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项目式学习中的素养育人探索

2022-04-29侍渊清

中学历史教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历史素养课程

侍渊清

新课改以来,针对传统教学弊端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层出不穷,项目式学习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项目式学习在西方历史悠久,在我国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笔者综合参考了国内外学术界对项目式学习的概念界定,对其做如下定义:项目式学习也称基于项目的学习(简称PBL),是一种建构主义的课程形态和学习方式,教师将学生的学习任务项目化,学生基于真实情境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资源围绕项目主题进行问题探究、作品设计和制作、成果展示、评价反思等实践活动,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

一、从“等待”到“求索”:核心素养时代下项目式学习的价值重建

在21世纪世界各国将教育目的聚焦在核心素养的国际环境下,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中西融合的课程形态和学习方式,焕发出了独特的魅力和活力,在多个维度具有价值重建的意义。

1.重塑学习内涵,实现主体回归

项目式学习蕴含着积极的学习观和方法论,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做中学”,并以此为着力点,通过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生发生真实性学习和深度学习,非常契合新课改的学习理念。除此之外,由于项目式学习超越了传统的课堂学习,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等特点[1],所以往往还需要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创造性学习、建构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

在项目式学习中,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可以灵活地选择和运用各种工具、方法、技术和资源促进问题解决,并把问题解决的过程转化为有意义的学习实践,凝练为学习素养,形成乐学会学的品质和能力。学生的学习状态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不是“等待”而是“求索”,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深化课程改革,转变育人方式

项目式学习对解决当下课程改革中面临的许多问题开辟了新思路、新途径。一方面,新课改积极倡导综合(跨学科)实践活动,部分地区已开设相关课程,这些课程完全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所设计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来实施,从而改变传统课程过于强调学科知识本位的现状。因为项目式学习的突出特点就是手脑并用,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在体验中学习,以此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综合化一直难以实现,如果在学科课程中引入项目式学习,那么这个问题就有了解决的突破口。借助项目式学习,学科之间难以融合的壁垒被打破,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各领域得以打通,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综合性素养就有了落实的机会,进而可以在常规的学科课程中实现综合化。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育人方式转型的新时期,项目式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锻炼和提升思维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品格健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公民,从而全面落实党中央“三全育人”的要求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提升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项目式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教与学的方式,既强调学生的“学”,也关乎教师的“教”,不仅会在学习层面引发学习方式的变革,而且会在教学层面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对教师而言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项目式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给学生所提供的项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项目的质量决定了项目式学习的成败,教师应在项目的确立、规划、实施各个环节上对项目的质量把关。通过全过程的项目确立、规划和实施,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程开发等能力得到了提升,教学水平迈上了新台阶。在一些推广项目式学习的学校里,教师还以学校或科组为单位建立教研共同体,结合本校实际进行研修培训、资源开发、展示评比、课题研究等,不断交流讨论并形成研究成果,从整体上提升了校本教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从“问题”到“作品”:在项目式学习中培育和落实核心素养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育和落实核心素养是当下历史教师的共同追求和探讨方向。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强调学习者自身学习能力的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与上述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和要求不谋而合,可以成为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策略之一。但在升学压力依然沉重的现状下,在课堂教學有限的时间内,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既不现实也没必要,所以我在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课中,便没有刻意去追求项目的完整性,而是针对重难点问题开展了两个微项目式学习。

第一个微项目式学习,是让学生根据材料运用SWOT分析法(见上图)分析大生纱厂的发展情况。当这一常常被企业使用的管理方法变成了理解历史知识的分析方法时,此时的课堂不再是由教师传授全部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问题探究和成果展示方面扮演者企业家、决策者的角色,用类似于真实的成年专家解决问题的方式,像认知学徒一样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在这种建构式的自主学习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直接获取者,而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学生通过教师所创设的真实情境参与到具体的项目任务当中,在情境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并能将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最终迁移到真实世界中。为了使项目式学习更严谨、更科学,我补充了丰富的史料给学生使用,学生通过整理史料、辨识史料、考证史料,在实践中探寻和感知历史真相,逐步形成“论从史出”的史料实证意识。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学生以史料为依据,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唯物史观统领下对大生纱厂的发展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将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统一起来,通过合理考证得出结论,其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也会水到渠成地“开花结果”。

