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风格声乐作品在高职声乐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以广东文艺职业学院为例

2022-04-28万珊珊

戏剧之家 2022年13期
关键词:咸水歌渔歌山歌

万珊珊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1400)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是一所有着光荣历史传统和深厚文化积淀的艺术类高等职业院校。其前身是叶剑英元帅1950 年创办的“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校名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2004 年由成人高校转制为全日制艺术类普通高职院校。学校地处岭南古邑——番禺,这里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故乡,也是独具粤韵的古老城区。学校借助岭南文化的优势,一直致力于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艺术类高职院校。

一、岭南风格声乐作品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内涵和意义

(一)教学内涵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的学生约90%来自广东省内各地,如湛江、潮州、汕头、肇庆、河源、惠州、梅州等地区。据统计,会唱当地民歌的学生不到50%,一些学生了解父辈们唱的当地民歌,但到他们这一辈时很多人已经不会唱了,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当地有什么民歌。地方传统文化的流失现象越来越严峻,高校有责任将地方传统音乐纳入课程教学体系。

广东地区学生在学习声乐中的一大障碍就是语言,很多同学地方口音严重,普通话不清晰:“z、zhi”不分,“n、l”不分,甚至“z、j”不分,“r、y”不分,“自己”容易读成“记己”,“让”读成“样”,并且很难纠正。笔者采用粤语歌曲进行教学,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我”字在粤语中发“ó”,少了声母“w”,在演唱中,一个母音比较容易归韵,而且粤语中的“我”比普通话的“wǒ”音节简单,实际演唱效果也比较好。

(二)教学意义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地域宽广,每个地区都有当地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口头的非物质文化在慢慢消失,很多传统文化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学习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综合素质。同时,只有把民族传统文化与教育相融合,我们的民族才能不断发展,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影响着中小学、学龄前教育的师资力量。从现状来说,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着很多与中小学音乐教育实际相脱节的问题。所以,我们要从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出发,把满足中小学教学需求的歌曲纳入高校的声乐教学体系中。

另外,无论是中小学音乐教材,还是高校的课程设置,传统地方民族音乐所占比例都是偏少的,这也是传统音乐失传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所在课题组的成员通过对岭南风格声乐作品的排练和实践,整理了一本岭南声乐作品集,既可用于教学,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护。

二、岭南风格声乐作品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在岭南风格声乐作品的教学实践中,把岭南风格声乐作品融入《声乐组合排练》和《声乐》这两门课程。2020 年12 月22 日晚,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在郭兰英剧院成功举办《岭南风格声乐作品专场音乐会》,音乐会主要包含越歌、岭南童谣、客家山歌、咸水歌、渔歌、岭南戏曲、瑶族歌曲等不同风格的作品,旨在传承岭南民族文化。

本文所探讨的岭南风格歌曲主要指狭义上的两广地区的歌曲,在教学中,也主要以广东各地的民间歌曲为素材。

(一)越歌

越歌,是古代人对百越地区粤人歌乐的简称。《越人歌》记载于西汉学者刘向的《说苑·善说》,据称是“周代南音中产生于越地的歌曲”。这是现代人对越歌最早的认知。

《越人歌》讲述了一位女子向王子表达爱意的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古代的水袖服装,展示岭南人的秀美之处,用甩袖、以袖半遮面等动作表达岭南人内敛、含蓄的性格。在歌曲演唱技法上,多运用古诗词诵读的感觉,进入歌曲的情境中,把古风古韵的岭南特点展示出来。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领悟、理解“百越”和“越人”的由来,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二)岭南童谣

岭南历史悠久,口传心授的童谣具有传统特色,别具风格。童谣是民歌的一个分支,广府童谣、客家童谣、潮汕童谣等都体现了各地方的民俗风情。

1.广府童谣

广府童谣以粤语(俗称白话,又称广东话)为母语,主要童谣有《落雨大》《月光光》《氹氹转》《鸡公仔》等。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对粤语演唱风格的把握,要求学生在演唱童谣时把儿童天真可爱的一面通过肢体、表情和舞台表演展示出来,由于用母语演唱,学生在语言方面驾轻就熟,可以很好地把歌词与旋律相融合。这些童谣歌曲涵盖了当地民俗、民间艺术活动、传统习俗等。通过演唱童谣,学生了解到自己家乡的文化,包括饮食、语言、风俗和地貌特征等。

2.客家童谣

客家是广东三大民系之一,语言以客家方言为主。客家童谣在海内外有客家人的地方,都广为传唱。客家童谣以歌曲《月光光》(润心词、曲)为典型代表,这首歌曲在当地家喻户晓,其旋律优美婉转,表现了宁静的意境。在这首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声音与动作相结合,特别是客家话与音乐的结合,加上舞台表演,真切地展示了歌曲《月光光》柔美温馨的意境。对学生们来说,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乡情教育,实现了传统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课程的完美结合。

