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戴玉强:不断向远方前行

2022-04-28郑雪

音乐世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歌剧

郑雪

〔关键词〕戴玉强;中国三大男高音;歌剧

2021年12月14日晚,“戴玉強、魏松、张英席——中国三大男高音音乐会”在成都城市音乐厅开唱。戴玉强、魏松、张英席,三位歌唱家一登台,便迎来潮水般的掌声与热烈欢呼。在随后的演出中,歌唱家每一次登场、每一首歌甚至在歌曲演唱中,现场观众的掌声都不曾停下,音乐厅内自始至终都人气沸扬……

作为第27届“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的重头戏,“戴玉强、魏松、张英席——中国三大男高音音乐会”由指挥家高嵩执棒成都交响乐团。其实此前应是戴玉强、魏松、莫华伦,后来因新冠疫情影响莫华伦被隔离,换成张英席。三位歌唱家从红歌唱到民歌,从极具代表性的中外名曲唱到西方歌剧的经典唱段。秉持着好听、好看、好玩的原则,他们的台风稳健,同时,也不失轻松幽默。

大气磅礴的《红旗颂》拉开音乐会的序幕。“我爱你,中国,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当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醇厚的歌声响起时,迅速点燃冬日蓉城的热情,紧随其后的是在歌剧界享有盛名的魏松、张英席,他们联袂合唱《我爱你,中国》。一曲完毕,成都城市音乐厅内掌声雷动。成立于2011年的“中国三大男高音”文化品牌,由戴玉强、莫华伦、魏松三人组成。这三位歌唱家在这十年里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目的的演出走遍了国内外很多城市。随后,三位歌唱家依次演绎了《小嘴巴》《请你别忘了我》《这不可能》《两地曲》《祖国,慈祥的母亲》《再见吧,妈妈》等中外经典歌曲,展现了他们在选曲上的宽广视野。而《重归苏莲托》《桑塔露琪亚》《负心人》《登山缆车》等国外名曲联唱时,三人将高超的演唱技巧展示得淋漓尽致。尤其是那首来自意大利的经典《重归苏莲托》响起时,从他们流畅、圆润、极具穿透力的嗓音中,从那在大调和小调之间不断交替的流畅旋律中,现场观众仿佛感受到了阳光的炫目、大海的波涛起伏。

在交响乐版《成都》的真情流露之后,三大男高音为现场观众演唱了《不忘初心》《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唱支山歌给党听》《北京颂歌》等曲目。三位男高音歌唱家的唱功非常了得,歌声甜美柔润,中低音区流畅舒展,高音区刚劲奔放而畅达华美。为了让艺术走近大众,他们的演出风格兼具严肃认真与诙谐幽默,在歌曲联唱时,三人时不时搭肩、做表情,仿佛三个老朋友在进行闲暇娱乐时的合唱,可谓“好听、好看、好玩”。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场三大男高音音乐会将莫华伦换成张英席,但是张英席与戴玉强、魏松的配合也很是默契,这得益于三人多年以来舞台上积累的丰富经验,让他们在互动时显得非常从容。伴随着《在那遥远的地方》《凤阳花鼓》《达坂城的姑娘》《三次到你家》《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5首中国民歌联唱,现场气氛达到高潮,历时一个半小时的音乐会在观众不息的掌声中进入尾声。在众人热烈欢呼下,三位歌唱家三次返场,《今夜无人入睡》《我的太阳》让人意犹未尽,《我和我的祖国》更是引发全场观众大合唱,激情澎湃的歌声点燃了这个难忘的夜晚。现场观众非常激动,坦言不仅能接受高水平歌唱技巧的洗礼,更能从歌者的一个动作或一个眼神中,感受到那份真挚的情感,这是在屏幕之前享受不到的沉浸感和氛围感,也是剧院所能带给大家的珍贵的艺术。

这场音乐会增加了很多表演形式,让听众走进剧场之后,既能享受经典音乐的美和内涵,也能感觉到轻松愉快。

音乐会结束后笔者与戴玉强先生有了短暂的交流。戴玉强带着北方男人自信、外向的性格,在采访现场,总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让我们走近戴玉强,去真正了解这个极具魅力的北方男人。

