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经济学效用―价格理论批判
2022-04-28杨春生
杨春生
(安徽三联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商品的价格决定是经济学中最根本的问题,是经济学理论大厦建立的基石,也是各个经济理论流派无法回避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劳动价值论出发,对商品的价值和价格问题作出了科学的说明。西方经济学派则从效用价值论出发,试图给出自己的答案。
由于两大理论在商品价格决定理论上的根本对立,劳动价值论从提出以来,就一直遭到西方主流经济学家的有意忽视、错误批判和恶意攻击。如马歇尔和凯恩斯在他们的著作中,就不再研究价值问题,而转向价格是如何决定的[1]104-116[2]304-322;希克斯在其经典的价值理论论文和著作中就有意识地忽略了马克思的研究成果[3-4][5]9-22;斯蒂格勒则巧妙地回避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6-7];萨缪尔森则利用转型问题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进行了错误的批判[8-9];张五常则认为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属于“套套理论”,即毫无实质性的内容[10]125-148;相比较而言,只有熊彼特比较客观地评价了马克思的学术贡献[11]324-348。
面对西方主流经济学家的错误批判,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此进行了积极的回应,不仅有力地捍卫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更推动了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深入研究,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有张忠任[12][13]138-168、白暴力[14]82-87[15]、荣兆梓[16-17]、冯金华[18-20]、李海明[21]、李松龄[22]、赵磊[23]等。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学者虽然证明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对劳动价值论进行了防御性的辩护,却没有对效用理论进行有力的反击和批判。当然,也有一部分中国的经济学者对西方的效用理论进行质疑和批判,如叶航[24]、吴涌汶[25]和裴小革[26]等。但从总体上看,这些批判并没有从根本上抓住效用理论的要害。由于批判不彻底性,在中国经济学界出现了一种错误的倾向,即以何祚庥[27]、张江[28]和梅建军[29]等为代表的经济学者,试图建立起一个同时包容劳动价值论和效用论的分析框架,从而调和两者的矛盾。由此可见,对效用理论的错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正确的分析,不仅有理论上的必要性,更有现实的紧迫性。
自亚当·斯密以来,一直到马歇尔,无论是古典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还是被马克思称为“庸俗的政治经济学”,都将解释商品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作为经济理论的根本任务。所以,从《国富论》到《经济学原理》,几乎每一本产生重大影响力的政治经济学著作,都要在价格是如何决定的问题上,给出自己的答案。马歇尔,在他的名著《经济学原理》中,沿袭了这一传统。虽然,在他的著作中,体现了一定的调和与折中的倾向,但无论是他的效用价格论,还是均衡价格论,从本质上看都是力图解释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作为新古典经济学基石的价格理论,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和新古典综合派的价格理论三个发展阶段。回溯其理论发展过程可以发现,试图弥补前一个价格理论中漏洞的价格理论,会产生一个更大的问题,并最终导致价格理论体系的坍塌。
一、基数效用论存在的问题
从目标层面看,和劳动价值论一样,发端于边沁的基数效用论要解决的是商品的价格确定问题。虽然从方法上看,基数效用论对商品的价格决定问题进行分析时采用的是狗尾巴摇动狗身子的边际分析法,但效用理论遵循的是由效用到价格的分析过程。这一方法得以成立建立在两个假设的前提下:第一,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获得的效用水平可以测度和加总;第二,货币的边际效用保持不变。按照基数效用论的逻辑,消费者在进行是否增加对某种商品购买决策时,主要是比较花在商品购买上的单位货币所获得的效用与单位货币的效用的大小。由此,基数效用论得出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均衡点满足:
将上式变形可得:
