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训练对初中男子下肢爆发力影响效果的实验研究
2022-04-29王燕
王燕
1 研究背景
本文针对深圳市龙岗区龙岗中学初中男子下肢爆发力训练现状,在训练中运用核心训练内容,探讨核心训练相对于传统力量训练手段是否对初中男子下肢爆发力具有一定的影响效果,以此为龙岗区龙岗中学初中田径训练队和中考体育毕业班的学生的爆发力训练提供理论性的指导,从而不断提高田径训练队和中考体育毕业班的学生的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继而为深圳市龙岗区业余田径训练的中学生下肢爆发力的发展提供参考。
2 核心概念界定
在进行核心训练相关研究前,首先要弄清楚核心区的概念及其范围的界定,但于核心区(Core)概念的界定,目前国内外还存在争议。一些国外学者对核心区进行宏观上的概括,主要从解剖学角度进行定义,认为核心肌肉组织包括腹直肌、腹横肌、背肌、竖脊肌、腹斜肌、下背肌、臀肌、旋髋肌、股后肌群等。Tracy Morgan Handel的研究也指出核心区域的肌群包括背部肌群、腹部肌群、髋部肌群,并且认为核心对于人体的运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是位于人体中心位置的人体能量库。其他学者在此基础上,将核心肌群分为核心局部稳定肌和核心整体原动肌两类。
在解剖学角度的研究中,国内学者认为核心区就是由腰部、盆骨、髋关节等部位形成的人体中间环节。部分研究者却认为,人体的核心部位区域不仅是区域内的具体肌肉群,甚至还包括肌肉群附近的肌肉、韧带以及结缔组织,而且对于核心区肌肉群的位置和数量的划分还没有十分明确的判断。此外,更有部分学者认为人体核心区部位界定的依据是人的身体重心的位置,这里的人体重心是指包括人体受到内外环境的所有环节中的重力的合力作用点。
3 研究对象
研究主要探討核心训练对初中男子下肢爆发力的影响效果,实验对象选择深圳市龙岗区龙岗中学初三男生14名,受试者在14到16周岁之间,经询问所有受试者无疾病,近6个月无严重运动损伤,均能正常参加所有训练。在实验之前,统一讲解告知受试者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以及可能遇到的风险及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4 研究方法
4.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万方论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等学术网站关于核心训练和下肢爆发力训练的资料,通过查阅运动训练学、解剖学、生物力学、体能训练等书籍作为理论参考,从中了解核心训练的目的及对下肢爆发力的影响。
4.2 数理统计法
本文使用统计软件Microsoft Excel、SPASS17.0对所取得实验数据进行录入和计算处理,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通过分析总结,观察是否存在差异性和相关性,为后期训练提供实证性参考。
4.3 实验法
本实验选取深圳市龙岗区龙岗中学初三男生14名为实验组,为保证实验的效度更理想,本实验分为1组,在操纵实验条件的情况下,对所获实验前后结果进行组内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实验组在传统力量训练基础上,选取核心训练法提高下肢爆发力,并在实验前,实验后,滞后实验中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核心力量、30米跑成绩、立定跳远成绩、纵跳摸高成绩的分析比较,并进一步探究适合初中男子发展下肢爆发力的训练方法和效果。
5 实验设计与实施
5.1 实验地点及时间
实验地点:深圳市龙岗区龙岗中学田径场
实验时间:整个实验阶段从11月至第二年2月,每周训练3次,分别在每次下午17:10-18:10进行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1小时。
5.2 实验器材
训练用器材:秒表、实心球、杠铃哑铃若干、55-65cm直径的瑞士球、弹力带、海绵垫、训练过程记录表等。
