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A模式下的肺康复训练方案对老年肺癌术后患者的影响
2022-04-28宁妍妍丁倩杨慧
肺癌是起源于气管、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且呈年轻化趋势发展,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
。目前,早期发现、手术切除仍是提高患者生存周期的主要治疗方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L)为临床常用术式,虽能够最大限度保留患者肺功能,但术后患者由于呼吸功能下降、气道分泌物增多、创口疼痛刺激等因素影响,易并发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
。现已证实进行有效的围术期管理能够极大限度的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常规的围术期管理中缺少系统性的肺康复训练,导致干预效果难以达到预期
。而5A模式下的肺康复训练方案包括完整的干预流程和科学化、系统化的肺康复训练内容,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旨在分析5A模式下的肺康复训练对老年肺癌VATSL术后患者围术期指标、肺功能相关参数、癌因性疲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胸外科(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95例老年肺癌VATSL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47例,男30例,女17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7.81±3.04)岁。观察组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61~76岁,平均年龄(68.11±2.8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具有可比性。
图8为最佳参数下制备的雷达外壳压铸件本体试样的XRD图.从图8可以看出, AE44镁合金由三个相组成,分别为α-Mg相、Al2RE相和Al11RE3相,其中Al11RE3相出现的峰最少,表明在组织中其含量较低.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 符合肺癌诊断标准
;均接受VATSL手术治疗;术前意识清醒,未出现肿瘤远端转移;签订书面协议。排除标准:伴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术后有出血倾向;合并肢体功能障碍无法参与训练者;中途退出研究。
以“能法之士”“英雄”为理想人格的法家人格[5]。法家的理想人格是基于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提出的。基于社会现实和人生世相的深刻认识,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重视法、术、势,设计了一套理想型的政治性人格,即“英雄”。法家的理想人格是非常务实的,其理想的“英雄”人格修养的方法有“贵法”“重势”等 ,治世崇拜英雄,乱世呼唤英雄,其理想人格的特征鼓励了人们建功立业的激情。法家人格在古代社会也难能可贵的体现出一种符合现代社会标准的法理观念。其理想人格体现出务实、改革、创新的人格特质,为当代人的人格修养提供了启示。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并发肺炎8例,肺不张5例,胸腔积液4例;观察组并发肺炎1例,肺不张2例,胸腔积液2例;两组患者肺不张、胸腔积液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观察组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4.559 7,
<0.05)。
2.3 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癌因性疲乏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0.001),见表3。
为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推动我国科技资源整合共享与高效利用,打破科技信息滞留和数据垄断格局,“十一五”以来,我国科技部、财政部组织开展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工作,目前科学数据共享领域已经建成。数据开放政策落实中也面临来自科研激励机制、知识产权问题、国家安全、机密和隐私保护、成本问题、个体心理和组织文化问题、技术和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阻碍。
2.2 两组患者肺功能相关参数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FEV1、FEC、FEV1/FEC、P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0.01),见表2。
2 结果
据2018年全球统计数据显示
,肺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在所有恶性肿瘤类型中居首位,且其致病因素至今未完全明确,多认为与吸烟、饮食、遗传、职业暴露等因素有关,严重威胁居民的身体健康。VATSL手术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等优势,但肺癌患者术后仍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
,尤其是老年患者,其本身身体机能较差,加上疾病、手术的刺激,极易出现因并发症导致的住院时间延长、再次入住重症监护室等情况
。因此,积极进行术后肺康复干预在预防、治疗术后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常规围术期管理包括病情监察、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虽有一定作用,但在改善患者肺功能方面效果欠佳
。而5A模式指通过询问、建议、评估、帮助、随访等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不仅包括病情、用药、心理状态、营养水平、身体效能等多方面的评估指导,同时可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系统化的肺康复训练,能够加速肺功能恢复
。
1.4 评估标准 ①围术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②肺功能相关参数:干预前后采用肺功能检测仪 (四川思科达科技有限公司,型号:S980-A)检测两组患者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用力肺活量(FEC)、FEV1/FEC、呼气流量峰值(PEF)。③癌因性疲乏:干预前后采用Piper疲乏修订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水平,量表分值范围0~1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越高。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率。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管理,包括运动指导、用药指导、饮食干预、病情监察等。观察组给予基于5A模式下的肺康复训练方案,具体措施如下。①询问(ask),由医护人员制作调查问卷,在患者入院后指导患者填写或讲述,内容包括病史、吸烟史、治疗史、疾病诊断及其他基本资料。②评估(assess),依据调查问卷得出的结果对患者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吸烟量、睡眠质量、疾病认知水平、用药情况、经济状况等。③建议(advice),依据评估结果给予患者相应建议,包括讲解疾病与手术的相关知识、戒烟、自我状态检查、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定期复诊等。于术后为患者定制肺康复训练方案,并对患者进行指导,内容包括:Ⅰ腹式呼吸训练,嘱患者右手放于胸部,左手放于腹部,用力吸气,自觉腹部已抬升至最高点后屏气2~5 s后缓慢吐气,15~20 min/次,3次/d;Ⅱ缩唇呼吸训练,嘱患者经鼻吸气,后以吹口哨样缩唇缓慢呼气,呼气与吸气时间保持3∶1,15~20 min/次,3次/d;Ⅲ有效咳嗽训练,嘱患者双手交叉放于胸前,连续用力呼气,待患者自觉痰液已积聚于咽喉处用力咳出,此过程中患者家属可空掌叩击患者背部辅助排痰,10 min/次,2次/d。④帮助(assits),建立患者、责任护士、家属的专属沟通渠道,可在微信群或QQ群内定期分享相关知识,同时患者或家属有任何需要帮助的问题均可在群内提出,医护人员看到后会第一时间予以帮助。⑤随访(arrange follow up),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后,每个月以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随访,询问疾病进展、用药情况、训练状态,并嘱患者定期复诊,随访时间为6个月。
