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利窍针法联合语言训练在痉挛型脑瘫合并发育迟缓患儿中的应用
2022-04-28臧银平寇雪莲李贝贝闫喜连
脑瘫(cerbral palsy,CP)为一种由非进行性脑损伤及发育缺陷所引起临床综合征,多表现为姿势异常、中枢性运动障碍等,其中以痉挛型CP最为常见,可占脑瘫总类型的60%左右,常伴有语言障碍、惊厥、智力低下等异常行为,严重影响患儿正常发育成长
。目前,临床治疗痉挛型CP多以言语治疗、物理治疗等康复训练方法为主,具有安全、简便、经济等优点
。近年来,中医尝试将针刺疗法应用于CP患儿,取得了满意成果
。中医认为,痉挛型CP属“胎怯”“五迟”“胎弱”等范畴,其主要病机为“筋脉不荣,髓海不充”,语言发育迟缓属“口软”“语迟”范畴,多由邪气袭心,致心之阴阳失衡,而心又开窍于舌,故心气受邪,则舌窍无主,日久发为“语迟”,故可行通关利窍针法以开窍填精、调阴阳之功
。本研究采用通关利窍针法联合个体化语言训练治疗痉挛型CP合并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在22-75岁,平均年龄为(37.21±1.25)岁;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在23-76岁,平均年龄为(37.26±1.24)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统计学无意义(P>0.05)。纳入标准:依据WHO中关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标准[2],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精神疾病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柘城中医院72例痉挛型CP合并语言发育迟缓患儿,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11±0.86)岁;病程0.7~4年,平均病程(2.36±0.79)年。观察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1~5.5岁,平均年龄(2.98±0.91)岁;病程0.5~5年,平均病程(2.43±0.82)年;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
>0.05)。
在最年轻的时候,她还不至于这么悲观,也许一只猫只有感到一点苍凉才能体会出生活的味道。恍惚间,她回忆起,七年前,她还是一副毛发光洁,体态窈窕的娇媚模样,那时,她爱上了一只素不相识的公猫。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实用中医儿科学》中肾虚髓枯辨证标准
;均符合《发育与行为儿科学》中语言发育迟缓诊断标准
;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肝、心、肾系统严重器质性病变者;伴有严重癫痫或近期内(<3个月)有癫痫发作史;伴有视听功能严重障碍者;由脑膜炎、脑水肿等其他因素所致语言功能障碍者;无法耐受针法治疗者。
1.3 方法
2.3 两组患儿脑血流灌注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VP、P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治疗后,观察组VP高于对照组,PI低于对照组(
<0.05),见表3。
2.2 两组患儿GMFM、MDI、S-S法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GMFM、MDI、S-S法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评分、MDI指数、S-S法均高于对照组(
<0.05),见表2。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0.05),见表1。
1.5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②采用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GMFM)、智力发育指数(MDI)、S-S法分别评估两组粗大运动功能神经、智力发育水平、语言发育水平。GMFM评分:共88项内容,每项评分均为0~3分,评分越高,表示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越好;MDI指数:优秀(>120分)、中上(110~120分)、中等智力(90~109分)、中下(80~89分)、临界状态(70~79分)、智力缺陷(≤69分);S-S法:分值越高,表示患儿语言发育水平越好。③比较两组患儿脑血流灌注指标,采用头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仪(型号:SPECT)检测两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P)、血流阻力指数(PI)。④采用改良Ashworth 痉挛评定量表评分(Ashworth评分) 评估两组上肢及下肢肌张力痉挛程度:肢体无痉挛、无肌张力增高(0分),肌张力轻度增高(1分),肌张力明显增高(2分),上下肢受累部分被动活动困难且肌张力严重增高(3分),上下肢受累部分僵直、无法屈伸(4分)。
1.4 疗效评估标准 采用S-S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S-S法)评估两组临床疗效
。基本治愈:患儿语言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S-S法水平达阶段5以上;显效:患儿语言功能显著提高,S-S法水平至少提升2个阶段;有效:患儿语言功能明显改善,S-S法水平提升1个阶段;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基本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观察组 上述基础上采用通关利窍针法治疗。选取百会、内关、三阴交、人中、廉泉、地仓、语言1~3区、智三针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针法,不留针,连续针刺5 d后,停止行针2 d;其中下肢瘫者配以环跳、足三里、解溪等穴;上肢瘫者配以曲池、合谷等穴;持续治疗3个月。
2 结果
㉔扬·阿斯曼:《关于文化记忆理论》,金寿福译,载陈新、彭刚主编《文化记忆与历史主义》,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8页。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德与刑的关系上有一条清晰的思想脉络:从周公的“明德慎罚论”,到商鞅的“以刑去刑论”,到董仲舒的“德主刑辅论”,再到朱熹的“明刑弼教论”。周公的“明德慎罚论”认为德与刑是对立的,刑罚要少用、慎用,否则有损德政;商鞅的“以刑去刑论”认为德与刑是统一的,重刑可以抑制犯罪、威慑不法,是真正的德政;董仲舒的“德主刑辅论”认为德与刑是相辅相成的,两者都是君主治国的手段,但前者是首要的、优先的、值得提倡的,后者是次要的、居后的、不应彰显的;朱熹的“明刑弼教论”认为德与刑是高度统一的,没有主次、先后之分,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治国虽应德政、教化为本,但刑罚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1.3.1 对照组 采用个体化语言训练治疗。选择患儿个人较为感兴趣的视频、音频、图片进行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训练,凭借模型或食物图片的感官刺激,引导患儿发出单词音节,通过手势符号训练及室内游戏模式训练增强患儿日常交流能力;隔日训练1次,30 min/次,持续训练3个月。
