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彝族田坝方言音乐的音乐特性及传承探究

2022-04-28李燕青

音乐世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彝族

〔关键词〕彝族;婚嫁歌;田坝方言音乐

彝族是中国具有古老文化和悠远历史的民族之一,是古羌人在长期发展中与中国西南地区土著部落不断融合形成的民族,其内部支系分布广,以方言和服飾来区别各支系族群。彝族主要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其中不乏许多有价值的文献,而彝族的民族特征在中国古老的民族中显得尤为突出。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彝族人口数约为871万人,分布于四川、云南和贵州等地。

彝族的民族文化不仅从方言和服饰上有所体现,在音乐方面尤为突出。音乐是具有民族性的,从中国的56个民族到世界各个国家的民族,不同民族风俗信仰影响着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音乐也是具有地域性的,从各民族分散到各个地区后产生的变化来看,同一民族也会产生许多分支,从而使得其在服饰方言等方面也有巨大的变化,彝族的音乐文化中也出现了较为特殊的彝族田坝方言音乐。彝族歌曲分为叙事歌曲类和山歌类,彝族叙事歌大都属于风俗性或者有仪式的民歌,如及笄、婚嫁、祭祀、丧葬等重要场合出现的仪式音乐。而山歌又分为山野情歌和即兴山歌,有趣的是从前彝族男女间的姻缘大多是通过山歌互道情愫而促成的。由此可见在彝族文化发展中,音乐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一、彝族音乐的曲调风格

彝族音乐的曲调风格在社会人文环境等因素影响中呈现多样化,比如有些歌曲本身有固定歌词,文本呈现较多,但是唱出的曲调不长,旋律高低起伏相对固定,呈模式化特征,虽然便于传播但是风格较为单一;而有些歌曲没有固定歌词,以演唱者视具体情况即兴发挥,这种类型的歌曲偏向于娱乐,一般不用于严肃正式的场合,但是具有实用性,并且不同的演唱者在唱腔和气息运用上也会有不同的发挥,比如肺活量强的人可以将歌曲中的部分音调延长来抒发当时的情感,此种歌曲风格虽然因人而异,却能凸显民族特色。

二、甘洛县婚嫁歌曲的音乐特性

甘洛县地处四川省凉山州北部,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历史文化厚重,民族文化绚丽多彩,遂又称为“小凉山”。甘洛县彝族田坝方言区约有10万人,在其音乐中,婚嫁歌流传广泛,特点尤为突出,根据婚礼仪式的进程来演唱不同的歌曲,比如新郎家和新娘家举办婚宴时,主家人会在酒桌上唱《迎宾歌》招呼在座的客人,唱腔独具,其曲调一般为七声调式,一般以SoLa或SoRe开头,演唱歌词内容非常规范,以传承的格言为主,相对固定,如:“在座的各位亲朋好友,我们居住在南方和北方的好友都高兴地相聚了,居住在东方和西方的好友也都高兴地相聚了……”演唱为两人轮唱或一问一答的形式,在彝族歌曲中旋律多以级进和跳进相结合,由于彝族民歌多为口口相传,所以无固定时值、节拍,节奏较自由,为了便于观察和学习,以谱例1为例,此句第一个音符由演唱者根据自身嗓音条件把握音符时值。

歌词大意:

嗯啊咿,我们从北方来到南方相聚;

嗯啊咿,我们从东方来到西方相聚;

嗯啊咿,我们从四方相聚到一起来;

嗯啊咿,我们高兴地相聚在一起;

嗯啊咿,各位坐在火塘四周的亲朋好友啊!

背景:这是一首迎客词,描写质朴的彝族人

民在新婚酒宴开桌前对来出礼的各方宾客的热情欢迎。

《迎宾歌》是一首在婚嫁歌中较为普遍的歌曲,歌曲曲调欢快,彝族人民在诸多场合皆可口诵传唱,演唱时人们围着火塘、手拿“杆杆酒”的酒杆,或都高举酒杯,边喝边唱,表达了彝族人民在参加婚宴等时内心质朴而欢乐的心情,此歌曲中的彝语歌词内容也多为祝福之语。