从逻辑上看,基数效用论的分析过程并没有大的问题。关键在于,基数效用论的两个基本假定是否成立却值得怀疑。基数效用论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效用的测度问题。第一,效用是消费者进行消费时获得的满足程度,这是一个主观的概念,很难为它找到一个客观的计量单位。第二,即使可以为效用找到一个公认的计量单位,对于同一种商品,不同的消费者从中获得的效用也不尽相同,甚至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消费者眼中,同一种商品,其价格的高低会因人而异,从而丧失了客观性。第三,即使是同一个消费者,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他在消费不同数量的商品过程中获得的效用增量不相同,导致同一种商品具有不同的价格,缺乏一致性。第四,同样的道理,对于不同的消费者,单位货币的效用也不相同,因此,对于不同的消费者,上式中的λ并不是一个不变的定值。当λ不再是常量时,若两个消费者对同一种商品的效用评价一致,但对单位货币的效用评价不同,也会导致这两个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评价的差异,从而导致商品价格的不可比较。
基数效用论面临的第二个难题是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问题。按照基数效用论的观点,因为消费占总收入的比重微不足道,因此,可以作出上述假定。首先,这个假定本身就不符合现实,即使是在人均收入水平比较高的当代,我们的消费占总收入的比重仍超过30%,更何况是人均收入水平比较低的19世纪。更为严重的是,货币边际效用不变假定和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同时成立时,消费者的行为存在不一致性。因为它要求不同的消费者在对商品的边际效用进行评价时,可以存在差异性,即对同一种商品,不同的消费者可以有不同的效用评价;但同时又要求在对货币的边际效用进行评价时,不同的消费者之间又不能存在差异。所以,马歇尔虽然捍卫了基数效用论的第一个基本假定,但在第二个基本假定面前,他只能隐晦地承认,在进行效用分析时,不能不考虑货币效用的变化。
由于基数效用论无法克服效用测度和货币的边际效用问题,基数效用论由盛而衰,并逐渐被序数效用论取代。序数效用论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即帕累托—勒斯基的序数效用论、希克斯—艾伦的偏好理论和新古典综合派的序数效用论。
二、费希尔—帕累托—斯拉茨基的序数效用论内在的矛盾
费希尔对效用的可测度性提出了质疑,同时他认为,在效用—价格分析中,效用的基数性质不是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帕累托提出了无差异曲线。所谓的无差异曲线,就是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所有商品组合的轨迹。帕累托认为,无差异曲线的相对位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因为它决定了边际效用的大小[30]。为了克服货币面临的边际效用难题,斯拉茨基分析了消费者购买多种商品的情形。当消费者进行多种产品购买时,只要消费者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消费,就可以使其总效用保持不变,效用的大小就变得无关紧要。因此,只要知道这两种商品边际效用,不需要知道这种商品的总效用是多少,就可以得到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按照斯拉茨基的分析思路,序数效用理论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即:
结合消费者的预算线:
由此可得:
在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说明:第一,费希尔—帕累托—斯拉茨基的序数效用论其实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效用的测度问题。序数效用论的分析过程要求,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边际效用是已知的。当这一前提条件得到满足时,消费者消费一定商品所获得的总效用可以利用积分的方法计算出来,即:
结合其约束条件,当消费者消费的商品数量为0 时,他获得的总效用为0,可以求出上式中的C= 0,因此,在序数效用论的分析思路中,总效用其实是可以测度的。
第二,为了回避货币的边际效用问题,斯拉茨基等人分析了多种产品的购买情况。在这个分析过程中,无论是商品1 还是商品2,都不可能是货币,因此,序数效用论的分析框架实际上将货币从现实的商品交换过程中驱逐出去,研究的实际上是物物交换过程,出现了所谓商品交换的“返祖”现象。该分析框架割裂了商品和货币之间的联系,忽略了货币的商品本质特征,将货币看成是独立于商品之外的“蒙在商品交换过程上的面纱”,或商品交换的“润滑剂”,导致西方经济学中货币的缺失。
三、希克斯—艾伦的偏好理论存在的问题
序数效用论的“革命性”进展则是由希克斯和艾伦进行的。希克斯和艾伦则完全放弃了效用的可测度性,提出了偏好—价格理论。希克斯和艾伦认为:“在任何价值学说中,都必须对什么是‘既定欲望’和‘既定嗜好’的消费者下一个定义。在马歇尔的学说中,‘既定欲望’被解释为……对于某一特定的货物组合的既定的欲望强度……在帕累托的著作中,这完全是一个不必要的假设。可以很适当得给‘既定欲望’下定义为既定的偏好尺度;我们只须假设消费者对某一货物组合的偏好超过另一组合,丝毫没有企图要表明他想望这一组合较之另一组合要多百分之五,或者任何这类意义……为了解释市场现象,效用的数量观念不是必需的。因此,根据奥卡姆剃刀原则,最好不要用它。”[5]15
可以看出,在希克斯眼中,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并不需要衡量这种商品给自己带来多少效用,他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给不同的商品排序。希克斯其实已经觉察到,在解释市场上产品价格时,效用的数量概念其实是不必要的。所以,希克斯舍弃了效用概念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偏好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价格决定理论。
