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罐疗法联合活血散瘀汤治疗气滞血瘀证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的疗效
2022-04-28孟睿刘纯卉向建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西华县中医院收治的94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1∶1配对原则分为观察组47例、对照组47例,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27~62岁,平均年龄(44.64±8.32)岁,病程0.5~3年,平均病程(1.57±0.52)年;观察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28~62岁,平均年龄(45.31±8.25)岁,病程0.5~4年,平均病程(1.71±0.57)年。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
>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伦理批准文号:EC-20220117-1013)。
高等职业院校的护理教育已成为我国护理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显著特点是强调“实用”与“临床能力”,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护理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而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教师长期在学校从事专职教学工作,存在临床经验不足、实践能力欠缺的情况。因此,出现了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有研究表明,教师进行临床实践可有效地解决学校理论教学与临床脱节的问题[1]。
货币政策会影响企业家信心,改变企业家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期,引起投资决策的变动。[19]假设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对于投资过度的企业,信心指数增长表明企业家看好未来经济,其对未来资金紧缺的担忧也会相应减弱,加之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了企业的融资约束,因此企业会优先选择进一步增加投资,这样更容易加剧投资过度。而对于投资不足的企业,面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较低的融资约束、较好的经济预期,企业自然会选择提高投资来缓解因投资不足造成的经营压力。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斑块状银屑病相关诊断标准
:属中医气滞血瘀证,主症为皮损肥厚,表面覆有银白色鳞屑,鳞屑较厚且干燥;次症:舌质暗红或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近期未服用免疫制剂类或激素类药物;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存在皮损部位感染;存在认知功能、精神障碍;对本研究所用治疗方式不耐受;存在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病变;存在其他皮肤疾病;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分娩不足1年、妊娠期或备孕期女性;依从性较差,无法配合完成本研究。
1.3 方法
相同发酵工艺条件下称取不同质量的蔗糖和葡萄糖添加到苹果汁发酵液中,添加量分别为0%、2%、4%、8%、16%,20 ℃进行恒温发酵,结束后蒸馏取样测定苹果白兰地中异丁醇、异戊醇及苯乙醇含量。
1.3.1 对照组 给予活血散瘀汤,药方组成:桃仁10 g,鸡血藤30 g,香附10 g,丹参20 g,三棱10 g,鬼箭羽20 g,红花10 g,莪术10 g。1剂/d,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治疗1个月。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PASI评分比较 治疗1个月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PA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甲皱襞微循环形态变化比较 治疗1个月后两组甲皱襞微循环形态变化流态、袢管形态、袢周状态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
<0.05),见表3。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80.85%(
<0.05),见表1。
目前,虽然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已逐渐运用到建筑电气工程中,但新型能源仍处于投入使用的摸索阶段,以致新型能源在其使用性能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多缺陷,而智能化建筑的主要能耗就是电气能耗。相关统计证明,建筑耗能在我国的整体能耗中,占据相对较大的比重,而电气能耗位居首位。因为我国近几年才时兴智能化建筑的相关节能技术,实践经验严重不足,且仍未有规范的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标准,以致建筑电气节能在其运行中存在很多不足,耗能量也相对较大。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下降>90%为基本治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PASI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下降60%~90%为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ASI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下降20%~59%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PASI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下降<20%为无效。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1.5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疗效。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PASI评分,其中中医证候积分包括皮损颜色、瘙痒、皮肤甲错、舌质等证候,无症状计0分,轻度计2分,中度计4分,重度计6分,分值越高表示证候越严重;PASI评分包括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皮损面积根据上肢、头、躯干及下肢面积计分0~6分,严重程度根据浸润、红斑及鳞屑计分0~4分,根据《银屑病PASI评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总评分,分值越高表示皮损面积及程度越严重。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用甲襞微循环综合定量评价法评估对比两组甲皱襞微循环形态变化。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血液流变学,抽取两组5 mL空腹静脉血,15~25 ℃室温中静置20 min后,检测两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纤维蛋白、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
