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汤剂与中成药分别联合西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Meta分析对比

2022-04-28王艺霏汪顺胡大维丁原全唐迪丁愉

中国疗养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汤剂中西中成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所引起的肺部炎症,该病毒于2019年在人体中首次被发现,是截至目前人类可被感染的第七种冠状病毒

。在该病毒传播肆虐的情况下,我国中医药在抗疫过程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中给出了较为详细的治疗方案,方案中给出的主要药物治疗手段可分为西药治疗和中药治疗

,临床上较少单独使用中药对新冠肺炎进行治疗,而多采用中西药联用的方式。研究表明,中西药联用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提高疗效,但关于中药是否能显著降低西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

。本文在大量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寻找规律,将中药汤剂(以下简称“汤剂”)联合西药与中成药联合西药分别进行统计和分析,旨在找出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为新冠肺炎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的收集

1.1 选取标准 研究对象: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诊断标准的新冠肺炎患者;研究类型: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以下简称“RCT试验”),将患者随机分为中西结合组和西药组;干预措施:中西结合组用汤剂或中成药联合西药的方法治疗新冠肺炎;对照措施:西药组单独使用与中西结合组相同的西药治疗新冠肺炎;结局指标为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排除综述性文献;非临床研究类型文献;回顾性的试验;处方统计;未给出不良反应结果的文献;西药组及中西结合组除标准护理、西药治疗及中西联合用药治疗外,还合并其他治疗手段的试验;中西结合组有患者同时服用了汤剂和中成药的试验;仅对新冠肺炎某一症状进行治疗的研究;服药前后自身对照试验;文献明确表示分组为非随机的试验(假随机分组的试验未纳入排除标准,但纳入文献质量分析)。

1.2 检索策略 根据Cochrane干预措施系统评价手册(以下简称“Cochrane 手册”)的PICO原则[P:participants(研究对象);I:interventions(干预措施);C:comparisons(对照措施);O:outcomes(结局)]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一版至第八版)》中推荐的治疗方案,结合临床上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用药习惯设置检索词,具体设置如下:中文文献检索的数据库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检索题目中包含“新型冠状病毒OR新型冠状肺炎OR新冠病毒OR新冠肺炎OR COVID-19 OR NCP OR 2019-nCoV”,并且摘要中包含“中药OR中医OR中西药OR中西医OR汤剂OR汤药OR中成药OR清肺排毒汤OR藿香正气OR金花清感颗粒OR连花清瘟OR疏风解毒OR防风通圣OR金银花OR醒脑静注射液OR生脉注射液OR痰热清注射液OR血必净注射液OR热毒宁注射液OR参附注射液OR参麦注射液OR加味桑菊饮OR化湿败毒方”,并且摘要中包含“西药OR西医常规治疗OR抗病毒药物ORα- 干扰素OR洛匹那韦OR利巴韦林OR利托那韦OR阿比多尔OR奥司他韦OR磷酸氯喹”,并且摘要中包含“ADR OR不良反应OR安全性”的所有文献。检索时间:CNKI及万方数据库的检索时间为2021年10月21日,维普数据库的检索时间为2021年10月24日。

漂移物体初始位置改变时物体漂移轨迹预测结果及物体漂移终点概率分布见图3,流速下降20%时物体漂移轨迹预测结果及物体漂移终点概率分布见图4。

英文文献检索的数据库为PubMed。检索题目中包含NCP OR COVID-19 OR 2019-nCoV OR SARS-CoV-2 OR Novel coronavirus OR Coronavirus disease,并且摘要中包含Chinese medicine OR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OR TCMOR decoction OR herbal medicine OR herbal drug OR plant drug OR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OR Chinese patent drugs OR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并且摘要中包含Western medicine,并且摘要中包含ADR OR adverse drug reaction OR safety的所有文献,检索时间为2021年11月08日。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从纳入研究的文献中提取以下信息:第一作者、发表年份、样本量、年龄、干预措施及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所有数据库的检索、文献的筛选以及信息的提取均由两名研究员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和标准进行,如存在分歧,则与第三人讨论后共同决定。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纳入汤剂与西药对比研究的655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中西结合组331例,西药组324例;纳入中成药与西药对比研究的927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中西结合组500例,西药组427例。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特征,见表1。

1.5 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所有统计分析均在软件Review Manager 5.4中进行。分析效应值采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并利用

值和

进行异质性的判断。当

>0.05且

<50%时,即认为各研究之间具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当

<0.05且

>50%时,即认为各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并运用敏感性分析方法推测异质性来源。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大于10篇文献的研究进行漏斗图的绘制与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按照既定的检索策略共检索到文献498篇,其中包括中文文献483篇,英文文献15篇。剔除重复,并通过阅读标题、摘要或者全文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获得17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共1 58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0篇文献应用的中药为汤剂,共涉及655例患者;7篇文献中所用的中药为中成药,共涉及927例患者。

