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之美,绽放在黄台山下
2022-04-28张盛新马琳纪秋媛
张盛新 马琳 纪秋媛
山东省济南市黄台小学是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百年的办学历史赋予了这所学校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力量。作为济南市首批“京剧进校园”试点校,学校将京剧作为特色生长点,树立了“京剧兴校,京剧育人”的理念,力图让学生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在取得一定成效后,学校结合百年的历史积淀与地域文化背景,开始了“京剧育人”的新一轮实践探索。
研究京剧育人功能。学校普及京剧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民族根基、家国情怀、知行合一、人格健全的本真少年。京剧“唱念做打”的基本功,“生旦净丑”的寓意,以及其中蕴含的“忠孝礼义”等美好品质,都会对学生品格和价值观的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学有潜质、练有专长的学生也有机会在京剧领域获得长远发展,实现京剧教育的“普惠与培优”双发展。
优化京剧特色课程。学校从学生实际出发,建构“全立交”京剧特色课程体系,包括“体验—交互—分层—渗透—开放”五大版块,其中分层式活动课程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普及性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不同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学校编写了6册京剧教材,以传递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核心,选取相应的名家名段、名家故事。二是社团活动课程,面向有京剧学习意愿的学生,组建本真京剧合唱社团、社火脸谱社团等,吸纳有学习意愿的学生入社,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学校各类文艺活动。三是培优课程,面向学有潜质、练有专长的学生。成立本真少儿京剧艺术团,层层选拔、优中选优,入选团员可系统学习京剧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学校的组织下,小演员们多次参加省、市、区各级专题活动,并屡获佳绩。
探索京剧与学科的融合。学校积极探索京剧与各学科的融通,打造具有特色的学科课程。京剧本就包含美术、音乐、舞蹈、文学等元素,可自然地融入相应学科,使学生获得综合素养的提升。美术课上,学生可在识画脸谱、观赏戏服的同时养成是非观念,提升审美水平;音乐课上,学生可学习“唱念做打”,深入体会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体育课上,学生可学习武生的基本短打动作,体验京剧的“眼、行、身、步”,同时强健体魄;思政课上,学生可欣赏人物故事,品味京剧人物精神;语文课上,学生可解读唱词、念白,精编故事剧,提高文学素养。学科教学内容得到丰富的同时,学生可从不同角度理解京剧这一国粹,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学校实现京剧教育资源共享共建,推动“家校社”共育一体化进程。其一,将京剧纳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内容,探索京剧教育“家校社”协同共育的有效模式。其二,与济南市京剧院达成战略合作,通过“一主两翼”的模式,教师得到专业培训、学生接受专业指导,校园京剧文化取得更好发展。这些都为京剧特色和京剧人才“走出去”打下坚实基础,使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一步走深、走实。
打造京剧文化名片。学校主教学楼明德楼里,绘有京剧代表性人物脸谱;结合百年校庆,学校打造了京剧文化长廊……校园各处融入京剧元素,成为特色鲜明的育人新阵地。2022年的百年校庆活动中,学校还自主设计了带有京剧元素的宣传册、手提袋、邀请函等,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随着各类探索的深入,京剧教育进一步向品牌化迈进,已成为学校的一张文化名片。
在不断地熏陶与浸润下,京剧的育人效果显著。学京剧能够滋养学生的气质和灵魂,通过演绎故事,学生们将角色人物的品质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学京剧就是学规矩,通过基本功训练,不少学生不怕苦、不怕難,也因成功的表演提升了成就感与自信心。此外,学校还为高校培养了一批批京剧艺术生,为学生们开辟了一条成长成才的新道路。
如今,黄台娃们的唱腔抑扬顿挫,身形韵律生动传神,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近京剧,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化身传统文化传播者,在学习京剧的路上遇见并成就更美好的自己。
责任编辑:王梓霖