3 讨论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术后胸腔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0.001),见表1。
手术治疗是肺癌早期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但患者术后受疼痛、心理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在围术期恢复状态较差,可能导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延长等情况发生,不利于肺功能的恢复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干预后,术后胸腔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FEV1、FEC、FEV1/FEC、P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提示5A模式下的肺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和肺功能相关参数。分析原因在于,5A模式包括询问、评估、建议、帮助、随访五大环节,能够实现患者的个体化管理,有利于信息的接受和反馈,及时对患者做出正确指导,从而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
,减少心理恐慌,积极应对治疗,改善围术期指标。5A模式中的建议环节能够为患者提供科学、系统的肺部康复训练计划,通过规律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肺泡通气量,扩大膈肌在呼吸状态下的活动幅度,减少术后肺部功能丢失,有利于肺部相关参数的恢复
。
肺癌和手术均会对患者造成较强的痛苦感受,因此,患者极易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生理、心理上的疲乏感,导致癌因性疲乏程度较高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干预后,癌因性疲乏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5A模式下的肺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癌因性疲乏水平。分析原因在于,5A模式具有完善的信息处理方式,能够全面评估并充分了解每位患者的情况,不仅能够实时掌握患者生理恢复状态,还可在询问、评估、随访的过程中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及时制定干预方法帮助患者宣泄内心情绪,使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和治疗,从而降低癌因性疲乏水平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5A模式下的肺康复训练能够有效降低肺炎发生率。分析原因在于,肺部康复训练有利于增加患者肺活量,促进肺复张,且能够避免气道分泌物反流,从而降低肺炎发生率
。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肺不张、胸腔积液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与研究样本量选取较少、患者体质等因素有关。
大寻访中,有的企业负责人推迟了出差的航班,为了和我们聊聊天;有的负责人多年没有接受媒体的专访,却同意了我们的录制;有的企业甚至破例休息日启动了生产线,为的是采访得到更好的效果。坚持下去,是对这次活动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肺癌VATSL术后患者,5A模式下的肺康复训练方案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减轻癌因性疲乏水平,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和肺功能相关参数,降低肺炎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血管靶向治疗专家委员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专家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 专 家 共 识(2019 版)[J].中 国 肺 癌 杂 志,2019,22(7):401-412.
[2] 杨慧,陈瑞云,魏立,等.快速康复操对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0,42(6):555-558.
[3] 国欣涛,焦建龙,魏荣伟,等.康复训练对肺癌手术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8,40(4):306-308.
[4]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8 版)[J].中华肿瘤杂志,2018,40(12):935-964.
[5] 周清华,范亚光,王颖,等.中国肺癌低剂量螺旋CT 筛查指南(2018年版)[J].中国肺癌杂志,2018,21(2):67-75.
[6] 苏鹏,温士旺,王明博,等.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83 例原因分析:单手术组连续1 350 例手术总结[J].中国肺癌杂志,2021,24(7):475-482.
[7] 刘金华,王平,刘月.基于放松训练的心理护理对胸腔镜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疼痛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9,41(4):633-636.
[8] 陈霄云,王英芝,陈英.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肺癌胸腔镜手术围术期应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2):360-362.
[9] 武艳妮,王蓉,栾春红,等.急性心肌梗死PCI 术后患者基于5A 模式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J].护理学杂志,2021,36(5):5-9,39.
[10] 丁志丹,王跃斌,方泽民.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疗效[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9,38(4):419-422.
[11] 林亚妹,朱美娟,洪曼,等.基于互联网+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8,39(8):1260-1263.
[12] 陈玉兰,程洪英,张红芳,等.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探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2):97-98,101.
[13] 任跃君.个性化系统护理干预对肺癌病人同步放化疗所致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9,33(13):2315-2318.
[14] 李朵朵,黄俊婷,姚晚侠.癌因性疲乏病人社会支持与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20,34(2):299-302.
[15] 陈文生,王玉龙,李华.康复训练对后循环脑梗死急性期病人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10):1570-1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