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用药规律及配伍特点

2022-04-28张思琪游运舸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8期
关键词:用药规律

张思琪 游运舸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用药规律及配伍特点,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与方向。 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纳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医临床研究文献,收集文献的处方用药,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2010—2020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核心用药及组方规律。 结果 中医治疗HpAG以清热燥湿、清热解毒为主,兼以益气健脾、行气止痛等的用药规律,以及燥湿祛邪、辛开苦降、攻补兼施的配伍特点。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用药规律;配伍特点

[中图分类号] R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2)08-0118-05

Analysis of medication rules and compati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associated gastritis ba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platform

ZHANG Siqi1   YOU Yunge2

1.Graduate School,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410208, China; 2.Department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Changde Firs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de 41509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dication rules and compati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ing Helicobacter pylori-associated gastritis and provide a basis and direction for clinical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associated gastritis. Methods The 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CNKI) was searched to include the clinical research litera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Helicobacter pylori-associated gastritis. The prescription medication of the literature was collected. The core medication and prescription rules of Helicobacter pylori-associated gastritis from 2010 to 2020 were analyzed b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platform (V2.5). Results The treatment of HpAG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s mainly based on clearing heat and drying dampness, clearing heat and detoxification, and the medication rules of tonifying qi and invigorating spleen, promoting qi and relieving pain, as well as the compati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dryness and dampness eliminating pathogenic factors, Xinkai Kujiang, attacking and tonifying.

[Key words] Helicobacter pylori-associated gastrit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platform; Medication rule; Compatibility characteristics

幽門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螺旋状革兰阴性微需氧菌,易粘附在幽门附近的胃窦部及胃体部的黏膜上。《幽门螺杆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识报告》[1]认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elicobacter pylori associated gastritis)简称HpAG,是Hp感染的基础病变,作为一独立的疾病,Hp相关性胃炎可进展为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癌以及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等严重疾病[2-3]。目前Hp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我国感染率约为50%[4],《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提出,HpAG作为一种感染性疾病,Hp阳性患者均有必要治疗[5]。HpAG的首选治疗方案目前为标准四联用药根除幽门螺杆菌,该治疗方案存在副作用及副反应较大、抗生素不规范使用、菌群耐药性增高、复发率升高等问题,因此需要寻找疗效更好、更具优势的新治疗方案[6]。诸多研究表明很多中药有抑菌作用,中药方剂在治疗HpAG方面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目前已成为胃肠道疾病研究的热点之一[7]。本研究对2010—2020年间的所有中医药治疗HpAG的文献进行数据挖掘,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整理分析其用药及配伍特点,为临床治疗HpAG提供思路与启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文献检索式

数据来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所有相关文献。检索方式:高级检索,要求尽量达到检索全覆盖,选取主题并模糊检索词。检索词:“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OR“HpAG”OR“Hp相关性胃炎”。文献检索时间: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

1.2 文献纳入标准

中医药治疗HpAG相关文献须符合以下标准:①参考2017年《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5],符合其中Hp感染的诊断标准,并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8](2017版),符合慢性胃炎诊断标准;②以成年人为观察对象;③明确使用中药方剂治疗HpAG;④临床疗效观察类研究;⑤中药方剂中的药物有明确的名称及具体的剂量;⑥重复发表或发表文章内容极为相似的文章,可保留发表时间最新以及发表期刊较权威的文章。

1.3 排除标准

①文献采用的诊断标准不符合国内外指南的通用标准和(或)疗效评价标准不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中关于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②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或中医外治法联合中药治疗的研究;③综述类、动物实验类、硕博士论文等研究;④文献来源不明;⑤方药严重缺失者或制成粉剂、成药者;⑥14岁以下儿童为观察对象者。

1.4 数据库的建立及规范化处理

1.4.1 建立数据库   整理文献方剂数据、创建Excel表格,打开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临床采集系统”模式,完善及创建病人信息,将整理好的方剂中的所有药物及剂量逐个录入,将疾病名称统称为“慢性胃炎”,以此建立“慢性胃炎”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1.4.2 筛选结果与中药录入规范  根据上述文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根据筛选标准,将检索的1035篇文献筛选出符合标准的58篇期刊文献,将文献中不同证型所用方剂分别整理后共得出109个处方。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0](2020年版)中的中药名称,对文献中方剂的中药名称进行统一规范,以规范后的名称统一进行数据錄入,如清半夏、法半夏均计作半夏;炒白术、生白术统计作白术;元胡计作延胡索;金铃子计作川楝子;乌贼骨计作海螵蛸;炙甘草、甘草均统计作甘草等。

1.5 分析软件

运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发提供的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进行分析。

1.6 数据录入与核对

将规范化处理后的药物及其剂量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中。采用双人负责制,进行数据核对,以保证录入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1.7 统计学方法

