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结构与培养

2022-04-29高宏钰霍力岩龙正渝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筷子中华传统

高宏钰 霍力岩 龙正渝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是幼儿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教师是落实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力量,担负着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文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那么,若要实现幼儿园教师的中华文化教育培训,就必须首先厘清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传统文化素养,以及如何培养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幼儿园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结构

基于知情意行的素养框架,我们认为幼儿园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认知

传统文化认知是幼儿园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表象及其精神内核的认知和理解。费孝通先生很早就提出“文化自觉”的概念,也就是说,我们得先客观了解自己的文化才行,他指出“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的(还是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在生活各方面所起的作用,也就是它的意义和所受其他文化的影响及发展的方向,不带有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但是同时也不主张西化或全面他化”。

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幼儿园教师不可能全面掌握。从教育工作实际出发,教师应该有基本的传统文化知识,能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在精神和现象载体两个层面的内涵,并转化为以文化实现育人的目标。从精神内涵上,教师可以围绕“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三大主题,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家国情怀、增强社会关爱、提升人格修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育人功能。根据《意见》,“核心思想理念”是指“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幼儿园教师只有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这些精神内涵,才能做到在幼儿教育中有的放矢地遴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也要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虽不是直接针对幼儿园教育,但其指出,“中华民族重要历史人物、传统节日、节气与风俗、发明发现、特色技艺”等都可以是低学段儿童感受和学习的载体,可以让幼儿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开展对幼儿的传统文化启蒙教育,培育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和感受力。此外,幼儿园教师要能够了解本地域的优秀传统文化,思考有哪些可以用在幼儿园教育中,例如,北京的幼儿园教师要了解胡同、四合院、天桥、戏园、庙会等民俗文化,因为只有不断加强对这些地方优秀文化的认识,教师才可能筛选恰当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二)传统文化认同

传统文化认同是指幼儿园教师从感情上喜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礼敬之心、认同之情。有传统文化认同感的教师,一方面会愿意主动学习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性地对待外来文化,会有意识地在日常的活动中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一位喜欢京剧的教师更有可能带领幼儿体验京剧独特的艺术风格,平时喜欢抖空竹的教师更愿意带领幼儿体验抖空竹的乐趣。

另一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会影响到教师的职业信念和专业志向,这种信念和志向就是对所从事专业的一种使命感、一种生命的承担,是愿意为之牺牲、奉献,以至达到忘我境界的一个外在表现。有了这种信念,教师的“教学就不仅是一种谋生的职业、谋取名利的手段,而是他情感、精神、生命的寄托和依靠,是安身立命之所在”,教师就会有所在意、有所追求。比如,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好老师的要求从来都是“以德为先”“大先生”,它强调一位好教师不能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而是要能够“立德树人”,要成为儿童人格完善和品德发展的引路人。如果一名幼儿园教师认同这种文化,就会努力形成这种超越专业主义狭隘视野的气度,就会督促和要求自己去过一种“道德的生活”,就会特别关心幼儿的心灵成长和人格完善,这其实也反映了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认同和传承。

(三)传统文化教育能力

幼儿园教师除了理解和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合理、有效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感情转换为实际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产生切实影响。这就意味着教师要能从中华文化宝库中汲取养分和提炼素材,把中華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融入教育之中,以唤醒、激发、熏陶和浸润等方式,让儿童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和行为规范,在感知、体验和操作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传统文化教育能力,一方面体现在教师能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实际,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目标和典型表现联系起来,确定适宜的教育目标以及具体的学习内容和载体形式。例如,在健康领域“幼儿会用筷子吃饭”这一典型表现就具有文化适宜性,因为筷子本身就是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其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因此,幼儿学习使用筷子的过程也是感受中华文化的过程;同样,社会领域的幼儿典型表现“诚实不说谎”“不私自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等优秀品质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科学领域的发展目标“亲近自然、喜欢探究”顺应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核心思想理念。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将这些领域的发展目标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结合领域特点和发展目标确定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点。

另一方面,教师要能在主题活动、教育活动、区域活动以及户外活动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例如,在就餐前后,可以和幼儿以“筷子”为主题进行讨论,包括“筷子的外形特征”“筷子是怎么来的”“中国人用筷子吃饭,外国人用什么餐具”等,引导幼儿观察一些筷子的两头是上方下圆,可跟幼儿解释:圆象征天,方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人手持筷子在中间,这是中国人对人和天地关系的理解。也可以和幼儿进行“多种多样的筷子”“筷子的使用礼仪”等教育活动,以及在区域中投放筷子,支持幼儿开展“筷子夹物”“筷子创意创作”“小厨房”“美食街”等活动,帮助幼儿感受筷子这一中华传统餐具的历史、文化、用途和礼节。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以适宜的方式融入日常活动,应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让幼儿有机会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与亲身体验,避免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的灌输和说教。

幼儿园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

针对幼儿园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不同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一)适当增加高校教师教育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内容

针对当前幼儿园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普遍不足的现状,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上需要考虑如何调整课程方案,适当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从加强传统文化认知的角度,可以增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导论》《中西方文化比较》等人文课程,拓展师范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从增强师范生传统文化认同的角度,通过文化学者讲座、传统文化研学、社团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源远流长,增加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亲切感;从提高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能力的角度,一方面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职前课程中,不论是分领域的教育活动设计还是综合主题活动设计课程,都可以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师范生学会如何筛选传统文化的内容、学会用何种方式组织实施教学,形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的能力。例如,在《幼儿园语言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中可以让师范生研究古代诗词的教育价值,探索有哪些朗朗上口、富有童趣的诗词适合幼儿学习与体验;再如,在《科学领域活动设计与指导》中增加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以及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钟南山等人物的事迹,让师范生感受我国科学家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伟大精神。另一方面,高校教师除了“有意图地教”,更应言传身教,践行仁爱、诚信、正义、和合等核心思想理念,发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孝老爱亲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和生活理念,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范生的心灵世界,引导师范生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者与传承者。

(二)加强在职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培训

对于在职教师来说,从提高传统文化认知角度,应鼓励一线教师多阅读和观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文集、图书、影视节目等,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幼儿园也可以组织教师开展图书阅读、诗词社团、文化沙龙等活动,邀请诗词、戏曲、书法、民俗等领域的专家“走进来”,也可以让教师“走出去”,到艺术馆、博物馆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熏陶,通过一系列举措提高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从增强教师传统文化认同的角度,幼儿园应重视营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园所氛围,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扎实细致的实践研究,探索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方式方法;从提升教师传统文化教育能力的角度,除了园所层面的推动,教师自身也应从教学的角度主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研究如何在教育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等多种活动形式中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适宜幼儿的表达形式,并且及时反思自身是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恰当地融入到了教学中。总之,幼儿园教师应通过持续的学习、培训、实践与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中華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幼儿园教师是幼儿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力量,有必要、有能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植根到幼儿的精神血脉和文化素养中,催生幼儿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这是幼儿园教育的灵魂所在,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体现,为更好地推动幼儿园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着力培育幼儿园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本文系课程教材研究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项目”研究成果;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课题——教材建设中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VFA180003)”研究成果;“大成国学基金”资助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群言出版社.2010:56.

[2]钱理群.我的教师梦——钱理群教育讲演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姜勇,张明红,何敏.论教师的文化养成[J].教师教育研究,2008,20(4):21-24.

[4]霍力岩.构建有中国底蕴的启蒙教育体系[N].光明日报.2017-11-09.

猜你喜欢

筷子中华传统
Chopp ed!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筷子礼仪
少年力斗传统
筷子的神力等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