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行 游戏获真
2022-04-29白晓霞
白晓霞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幼儿的游戏和生活是天然整合在一起的,游戏就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幼儿园活动必须要贴近幼儿生活、回归幼儿生活、满足幼儿的游戏和生活的需要。这对当前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我们基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重视幼儿求真知、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使知行达到和谐统一。基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和“真人思想”,我们梳理出了怀柔一幼求真课程的实践思路,重视幼儿的“真兴趣”“真需要”“真学习”和教师的“真尊重”“真理解”“真支持”的“求真”循环,在教师的尊重、理解和有效支持下,在幼儿全面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促进幼儿和教师共同成长。
源于生活需要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真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能被孩子们捕捉到,并可在教师的支持、引领和指导下生成一系列的探究性主题活动,进一步促进幼儿在真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一天,当大一班的小朋友如往常一样在做操,突然一颗柿子从硕硕身边擦落,这不小的动静引起了孩子们的围观。硕硕惊魂未定地说道:“吓我一跳,差点就砸到我了,还好我站在做操点上没动。”听他这么一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起来,“柿子为什么会掉下来”“太危险了,要是被砸到多疼啊”“那该怎么办呢”……最后,孩子们围绕“怎样不被柿子砸到”展开讨论:有的说可以戴上帽子做操,有的提议在柿子树周围做个护栏,还有的说在有柿子的树枝上挂上网兜……接下来,他们大胆尝试各自的想法:将垫子围在树下做“护栏”,但是发现每次做操时都要越过垫子,太碍事了;他们又将雨伞系在挂满柿子的树枝上,可是刚挂好的雨伞却被大风吹翻了……多次尝试失败后,孩子们想到中班时用彩虹布接过柿子,于是分工合作,有人将彩虹布的一边系在树干上,有人负责将其他几条边分别系到柿子树周围的小火车、空中爬网、大滑梯上……彩虹布被撑起来悬在空中,这样就能接到整棵柿子树掉下的柿子了。之后孩子们还将彩虹布进行改造,在中间剪个洞洞,下面放个小筐,这样成熟的柿子坐着“彩虹布滑梯”就能滑下来啦!
又如,户外挂衣架不够用了,大二班的孩子们便开始探究制作方便小、中、大班不同身高孩子使用的“户外挂衣架”。还有,发现夏天运动时爱出汗,中一班的小朋友觉得每人拿一块汗巾太不方便了,于是研究起了“公共抽纸”设备。之后,“纸巾放在哪儿”“怎样抽纸方便”“怎样才能不让纸巾淋到雨”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在孩子们的主动探究中逐一解决了。此外,还延伸到炎炎夏日解决“怎么才能让车把不烫手”“怎么才能骑个痛快又不晒”等问题。孩子们继续热烈讨论,并尝试制作凉帽、遮阳棚……
这些活动源于幼儿的真实生活需要,对孩子们极具吸引力。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自豪感。
源于科学现象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探究过程中发现自然万物的神奇变化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各种科学现象是引发孩子们探究兴趣的主要来源。我们利用适合幼儿探究的各种科学现象,包括自然现象(声光电磁、风雨雷电雪、彩虹等)和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滚动、旋转、杠杆、滑轮等),开展科学探究主题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比如,在一次秋游活动中,孩子们乘坐慕田峪缆车时发现了运转轴上的大型滑轮。“这么大的轮子我真是第一次见。”“这个轮子是干什么用的呀?”强烈的好奇心让孩子们对面前这个巨大的滑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了解到一个小小的轮子就能改变力的方向,还能省力等特性后,孩子们对滑轮的好奇心更加强烈。如何固定、如何缠绕、如何组合、如何更省力……孩子们在不断的探究中,逐渐发现了滑轮的奥秘,同时也想用这小小的滑轮在幼儿园里做一些小小改变。天气渐凉,楼道的风跑进教室很冷,于是孩子们想要用滑轮制作一个自动关门的装置。实验中,孩子们按照计划与同伴分工合作,解决安装位置、门的受力点等诸多问题后,自动关门实验真的成功了。孩子们还利用滑轮的原理制作了水果升降机、运柿子小神器等。小小的滑轮在孩子们的手里简直成了百变神器,给幼儿的一日生活带来了便利,解决了许许多多我们意想不到的难题。