1.4 文献质量评价 采用“Cochrane 手册”中推荐使用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偏倚风险的评估,并利用软件Review Manager 5.4绘制偏倚风险条形图和偏倚风险总结图。评估内容主要包括7个条目:随机序列生成(Random sequence generation);分配序列隐藏(Allocation concealment);对研究者/受试者的盲法(Blinding of participants and personnel);对结局盲法的评估(Blinding of outcome assessment);结局数据的完整性(Incomplete outcome data);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Selective reporting);其他偏倚来源(Other bias)。

2.3.1 汤剂联合西药治疗新冠肺炎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共有10篇文献,具体信息,见表2。通过软件Review Manager 5.4生成偏倚风险条形图,见图1,偏倚风险总结图,见图2。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汤剂在治疗新冠肺炎时对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的分析 中西结合组(汤剂)与西药组比较异质性检验显示异质性低(

=0.06,

=46%),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西结合组(汤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西药组[

=0.49(0.35,0.69),

<0.000 1],见图5。

2.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本文为首次分析汤剂与中成药分别联合西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为众多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提供解释思路,为降低新冠肺炎治疗风险提供探索方向。

云英岩化:主要发育在脉的边部,呈连续或不连续之带状或发育在脉内而呈巢状,可分为二个阶段:早阶段云英岩化,含黄玉、电气石、交代第一阶段钠长石,而被第三阶段钠长石所交代,白云母呈不规则状,石英他形粒状;晚阶段云英岩化,多呈脉状产出,白云母呈长片状,石英呈柱状,晚于第二阶段钠长石化。

目前,中国已进入新时代社会转型发展期,“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成为新时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向度。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之中,中国社会取得了惊人的历史性进步。然而,在近几年深化改革发展的同时,也萌发出越来越多的社会不安事件,其中,在城镇化进程中因征地拆迁引发的“钉子户抗争”即是近几年最严重的冲突事件之一。

2.4.2 中成药在治疗新冠肺炎时对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的分析 中西结合组(中成药)与西药组比较异质性检验显示异质性低(

=0.13,

=47%),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西结合组(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 于 西 药 组[

=2.16(1.11,4.20),

=0.02],见图6。

2.5 发表偏倚 由于中成药与西药联合治疗新冠肺炎的研究仅有7篇,因此未进行漏斗图分析。对汤剂与西药联合治疗新冠肺炎的10篇研究进行漏斗图分析,表现为漏斗图不对称,提示纳入研究文献存在偏倚。进行敏感性分析后发现文献“兰俊2020”为偏倚来源,原因为在此文献中中西结合组和西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分别为46.51%和47.62%)。将其剔除后,漏斗图对称性良好,见图7。

3 讨论

2.3.2 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新冠肺炎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共有7篇文献,具体信息见表3。通过软件Review Manager 5.4生成偏倚风险条形图,见图3,偏倚风险总结图,见图4。

西医治疗新冠肺炎以抗病毒为主,同时人体会产生不良反应。对纳入研究中仅应用西药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前五位分别为恶心呕吐纳差(16例)、肝功能损害或异常(13例)、皮肤瘙痒(9例)、腹痛腹泻(9例)和食欲下降(7例),可见不良反应多与消化功能及皮肤反应有关。中医认为消化功能归属“脾”,肺为脾之母,脾为肺之子,宣肺可助脾升清降浊、运脾除湿,降肺可降胃通腑,健脾可生津固表

,如清肺排毒汤中的白术、柴胡均有健脾助运之功效,又如祛湿排毒扶正方和化湿败毒方中的厚朴既可降肺,又可助通导大肠,和降胃气;《素问·痿论》中曰“肺主身之皮毛”,临床上可从肺入手治疗皮肤病,通过宣肺养阴润燥治疗皮肤瘙痒症

。因此联合中药治疗新冠肺炎在理论上可以减少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从系统药理学角度出发,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征,不同的活性成分靶向不同的靶点,多种药材还会产生协同互补效应,与人体的复杂体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从微观到宏观的复合系统

质量标准的制定应考虑日常检验的经济适用性,不能一味地求全、求新。目前,有些标准过于复杂,应研究方法简化标准,如一测多评、一标多测方法。标准起草完成后,应征求企业意见,既要注重保证药品安全性与检测方法的专属性和灵敏度相结合,还要注意环保,尽量不使用毒性较大的试剂,并进行耐用性考察,提高标准的经济和实用性、避繁就简、绿色检验。

探究汤剂与西药联用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原因:从临床应用角度出发,汤剂属于辨证论治,对于症状较为复杂的个体,汤剂配伍灵活

,讲究一人一方,针对性强,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4) according to assembly requirement, the profile joint should be at the standard position of the truss.

