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证据,助推校本课程评估与优化

2022-04-28时俊

教育家 2022年16期
关键词:证据校本课程体系

时俊

校本课程是21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随着新一轮改革向纵深推进,校本课程已成为学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评估、优化校本课程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呼唤。上海师范大学康城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康城实验”)基于多元证据,在评估与优化学校的校本课程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校本课程目标,以提质为靶向。自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来,校本课程就成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学校要提高校本课程质量”,意味着对校本课程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课程因其自身特点,不可能充分考虑各地、各校实际,更无法照顾不同学生的认知背景与学习特点,因而很难在学法指导与策略教学方面提供针对性意见。而校本课程作为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有机组成与必要补充,对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康城实验努力追求校本课程从“有”到“优”的转变,结合学校培养目标进行整体规划,在学校新的五年(2019—2024年)发展规划中丰富办学目标与价值追求,提出通过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实施,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要,进而培养出符合个性特点、兴趣广泛的学生。

评估与优化,保证校本课程育人功能。严格把好校本課程质量关,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而这离不开合理、有效的评估。凭借主观经验与直观感受开展的评估显然不能反映校本课程实施的真实情况,更不利于提出适切的优化措施,采取有效的监测与评估必不可少。为此,学校开展基于文献、数据等证据支撑的评估,通过多元证据诊断校本课程症结、优化校本课程体系、打造优质课程资源,力图最大程度地发挥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多元证据,评估与优化的助推器。校本课程的评估与优化,依赖于可操作、有依据的系统,需要客观且具体的对象、数据及事实。学校的校本课程拥有专家指导、智库资源支持以及规范的上级督导,在专项制度、专门经费的保障下开展。评估实践中,学校采取问卷、访谈等方式,寻求多维度的证据和数据;优化实践中,依据评估实践后获得的证据,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加以改进——

首先,校本课程的评估实践。学生维度,主要获取学生对拓展内容的普遍需求及个性化愿望,如对学校已开设校本课程的兴趣,对校本课程的满意度等;教师维度,主要获取教师信念、教学设计、课程实施等方面的信息,包括教师对既有校本课程的看法和感受、对校本课程优化的思考等;学校维度,主要获取课程方案、学风教风等方面的信息,如特色校本课程资源的提供情况。

其次,校本课程的优化实践。宏观层面,依据学校办学理念与发展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整合国家课程和自主课程。例如,对“足球”“陶艺”等相对成熟的校本课程进行经验总结,形成一些典型案例,为校本课程图谱的形成与优化提供现实依据。中观层面,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诉求,整合、重组原课程类群,形成序列性课程体系,并提炼出具有特色的教学案例,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范式。微观层面,依据教师专业提升需求,对单门课程的教学加以改进,包括课程实施路径、教师的课程研发与实施能力等,让不同层次教师得到相应发展。

康城实验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探索基于多元证据的校本课程评估与优化实践,既保障了本校校本课程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也为同类学校校本课程的评估与优化提供了经验与借鉴。

【本文系上海市闵行区区级重点课题《基于多元证据的校本课程评估与优化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QZ2019149),参与课题人员:刘南希、徐天衡、戴彧、李云晶、孟慧姣等。】

责任编辑:王梓霖

严格把好校本课程质量关,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而这离不开合理、有效的评估。

猜你喜欢

证据校本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手上的证据
家庭暴力证据搜集指南
手上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