坎坷学艺路,心系远方

艺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它造就了很多艺术家,这些艺术家也不断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刷新着艺术的高度。这就是戴玉强,一位非常和善的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自己坦言,在追寻音乐这条路上,他走的路是曲折向前的,兜兜转转吃过的苦头绝非只言片语可以描述。当他沉陷在命运的洼地时,也平庸过、混沌过。可是当他一旦确立自己的理想时,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奋进,再也没有停下攀登的脚步。

没有人生来就能随随便便成功,对于那些出身寒门的子弟而言,通往成功的路上荆棘遍地。如果他们不为自己披上足够坚硬的铠甲,手中没有锋锐的利剑,又如何能够披荆斩棘?戴玉强出生在河北文安县的一个偏僻小村落里,他的父母是与土地为伴的农民,家中还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整个家庭勉强维持温饱。对于戴玉强而言,父母送给他最大的礼物或许就是天赋。父亲天生一个大嗓门,尤其擅长京剧和民歌。戴玉强的音乐天赋在很小的时候就体现出来了,他能够很快记住收音机里播放的歌曲,一两遍就能哼唱出稚嫩但动听的歌声。高中毕业后,他本想按着兴趣报考一所音乐学院,但他的音乐之梦却被父亲亲手斩断。那时候流行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从小懂事的戴玉强,为了不给家里增添经济负担,也为了毕业后更好分配工作,就在北京一个煤矿学校学习土木工程。毕业后,戴玉强被分配到山西太原的一个矿区。尽管上班了,可久而久之,童年时期的梦想在夜深人静之时,不断浮现在戴玉强脑海中。他还是没有放弃对音乐的热爱,天天到哪儿都捧着一个录音机,跟着学唱歌。好在努力没有白费,1984年,他顺利考入山西省歌舞剧院。进入单位后,他得到机会前往北京深造,但必须自己出钱负担一切花销。这时,他的父母早已年迈,哥哥姐姐也各自成家,戴玉强只得靠自己。为了挣学费和生活费,在北京他利用课余时间,干着各种兼职,当过保安,甚至去工地上搬过砖、裁过玻璃……就这样,戴玉强在半工半读的状态下毕了业。可回到歌舞剧院,他却坐起了冷板凳,一年到头都没什么演出。眼看自己学的东西没有用武之地,戴玉强选择了离开“铁饭碗”歌舞剧院,直接跑去北京寻梦。当时,刚到北京的戴玉强借住在同学家的一间阁楼里,天天晚上热得睡不着。不过他也能忍,睡不着的时候就对着月亮练练歌。为了能在北京活下去,他又重新拾起了老本行,回到建筑工地上干活。在当时,只要是能赚钱的活,他都干过,被蚊子咬一腿包是常事。为了省钱买磁带、听音乐会,戴玉强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一米八二的大个子男生时常饿得头昏眼花,站都站不稳。但经历的苦难是值得的。来到北京几年后的戴玉强,终于考上了总政歌剧团,北漂生涯算是暂时结束。

进了总政歌剧团,大家注意到了戴玉强的音乐才华。世界著名的男高音帕瓦罗蒂更是将他收为徒弟,系统地为他授课,戴玉强从此走向自己的时代,先后在英国、瑞士、比利时、意大利等多国歌剧院进行巡演。

如果音乐梦想真如一场豪赌,显然戴玉强是最后的赢家。在这场博弈中,戴玉强用了两个字道出了自己取胜的关键:坚持。“我曾唱过一首歌《心的舞台》,歌词仿佛在写我。‘当坚持成为唯一选择,我的命运被星光恩泽’。”

是的,当坚持成为唯一的选择,命运的星光必定会照亮前行的路。当谈到是否曾有过放弃的念头时,戴玉强笑了笑,“因为骨子里带着农民的干劲儿,让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如果没有这股劲儿,我或许坚持不到今天。”

曾经无数个夜晚,戴玉强拿着一本又一本厚厚的意大利文歌剧台词本背诵。刚学唱时,正值炎热的夏季,戴玉强家里没装空调,他就泡一大杯浓茶,光着膀子,摆一盒火柴。唱完一遍抽出一根火柴,直到把火柴盒抽空。戴玉强从未以是中国人就有发音不准、背不下来为理由而放弃。