又如,中二班小朋友在户外活动中提出“影子为什么总是追着自己”“怎么把影子藏起来”“还有谁有影子”等问题……孩子们对影子产生了极大的探究兴趣。于是,在教师的支持下,开展了一连串的探究活动:照影子、画影子、影子填画、投影、手影、皮影……在主题活动“好玩的影子”中,孩子们惊喜地发现:手电拿远了,影子变大了,颜色就变浅了;拿两个手电筒转到不同的方向,面前的两只小鸟可以在影子成像中吃到同一条虫子;影子有时会变长、有时会变短,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有时只有一个、有时能有几个影子……由此,孩子们也更加关注生活中其他有意思的现象,更深入地感受着自然万物的神奇和有趣。
这些源于科学现象的探究性主题活动,为从小培养幼儿树立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精神、培养科学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源于自发游戏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游戏和主题活动的融合中实现发展
受生活经验、动画片、社会热点事件等的影响,幼儿经常自发开展建构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等。教师适时创设游戏环境,满足幼儿的游戏兴趣和需要,支持和鼓励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发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開展相关主题活动,支持孩子们的游戏不断丰富,同时引领孩子们不断探究,不断走向深入学习。
借由搭建引发的游戏,发展幼儿的合作、探究能力
迷宫游戏、滚动游戏、旋转游戏等都是孩子们喜爱的游戏,充满了探究的价值。比如,户外游戏时,孩子们最喜欢与同伴在迷宫里玩耍。一段时间后,小小的迷宫已经不能满足大班幼儿的游戏需要了:“这个迷宫太小了,大一点就好了”“这个迷宫太简单了,马上就能找到正确的路线”“要是有一个更难、更有挑战性的迷宫就好了”……“我们搭一个更大的迷宫吧”,这个想法立即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短暂交流后,孩子们找来了不同的材料开始搭建迷宫。很快一个大迷宫就搭建好了,但初次搭建的迷宫出现了只有一条路、走不出去、路是直直的等各种问题。这么多问题怎么解决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孩子们拿来迷宫书和自己搭建的迷宫进行对比发现:迷宫有出口和入口,有很多条路,有死路、活路、弯路、多路……通过谈话活动的激发,孩子们将自己总结的经验运用到了户外迷宫搭建游戏中。可新问题又随之产生:迷宫书中走的是路,而孩子们搭的是墙;纸盒搭建迷宫太矮了,一下就能看到出口;地垫太轻了,立不住总是倒……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完成了室外迷宫的搭建,新迷宫吸引了更多的同伴前来体验。
借由动画引发的游戏,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西游记》《葫芦娃》《黑猫警长》《汽车总动员》等都是孩子们喜欢又熟悉的动画片,常常成为孩子们游戏的内容来源。如大四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看动画版的《西游记》,于是教师追随孩子们的兴趣生成了“我爱西游”主题活动。班级中没有花果山,孩子们就和老师一起把自然角布置成花果山;还在建筑区搭建了东海龙宫,自然角的小鱼小虾也成为了东海龙宫的新客人;美工区制作的西游人偶,让语言区的西游故事变得好听又有趣;表演创编的新《三借芭蕉扇》童话剧各个角色时都穿上了自己制作的表演服装;就连益智区里的“找不同”游戏都被孩子们“西游化”了——游戏中的胜利者被称为“火眼金睛”的战神……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室内游戏延伸到室外,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将户外钻网和紫藤花廊创设成盘丝洞、火焰山和花果山,“师徒四人”为了遵守不碰到“蜘蛛精和蜘蛛丝”的规则,只能借用索道把脚抬得高高的,才能穿过盘丝洞、火焰山,回到花果山。游戏中,孩子们不仅成为了活灵活现的“小猴子”,还每天带着弟弟妹妹一起穿过水帘洞,摘些蟠桃开起“蟠桃会”……
借由熱点事件引发的游戏,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
除此之外,很多“社会热点事件”,如APEC会议、十一阅兵式、“怀柔一号”卫星发射、电影节、新冠疫情等,也常常成为孩子们自发游戏的内容来源。比如,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庆祝70华诞的时候,孩子们对阅兵仪式非常感兴趣,讨论中国的武器有多厉害,对解放军的生活感到好奇,并产生了学做解放军的强烈想法,由此开展了“小小解放军”的系列游戏:自主“创建军队”,并取名为“海军鲨鱼团”“陆军飞虎团”“空军飞鹰团”等;模仿解放军的站、立、坐、行等规范动作;在拼插区拼插五花八门的武器,在表演区演唱《我是一个兵》《打靶归来》等歌曲,在建筑区设计搭建军事基地、堡垒。室内玩得不过瘾,孩子们就到室外继续参与“小小训练场”的游戏,自己制定游戏规则,调整战斗计划,绘制战略图,创设游戏情境,设定作战信号,指挥各队作战……孩子们在自创的游戏中尽情玩耍。
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游戏兴趣是幼儿参与活动的重要动力;教师适时适当的介入是有力的助推器,推动主题活动和自发游戏不断拓展、延伸。