分析中成药与西药联用使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的原因:①观察发现中成药与西药联用治疗新冠肺炎中,西药组的腹痛腹泻发生例数仅为2例,而对应的中西结合组为24例,对此结果影响最大的一篇文献(段璨2020)

中指出,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金花清感颗粒通过泻下之功使邪从肠道而去,因而引起腹泻,这可能是减轻体内病毒感染与肺脏炎症的一种途径

。如果将此文献剔除,对剩余6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西药组和中西结合组(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71),说明从这6篇文献来看,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的方式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没有显著影响。②中成药大多是传统的经方和验方经工业化生产而来,药材配比固定

,对比汤剂灵活性低,可能导致由于个体耐受差异而发生不良反应。③通过观察发现,在西药组和中西结合组(中成药)的对比中,西药组本身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可能导致结果的代表性不强。④由于距离新冠病毒首次被发现未满两年,加之我国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视,患者数量有限,因此此类研究样本量较少,可能导致研究结果不够全面。

老陈又说和我喝酒,我说一会还有事,要出门。老陈说,那我们改天再喝。我已领教过老陈的酒量,他那酒量,就是再加上一个我,也喝不过他的。老陈回到家,开了录音机,又听他的京剧了。那天,我确实有事。一个朋友说他淘到了一个宝贝,叫我过去看看。从朋友那里回来,已是晚上。让我想不到的是,老陈真的出事了。

本文不足之处:首先,汤剂和中成药的分组比较未在同批受试者中进行,为得到更可靠的结果,未来可考虑扩展分为三组进行研究,即西药组、汤剂-西药组和中成药-西药组。其次,由于样本量的限制,该Meta分析所得结果具有局限性,需要更多高质量的RCT进行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基于现有文献报道,在中西药联合治疗新冠肺炎疗效显著的基础上,为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建议优先使用汤剂与西药联合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治疗。

[1] 颜长建,杨寿慧,袁小亮.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和受体的 研 究 进 展[J].赣 南 医 学 院 学 报,2020,40(3):229-233.

[2] 杨安辉,刘宇灵,林龙飞,等.清热解毒类中药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1,39(1):181-186.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J].中国医药,2020,15(10):1494-1499.

[4] 兰俊,樊恭春,孟龙.祛湿排毒扶正方治疗寒湿郁肺证和疫毒闭肺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探讨[J].中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0,27(3):262-266.

[5] 刘凡.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42 例疗效观察[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学院管理创新成果汇编(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学院,2020:92-98.

[6] 刘安平,王伟,廖军委,等.加味桑菊饮治疗风热犯肺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22):2395-2399.

[7] 刘永江.西医联合化湿败毒方治疗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8):1152-1153.

[8] 平祥华,徐海龄,付东方,等.加味玉屏风散联合西药治疗COVID-19 的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149-151.

[9] 廖国荣.自拟中药汤剂在新型冠状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 国际感染杂志:电子版,2020,9(2):353.

[10] 廖国荣.自拟汤药在新型冠状肺炎患者中的预防效果及对死亡率的影响研究[J].国际感染杂志:电子版,2020,9(2):349.

[11] 张锦博,张修成.中药汤剂在新型冠状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J].保健文汇,2021,22(2):154-155.

[12] 李亚冬,张文静.新冠肺炎中西医治疗方案临床效果评价[J].光明中医,2020,35(9):1273-1275.

[13] 王月,陈立,郑玲,等.清肺排毒汤联合常规治疗对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J]. 中成药,2021,43 (3):656-659.

[14] 余平,李叶子,万少兵,等.连花清瘟颗粒联合阿比多尔治疗轻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学杂志,2020,55(12):1042-1045.

[15] 傅晓霞,林路平,谭行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37 例临床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20,31(5):600-604.

[16] 孙仕奇,陈飞飞,尹成伟,等.六神丸联合常规治疗对COVID-19 患 者 的 临 床 疗 效[J].中 成 药,2021,43(8):2277-2280.

[17] 张又莉,雷亮,徐勇,等.金银花口服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80 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药业,2020,29(9):23-26.

[18] 段璨,夏文广,郑婵娟,等.金花清感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方案治疗轻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20,61(17):1473-1477.

[19] 肖琦,蒋茵婕,吴思思,等.中药疏风解毒胶囊联合阿比多尔治疗轻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价值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20,29(5):756-758.

[20] 陈超武,李晓良,刘亚峰,等.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研究,2021,13(1):1-4.

[21] 张光奇.浅论脾肺关系与脾肺同治[J].中医杂志,2002,43(4):316.

[22] 闵长州.肺主皮毛理论临证运用举隅[J].新中医,1999,31(4):48.

[23] 孙颖,李丰,李燕.系统药理学(V):在中药作用机制解析上的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21,38(1):86-94.

[24] 张静晓.基于化学信息学方法的中药作用机理模拟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5.

[26] 洁瑾.选择汤药还是中成药[J].老年教育(长者家园),2020(1):57.

[26] 刘成海,王宇.温病学理论指导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刍议[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0,54(3):5-8.

猜你喜欢

汤剂中西中成药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伤寒论》对于现代中药汤剂制作的启示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影響中西的波希戰爭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味其道”与“理其道”(一)——中西诗与思比较谈片
溶石汤剂治疗胆结石46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