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自带的“数据分析系统”功能,进行用药“频次统计”“四气”“五味”“归经”分析,设置合适的“支持度”和“置信度”进行组方规律分析,设置合适的“相关度”和“惩罚度”从而发现新组方。按照频次高低进行排序,将结果收集录入于Excel表格。

1.8 数据分析统计方案

①在统计报表系统中提出数据源,将数据录入为西医病名为“慢性胃炎”,在“西医疾病名称”项中输入“慢性胃炎”,提取出其中的全部方剂。选择“基本信息统计”,点击“药物频次”分析,得到所有药物的用药频次,导出结果,并按照频次高低依次排序。依次进行“四气”、“五味”、“归经”的统计,导出至Excel表格,从高至低进行排序。②数据分析系统中,进行“频次统计”,得到96味中药的总使用频次,导出至Excel表格。③“组方规律”分析:选择合适的“支持度个数(表示在所有方剂中药物同时出现的次数)”及“置信度”,将“支持度个数”设置为28,“置信度”设为0.9,把药物组合出现的频次结果导出至文件,从高至低排序。④“用药模式”和“规则分析”:设置支持度个数为28,置信度为0.9,分析出检索出的所得组合的用药规律,以出现频度高低进行排序,并导出网格展示图。⑤“新方分析”:设置合适的相关度与惩罚度,使用系统自带的聚类分析功能,进行聚类分析,根据需要选择具体数量的药物组合,选择“提取组合”按钮,得到新组方,将结果导出至Excel表格中,并导出网格展示图,展示药物不同组合之间的关系。

2 结果

2.1 用药频次分析

对数据库的109个方剂进行“频次统计”,共得到96种中药,频次从高到低进行依次排序,总结出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药物。见表1。

2.2四气五味归经统计

在“频数统计”的基础上,对方剂中的每一味药物进行四气、五味、归经的统计,结果见封三图3~4。“四气频数统计”中,使用最多的是温性药,其次是寒性药,依次占比为42%、36%,其余依次为平性药、热性药,极少用凉性药;“五味频数统计”中,使用最多的是苦味药,其次为辛味药,依次占比为41%、28%,后其次依次为甘味药、酸味药、涩味药、咸味药;“归经频数统计”中,最多的归经是脾经,其次为胃经,其余依次为肺经、心经、肝经、大肠经、胆经、肾经、小肠经、三焦经、心包经、膀胱经。

2.3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打开数据分析系统,进行组方规律分析,设定合适的自选“支持度”为28,置信度为0.9,表示该药物组合同时出现的频数≥28,出现的概率≥0.9时的配伍规律,进行“用药模式”分析得到药物组合21个(包含11味中药),将分析出的药物组合出现的频次从高到低进行排列。见表2。前5位的药物组合分别是“黄连-蒲公英”、“黄芩-黄连”、“半夏-黄连”、“黄连-甘草”、“蒲公英-甘草”。药物组合可看出,出现频度最高的药物组合是“黄连-蒲公英”,出现频度56次。在此“支持度”及“置信度”条件下的药物组合关联规则。见表3。药物组合关联规则中,当半夏、蒲公英同时出现时,出现黄连的概率为100%;当半夏、甘草同时出现时,出现黄连的概率为96.9697%;当有黄芩时,出现黄连的概率为94.6429%;当有半夏时,出现黄连的概率为94.0000%。

2.4 基于熵聚类的组方规律分析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算法[11]进行药物核心组合分析,在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5时,演化出3~4味药核心药物组合16组。见表4。在核心组合提取的基础上,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潜在新处方8个。见表5。并将新处方药物关联关系用网络展示。见图1。

3 讨论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是指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黏膜炎症,目前在我国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长期的Hp感染可导致患者的胃黏膜发生萎缩和肠化[12]。其发病机制为幽门螺杆菌进入消化道后借助其鞭毛结构穿过黏液层到达上皮表面,通过粘附素粘附在上皮细胞上,通过不断繁殖,产生大量氨,从而逐渐侵害、破坏消化道黏膜、皱襞,导致胃及十二指肠的病变。

在中医学中,“HpAG”并无明确的中医病名,但可根据症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脾系病的“胃痛”“痞满”“呕吐”“嘈杂”等范畴。目前认为HpAG多以脾胃内伤、脾失健运为本病发病的根本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滞,脾失健运,胃失和降等脏腑功能失调,内生湿热,阻滞中焦而发病。覃洁梅[13]总结其师蓝青强教授临床经验认为,脾胃虚弱是本病的发病基础。王永宁[14]认为,HpAG以实邪侵袭脾胃多见,其病机主要为湿热、气滞,或兼有气虚、阴虚。