测试用器材:秒表、皮尺、体操垫、实验对象档案记录表、测量数据记录表。
5.3 实验内容和步骤
5.3.1 实验内容:
通过实验法对实验组进行11周的爆发力训练,实验共分为实验前,实验后,滞后实验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体能恢复和初步学习(2周),实验组初步学习设计的各种训练方法,并进行实验前的数据指标测试;第二阶段:正式实验阶段(共8周,每2周测试一次实验指标,并记录数据),在训练下肢爆发力的过程中完全引入核心训练,以此达到训练目的;第三阶段:滞后实验阶段,在实验结束1个月后,组织实验组进行实验指标的测试,记录成绩。
5.3.2 实验步骤:
初步学习阶段,共2周,受试者进行体能恢复训练并初步学习实验设计训练内容,进行实验前阶段的实验指标数据记录。
实验第二阶段,共分为三个训练板块:第一板块为期2周:学习核心稳定性训练内容,主要是进行稳定状态和非稳定状态下的徒手练习,稳定状态下进行的主要内容是在不借助任何器械的情况下进行的单人静力性练习和采用开放式动力链的训练方式的动力性练习。不稳定状态下的练习主要是在一些不稳定、无轨迹的综合器械上进行的,如在瑞士球、平衡垫、悬吊绳为基础的附加器械练习。第二板块为期4周:主要是进行稳定状态和非稳定状态下的自由力量练习,稳态下的自由力量练习是结合无固定轨迹的运动器械,如杠铃、弹力带、哑铃等训练器材,在支点相对稳定的状态下进行的近端固定的核心力量训练。非稳态下的练习主要是使用无固定运动轨迹的运动器材进行的练习,如单、双足站立于平衡球上做各种上肢持轻器械举、推、拉、下蹲、躯干旋转等形式的练习,进行仰俯卧或坐于瑞士球上的练习等。此阶段要求受试者能较好的控制身体,保持躯干处于正确的姿势。该练习也是向核心专门性力量练习过渡与转换的关键阶段。第三板块为期2周:此阶段对照组加强练习内容的训练,实验组此阶段进行核心专门性力量训练,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在运动中突出核心肌群的主要作用,结合肢体的重点肌群协调用力,整合相关的肌肉协同做功,而不是将某个关节动作孤立起来做功。练习器械一般有杠铃、弹力带、哑铃、实心球等,使所练得的力量能够下肢爆发力提供专门性的服务和支持。
实验第三阶段训练:滞后实验阶段进行所有实验指标数据的测试,并与实验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5.4 训练方案内容
具体训练安排,每次热身活动(跳绳、慢跑、八级浮桥、30米跑、立定跳远、原地纵跳摸高)10分钟,放松活动为5分钟(必要的大腿肌群和腹部肌群的充分拉伸)。每天按照训练日程安排的训练内容进行练习,每个动作练习20(熟悉)-30(提高)-60秒(强化)。重复5组以上,间歇时间为3-5分钟。注意事项:注重练习动作的完成质量,即动作的规范性和完成效率。
6 研究结果与结论
(1)随着训练过程的推进,核心训练实验对核心稳定性的提高具有明显效果。但在实验结束后的滞后实验中,核心稳定性的整体水平下降不具有差异性,说明11周的核心训练对受试者的核心稳定性具有一定的保持效果。
(2)核心训练对受试者移动速度的爆发力的提高有明显的效果,这种效果具有一定的延续性。整个实验阶段练习对30米跑成绩的提高有促进作用,但不宜间断进行。
(3)核心训练对横向爆发性的跳跃能力的立定跳远项目具有一定的提升且有一定的延续性效果。对纵向爆发性的跳跃能力的原地纵跳项目具有一定的提升但不具备延续性效果,并且滞后实验和第10周相比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
7 建议与展望
根据本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核心训练对核心稳定性和横向跳跃的下肢爆发力影响效果相对明显,因此可作为发展下肢力量素质训练的一部分,但它不能作为一种单独的力量训练手段而去取代传统力量训练,而是与传统力量训练二者相结合的进行训练补充,另外核心训练和传统训练相结合的过程中,都不宜间断进行,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有机组合已达到最佳训练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