由于我国现阶段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用到的施工设备均为大型综合施工设备,因此,在施工设备的维护与检修过程中,如果施工设备存在管理不善的问题,很容易使设备受损,不仅影响施工效率,增加工程的成本,减少工程的经济收益。
1.3.2 观察组 给予针罐疗法联合活血散瘀汤,针罐疗法包括火针疗法、走罐疗法。火针疗法:指导患者取俯卧位或仰卧位,暴露皮损皮肤,常规消毒,以皮损基底部及中央取穴,左手持火针,右手持酒精灯,靠近施针部位,火针置于酒精灯中焰加热,待火针发白垂直快速刺入皮损,快速出针,3~4次/s,针刺自皮损外缘向中心进行,按照皮损状况决定施针深浅,施针间距:0.5~1.0 cm,以局部皮肤潮红、针点均匀为度。走罐疗法:将酒精棉球点燃,用镊子将棉球放入倒置中医专用火罐绕内口一圈,将火罐吸附于皮损部位,并快速拉动至皮损外缘,借力拔下,反复操作30~35次,火罐每5次更换,罐内采用无菌纱布擦拭。活血散瘀汤剂量用法同对照组。1次/周,连续治疗1个月。
2.4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比较 治疗1个月后两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纤维蛋白、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0.05),见表4。
3 讨论
斑块状银屑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认为其发病主要与感染、遗传、免疫功能等因素相关,引发红斑、瘙痒、银白色鳞屑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引发浸润、关节疼痛等,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现阶段,临床对于斑块状银屑病尚缺乏有效根除的治疗方法,因此近年中医应用于斑块状银屑病治疗成为临床研究重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研究显示,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多伴有甲皱襞微循环障碍,存在出血、袢周渗出等症状
。同时血液流变状态改变,大量聚集红细胞,导致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上升,血液黏度增加,影响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皮损局部血流循环,加剧鳞屑、瘙痒、红斑等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甲皱襞微循环形态变化流态、袢管形态、袢周状态积分及血液流变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纤维蛋白、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均低于对照组(
<0.05)。可见针罐疗法联合活血散瘀汤治疗有利于甲皱襞微循环及血液循环改善,对气滞血瘀证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病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针罐疗法可针对性作用于皮损局部,改善病变部位血液流变状态及营养代谢
。针罐疗法、活血散瘀汤应用于斑块状银屑病内外兼治,有利于缓解鳞屑、红斑、管袢畸形等症状,促进病情恢复
。
综上所述,针罐疗法联合活血散瘀汤治疗气滞血瘀证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皮损症状,促进甲皱襞微循环及血液循环改善。
[1] 郭智玮,晋红中.银屑病伴瘙痒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0,53(12):1029-1032.
[2] 赵煜,方萧辉,王龙君,等.中医外治法治疗斑块型银屑 病 的 研 究 进 展[J].医 学 综 述,2020,26(12):2406-2410.
[3] 秦岭,陈亚峰,秦万章.斑块状银屑病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21,20(3):307-309.
[4] 潘国清.活血逐瘀汤联合阿维A 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29):125-128.
[5]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4 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011-1012.
[6] 王苹,唐燕.银屑病PASI 评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5):179-182.
[8] 徐爽,丁杨峰,易雪梅,等.中药熏洗联合走罐法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18(1):23-25.
[9] 陈加全.蒙药五味甘露汤药浴结合活血散瘀汤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效果[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1,27(5):29-30.
[10] 王瑞平,强燕,李欣,等.银屑病辩证论治临床研究的中药用药规律及疗效评价分析[J].世界临床药物,2021,42(2):119-126.
[11] 苏银妹.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火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2019.
[12] 吴明明,张春燕,肖晶.斑块型银屑病走罐疗法的操作与作用机制探讨[J].中国民间疗法,2019,27(10):3-5.
[13] 王芳,李曼,杜娟,等.甲皱襞毛细血管镜在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中的应用[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1,35(7):825-830.
[14] 廉凤霞,高如宏,文美林,等.针罐药联合疗法对斑块状银屑病血瘀证甲皱襞微循环影响的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21,40(8):129-130.
[15] 张莹,李星子,于波,等.刺络拔罐治疗斑块型银屑病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21,20(4):380-382.
[16] 王家昌.散瘀消银汤综合疗法治疗重度斑块状银屑病临床效果及复发率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21,13(26):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