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背景下的生涯教育校本实践探索
2022-04-28纪湘元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
纪湘元|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作准备,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作为南京市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以南京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的通知》为指导,通过对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加强自我认知、社会理解、学业发展、人生规划的指导,将生涯教育贯穿于高中三年教育全过程,为新时代高中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更好地适应高中学习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引领学生幸福成长。三年来,学校在生涯教育的现实意义、体系建构和课程实施等方面开展校本化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一、高中生涯教育的现实意义
在立德树人和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背景下,随着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与高考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开展生涯教育,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特长和志向的需求,既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又是学生幸福成长的需求。
(一)引导学生理性选科
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指导学生根据兴趣、特长、志向、学习优势和职业倾向,结合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理性自主确定选择性考试科目。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如何确定选择性考试科目?如何了解职业前景?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升学规划和职业规划?开展高中生涯教育,既能帮助学生提高对自我、专业、职业的认知和人生规划的技能,提升生涯规划能力,又可避免学生在选科过程中的盲目性、功利性和随意性,使其在尊重自身兴趣、特长、志向、学习优势和职业倾向的基础上,结合《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理性自主确定选择性考试科目。
(二)落实综合素质评价
2019年4月出台的《江苏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指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自我认知与生涯规划等六方面的内容。这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的鲜明导向,落实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和评价体系指明了方向。
开展高中生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学会选择和主动规划人生,增强对自我和人生发展的认识与理解,把握适应职业变化所需的核心能力和必备品格,并引导学生建立个人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生涯发展观。因此,高中生涯教育既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举措。
(三)深化学科教学改革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要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教学有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
人的生涯发展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过程,高中生涯教育仅凭某一门课程或某几个活动很难取得良好效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科教学担负着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可选择的课程,为学生成长担任生涯导师的责任。因此,学科教学渗透生涯教育,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科理解、科目选择和职业倾向。将学科教学与生涯教育深度融合,不仅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能激发学生科目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且也是缓解目前学校生涯课程和师资等方面压力的有效方法。
高中生涯教育担当起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以及认识环境、规划人生的使命,培养能让学生终身受益的生涯规划意识和生涯决策能力的责任,促使学生在“懂自身”“明环境”“慧选择”中激发生命成长的内驱力,找到成长的自信,从而激扬生命,在成就梦想的时代奋力创造幸福人生。
二、学校生涯教育的课程体系
根据美国职业管理学家舒伯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高中生正处于生涯探索阶段的试验期,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的学习进行自我考察和职业探索,形成初步的生涯定向,为实现今后的人生规划打下基础。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初步建构了自我认知、环境认知、人生规划三个维度的高中生生涯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详见表1)。
高一年级的生涯教育以生涯唤醒、自我认知、专业认知为主要内容,其通过生涯测评、生涯辅导、专家讲座、学长讲堂、社团活动、学科渗透、探索分享等主要途径,促进学生全面认识自我,更好地适应普通高中学习生活,理性自主地确定选择性考试科目。
高二年级的生涯教育以职业认知、学业规划等为主要内容,其通过模拟人才招聘、职业调查、企业参访、职业访谈、志愿服务、职业大讲堂、军训、学科渗透、职业规划、校园农场劳动等主要途径,使学生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真切理解,发现自身专长,培养职业兴趣,建立高中学科与未来职业的关联。
高三年级的生涯教育以学业发展和人生规划为主要内容,其通过撰写生涯规划书、生涯大赛演讲、成人仪式、毕业典礼、高考志愿填报、综合素质评价等主要途径,引领学生瞄准目标、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树立练就过硬本领、报效祖国的责任意识。
三、学校生涯教育的实施
生涯教育课程是一门具有专业性、综合性特征的课程,既包括基础知识的传授、技能和方法的培养,又包括生涯意识的提升和价值引领。学校结合办学条件、地理位置和自身课程资源,调动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汇聚教师、家长、校友、社会人士的力量,通过生涯测评(对学生兴趣、能力、优势、职业倾向等进行测评)、学科渗透、活动体验等途径实施生涯教育(详见图1)。
表1 高中生生涯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表
图1 自我认知和生涯规划的路径图
(一)“自我认知”课程
首先,学校借助生涯测评技术平台进行兴趣、能力、优势、职业倾向的量化测评与诊断,协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其次,开展“关注生涯”“走进高中”“兴趣探索”“学科优势”四个专题生涯团辅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性分析自我;再次,充分利用社团等校内外课程,让学生体验各种角色,进行自我探索和体认;最后,在真实的场域中进行活动体验,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和能力特长,认识并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价值,引领学生能准确定位自身角色,提升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二)“社会理解”课程
在“展望大学”“探索专业”“拥抱选科”“初识职业”四个专题的生涯团辅教学基础上,学校组织开展初高中衔接教育活动、大学及专业探索活动、企业参访和职业体验活动、社会服务活动、人物访谈活动、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活动。在生涯教育实践探索中,学校以“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的市级研究课题为引领,以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政治、历史、生物、音乐、体育、美术、劳技、信息等各学科渗透生涯教育的子课题为抓手,倡导教师挖掘学科中的生涯教育资源,将生涯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并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制订生涯规划。
通过“社会理解”课程,学校着力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业与专业、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个人与社会、当下与未来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生涯规划意识、能力的培育和发展,并在实践中加强自我认知、树立专业志向、培养职业倾向、实现主动发展。
(三)“人生规划”课程
学校举办大学及专业探索分享会、职业体验报告会、生涯规划演讲大赛、成人仪式、毕业典礼等人生规划系列活动,指导学生将学业规划、升学规划和职业规划有机结合,养成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深度学习的良好习惯与独立思考能力,进而挖掘学习潜能,提升学业水平。学校还引领学生在关注“兴趣与责任”“当下与长远”“个人与国家”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兴趣、理想与职业的有机统一,真正实现从“小我”走向“大我”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