3.潮汕童谣

潮汕童谣用潮州方言演唱,潮汕话音韵独特,古朴典雅,听上去曲折婉转。通过学习潮汕话的念字和行腔,学生能真切感受到潮汕地区人民的温婉和多情。传统歌谣《天顶一粒星》以及现代创作歌谣《潮汕特产歌》等,展示了潮汕的民间风俗及当地特色小吃,如猪头粽、狮头鹅、芳菜脯、普宁老豆酱、鲜薄壳等。学生演唱这些歌曲会觉得特别有趣。

(三)客家山歌

广东地区最著名的山歌应属客家山歌。“客家山歌具有一般山歌的特点,即音调高扬,声音绵长,以求传得远,让人听得清。”客家山歌真实地表现了客家的民情民俗和客家文化。“客家山歌虽然音调高扬绵长,但不似西北高原山歌那样高亢激越;有点平稳流畅,起伏不大,但不似江南民歌那样秀丽甜美,它既有古朴的遗风,又略带几分忧愁。”

客家山歌《大山之歌》经过广东文艺职业学院教师的改编,将粗犷的男声与柔美的女声相结合,既保留了客家古韵,又融入了现代元素,运用和声以及摇滚音乐的手法,糅合了山歌号子、松口山歌和五句板三种经典山歌,勾起听众童年的回忆:围龙屋下,是母亲等待孩子归家的身影,是无数个夜幕下梅江河的灯影。在排练和表演中,学生们表示歌曲旋律动听,表演起来很有味道,男生的大气和女生的柔美结合在一起,让人感受到客家人民的淳朴与善良。同时,这也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客家传统文化。

《喜事好运滚滚来》是现代人创作的客家山歌,在教学中,教师采用独唱、对唱、重唱等多种形式进行表演,舞台效果良好,展现了当代客家人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

(四)咸水歌

咸水歌是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坦洲镇附近的传统民歌,是当地劳动人民在田间、基围、河堤、树下自娱自乐和谈恋爱时唱的民歌。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至今,咸水歌的地方特色非常浓郁,因地理环境和场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称谓和唱腔唱法。中山咸水歌分为长句咸水歌和短句咸水歌,一般短句居多,多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歌唱。教学中经常运用的咸水歌《海底珍珠容易搵》是最有名的中山咸水歌,这首歌曲调悠长,节奏舒缓又不失活泼,独具地方特色,显示出劳动人民在劳动中获得愉悦的美好心情,用粤语演唱。这首歌改编后取名《幸福水乡》,在实际的演出中,第一段用粤语演唱,第二段用普通话演唱。学生在表演和学习这首歌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劳动人民集体幸福劳作的生活场景。

(五)渔歌

渔歌是广东汕尾地区渔民劳作时所唱的歌。2014 年12 月,汕尾渔歌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渔歌的曲调通常优美活泼,有衬词穿插其中,这些衬词有效地展现了歌曲的地方特色。汕尾渔歌用汕尾当地话演唱,学生魏楚儒是渔歌传承人的后代,她组织同学们一起学唱渔歌《出海》,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地方,虽然不会汕尾话,但是通过学唱渔歌,都喜欢上了渔歌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有的同学因为演唱渔歌而爱上了汕尾的风土人情。通过教学和表演渔歌,一幅幅捕鱼人民的劳动场景展现在舞台上,这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六)地方剧种

戏曲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我国戏曲剧种丰富,各地区都有独特的剧种。

岭南戏曲除粤剧、汉剧外,还有雷剧、白字戏等,这些剧种也给声乐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众所周知,广东、广西地区的粤剧用粤方言演唱,素有“南国红豆”的美誉。粤剧名伶“红线女”的唱腔以甜、脆、润著称,她的代表作品为《卖荔枝》。这首粤剧歌曲也适用于声乐教学。广东文艺职业学院2019级歌舞表演专业学生吕欣虹是广州本地人,她受家庭影响,从小喜欢粤剧,学唱粤剧,能较好地把握粤语中的声、腔,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演唱为粤剧传承贡献一点力量。

雷剧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唱腔以板腔体为主,用雷州话演唱。在教学中,教师选用简单的片段,让学生感受雷剧的特点。学生谭迪平表示,自己很喜欢雷剧,很享受学习雷剧的过程,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喜欢其家乡文化。

(七)瑶族歌曲

岭南地区的瑶族音乐旋律悠长、高亢,由于聚居地为山区,其音乐也具有明显的山歌风格特质,主要通过领唱与小组表演唱的形式进行表演。学生在演唱时,由于没有相关生活经验,从而在歌曲的风格把握上有所欠缺,没有很好地展示歌曲内涵,人物的心理表达也不够准确。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多了解瑶族的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等,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情感,提高舞台表现力。

三、结语

在岭南地区开展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课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各地区学生的特点,挖掘他们所擅长的歌曲,让他们在声乐学习及表演的过程中能充分展现自己家乡的音乐特色。

“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述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理论。回答好这一重大课题,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新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研究探索声乐教学与地方文化有机结合的途径,将优秀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咸水歌渔歌山歌
一曲咸水歌,一方水土情
郭锦生编著《榄核咸水歌》出版
山歌还要妹起头
山歌
广西北海疍家咸水歌的价值及其翻译效益探析
汨罗江渔歌
苗山歌
苗山歌
Song of Salty Water
秋浦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