本文通过收集CNKI中的中药治疗HpAG相关文献,筛选出中药治疗HpAG的处方共109个,对中药处方进行用药频次、用药规则、用药模式的数据分析,并进一步进行数据挖掘,得到治疗HpAG的新处方。通过“用药频次”分析,从高到低排序,前10位中药依次为黄连、蒲公英、甘草、黄芩、半夏、白术、党参、厚朴、延胡索、白芍,由此可知,治疗HpAG的药物多以清热燥湿、清热解毒、健脾益气、行气止痛为主,攻补兼施,以祛邪为主,兼以健脾和胃、调理气机。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组合前10位依次为黄连-蒲公英、黄芩-黄连、半夏-黄连、黄连-甘草、蒲公英-甘草、黄连-党参、黄连-厚朴、蒲公英-白术、黄连-白术、延胡索-黄连,以清热燥湿、清热解毒、益气健脾之药物为主,充分验证了HpAG以脾胃湿热为主,或有伤及气机、津液的病机。用药配伍攻补兼施,防止大剂量峻猛攻伐药物,耗伤脾胃之气阴;上述药物药性以温性、寒性为主,配伍合理,不因过寒而伤阳气,过温燥而损阴液;而其五味中以辛味、苦味药为主,体现“辛开苦降”的中药用法,辛苦组合,疏通气机、宣发肃降,调整体内阴阳之平衡。归经统计符合本病以“脾胃”为病变部位的特点。

现代药理学分析发现,很多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有较显著的抗Hp作用[15-16]。有明显抑菌作用的单味中药有黄连、黄芩、大黄、黄柏、地丁、玫瑰花、土茯苓、山楂、高良姜,中度抑菌效果的中藥有乌梅、苍术、苦参,低度抑菌的中药有陈皮、延胡索、马鞭草、虎杖、玄参、桂枝、柴胡[17]。而张彧等[18]通过网格药理学研究发现,“半夏-黄连-黄芩”中的部分化学成分对Hp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本研究发现,中医治疗HpAG的用药规律主要以清热燥湿、清热解毒为主,兼以益气健脾、行气止痛等,配伍特点为燥湿祛邪、辛开苦降、攻补兼施,并提出治疗HpAG的8个新处方,可将结果运用于临床进行验证考究,以期为中药治疗HpAG的组方用药规律提供线索和启示。

[参考文献]

[1]   Sugano K,Tack J,Kuipers EJ,et al. Kyoto global con- sensus report on Helicobacter pylori gastritis[J].Gut,2015,64(9):1353-1367.

[2]   Graham DY. Helicobacter pylori update:Gastric cancer,reliable therapy,and possible benefits[J].Gastroenterology,2015,148(4):719-731.

[3]   Malfertheiner P,Megraud F,O′Morain CA,et al. Mana- 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The maastricht V/Florence consensus report[J].Gut,2017,66(1):6-30.

[4]   Nagy P,Johansson S,Molloy-Bland M. Systematic review of time trends in the preva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China and the USA[J].Gut Pathog,2016,8:8.

[5]   刘文忠,谢勇,陆红,等.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中华内科杂志,2017,56(7):532-545.

[6]   奚肇宏,夏军权,滑永志.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研究进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4):429-432.

[7]   李娜.刍议胃苏颗粒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及应用价值[J].中外医疗,2016,(28):107-108.

[8]   房静远,杜奕奇,刘文忠,等.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J].胃肠病学,2017,22(11):670-687.

[9]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10]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11]  郑升鹏,陈文嘉,庄逸洋,等.基于数据挖掘的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疗心系病证用药规律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11):2653-2655.

[12]  蔡奇志,蒋承霖.幽门螺杆菌家庭聚集现象与家庭成员共治的关系研究[J].临床荟萃,2013,28(12):4.

[13]  覃洁梅.蓝青强教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经验[J].广西中医药,2010,33(2):37-38.

[14]  王永宁.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中医证侯学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

[15]  张晓殷,李克强.清幽汤辨证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168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5):113.

[16]  谢静芳,金小晶.中药复方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J].河南中医,2013,33(4):543-545.

[17]  王建平,彭孝纬.单味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的动物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0,19(4):345-347.

[18]  张彧,吴东升,徐寅,等.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半夏-黄芩-黄连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作用机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20,32(4):592-599.

(收稿日期:2021-11-18)

猜你喜欢

用药规律
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有效中药复方用药规律研究
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赵炳南治疗皮肤病用药规律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慢性心力衰竭气血瘀证用药规律分析
中药复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用药规律分析
基于数据挖掘的龙华医院风湿科治疗干燥综合征用药规律与特色分析
中医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辨证及用药规律分析
中药局部外敷治疗肝癌疼痛的用药规律研究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用药规律浅析
张仲景治疗津液代谢障碍类疾病的用药规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