第二个微项目式学习,是让学生以大生纱厂的发展为例,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表述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并概括各阶段特征。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一直是历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往都是教师通过图表进行讲解,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佳。于是,为了增强历史课的趣味性,我将多元智力理论应用到教学中。我先和学生共同完成标准版的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示意图,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支架。接着,我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小组合作设计个性版的作品并进行展示,为学生提供多元表达的机会。小组内部既有合作,小组之间也有竞争,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胜心,把每个学生的潜力都尽可能激发出来,因为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学生们展示的作品不仅有跨学科的,还有很多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谓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学生通过“做中学”,把静态的学科知识重新解码生成动态的学习过程,在体验和探究中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融会贯通,他们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逐步形成设计思维和专家思维,引发跨情境、跨学科的迁移,将知识、能力、素养融为一体,把学校学习与社会生活建立了关联。在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学生通过对大生纱厂百年兴衰的命运进行探究,在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艰难历程中感受张謇先生“实业救国”的崇高理想和浓厚的乡土情结,与历史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联结、迁移,家国情怀在大生纱厂这个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上找到了支撑点。与此同时,学生需要明确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特征,将探究对象放置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进行思考分析,并在成果展示时体现和表达出来,这样不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了时空观念,而且在成果展示中对时空观念进行了回扣。因此,正如某位学者所说:“项目化学习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完成任务做出成果,而是要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学习实践历程。”[2]

三、从“史味”到“课魂”:历史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思考和启示

实践证明,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历史教学有很多优势。然而,当我们驻足于历史课程改革的嬗变节点之时,我们仍然要对项目式学习保持一种批判反思的态度。项目式学习也有它的边界性和适用性,并且在实践中会面临诸多矛盾和困境。不少案例还存在浅表化、碎片化和机械化的问题,背离了项目式学习的本意,淡化了“史味”,丢失了“课魂”。鉴于此,笔者基于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同时结合自己的探索实践,浅谈历史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几点思考和启示,并以此求教方家和同仁。

1.更新思维观念,明确角色定位

历史教学中引入项目式学习,必然会对教师的思维观念造成一定的冲击。历史教师唯有突破思维定式的桎梏和藩篱,摆脱传统教学的窠臼,树立起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和师生观,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地去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新时代历史教师这一岗位。同时,项目式学习对教师角色也是一种挑战和颠覆。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不再是课堂中最重要的“专家”,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向导”,任何一个学生都可能在学习中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3]因此,在历史学科视域下开展项目式学习,需要教师从学习者的视角出发,以整体的眼光研究学生学习历史的全过程,根据学情来设计适合学习者的学习任务,满足学生真实性学习和深度学习的需求。

2.努力克服缺陷,走出教学误区

由于项目式学习继承了设计教学法的基因,因此会和设计教学法存在不足一样,其内在的缺陷和局限性也很明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活动繁琐、耗时长;二是知识的学习零散、不系统。[4]为了避免进入教学误区,更好地发挥项目式学习的作用和优势,笔者有如下建议:①以真实情境为载体,让学习真正发生;②吸取和借鑒传统教学的有益经验,积极探索项目式学习的最优化;③强化教师指导,避免倒向极端的“学生中心”;④回归历史学科的本质,在价值坚守中创新;⑤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活动效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历史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任重而道远。我们期望,项目式学习能够成为历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风向标,推动历史教育教学的发展,引领广大历史教师走上专业发展之路。我们坚信,只要有更多的历史教师能够沉下心来不懈探索和执着追求,项目式学习一定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终将实现核心素养时代下“史味”犹存、“课魂”展现的品质课堂。我想,当我们怀揣着教育的理想和良心在项目式学习的道路上踽踽前行时,也许不远处就是成功的彼岸。

【注释】

[1]赵然:《也谈历史课程项目式学习的常态化实施》,《中学历史教学》2020年第6期,第17页。

[2]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和本土实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年,第87页。

[3]干学民:《基于史料实证素养的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课堂实践——以“原始先民的足迹为例”》,《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年第7期,第48页。

[4]杨明全:《核心素养时代的项目式学习:内涵重塑与价值重建》,《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第2期,第57页。

猜你喜欢

历史素养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