在这些专业人士的讲解下研讨生产过程,探究种植、养殖背后的科学依据,学习农业科技和农业相关的现代科技知识,感知家乡的变化,培养乡村情感。

亲子养殖基地课程。农村学校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为了增进监护人与孩子的交流,弥补学校只组织植物种植实践活动的缺陷,学校可动员每个监护人与孩子一起饲养一只(条)动物。监护人与孩子一道动手进行养殖实践,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呵护并善待生命,一起体验养殖的耐心与细心,一起养成好劳动、好习惯,形成好心理,亲密感情,不但促进学生实践探究、研究性学习,还落实了劳动教育。

这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但为孩子们建立了开放多元的教育磁场,培育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情感依恋,还极大丰富了课程资源,成就了学校基于农耕文化的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基于评价做研究——让评价激励孩子成长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学校要立足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全面推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整体方案》,认真进行评价内容和方式的改革,以评价促进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一)变“求全”评价为“个性发展”多元评价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都不尽相同(如某一个体某一项或几项智能表现得相当优异,而其他几项则稍差)。在评价内容上,我们改“求全”评价为“个性发展”的多元评价,比如对“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五好少年”这种求全、忽略学生个性特长的终结性评价进行改革,将“三好学生” “五好少年”改成了“体育健将”“发明大王”“礼仪之星”“艺术新秀”“学习标兵”等若干单项奖,实现評价内容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二)变单一评价为多元激励性评价

在评价形式上,变单一的“对”“错”“优”“良”等结论式的评价为形式多样的多元激励性评价。采用家长评;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学校奖励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

1.家长评价。亲子养殖实践活动,是孩子和家长一起设计完成的,家长最清楚养殖的过程,应该是第一评价人。这方面学生写出的日记、活动感受、家长是最具有评价权的。

2.学生自评。在基于农耕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对自己在参与的过程、成果、效果等方面给予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敢于陈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展示的舞台。

3.同伴评价。很多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组成合作小组共同完成的,他们对各自分工的完成情况,完成的质量等方面相互了解,引导学生相互评价,促进学生相互学习,达成共同提高的目的。

4.教师点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获得鼓励和赞赏,老师根据课堂表现、实践活动参与过程、成果展示情况等给予学生赏识性点评,有利于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三)评价重纵向比较,多鼓励少惩罚

学校对评选过程也进行改革,首先是学生申报即自评,然后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互评,最后是拟评人选的事迹介绍和公示。单项奖评选无名额限制,一个人也可以申报多个奖项。这样,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有至少一个单项奖,每个孩子都自信起来,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每个孩子都感到“我最棒”。如,散学典礼上,让学生开火车似的说同学的优点,讲自己的成绩。在赞美别人、欣赏自己的氛围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优点和表现自行挑选喜爱的奖品,同时获得一本自己这学期的《成长进步单》。《成长进步单》里存放着孩子们的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和老师评价的记录单,也存放了孩子最得意的成果,如公开发表的日记、有创意的手工等,这些记录着学生点滴进步的资料,进一步激励着孩子自信。调查发现:孩子们保存最完好的是老师送给他们的《成长进步单》,95%的同学在“自己最珍贵的礼物”中选择了《成长进步单》,最受家长欢迎的也是《成长进步单》。《成长进步单》不但成就孩子们的未来,也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校本研训虽然充满疑问与困难,但也充满挑战与机遇,充满智慧与光明。只要学校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做好教师和学生的研究,用上恰当的评价,一定会促进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孩子的全面发展,也将有力助推学校特色和内涵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宏龙,刘春艳,李作华.农村小学内涵提质:教师与课程[J].基础教育改革论坛,2017(05)6-11.

[2]高翔. 多元评价 激励成长——浅谈中小学陶艺课堂教学的多元化评价[J]. 新课程学习,2011(7):107-108.

[3]杨华安. 培养提升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J]. 科学咨询,2019(2):25.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激励评价课程改革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论中职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美育教师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