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网,我们这样搭
2022-04-29尹伊
尹伊
操场上新安装的滑梯爬网组合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他们有的说最喜欢玩红滑梯,有的说喜欢从爬网这头钻到那头,还有的说喜欢在爬网里躲避摸他脚的小朋友……滑梯爬网成为了孩子们的热点话题。孩子们对滑梯爬网的兴趣延伸到了室内,桐桐等几个小朋友就计划用积木搭建滑梯爬网组合。
用泡沫网袋制作爬网
计划时间结束后,搭建滑梯爬网的游戏正式开始了。桐桐将圆柱体立着摆成一排,又在上面横着放了几个圆柱体,骄傲地告诉我他搭的是爬网。我疑惑地问:“小朋友从哪里钻过去呢?”他指着最边上的圆柱体的底面说:“从这里钻!”我说这是实心的,钻不过去,他摸着小脑袋问我那该如何搭爬网呢?我说:“你到教室里去转一转,看看有没有适合做爬网的材料。”桐桐在教室巡视一圈后,从艺术区拿了四个装水果的泡沫网袋。
桐桐将网袋依次排列好放在柱子上,但他发现泡沫网袋两边的开口无法紧密衔接,他摆弄了好一会儿也没有成功,于是叫来了明明帮忙。两个孩子用手使劲将网袋朝中间挤,但仍有缝隙。我说:“刚才我看到你们想把这两个网子对接上,可是没成功。”桐桐点头说:“嗯,网子之间总是有缝儿。”我再次建议他们去教室转一转,看看有没有可以连接爬网的材料。桐桐和明明从艺术区找到胶泥,将网袋两两对接粘好,放在了柱子上,连接的问题成功解决了。但桐桐觉得这个爬网瘪瘪的,看着不是很圆,他俩用手撑了又撑,依然不圆,两个孩子有些失落。
回顾时间,桐桐提出“网袋太软,用胶泥可以连接上,但是网不圆”的问题,我将问题抛给大家,孩子们各抒己见,纷纷为桐桐和明明出主意,我鼓励他们明天再大胆尝试。
【分析】活动中,我多次运用“转一转、看一看”支持策略,支持幼儿寻找适合当爬网的材料。桐桐发现两边的开口无法紧密接上时,我没有急于介入,而是給予了他充分的时间去探索。当他叫来明明帮忙,仍然没有成功,即将失去兴趣的时候,我及时介入,运用“描述幼儿行为”的策略,帮助幼儿聚焦问题,支持幼儿在艺术区找到了胶泥,实现了连接网袋的意图。在回顾时间,我支持幼儿总结问题,请全班小朋友为他们出主意,鼓励他们第二天大胆尝试,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各种各样的创意爬网
第二天,我在艺术区投放了绳子、纸条、矿泉水瓶、手纸筒等适宜做爬网的材料。计划环节,我把昨天说要做爬网的小朋友集中在一起,听了他们的想法并鼓励他们大胆尝试。
桐桐和明明尝试用毛根将网子两头穿起来,果然效果不错。为了使爬网更圆一些,他们还把一次性纸杯的杯口剪下一圈撑在网子里。莹莹用纸粘了一个圆筒放到建筑区当爬网,小阮拉着莹莹看墙上的爬网照片,告诉她爬网上有很多小方块,莹莹伸长脖子仔细观察后忽然明白了什么,回到艺术区用剪刀为纸爬网剪了很多小方块。
田慈按照计划找来冰棍棍儿拼插爬网,拼好一节后,她说冰棍棍儿拼不成圆形的爬网,问我方形的爬网可不可以,我说当然可以,她高兴地继续拼插。拼好后她叫我来看,我好奇地问为什么爬网这边大那边小,田慈神秘地说:“老师,我发现了一个秘密,从爬网这边看那边的洞口,洞口是小的。”我为田慈的发现感到惊讶!
回顾时间,我请田慈与大家分享她的发现,并用科普动画“球的远近”给孩子们讲解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田慈听后恍然大悟,赶快把小的爬网加上两片冰棍棍儿,然后将三个同样大的爬网连接好。
基于幼儿兴趣,我组织了“各种各样的爬网”集体教学活动,孩子们分组讨论后在教室里寻找适宜的材料做爬网,有用超轻粘土捏的,有用纸条粘的,还有用矿泉水瓶子制作的爬网……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令我叹服!我建议他们把这些爬网放到建筑区作为搭建的辅助材料。
【分析】根据幼儿想制作爬网的意图,我增加投放了各种材料并提供了滑梯爬网的照片供幼儿学习、参考,鼓励幼儿与环境互动。我打破“爬网是圆形的”的固定思维,尊重田慈拼插方形爬网的意愿,支持幼儿积极创造。同时,结合大班“合作化的共同学习”这一特点,我组织了“制作各种各样的爬网”集体教学活动鼓励幼儿分组合作制作爬网,最终多种新型爬网出炉,促进搭建活动再次深入。
搭建架空的爬网
佳俊和几名幼儿在积木区,计划用昨天制作的爬网搭建滑梯爬网组合。不一会儿,佳俊把我拉到墙饰前,指着爬网照片说:“老师,我发现爬网下面是空的。”我表扬他观察仔细,追问他爬网是怎么架起来的。佳俊说他没看出来。于是,我提议去操场上实地看看爬网,积木区的孩子们听后都要跟着去。孩子们仔细观察后发现,原来爬网是用钉子钉在柱子上的。
回到班里,他们趁热打铁,搭建架空的爬网。佳俊将几根长方体积木两两相对,摆成两排,又拿来磁力片爬网装到积木上。不一会儿,他找到我说用胶泥粘不上爬网,我建议他问问其他小朋友有没有好方法。悠悠、明明和可心热情为佳俊支招,但招招都失败了。佳俊失落地对我说:“用毛根绑、胶条粘、双面胶粘都不行。”我反问:“这是为什么呢?”并拿起了磁力片爬网请他们用手掂一掂。佳俊说:“磁力片爬网太沉了!”我肯定了他的回答,说:“柱子太细,接触地面的这面,受力面面积太小了,所以不稳。”孩子们思索了一下,明白了我的意思,忙活了起来。可心在柱子边上围了一大圈胶泥,明明在柱子下面放了一块大积木,柱子还不稳固。我拿起一块长方形空心积木放到他们身边,一会就听到悠悠说:“柱子立住了。”其他三个小朋友快步走过去,悠悠说:“我把空心积木套在了长条积木的外面,柱子就站稳了。”他们把爬网放上去后,发现柱子不仅很稳,爬网还正好能放在空心积木的沿儿上。
