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自我效能感,培养成长型思维

2022-04-28汪永海侯季阳

教育家 2022年16期
关键词:成长型唾液效能

汪永海 侯季阳

一般情况下,犯错误的学生会选择逃避,或者自怨自艾。这个时候,教师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一视同仁,真诚对待学生,多表扬、少批评、不惩罚,赢得学生的信赖。只有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科学家巴甫洛夫说,实验上的失败可能成为发现的开端。所以,教师还要让学生从错误中得到成长,在完成探究实验“唾液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中,学生发现有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唾液、淀粉糊和少量的碘液后,变成了淡紫色,而不是课本上所说的没有变色,还有的试管底部变成了蓝色,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实验成功的小组进行交流,分析实验步骤和试剂用量等原因,找到失败的原因。再让该组学生重复实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有的继续加热,有的增加唾液量,有的进行搅拌,纠正了实验过程中的错误,最终达到了实验的预期效果。在此过程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又树立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下一次遇到实验失败时,学生们就会自主寻求解决办法,去实现想要的结果,而非停留于失败的阴影中止步不前。

讲了无数次的知识,学生却依然犯同样的错误。对于这种情况,如果教师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不能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难免会抱怨。教师应该自行反思,学生的错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例如在学习“花是如何发育成果实”这一知识点时,由于相关知识非常抽象,教师们用了各种方式去突破这个教学重难点。首先让学生解剖观察桃花和果实,再绘制结构图,模拟子房发育成果实的过程,再列出流程图。可是学生答题时还是错误百出,询问答错的学生,这才发现原来他了解了桃花和果实的结构,而考的是无皮杏仁。我们便让学生带来不同种类的种子进行观察比较,还请那位学生上台讲解杏仁的结构,他一开始害怕不敢讲,我们就让他先给老师讲一遍,还鼓励他:“讲得不是挺好的嘛!”他有了信心,大大方方站上讲台,其他学生也听得认真。一個错误,学生获得一次为人师的机会,不再执着于成功或失败,而是更关注自己有没有学到知识,有没有开阔视野。

我们学校还一直提倡教师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某一活动前,对自己能否有效地做出某一行为的判断。心理学认为提高自我效能感是增强学生积极学习体验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与成长型思维的内涵是相通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比如通过开展生物家庭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积极的自我效能感。我们为学生设定了一系列有梯度的挑战性目标,首先探究种子的结构,然后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接着培育小麦直至收获果实。

教师的评价和反馈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初中学生喜欢展示自我。通过展示实验报告,并进行评比和评价,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例如在苏教版《生物学》7年级上册中,培育小麦的过程会持续整个学期,每当教学中出现与小麦生长有关的知识,我们会结合学生发现的问题做出相关指导,保证大多数学生的实验能顺利进行,并鼓励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如努力程度),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强自信心。

7年级上学期,生物教学主题是“植物的一生”,我们给每个学生发了20粒种子,让学生进行种植实验。学生在家做实验,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有的放在阳台,有的放在暖气片旁边,发芽速度快慢不一。发芽后又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萎蔫易倒伏,我们就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帮助他们寻找原因,避免将失败看作结局,确保大家都能完成实验。实验完成后,我们会鼓励大家继续把小麦苗培植下去,给他们提供班级展示的机会,大部分学生的小麦中途死亡了,成功的是少数,如果还有兴致,我们会鼓励学生继续尝试,领取新的种子。

总之,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培养成长型思维,让学生认为自己通过努力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正是积极学习的状态,也是未来人生道路上应有的态度。

责任编辑:黄硕

猜你喜欢

成长型唾液效能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用“成长型思维”,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
成长型思维模式如何在校园落地生根
基于改进TOPSIS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
基于脑科学的成长型思维与学生学业成就提升
用成长型思维助力孩子一生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我们一辈子能产生多少口水
唾液治疗外伤可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