哭嫁歌曲是在新娘出嫁前一天晚上,亲朋好友一起围聚在火塘边,披着披毡用音乐诉说父母与儿女间的情感。比较著名的曲目有《妈妈的女儿》《阿依阿支》和《惹达》等,由于哭嫁歌的旋律大多相似,所以主要通过歌词大意以及配合演唱者沉重的语调来渲染出悲伤的氛围。《惹达》是新娘即将出嫁时所唱的歌曲,也是哭嫁歌的典型代表,相比其他哭嫁歌本首歌曲更能表现出父母对女儿极为不舍的离别之情。“惹达”意为“留住、拉住和舍不得”。歌词的内容将父母养育女儿的不易和对女儿的不舍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如其中两句歌词大意为:“抱着你的衣衫袖口不知烂了多少层才将你养大”“辛苦养大却即将出嫁”等。《惹达》在甘洛县的田坝方言音乐版本中,节奏悠长而富于歌唱性的拖腔音调和如同中国传统说唱音乐一般的叙述性音乐交错运用,从而呈现出时而娓娓道来,时而激情昂扬的旋律。如谱例2所示:

歌词大意:

留住啊!一定要留住,

留住啊!父母含辛茹苦养育你长大,留住啊!

留住啊!父母衣摆袖子拼成背带养育你,辛苦啊!

留住啊!父母在你还不会吃食物时嚼烂喂你,辛苦啊!

留住啊!在你还不会喝水时父母渡给你喝,辛苦啊!

留住啊!在你还不会坐的时候,让你骑在脖颈上,辛苦啊!

留住啊!在你蹒跚学步的时候,父母紧紧地跟在身后跑,辛苦啊!

背景:在新娘即将被新郎接走时,父母、兄弟、姊妹舍不得让新娘走,但又不得不走,所以唱“留住啊!留住啊!”来表达心中的不舍之情。

彝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流变中生活习性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将大自然的声音通过不同的变换模仿运用到本民族音乐唱腔中,从而在演唱曲目中所使用装饰音也丰富多样,包括单倚音、多倚音、滑音等,并且演唱时常采用单字多音的旋律,以及多处使用附点、十六分节奏,使旋律紧凑。歌曲较多部分音区较窄,旋律平稳。如谱例2所示,整段每句第二个音符开始演唱时就加入了倚音,充分体现了演唱者触景生情时难过的心情。

彝族婚嫁歌中不少歌曲的内容除了表达对儿女不舍的思念,也反映了从前彝族妇女在父系氏族中的低下地位。哭嫁歌中所表现的哭诉、悲泣等情绪也随着社会历史变迁逐渐与婚礼习规相融,成为礼仪与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随着一代代妇女的口传心授,以及刳精鉥心的演唱,从而将婚嫁歌的内容、情感不断丰富逐渐成熟。

三、彝族田坝方言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甘洛县彝族田坝方言音乐是其彝族文化发展历程的代表,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年轻人对现代音乐的喜爱程度逐渐增强至主要地位,这是限制彝族田坝方言音乐的发展和传承间接原因之一。其二是即使现代互联网时代发展迅速,但是在凉山州的部分偏远地区所流传的彝族音乐文化也大多无法得到很好的记载和保存,加之乡村音乐教师资源匮乏,也使田坝方言音乐的传承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传承与发展文化就是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提出合理的传承方案时,将其与田坝方言音乐文化保护政策相结合,进行适当参考,从而达到促进发展的目的,所以音乐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相关领域学者的研究探讨。中西方音乐文化相互碰撞作为文化发展的积极因素,在产生许多新兴音乐的同时,也间接引起我国对传统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视,使当代年轻人能够领会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彝族田坝方言音乐经过长期流传演变具备了较高的文化价值,应该通过现代信息多元化的特点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保护和传承,使人们能够从多方面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①杜定然、谭春艳:《浅谈彝族音乐构成架构》,《音乐时空》,2018年,第10期,第21-22页。

②蔡晓静:《彝族音乐的类型与文化艺术特征》,《当代音乐》,2018年,第8期,第2页。

③高丽:《浅析云南彝族民歌的音乐形态特征》,《电影评介》,2009年,第15期,第2页。

④阿牛曲哈莫:《四川凉山彝族乡土音乐歌曲的现状及传承》,《黄河之声》,2018年,第19期,第2页。

⑤苏翔:《云、贵、川彝族“哭嫁歌”比较研究》,《民族音乐》,2017年,第4期,第12-14页。

作者简介

李燕青,成都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彝族
彝族美神故里 生态山水画廊
四川彝族传统民间长诗鸟瞰
中共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党校:加快发展,努力开创新局面
从“达体舞”浅谈彝族舞蹈时代发展
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楚雄 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
温浩东 彝族传统服饰的守护者
十只金鸡(彝族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