回顾时间,大家听了可心的分享后都说明天要用这种方法把自己做的爬网架上去。悠悠说:“那就是超级大爬网喽!超级大爬网怎么搭呀?老师您能帮我们上网找找图吗?”我立即上网搜索了很多爬网图片请他们观察。孩子们看后各有想法,我请他们当设计大师,画出自己心仪的“超级大爬网”,然后将设计图装订成册,鼓励他们在积木区按照图纸进行搭建。
【分析】在搭建架空爬网时,我运用了“追问”“带领幼儿实地观察”等策略,支持幼儿聚焦问题,通过观察,思考如何架空爬网,为幼儿留出了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
幼儿遇到困难时,我没有急于引导,而是请他寻求同伴的帮助,让幼儿知道彼此的长处,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在支持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通过提问、递材料、补货等策略,支持幼儿自主解决问题,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超级大爬网”,鼓励幼儿按照图纸搭建的同时增加新的游戏内容。
一起搭建超级大爬网
第二天,积木区来了10名小朋友,他们想合作搭建一个“超级大爬网”,我询问他们的计划,嘉琪指着图纸说:“我要搭这个旋转的爬网。”“我很好奇你打算用哪个爬网搭建?怎样让爬网旋转呢?”我问。嘉琪说:“我用纸条爬网一拧就是一个旋转的爬网。”“我很好奇你怎么拧?”我接着问。嘉琪用手在空中画了两个圈说:“拧一圈,再拧一圈。”我说:“哦!你要搭一个螺旋式的爬网,对吗?”嘉琪点点头,认可了我的说法。一函说:“我要搭台阶,台阶连接两个爬网,再搭一个滑梯连在爬网上。”我说:“哦,你做了三个计划,听起来还挺复杂的。祝你搭建成功!”
孩子们高兴地按计划开始合作搭建“超级大爬网”。有的负责搭柱子,有的负责搭爬网,还有的负责搬运材料。我也参与到幼儿的搭建中,近距离地观察他们。不一会儿,我听到“咣当”一声,原来是搭建好的滑梯倒塌了。我问:“搭好的积木总是倒塌,这是怎么回事?”孩子们说:“积木区太小了!转身的时候屁股碰倒了大滑梯。”我说:“还真是这样的,你们快想想办法吧!”李睿说:“要不然搭小点吧!”一泽着急地说:“不行不行,我们计划搭一个超级大爬网!”我说:“今天表演区没有人,我们把分隔积木区和表演区的柜子挪到边上,把爬网搭到这边来。”大家听后都同意。积木区扩大后,孩子们大显身手,运用昨天架空爬网的已有经验,有的用胶泥粘的方法架空轻的爬网,有的用扩大受力面面积的方法架空重的爬网。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搭建出了一个拥有横着、竖着、旋转、交叉的超级大爬网。孩子们看着自己与同伴合作搭建的作品,高兴极了,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我将孩子们搭建好的超级大爬网拍成照片在电视上播放,请他们在回顾时间与全班小朋友分享,最后,还将照片打印出来展示在积木区墙饰上,促进同伴间的学习。
【分析】计划时间,我运用“进一步问问题”“重构幼儿的话”支持嘉琪清晰游戏意图和计划,不仅让嘉琪理解了“螺旋”的意思,也让其他幼儿明白了嘉琪的计划,为下一步实施计划奠定良好基础。工作时间,我作为幼儿的玩伴参与到游戏中,近距离观察幼儿游戏的同时支持幼儿的游戏需求,如通过扩大积木區、不限制进区人数等方式,确保幼儿游戏意图得以实现。最后,我借助回顾环节,鼓励幼儿分享游戏经验,支持幼儿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在“爬网,我们这样搭”活动中,幼儿的搭建内容从简单到复杂,表达形式从抽象到具体,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探索搭建爬网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最强有力的学习出自直接的经验。”孩子的游戏意图像黄金一样宝贵,也像小嫩苗一样脆弱,我们要特别注意保护幼儿的游戏意图,运用海森高支持策略,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真正发展。
很多园长问我:在游戏深入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发挥幼儿和教师的“双主体”作用?我认为“真问题”是驱动幼儿游戏深入的核心动力。在尹老师提供的爬网游戏案例中,驱动游戏深入的“真问题”有:如何钻过去?如何架空爬网?搭好的积木总是倒塌怎么办?……在幼儿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教师如何应对是关键。如果教师引导幼儿按照教师的思路来解决问题,幼儿就会养成依赖教师的习惯,影响幼儿主动性的发挥;如果教师不管孩子,只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幼儿想不出办法也会放弃,导致游戏无法深入。“双主体”作用的发挥,需要教师善于发现教育契机,以恰当的方式给幼儿助力,既保证游戏持续开展,又能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尹老师在这篇文章里面分享了很多海森高的介入策略,大家可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