正因为这些经历造就了如今的戴玉强,把生活的趣味带到歌剧中,让歌声饱含丰富的内涵及艺术魅力。

戴玉强每次演出,都以最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呈现给观众。他的嗓音刚劲奔放而畅达华美,气息从容,强弱自如,分句完美;舞台表演潇洒大方,气质典雅,温柔多情又不失阳刚之美。

坚持所想,终有“诗与远方”

优秀的艺术家之所以成就斐然,所仰仗的不仅是天赋,还有勤奋。歌唱家戴玉强的成功,靠的便是数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努力。戴玉强说,为了准备本次“中国三高”世界巡演的成都场演唱会,他与另外两位歌唱家已开始分头排练,“昨天上午我练了三个小时”。

“你得吃得下苦,下得了功夫。”对于歌者,特别是年轻的歌剧演员,一本一本的外国歌剧、中国歌剧都得靠努力、靠背。这个东西是基础,是底蕴。每当提到如何学习这个问题时,戴玉强总是能提出通俗易懂且实践性极强的方法。要想唱好歌剧,教材上的每一首歌、每一个音符都要严丝合缝地唱准确。作为爱好者,听别人唱,自己再唱,这就是初级阶段。要想站在舞台上像歌唱家们一样唱,必须得看谱子唱,按照谱面来唱,而不是按照听的印象唱。看上去这个比较简单,但是要下很多功夫。当谈到如何坚持时,戴玉强引用了一句老话: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歌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相当于音乐金字塔的塔尖,它是与舞台工业文明共生的。戴玉强更提到,歌剧演员是用时间“堆出来的”,“一个年轻人想要真正成为歌剧演员,没有十几二十年功夫是出不来的,并不是十几岁的孩子靠包装和颜值,唱一两首歌就能当艺术家的。所以我总告诉学生们,要耐得住寂寞,因为你面临的也是世界的文化瑰宝”。

戴玉强总能在人生低谷找到属于自己的态度,坚持总会有回报。这也是他一路走来属于自己的“幸运符”。

走向教育舞台,不忘远方

从舞台到教学,戴玉强有太多心得可以传授给后辈。目前,他担任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教授、九艺门董事长、“戴你唱歌”创始人、爱乐男声合唱团艺术总监、聂耳音乐学院院长、“中国三高”组合商演推广运作人。几乎每件事都需要他亲力亲为,尤其是接手不久的爱乐男声合唱团和上任院長不到一年的聂耳音乐学院。戴玉强笑称,自己最主要的工作是到处去“刷脸”,用自己的影响力谈演出项目、筹钱办教育,这在最近几年尤其艰难。

但再多困难,都影响不了戴玉强对于音乐事业的坚守。戴玉强认为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歌唱家,每个人都有权力歌唱。如果没有音乐那是愧对生命。

在了解戴玉强的过程中,有场活动让笔者记忆深刻。当时是在给某音乐学院附小的学生上课,他以多种有趣的方式和大家行礼,台下学生被这样的开场气氛感染,掌声欢呼声响彻全场,从见大师的紧张之情变成了与大师心与心沟通的亲切感,这样极具感染力的开场,源于戴玉强对孩子们接受习惯的准确把握。近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普及青少年音乐素养教育。在讲座开始之前,戴玉强还饶有兴趣地参观了艺术中心,并就艺术教育的相关问题和艺术中心主任蔡颖沟通、交流。戴玉强认为,理想的音乐教育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是“打开智慧的钥匙”,会为孩子开启表现力、想象力、鉴赏力和辨别力。他引用《礼记》中的“听千曲而后晓声”来鼓励孩子们从经典学起,多听、多看、多感受,不断提升自己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在一对一指导环节中,戴玉强针对歌唱中的乐感节奏、情感表达等内容进行了细腻的现场教学和示范。在听同学演唱的《天山小古丽》后,戴玉强用俏皮的新疆舞引领孩子进入演唱的氛围之中,经过指点,小学员的演唱立刻变得轻快有活力,她说:“感觉身体放松了,歌唱得也更舒服了!”另一名同学演唱的《我爱你,中国》得到了戴老师幽默的夸赞“不是很好、不是一般好,是非常好”,他用“打肚子”的方式,轻松解决了最让孩子发愁的“气从哪里来”的问题,场上场下大家都积极尝试,激发了唱响《我爱你,中国》的勇气。