“我们现在必须问,是否能在偏好尺度的假定上,建立起一种关于消费者需要的完全理论。在构成这样一种理论时,任何时候都必须弃却完全依赖数量效用的任何观念。”[5]16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希克斯舍弃了边际效用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取而代之的是边际替代率和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再由消费者的预算线,希克斯和艾伦得出了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价格之比的结论。即:
希克斯和艾伦成功地避免了因需要对效用进行测度所带来的理论上的困境,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首先,从价格决定的角度看,希克斯—艾伦的价格理论已经很难被称为效用—价格理论,或许将其称为偏好—价格理论更为合适,因为其遵循的是偏好—价格的分析范式。在上述分析过程中,希克斯仅仅用偏好替代了效用,分析过程实际上是斯拉茨基的翻版。萨缪尔森将希克斯的价格理论称为“效用革命”,不仅有夸大其词的嫌疑,更从根本上“革”了效用理论的“命”。其次,希克斯将商品的价格确定建立在消费者的“既定欲望”或“既定偏好”基础上。虽然传统的效用价格理论有一定的主观性,但不管怎么说,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主观判断,还是建立在他从商品消费中获得的满足程度基础上的。希克斯—艾伦的偏好价格理论使得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主观判断,与商品本身变得毫无关系。最后,对比希克斯和勒斯基的分析结果可以发现,虽然二者都规避了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问题,但他们的分析过程同样存在两个致命的问题。第一,这两种分析过程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是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而不是商品的价格。如果商品的价格向量的基准没有确定,那么商品的价格P1和P2其实有无穷多解,价格理论也就失去了应用的意义。为了使这个方程有唯一的一组解,必须假定一种商品,譬如是商品1 的价格,这样,商品2的价格才可以确定。关键的问题在于序数效用论无法解释商品1的价格是怎么确定的。第二,无论是费希尔—帕累托—斯拉茨基的序数效用论还是希克斯—艾伦的偏好理论,他们要解决的已经不是商品的价格决定问题,而是价格变化条件下的需求量的变动问题。从希克斯的分析过程可以看出,偏好—价格理论不仅彻底否定了效用决定价格的分析思路,而且偷换了概念,篡改了西方价格理论的任务和目标,把它从研究商品的价格决定理论,偷换成研究商品价格变动条件下的需求量变化问题,在这一分析过程中,价格由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幽灵般地变成了无须解释的自变量。自希克斯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价格理论发生了重大的转向,它们不再研究商品的价格确定问题,转而研究商品价格变动条件下的需求量变动问题。希克斯的《价值与资本》的出版,标志着价格决定理论在主流经济学中的终结。
四、新古典综合派的效用理论存在的问题
效用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新古典综合派的价格理论。为了将希克斯的分析重新拉回效用最大化的分析框架,萨缪尔森提出了著名的显示偏好理论。该理论虽然证明过程比较复杂,但其核心的结论却十分简单,无外乎就是想说明:消费者是理性的,他所选择的商品组合必然是效用最大化的,因此,无需测度效用的大小,可以通过观测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得到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时的商品组合。此后,在阿罗和克里特等人的努力下,消费者均衡理论被扩展到社会领域,其成果主要体现在福利经济学中。
新古典综合派的序数效用论的分析范式大致分为三步:第一步从消费者偏好出发,得到无差异曲线;第二步则是将无差异曲线和消费者预算线相结合,得到消费者在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均衡;第三步则是在价格变化的条件下,通过分析消费者均衡的变化得到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按照希克斯的观点,所谓偏好,指的是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商品组合的喜爱程度,所以,希克斯的无差异曲线是一个和效用无关的概念。但在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中,无差异曲线则表示的是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各种不同商品的组合。在假定偏好具有完备性和可传递性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到相应的效用函数。对于两种商品组合:若A≻B,则有U(A) >U(B);若A≺B,则有U(A) <U(B);若A~B,则有U(A) =U(B)。由于假定消费者总是处于餍足之前的状态,所以,对于两种商品组合,若A 商品组合中的各种商品的数量都多于B商品组合中相对应的商品数量,那么,消费者偏好A 甚于偏好B。A 商品组合所代表的效用水平就大于B商品组合代表的效用水平。在坐标轴上表示出来就是沿着同一个方向,离原点越远的商品组合代表的效用水平就越高。