源于节日的主题活动,让幼儿感受地域文化,创造自己的节日
怀柔地域狭长,包括平原、半山区、深山区,是古代塞外商旅古道,包含并融合了汉族文化、渔阳文化、满乡文化以及来自塞外的契丹文化。多元的文化和地域特征,让我们的传统节日更具民族色彩,能够让幼儿感受到家乡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与此同时,我们还鼓励和支持幼儿创造属于自己的节日,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结合地域文化,挖掘传统节日、节气和习俗的教育价值
我们甄别、筛选出适合幼儿的节日、节气或传统习俗,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谷雨、冬至以及二月二、腊八等,开展了新年娃娃庙会、中秋诗会、渔阳文化节等活动,培养幼儿从小爱家乡的情感。
以渔阳文化节为例。怀柔区北房镇为秦汉时期的古渔阳遗址,舞龙舞狮群众基础远近闻名,素有“舞龙之乡”的美誉。自2019年连续举办三届“渔阳龙狮文化节”后,如今的北房镇将“二月二龙抬头”这一传统习俗发展成了一场舞龙舞狮的文化盛会。这一天,全国各地的龙狮队齐聚北房,热闹欢庆,孩子们耳濡目染地感受着这别具特色的渔阳文化盛宴。大三班有几位家长是怀柔龙狮队的成员,每次他们的排练都会引起孩子们的好奇:“为什么要舞龙舞狮”“为什么龙像飞起来一样”“我们小朋友能参加舞龙舞狮表演吗”……带着诸多问题,孩子们来到活动现场。舞龙、舞狮、花会展演,剃头剪发、拉洋片、剪纸、杨门浆水豆腐,红红绿绿、热热闹闹,让孩子们眼花缭乱。在浓浓的渔阳文化氛围中,孩子们感受着渔阳文化节日的快乐,并用绘画、照片等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求,于是我们开启了探寻渔阳文化之旅的主题活动:听爷爷讲古渔阳的故事,了解渔阳文化节的历史;美工区,孩子们制作中国龙,在感受美的同时创造美;表演区,孩子们跟着鼓点扭起来、跳起来……这些形成了孩子们自己的“渔阳文化节”。从参加渔阳文化节、感受渔阳文化节到举办自己的渔阳文化节,孩子们在亲身参与、亲自筹备中进一步了解渔阳文化,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基于儿童的生活和成长需要,支持孩子们创造属于自己的“百种节日”
所谓“百种节日”并不是一百个固定的节日,而是指我们给予孩子创造“节日”的权利和享受节日的开放空间。目前,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已经创造出了“11.11朋友节”“6.8男孩女孩节”“6.20分享节”等20多个“独一无二”的节日。孩子们参与其中,探究、探索,大胆尝试,表达着自己对朋友的爱和对周围事物的浓厚兴趣。
比如,以往,有些大班幼儿会因为要去校外机构参加幼小衔接班而提前离园,孩子们彼此依依不舍。于是,大三班的孩子们想要过一个属于自己和好朋友的节日“朋友节”。“哪天是朋友节呢?我们怎么过呢?想和谁一起过呢?”……在讨论中,教师将孩子们的想法进行一一记录,并通过投票的方式把11月11日定为大班的朋友节,因为四个“1”在一起就像两对好朋友手拉手的样子,在孩子们的心中象征着和好朋友不舍得分开的心情。于是,教师尊重幼儿的想法,鼓励他们筹备自己的朋友节。孩子们经过几轮讨论和调整,终于可以按照计划筹备了:挑选庆祝场地,设计朋友节LOGO,制作邀请函,装饰会场等,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朋友节当日,孩子们和好朋友围坐在教室里、帐篷里,吃美食、做游戏,开心极了!第二届朋友节“美帅酷秀”,第三届朋友节“西餐 PARTY”,第四届朋友节“默契大挑战”……每年的11月11日都会举办主题不同的属于大班孩子自己的“朋友节”。孩子们通过筹备朋友节、庆祝朋友节,进一步理解了“朋友”的意义,学会了结交朋友的方法,也在真实的活动中学会爱、表达爱、回馈爱。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发展了幼儿的综合能力,也让家长深刻感受并相信幼儿园比校外机构更能科学地做好幼小衔接,由此在落实“双减”政策中家长和老师都能轻装上阵。
无论是传统节日、节气和习俗文化活动,还是孩子们自己创造的节日活动,都是孩子们从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主动参与、发起、筹备的,对孩子们极具挑战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探索中传承,在发展中创新,对幼儿极具诱惑力。孩子们在亲历、体验、重建节日活动的过程中,放开手脚,放飞思维,建构自己喜爱的新生活。
通过求真课程的实践,我园的幼儿变得更加自信、自主、快乐,不仅有效提升了各种能力,还培养了积极的学习品质,而且爱周围人、爱家乡、爱祖国的美好情感深深植入孩子们的内心。教师在课程实践中也更加尊重儿童,能从幼儿的真实生活中挖掘活动内容;意识到观察儿童的重要,有意识地聆听孩子们的心声;心态开始发生变化,课程实践中急于求成的变少了,认识到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会给予幼儿更大的权利,让孩子们为自己的事情做主。求真课程实践促进了教师向“以学定教”观念转变,教师从“以成人教为主导”的课程观转化到“以儿童学为主体”的课程观,并落实到教育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