戴玉强对孩子一句一句细心指点,并从生理的角度,指导孩子在变声期应该如何演唱、如何保护自己的声音。在他的带动下,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更准确的节奏、乐感和发声方式。戴玉强轻松诙谐的指点,让难以理解的音乐理论变得有趣、可实用。也让在场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提升了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对家长最为关心的“究竟如何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的问题,戴玉强只说了一句话:“让音乐在孩子的耳朵里扎根。”他觉得在孩子幼年时期,更多地带他在音乐世界中徜徉,去体会艺术之美、体会文化之智慧,并将这样好的习惯坚持一生。戴玉强的课堂是一个风趣幽默、又极具艺术性、开创性的欢乐课堂,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感受到来自艺术的智慧启迪。

在戴玉强的课堂上,学生们总能在诙谐幽默、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度过,不过每堂课都是干货满满。

对于“共鸣”,戴玉强也有自己的见解,平时有头腔共鸣、胸腔共鸣、鼻腔共鸣,通常在说话的音域更多的是口腔共鸣,那么唱歌低音部分,胸腔和喉腔都是有发声共鸣的,当唱到高音的时候就好像往上走,从头上出来的声音,很多声乐理论都是分三个声区,比如说中低声区、换声区,还有高音区。

共鸣在于声音在空间中形成共振,声带产生的“基音”也就是最原始的声音是非常小的,然后进入到人体各个腔体形成共振再传出。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就是因为声音传出前带有的腔体共鸣比例不同,所以有些人声音很粗,有些人声音很细。就好像一把吉他,琴箱的作用在于放大琴弦的声音,也就是吉他的“共鸣腔”,那我们是否能改变琴箱的大小?答案是不能的。想改变音调高低,以及力度,都要靠手指的按压拨动琴弦来完成。人发声其实也是一样的,每个人的共鸣腔都是固定的大小,难道说一个小朋友的腔体大小最终可以通过训练,练成帕瓦罗蒂的腔体?这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可以理解成,歌唱者最终能控制的是气息的比例声带的闭合状态,而共鸣可以理解成是“附带的”,也是一种结果。

所以包括我们做出很多表情、动作,例如抬牙关,松下巴,抬笑肌等等,也不是说寻找共鸣,可以理解成为了让声音更通畅、更放松,因为确实相应的动作可以让对应的共鸣空间打得更开,声音经过时可以有更好的共振和传带。所以很多歌手在演唱时,一些表情是为了声音能更好地表达。肌肉放松后,声带有良好的闭合以及震动,这样再配合一个放松的共鸣空间,产生的就是科学的优质的声音。想要真正走入音乐的世界,就要充分调动感官,全身心地沉浸音乐,复刻记忆中的场景。旋律越动听,场景越清晰,情绪共鸣越强烈。

在戴玉强的观念中,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一部分,每个孩子都应该受到优质的音乐教育,不管未来从事什么行业,学习音乐,学习艺术,对于形象思维的开发、想象力和创作力的提升、待人接物能力的加强都会有所帮助。在学生接受了普遍的艺术教育之后,艺术天赋突出的孩子可以选择进一步接受专业艺术教育进行深造。

如今,戴玉强已经扎根音乐教育事业多年。看着年轻人一点点成长进步,他打心眼儿里高兴,“如果你需要我,我一定拉你一把,你上来,我给你舞台,你比我强你往前站。如果说这叫胸怀,那就是我戴玉强的胸怀。”

猜你喜欢

歌剧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关中国歌剧策划、创排之思考
不灭的希望 永恒的信念——歌剧《徐福》一席谈
自媒体时代歌剧评论的机遇与挑战——以歌剧微信公众平台为例
普契尼歌剧的戏剧性分析与解读
歌剧
童话歌剧
童话歌剧
当代中国歌剧人的责任和使命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