在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的假定下,很容易就可以得到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指的是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商品X1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X2的数量。由此,序数效用论得到了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的表达式,即:
序数效用论分析范式的核心在于其对消费者均衡分析。在这一分析过程中,利用预算线约束,并在此基础上求出了最优解条件,即:
再利用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序数效用论得出了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为:
从上面的推导过程可以看出,利用显示偏好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终于打通了边际效用和价格之间联系通道,使得效用价格理论得以复活。
新古典综合派的序数效用论的第三步分析和第二步分析基本没有区别,即通过假定商品价格发生了变化,来研究消费者均衡的变化,由此得到一组价格、购买数量的有序集合,也就是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新古典综合派的效用价格理论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对照组ALT(36.54±11.24)U/L、AST(62.54±12.12)U/L、TBIL(30.24±12.27)umol/L,实验组ALT(30.64±10.65)U/L、AST(58.48±13.14)U/L、TBIL(20.64±12.16)umol/L(p<0.05),见表1。
第一,新古典综合派的价格理论是一个拼凑的体系。对比基数效用论的分析范式可以发现,二者不仅在效用能否测度方面严重对立,更在分析的逻辑方面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基数效用论的分析范式总体遵循效用—价格的逻辑顺序,研究的是商品效用对价格的决定问题;序数效用论的分析范式遵循的是价格—需求量的逻辑顺序。由于分析的范式不同,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解决的问题也大相径庭。基数效用论遵循效用—价格的分析范式,解决的是商品的价格决定问题;新古典综合派的序数效用分析遵循价格—需求量的范式,解决的是价格变动条件下的商品需求量变化问题。为了说明商品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新古典综合派不得不在其理论体系中偷偷地开了一个“后门”,将基数效应论拼凑到其价格理论体系中去,让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和平共处”。新古典综合派一方面否定效用的可测度性,另一方面却将利用基数效用论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放到其价格体系中去。原因很简单,如果将这一部分内容删除,整个微观经济理论将不再有商品的价格决定理论,而是彻底变成均衡价格的变动理论。这一结果对将价格分析作为核心内容的微观经济学,显然是不被接受的。
第二,新古典综合派的价格理论存在逻辑矛盾。新古典综合派承认了希克斯对价格确定理论的篡改,使得新古典综合派的价格理论存在逻辑上的矛盾,是价格理论发展中的倒退。从新古典综合派的分析过程可以看出,它的分析过程将帕累托—斯拉茨基的序数效用论和希克斯—艾伦的偏好理论放入同一个分析框架,即用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顶替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其实这两个规律从本质上说是一样的。在希克斯—艾伦的偏好理论中,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是一个未经证明的假定,它保证了无差异曲线具有凸向原点的重要特征。其他结论,如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和切点定理都建立在这一假定基础上。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逻辑上是等价的。
对于任意一条效用水平为U0的无差异曲线,其表达式为:
对两边求全微分有:
化简得到:
从上面的推导可以看出,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其实是建立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基础上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则是建立在效用的可测度基础上的。由此可见,序数效用论一方面否定效用的可测度性和可加性,另一方面又承认效用的可微性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逻辑上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