2.4 两组患儿Ashworth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上肢、下肢Ashworth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肢、下肢Ashwort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0.001),见表4。
3 讨论
CP为儿科常见病之一,具有发病机制复杂、致残率高等特点,近年来,其在世界范围内患病率均呈逐年增长趋势,为小儿致残主要原因之一。相关文献报道,有70%~75%的CP患儿伴有不同程度语言障碍,其中语言发育迟缓约占50%,若未给予及时有效治疗,可造成患儿终身语言障碍
。个体化语言训练为临床治疗痉挛型CP患儿常用训练方式之一,主要通过语言模拟训练、行为训练等方式,有效提升患儿语言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一步改善其临床症状。但单一功能训练疗效存在一定局限性。
以云服务需求企业的期望为参照点,依据式(2)~式(5)将云服务需求企业给出的偏好信息转化为相对于参照点的收益或损失,构建云服务需求企业的损益矩阵
综上所述,通关利窍针法联合个体化语言训练治疗痉挛型CP合并语言发育迟缓患儿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患儿脑血流灌注、肢体痉挛改善,增强其粗大神经运动功能、语言功能,提升其智力水平,进一步缓解其临床症状。
[1] 吴德萍,段军,崔珍珍,等.基于悬吊运动系统的骨盆稳定性训练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5):533-538.
[2] 张文瑞,何百祥,廉海平,等.多模式电生理监测在痉挛型脑瘫患者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的应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42(3):353-358.
[3] 张杰,徐意涵,林思渝,等.痉挛型脑瘫患者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前后的三维步态特征分析[J].医用生物力学,2021,36(5):712-717.
[4] 张莉莉,刘一苇,叶常州,等.悬吊运动训练结合家庭姿势管理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1,43(10):927-929.
[5] 伍红星,林阳,李振华.低频双侧交替经颅刺激联合CIMT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对其核心控制能力、精细功能及MBP 水平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1,27(21):3401-3404.
[6] 熊华春,陈精慧,王军,等.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J].郑州 大 学 学 报(医 学 版),2021,56(3):370-375.
[7] 王少锋,童光磊,张庆庆,等.悬吊技术结合针刺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1,29(11):1261-1264.
[8] 李素珍,杨忠秀,李新剑,等.督脉经穴针刺法联合神经发育学康复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19):3410-3412.
[9] 刘红星,牛国辉,崔博,等.补肾健脑针法联合运动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者精细运动功能及血清NGF、BDNF 水平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21,40(11):1358-1362.
[10] 蔡霞英,林敏,肖玲,等.中医针刺结合补肾健脾汤治疗小儿脑瘫(痉挛型)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2):400-402.
[11] 张奇文,朱锦善.实用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85-87.
[12] 金星明,静进.发育与行为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61-62.
[13] 应艳红,鲜丹,袁飒,等.S-S 检测法与Gesell 量表在儿童语言发育评估中的一致性[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9,17(4):291-293.
[14] 戴燕琼,唐亮,张敏,等.体外反搏联合言语训练治疗脑性瘫痪并语言发育迟缓的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19(13):67-69,79.
[15] 岳玲,王静,白冰,等.脑瘫患儿血清NSE 水平与MDI,PDI,Gesell 量表评分的相关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20):139-143.
[16] 梁显荣,曹建国,吴凌云,等.中医辨证分型联合振动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5):670-673.
[17] 王琼,潘星星.电针、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痉挛程度及运动能力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8):1374-1377.
[18] 曾杰,赵亚林,徐林,等.基于“五迟五硬”探讨益肾健脾调肝法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思路[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10):5071-5073.
[19] 唐颖,张素娟,赵蕊,等.通关利窍针刺法联合丁螺环酮片治疗复发性抑郁障碍伴轻度认知障碍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21,40(1):26-31.
[20] 陈栋,鲍超,原萌谦,等.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瘫儿童认知功能及氨基酸代谢的影响[J]. 中国针灸,2021,41(10):1095-1102.
[21] 孙定炯,张光彩,雷贝贝,等.通关利窍针法联合口腔功能训练对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失语症程度及语言功能恢复的干预作用[J].陕西中医,2020,41(10):1474-1477.
[22] 刘敏乐,梅诗雪,杨灵狄,等.通关利窍针法联合语言训练治疗小儿脑瘫合并语言障碍54 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20,16(6):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