序数效用论在对消费者均衡进行分析时,构造了一个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函数:
根据拉格朗日条件极值定理,得到消费者均衡条件为:
很显然,在该函数中,效用水平函数U(X1,X2)是建立在基数效用论基础上的。新古典综合派只能证明效用函数的存在和其具体的形式是无关的,但并不能消灭效用函数的基数性质。序数效用论一方面否定效用的可测性和可加性,另一方面又必须承认效用函数的基数性质,在逻辑上无法自圆其说。
除了将希克斯—艾伦的偏好理论纳入效用最大化分析框架外,新古典综合派对希克斯—艾伦的偏好理论的其他方面实行了全面接受的态度,并将希克斯的理论称为“效用革命”。由此可见,新古典综合派正式承认了希克斯对价格理论的任务和目标的篡改,在现代的西方主流经济理论中,除了占据微不足道地位的基数效用论外,再也找不到价格决定理论的立足之地,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价格理论已经变成彻头彻尾的价格变动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古典综合派对“希克斯革命”的全盘接受,是西方经济学价格理论发展的一次逻辑错乱的倒退。
第三,新古典序数效用论中的奥卡姆剃刀问题。新古典序数效用论在进行消费者行为分析时,为了避免效用的测度问题,提出了所谓的偏好概念,利用消费者的偏好建立效用函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这一过程的意义在于将对消费者偏好关系的分析转化为对消费者效用函数的分析。按照偏好和效用水平之间的映射关系,如果消费者对一组商品组合的偏好相同,那么,这一组商品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水平必然是相同的。反过来,也可以说,消费者对能够给自己带来相同效用水平的商品组合的偏好是无差异的。由于序数效用论中,效用函数的水平(位置)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效用函数的形状。因此,在消费者均衡分析中,无差异曲线到底代表的是效用水平的无差异还是偏好程度的无差异,其实是无关紧要的。也就是说,新古典综合派的分析过程中,效用函数建立分为三步:第一步,画出消费者的偏好曲线;第二步,擦除消费者的偏好曲线;第三步,在擦除的地方重新画出效用曲线。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将边际替代率定义为为了保证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程度不变,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购买必须放弃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对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分析就可以转化为对消费者的偏好分析,得到的结论和效用分析并没有任何区别。也就是说,偏好这个概念和效用概念在序数效用论的语境下是同一含义的、毫无意义的重复,在保留偏好这一概念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将效用从分析中剔除,不会影响分析的结果。按照奥卡姆剃刀原理,效用概念完全可以从消费者均衡分析的框架中剔除。面对这一结果,萨缪尔森又当作何感想?
五、结论和启示
本文的结论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序数效用论不仅仅在分析的范式方面背离了基数效用论的传统,甚至对基数效用论的假设前提进行彻底的否定。新古典综合派强行将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拼凑成一个整体,根本原因在于,如果基数效用论是错误的,那么整个微观经济学中的价格理论只能是价格变动理论,而不是价格决定理论。
第二,从西方主流经济学价格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无论是费希尔—帕累托—斯拉茨基的序数效用论,还是希克斯—阿伦的偏好理论,它们一直试图弥补前一个理论中的漏洞,但其结果却出乎意料,它们不仅没有彻底弥补前一个理论中的漏洞,反而犯了更大的错误,以至于最后不得不采用偷换概念的方式,篡改了价格理论的根本任务和目标,由于这一篡改得到了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的接受,因此,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再无价格决定理论。
第三,在新古典的序数效用论的分析范式中,偏好和效用两个概念是毫无意义的重复。所以,序数效用论的分析范式不符合奥卡姆剃刀原理。效用这个概念属于序数效用论分析范式中的“痈肉”,可以予以剔除。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由于缺乏理论基础,新古典经济学的科学性从价格理论的基础上严重缺失,将其称为“伪科学”一点也不过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不仅在意识形态层面根本对立,而且在经济科学的逻辑层面有严重分歧,任何试图调和两种理论的努力注定是失败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建设中,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